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节能减排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已为全国上下所共知。然而,今年一季度,工业特别是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依然增长过快,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六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要真正和高污染、高能耗告别,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节能减排浪潮中,商业银行的作用不容小视。国务院日前下发的《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指出,信贷是控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过快增长的两大阀门之一。事实上,上了污染“黑名单”的石化、钢铁、水泥等行业一直是银行的信贷大户,也是重要利润来源。但为了实现“绿色信贷”,各大银行纷纷开始行动,在自身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选择了后者。
某著名化工企业到中国建设银行申请1.2亿元贷款,尽管该企业财务指标符合贷款条件、产品市场前景较好,且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该企业的主导产品为铬盐。铬的污染在国际上都是一个难以根治的问题,废渣中含有大量难以分解的有毒致癌物。而且该厂位于嘉陵江边,渗入地表水和地下水有可能污染长江,最终建行否决了该项贷款。
建行相关负责人告诉媒体说,该行十分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其信贷政策明确规定:对国家明令禁止、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定的项目和企业,不得发放贷款,而且要收回已发放的贷款;对于促进环境保护、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项目,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在建行的信贷评审中,环保评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环保不过关,实行“一票否决制”。贷款发放后,还要对贷款项目是否落实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进行跟踪监督。
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工行也有类似措施出台。早从2003年开始,工行就相继发布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电力等行业的信贷政策或信贷管理要求,在相关行业的信贷风险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对于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导致生产能力过剩,以及环保不达标和高能耗的企业,工行明确提出严格掌握行业信贷政策,根据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对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对新建项目及新建立信贷关系的客户提出了严格、细化的标准,对现有客户提出了明确的信贷结构调整要求,在业务品种、授信管理和审批权限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规定。工行充分发挥行业信贷政策对行业信贷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督促分支机构加快从产能过剩行业和劣质市场退出。同时,通过先进的信贷科技管理系统,加强对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采取在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中直接录入授信额度、按月监测退出进度等措施,督促有关分行加快从有关行业的贷款中退出,从而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环保不达标和高能耗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今年4月1日开始,企业环保信息已纳入企业征信系统。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企业的环保守法状况对企业经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对商业银行判断企业经营风险和偿债能力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面对这一形势,工行总行要求各级行在审批、管理信贷业务时,必须通过企业征信系统,查询企业信用报告中的企业环保信息,并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贷款审批的重要参考依据,对环保不达标和高能耗客户要严格控制授信总量。
在对污染行业说“不”的同时,商业银行还开始了对环保行业的大力扶植。风力发电、燃料乙醇、城市污水处理、火力发电厂燃煤脱硫、高炉和焦炉尾气回收利用现已成为建行优先支持的项目。据悉,近两年,建行给予北京、东莞等城市污水处理项目69.59亿元、黑龙江伊春等风力发电项目13.6亿元、河南天冠燃料乙醇项目5.6亿元、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12.6亿元的授信。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这些项目投资回收期长,经营收益相对不高,但考虑到其社会效益显著,建行仍然给予积极支持。
银行业务与环保问题向来关系密切:如果银行向那些污染大户贷款,等于也就间接成了污染环境的帮凶。应该通过立法或者加强监管的方式,让银行认识到自己的环保责任,并且积极地承担起来。国外很多有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他们会向那些支持对环境有损害项目的银行抗议,使一些银行的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
绿色信贷早已是国际潮流,金融机构在环保评估上有一套基本准则即“赤道原则”。它要求公司在工程开始之前去受影响的当地社区进行咨询,并且随后建立“申诉机制”使当地受影响群众有渠道表达忧虑。包括花旗、渣打、汇丰在内的至少40多家大型跨国银行明确实行“赤道原则”,在贷款和项目资助中强调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赤道原则”当然可以看作是银行对自身环保责任的勇敢承担,其实还可以看作是银行对环保风险的有效规避。
从表面上看,为了节能减排,商业银行将失去一些传统业务,自身盈利能力将受到影响。然而,从股市方面传来消息,受惠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题材股广受市场追捧,相关公司未来前景看好。从这个角度看,即时作出改变,将信贷措施和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相衔接,转而支持与节能减排相关的企业和项目,商业银行还会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对于已是上市公司的国有控股银行来说,追求利润和履行社会责任是相得益彰的。
某著名化工企业到中国建设银行申请1.2亿元贷款,尽管该企业财务指标符合贷款条件、产品市场前景较好,且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该企业的主导产品为铬盐。铬的污染在国际上都是一个难以根治的问题,废渣中含有大量难以分解的有毒致癌物。而且该厂位于嘉陵江边,渗入地表水和地下水有可能污染长江,最终建行否决了该项贷款。
建行相关负责人告诉媒体说,该行十分重视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坚决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法律法规。其信贷政策明确规定:对国家明令禁止、不符合环境保护规定的项目和企业,不得发放贷款,而且要收回已发放的贷款;对于促进环境保护、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的项目,积极给予贷款支持。在建行的信贷评审中,环保评估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环保不过关,实行“一票否决制”。贷款发放后,还要对贷款项目是否落实防治污染及其他公害进行跟踪监督。
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银行,工行也有类似措施出台。早从2003年开始,工行就相继发布了钢铁、水泥、电解铝、煤炭、电力等行业的信贷政策或信贷管理要求,在相关行业的信贷风险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对于部分行业盲目投资、低水平扩张导致生产能力过剩,以及环保不达标和高能耗的企业,工行明确提出严格掌握行业信贷政策,根据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对客户实行名单制管理,对新建项目及新建立信贷关系的客户提出了严格、细化的标准,对现有客户提出了明确的信贷结构调整要求,在业务品种、授信管理和审批权限等方面都作出了严格规定。工行充分发挥行业信贷政策对行业信贷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督促分支机构加快从产能过剩行业和劣质市场退出。同时,通过先进的信贷科技管理系统,加强对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的跟踪分析,采取在信贷管理信息系统中直接录入授信额度、按月监测退出进度等措施,督促有关分行加快从有关行业的贷款中退出,从而推动产能过剩行业、环保不达标和高能耗企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
今年4月1日开始,企业环保信息已纳入企业征信系统。在当前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企业的环保守法状况对企业经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也对商业银行判断企业经营风险和偿债能力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面对这一形势,工行总行要求各级行在审批、管理信贷业务时,必须通过企业征信系统,查询企业信用报告中的企业环保信息,并将企业环保守法情况作为贷款审批的重要参考依据,对环保不达标和高能耗客户要严格控制授信总量。
在对污染行业说“不”的同时,商业银行还开始了对环保行业的大力扶植。风力发电、燃料乙醇、城市污水处理、火力发电厂燃煤脱硫、高炉和焦炉尾气回收利用现已成为建行优先支持的项目。据悉,近两年,建行给予北京、东莞等城市污水处理项目69.59亿元、黑龙江伊春等风力发电项目13.6亿元、河南天冠燃料乙醇项目5.6亿元、四川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12.6亿元的授信。相关负责人表示,尽管这些项目投资回收期长,经营收益相对不高,但考虑到其社会效益显著,建行仍然给予积极支持。
银行业务与环保问题向来关系密切:如果银行向那些污染大户贷款,等于也就间接成了污染环境的帮凶。应该通过立法或者加强监管的方式,让银行认识到自己的环保责任,并且积极地承担起来。国外很多有影响力的非政府组织,他们会向那些支持对环境有损害项目的银行抗议,使一些银行的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
绿色信贷早已是国际潮流,金融机构在环保评估上有一套基本准则即“赤道原则”。它要求公司在工程开始之前去受影响的当地社区进行咨询,并且随后建立“申诉机制”使当地受影响群众有渠道表达忧虑。包括花旗、渣打、汇丰在内的至少40多家大型跨国银行明确实行“赤道原则”,在贷款和项目资助中强调企业的环境和社会责任。“赤道原则”当然可以看作是银行对自身环保责任的勇敢承担,其实还可以看作是银行对环保风险的有效规避。
从表面上看,为了节能减排,商业银行将失去一些传统业务,自身盈利能力将受到影响。然而,从股市方面传来消息,受惠于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新能源、节能环保、新材料等题材股广受市场追捧,相关公司未来前景看好。从这个角度看,即时作出改变,将信贷措施和国家宏观调控和产业政策相衔接,转而支持与节能减排相关的企业和项目,商业银行还会找到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对于已是上市公司的国有控股银行来说,追求利润和履行社会责任是相得益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