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学反思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15987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教授《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的一些思考
  这本书基本上在高二年级使用,集中的将唐宋元三个时期比较有代表性的诗人及其作品展示给学生。从目录中可以看出,(见文后附录一)三个单元的基本教学,都分为基本阅读和拓展阅读两个部分,基本阅读以诗人为线索,拓展阅读则以诗歌题材为分类标准。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发觉这样的排版固然有其合理之处,但是就阅读能力提高方面显然不能做到专攻一类。以往我们的教学是基本阅读全讲,以介绍作家风格为主结合诗歌意象、抒情等细节进行教学,拓展阅读不全讲。这样的教学安排,在教一方,显然是比较全面,但是在学的一方,就不是很有效。所谓的有效,是指是否真正的体现出本年度的高考《考纲》要求。2011年语文考试大纲说明中古代诗文阅读的鉴赏评价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也就是说,考纲明确的指出在内容和形式方面考查学生的古典诗歌阅读能力。2011年的广东卷出乎意料的“含糊”,显然,对学生“技巧和积累”的考查最终将会指向综合分析能力的检验。换句话说就是,我们的学生必须要具备独立的“赏析”古典诗歌的能力,这样才会在高考的大旗下游刃有余。
  二、教学思路雏形
  根据以上的思考,我想在古典诗歌阅读能力的教学和训练上分成三个梯度,第一梯度:基本知识;第二梯度:技法训练;第三梯度:整合分析能力提高.首先按照诗歌题材分类重新编排《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唐诗部分。
  三、教学过程设想(以高二年级诗歌教学为例)
  1、第一梯度教学尝试:
  首先,培养“诗性”,记忆基本常识。
  比如:关于传统诗歌意象的含义的教学,力争在生活中找机会让学生多一些生活和情感体验,“晴朗的夜晚,让学生举头望明月;狂风暴雨的时候,让学生凭栏远眺;繁华盛开的时候,踏足校园闭目品析;微风渐起的时候,扶风静思……”;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尝试新鲜的教学方式,我曾经讲过一堂复习课,主要针对“意象”做总结复习。以仿写句开始教学:“一看到……就想到……”先举例:“一看到月亮就想到亲人;一看到月亮就想到诗人客居他乡”然后给出一系列的意象“风雨、浮云、流水、杨柳、大雁、燕子……”要求学生结合知识和生活体验来接龙。这样的一节复习课,在一片欢声笑语中结束,但是已经达到了意象意义梳理的目的,而且形式简单,完全可以随时放到教学当中,既活跃气氛又加强记忆。同样,这种方法也可以总结各种题材的思想感情。
  其次,“意象——意境——思想感情”进行诗歌教学,强化知识,提高鉴赏能力。
  这一梯度知识的特点是“琐碎”、容量庞大,但是,这样做学生也只能浅尝辄止,而且基本上不会形成一种思维习惯,更重要的是,原本就毫无规律可循的基础知识无法有效记忆。统一每节课的基本教学思路比如,“即景抒怀诗”这一单元的诗歌教学,学生应掌握通过意象推断诗歌题材并了解该类型诗歌所抒发的五种基本情感。以意象——意境——思想感情为主线,穿插一些表现手法进行讲解,基本的教学目的也就达到了。以往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贪多求快的教学心态是完全不可取的。
  2、第二梯度教学尝试:“循环反复”强化技法
  如果说上一梯度解决的“米”的问题,那么,这一梯度将试图解决的是“为炊”的问题了。无论是现代文还是古典诗文的阅读,重点都在于“阅读”二字,说白了其实强调的是一种阅读的思维方式。经常有学生反应,明明知道诗歌中某意象的意义,但是还是看不懂,也不会做题目。这样的情况很常见,问题出在那些能够背诵记忆的知识是“死的”,缺少了“方法论”就如一潭死水。放眼望去,关于古典诗歌鉴赏方法多如牛毛,各有特色,有的甚至可以被总结成公式,而我推崇的方法是“先情感思想后表现手法”。
  任何诗歌都是为了抒发诗人的情感和思想的,无论他采用什么样的语言,什么修辞,什么手法,都是为了表达这个内容而服务的,也就是说形式服务于内容。先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然后再结合这种情感来分析手法。个人认为,学生阅读诗歌主要的困难是把握诗人在诗歌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旦明确了诗歌的思想感情,又明确的知道所有的语言、写景、抒情、修辞、形象都是为表达这一诗歌主题而服务的那么就解决了“读懂诗歌”的问题,那么,老师通过两个问题考查学生是否理解诗歌内容这样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第三梯度教学设想:“高屋建瓴”化有形于无形
  之所以是设想,是因为还未在学生中有效的开展,但是对这种提高阅读鉴赏能力的方法却很有信心。就是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将老师解放出来,让学生去独立赏析古典诗歌,具体做法很简单,只给出诗歌及注解,要求学生用200字左右的文字赏析此诗。先不做内容要求,答案从学生中来再回到学生中去,不断引导,不断完善,最后达到横一条线:从题目——作者——诗歌内容——注解背景;纵一条线:从字到词到句的表现手法分析到整首诗歌情感和思想的挖掘,一横一纵,深入分析诗歌,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相信学生能够在古典诗歌阅读能力方面有很大的提高。
  四、反思小结——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
  语文教学是个艰辛的不断重复的过程,往往短时间是看不到成效的,尤其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更是举步维艰,所以,我认为语文阅读习惯的养成应该从高一学生抓起,点滴的知识积累需要不断的补充,但是阅读习惯可以通过不断的重复而养成,比如:上面说到的“四看”其实落到做题上还应该有个“看题干”,这五看,简单好记,为学生提供了阅读古典诗歌的阅读途径,即便是某些专业方面的知识还未完全理解记忆,但是只要学生看到诗歌不慌乱,一步一步的分析理解,对于诗歌理解来说,并未是一件难事。
  总而言之,语文能力的提高,直至最后语文成绩的提高,都不会是一个短期的训练可以解决的,它需要一个以三年为周期的全面计划和安排,那么,对于教材的调整自然是服从整体的教学安排,真正的做到回归教材,才能保障高中语文整体教学的有序和高效。
其他文献
文言诗文的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里所说的文言诗文的教学,主要指的是文言散文与文言诗词的教学。从课标要求来看,初中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有两个层面的目标要求:  一
由于外伤、肿瘤、炎症、老龄化等原因造成的人体硬组织缺损修复,是目前口腔医学及临床医学急待解决的难题。引导骨再生(Guided Bone Regeneration,GBR)技术的应用为解决这一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两个生字“角”“趣”,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  2、正确、通顺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读通对话。能根据提示理清文脉。  3、初
【摘要】本文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提出导练法的概念,结合具体课文的教学实践作具体阐述,归纳出导练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好处。导练法的运用,尤其是长篇课文短教效果明显。  【关键词】导练法;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B  《多收了三五斗》一文中运用了导练法。所谓导练法,就是教者依据教学目标,为突破教学与重难点而设计有层次递度的练
本文对早期婴幼儿龋危险评估的生命历程进行了研究。文章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   目的:探讨2岁儿童早期婴幼儿龋发病相关的危险指标。   方法: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
上颌窦底提升术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上颌后牙缺失后垂直向骨量不足的种植修复难题,其中骨凿冲压法上颌窦底提升术(有些文献中使用经牙槽嵴顶入路的上颌窦底提升术,目前没有标
《荷塘月色》一文将描写荷塘和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含蓄而又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字里行间显露出心灵世界与外部世界的
基于湿位涡(MPV)诊断分析和倾斜涡度发展(SVD)理论,研究了2007年11月一次孟加拉湾热带风暴北上造成青藏高原暴雪的天气事件。结果表明:热带风暴螺旋云系移动至高原东南部受陡
【摘要】生物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基础学科,随着新课改的到来,对每位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怎样在每一节课既能展示生物科学的基本内容,又能反映出自然科学的本质,因此教师就要积极思考如何改进新课标下的生物教学设计?  【关键词】中学生物;教学设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新课改下对生物教学设计提出了新要求,首先关注的是“使学生获得怎样的生物学知识,学生学完这些知识能做什么”
中图分类号:G420  活动背景:政治备课组进行《文化生活》第八课集体备课一致认为:第一框题《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内容很贴近学生文化生活,安排我执教一堂公开课,课堂上在处理教材第89页的关于“流行文化作品价值与经典文化作品价值”的探究时,一方认为流行文化作品价值大于经典文化作品,另一方认为经典文化作品价值大于流行文化作品,学生展开讨论激烈,时间仓促,意犹未尽。经过备课组研究,我们决定文科班级内部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