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68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32-5281(2015)8
【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于关节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包括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或全切术,术后随访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7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行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者28例,全切术者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得为期1年的随访,疗效优31例,良5例,可1例,总优良率97.30%;手术前后患者均进行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后平均评分(88.7±6.13)分,明显优于术前平均评分(56.2±6.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行部分切除成形术或全切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值得选择。
【关键词】关节镜;盘状半月板损伤;临床疗效
盘状半月板是指半月板形态发生异常的一种情况,由于盘状半月板的形态异常,导致其顺应性较正常半月板差,在同样外力情况下,使得盘状半月板更容易发生损伤,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我院近年来遵循微创理念,对收治的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于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对临床资料详细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37例,均为男性;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9±5.82)岁;患者均因膝关节肿胀、疼痛、交锁以及活动障碍症状入院就诊,行MRI等相关检查后确诊为盘状半月板损伤,其中左膝损伤17例,右膝损伤19例,双膝损伤1例;37例患者均按照Watanabe对盘状半月板进行分型,包括完全型29例,不全型8例,已排除有Wrisberg韧带型。
1.2方法
患者均于关节镜辅助下实施微创手术治疗,仪器选择美国施乐辉公司生产的关节镜全套设备(包括冷光源、监视器、电动刨削器、摄像成像系统等关节镜专用器械)。行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常规消毒铺巾,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膝90°和“4”字位,可以变换。在关节镜充分辅助下,采用患肢膝关节前内侧和前外侧入路,先应用3000ml生理盐水+肾上腺素1ml持续灌洗关节腔,不使用止血带;关节腔灌洗完毕后,按照顺序行关节内观察:髌上囊→髌股关节→髁间窝→内侧间室→外侧间室,在观察同时对患者增生发炎的滑膜、软骨剥脱的关节面以及影响关节伸直的骨赘等病变进行处理干预。对盘状半月板的损伤程度、形态、范围等情况进行观察,结合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的损伤及分型情况,对患者实施最安全、适宜、有效的手术(包括部分切除成形术或全切术)。
针对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和(或)缝合术者(关节囊缘撕裂、单纯纵形撕裂者多采用该术式),首先要将破裂的半月板切除,注意保留6~8mm的边缘,应用刨削刀打磨创面,以促进伤口愈合。然后根据患者半月板损伤的类型,酌情采用由外向内、由内向外和Fast-fix缝合器缝合半月板。针对关节镜下次全切手术者(损伤复杂、撕裂范围较大者多采用该术式),先采用半月板钳切开体部,向前切至前角,再从体部向后切至后角,注意在术中尽量保留边缘在6~8mm,然后严格按常规手术步骤操作。
1.3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获得为期1年的随访复查,了解膝关节活动范围、有无并发症等情况。关于手术患者膝关节的功能评价标准为:优:关节无疼痛、弹响、交锁等症状表现,活动不受限;良:关节无交锁、弹响等症状,活动不受限,但在运动时偶有轻微疼痛;可:关节有弹响,活动不受限,但运动时存在轻中度疼痛;差:关节有交锁、弹响等症状,活动受限,运动时有中重度疼痛。注:总优良率=(优+良)÷组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以X2 检验,当P<0.05时,表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治疗效果及工作运动能力分析
本次研究的37例患者中,行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者28例,全切术者9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遵医嘱坚持负重练习,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术后37例患者均获得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结果见患者伸屈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治疗优31例,良5例,可1例,总优良率97.30%,表肯97.30%的患者在正常工作与运动中基本不会受限。(注:所选患者均为20~35岁左右,在部队工作的男性患者,手术后患者虽膝关节功能随无法达到未受伤时的状态,但治疗优良的患者通过手术及术后积极锻炼,其功能恢复均十分理想,正常工作无问题,也可参加剧烈运动,但是需要注意之前受伤部外,别二次受伤就行)。
2.2手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比较
37例患者于手术前、手术后(末次随访)均进行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评分结果可见,患者手术后平均评分(88.7±6.13)分,明显优于术前平均评分(56.2±6.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认为,针对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板部分切除成形术或全切术治疗时应用关节镜系统,具有如下几点明显的优势:一,关节镜下手术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关节腔基本不暴露,从而达到促进术后功能恢复,降低感染机率、减少住院时间的目的;二,关节镜下可提供良好的关节内视野,全面评估半月板损伤程度,对客观、准确制定手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三,关节镜下对损伤病变可充分暴露,使手术医生在处理关节腔问题的同时还能发现其他损伤病变并及时处理,从而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2]。
总之,关节镜下手术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最佳选择,其能够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半月板正常功能,延缓关节退变,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伟,李博.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损伤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4,16(2):137-139.
[2]韦庆.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手术的近中期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4):604-606.
【摘要】目的:分析关节镜下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37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于关节镜下行微创手术治疗,包括盘状半月板部分切除成形术或全切术,术后随访评价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37例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中,行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者28例,全切术者9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均获得为期1年的随访,疗效优31例,良5例,可1例,总优良率97.30%;手术前后患者均进行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术后平均评分(88.7±6.13)分,明显优于术前平均评分(56.2±6.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行部分切除成形术或全切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快,值得选择。
【关键词】关节镜;盘状半月板损伤;临床疗效
盘状半月板是指半月板形态发生异常的一种情况,由于盘状半月板的形态异常,导致其顺应性较正常半月板差,在同样外力情况下,使得盘状半月板更容易发生损伤,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我院近年来遵循微创理念,对收治的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于关节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取得了理想效果,现对临床资料详细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37例,均为男性;年龄20~35岁,平均年龄(29±5.82)岁;患者均因膝关节肿胀、疼痛、交锁以及活动障碍症状入院就诊,行MRI等相关检查后确诊为盘状半月板损伤,其中左膝损伤17例,右膝损伤19例,双膝损伤1例;37例患者均按照Watanabe对盘状半月板进行分型,包括完全型29例,不全型8例,已排除有Wrisberg韧带型。
1.2方法
患者均于关节镜辅助下实施微创手术治疗,仪器选择美国施乐辉公司生产的关节镜全套设备(包括冷光源、监视器、电动刨削器、摄像成像系统等关节镜专用器械)。行硬膜外麻醉或腰麻,常规消毒铺巾,指导患者取仰卧位,膝关节屈膝90°和“4”字位,可以变换。在关节镜充分辅助下,采用患肢膝关节前内侧和前外侧入路,先应用3000ml生理盐水+肾上腺素1ml持续灌洗关节腔,不使用止血带;关节腔灌洗完毕后,按照顺序行关节内观察:髌上囊→髌股关节→髁间窝→内侧间室→外侧间室,在观察同时对患者增生发炎的滑膜、软骨剥脱的关节面以及影响关节伸直的骨赘等病变进行处理干预。对盘状半月板的损伤程度、形态、范围等情况进行观察,结合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的损伤及分型情况,对患者实施最安全、适宜、有效的手术(包括部分切除成形术或全切术)。
针对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和(或)缝合术者(关节囊缘撕裂、单纯纵形撕裂者多采用该术式),首先要将破裂的半月板切除,注意保留6~8mm的边缘,应用刨削刀打磨创面,以促进伤口愈合。然后根据患者半月板损伤的类型,酌情采用由外向内、由内向外和Fast-fix缝合器缝合半月板。针对关节镜下次全切手术者(损伤复杂、撕裂范围较大者多采用该术式),先采用半月板钳切开体部,向前切至前角,再从体部向后切至后角,注意在术中尽量保留边缘在6~8mm,然后严格按常规手术步骤操作。
1.3评价指标
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均获得为期1年的随访复查,了解膝关节活动范围、有无并发症等情况。关于手术患者膝关节的功能评价标准为:优:关节无疼痛、弹响、交锁等症状表现,活动不受限;良:关节无交锁、弹响等症状,活动不受限,但在运动时偶有轻微疼痛;可:关节有弹响,活动不受限,但运动时存在轻中度疼痛;差:关节有交锁、弹响等症状,活动受限,运动时有中重度疼痛。注:总优良率=(优+良)÷组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用t检验,计数用百分比(%)表示,以X2 检验,当P<0.05时,表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手术治疗效果及工作运动能力分析
本次研究的37例患者中,行关节镜下部分切除成形术者28例,全切术者9例,患者手术顺利完成,术后遵医嘱坚持负重练习,以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术后37例患者均获得为期1年的随访,随访结果见患者伸屈功能得到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手术治疗优31例,良5例,可1例,总优良率97.30%,表肯97.30%的患者在正常工作与运动中基本不会受限。(注:所选患者均为20~35岁左右,在部队工作的男性患者,手术后患者虽膝关节功能随无法达到未受伤时的状态,但治疗优良的患者通过手术及术后积极锻炼,其功能恢复均十分理想,正常工作无问题,也可参加剧烈运动,但是需要注意之前受伤部外,别二次受伤就行)。
2.2手术前后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比较
37例患者于手术前、手术后(末次随访)均进行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评分结果可见,患者手术后平均评分(88.7±6.13)分,明显优于术前平均评分(56.2±6.1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本次研究认为,针对盘状半月板损伤患者行板部分切除成形术或全切术治疗时应用关节镜系统,具有如下几点明显的优势:一,关节镜下手术能够减少不必要的手术创伤,关节腔基本不暴露,从而达到促进术后功能恢复,降低感染机率、减少住院时间的目的;二,关节镜下可提供良好的关节内视野,全面评估半月板损伤程度,对客观、准确制定手术方案提供科学依据;三,关节镜下对损伤病变可充分暴露,使手术医生在处理关节腔问题的同时还能发现其他损伤病变并及时处理,从而提高手术的治疗效果[2]。
总之,关节镜下手术是治疗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最佳选择,其能够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的半月板正常功能,延缓关节退变,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彭伟,李博.关节镜下盘状半月板损伤治疗效果影响因素分析[J].创伤外科杂志,2014,16(2):137-139.
[2]韦庆.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关节镜手术的近中期疗效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4):60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