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它认为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一个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要让学生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我们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时,首先要弄清楚究竟什么是探究性学习。狭义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己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的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发展与完善,过去传统的教师一味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再反复操练的机械学习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思想也表明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从而我们发现,人们早已认识到儿童在未来能否取得成功,不仅决于其自身知识、技能与智力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兴趣、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外因素。而探究性学习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亦有利于教师素质结构的整体优化。
一、激趣导入,乐于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启其蒙而引其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因此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辅助作用,设计好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發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产生探究问题的冲动与欲望,那么探究问题的学习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同时,学生好奇心强,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更乐于去尝试、去探索。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情境中包括了数学问题,而不是教师单一地给出,而是刺激性地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去提出、去思考,引发其探究,更为后面的数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探究兴趣与欲望。
二、设疑导思,参与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思想永远不能代替学生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教师将学生带入一个问题情境中后,要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参与探究, 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对新知进行信息加工理解,主动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当然,这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计算时,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采用合作的方式,把三角形转化成面积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自主探索、交流结果,根据原图形与新拼成图形间的关系,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推导结果交流:三角形面积=底×高÷2。这样让学生有充分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参与探究学习活动的学生思维活跃,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
三、灵活应用,实践探究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同样,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与探究,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当然,学习的最终结果在于应用,这既是对探究成果的验收,又是对探究方法的总结与运用,形成学生自身的探究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所以教师应及时正确简要归纳,概括要点,明确要掌握的方法、明白的道理,帮助学生小结归纳获得的知识体验,学会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的概括思维水平、应用意识都有所提高。所以教师在设计应用练习时要注意问题的连续性、创造性、可探究性等。如在学习“统计”时,让学生收集有关日常生活家庭各种开销情况,绘制统计图,计算出各种数据,并合理安排自己的个人开销,增强理财意识;学习“千米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走家到学校的路程体验“千米”的概念,通过估计时间计算出路程。再如教学思考题旅游坐车问题时,让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论证得出最省钱的花费方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总之,要采用各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
四、体验评价,引深探究
从评价的意义上讲,评价具有导向性,评价具有激励性,评价具有发展性。评价能增加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应重视评价在探究学习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在探究学习中有这样的评价:首先要对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等精神品质进行赞同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探究学习中体验到的喜悦情感,增强继续探究、勇于探究的信念与决心;其次要在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后所获得新知的信息,给予及时的引导与评价,体验成功,获得主动探究的欲望,并使学生自觉主动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感悟,将思维指向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上来,以便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新课程改革中,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基本概念——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大举措,是数学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它要求教师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予充分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会学习、学会应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探究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去发现、去探究、去创新,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我们在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时,首先要弄清楚究竟什么是探究性学习。狭义的"探究性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学科领域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己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的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日益发展与完善,过去传统的教师一味讲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再反复操练的机械学习方式已不适应时代发展和素质教育的需要。而新课程所倡导的教育模式与教学思想也表明了探究性学习的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的精神中有一种特别强烈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从而我们发现,人们早已认识到儿童在未来能否取得成功,不仅决于其自身知识、技能与智力的因素,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兴趣、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外因素。而探究性学习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有利于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亦有利于教师素质结构的整体优化。
一、激趣导入,乐于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启其蒙而引其趣”。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说:定理、证明、概念、定义、理论、公式、方法中的任何一个都不是数学的心脏,只有问题才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因此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辅助作用,设计好适合学生能力水平的良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主动發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产生探究问题的冲动与欲望,那么探究问题的学习已经成功了一半了。
同时,学生好奇心强,对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更乐于去尝试、去探索。有时候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情境中包括了数学问题,而不是教师单一地给出,而是刺激性地让学生在情境中去发现、去提出、去思考,引发其探究,更为后面的数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探究兴趣与欲望。
二、设疑导思,参与探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的思想永远不能代替学生的思想,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考。教师将学生带入一个问题情境中后,要放手让学生主动思考、参与探究, 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对新知进行信息加工理解,主动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当然,这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比如在教学三角形计算时,先让学生回忆平行四边形面积和三角形面积的推导过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采用合作的方式,把三角形转化成面积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学生自主探索、交流结果,根据原图形与新拼成图形间的关系,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推导结果交流:三角形面积=底×高÷2。这样让学生有充分探究交流的时间与空间, 参与探究学习活动的学生思维活跃,提高了各方面的能力。
三、灵活应用,实践探究
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没有探索,便没有数学的发展。同样,没有学生自己的思考与探究,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当然,学习的最终结果在于应用,这既是对探究成果的验收,又是对探究方法的总结与运用,形成学生自身的探究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所以教师应及时正确简要归纳,概括要点,明确要掌握的方法、明白的道理,帮助学生小结归纳获得的知识体验,学会举一反三,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这对学生的概括思维水平、应用意识都有所提高。所以教师在设计应用练习时要注意问题的连续性、创造性、可探究性等。如在学习“统计”时,让学生收集有关日常生活家庭各种开销情况,绘制统计图,计算出各种数据,并合理安排自己的个人开销,增强理财意识;学习“千米的认识”时,让学生通过走家到学校的路程体验“千米”的概念,通过估计时间计算出路程。再如教学思考题旅游坐车问题时,让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论证得出最省钱的花费方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等。总之,要采用各种活动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学习,形成一定的数学能力。
四、体验评价,引深探究
从评价的意义上讲,评价具有导向性,评价具有激励性,评价具有发展性。评价能增加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因此教师应重视评价在探究学习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心理学也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便会激起无休止的追求意念和力量。在探究学习中有这样的评价:首先要对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新性等精神品质进行赞同的评价,使学生获得探究学习中体验到的喜悦情感,增强继续探究、勇于探究的信念与决心;其次要在学生通过探究活动后所获得新知的信息,给予及时的引导与评价,体验成功,获得主动探究的欲望,并使学生自觉主动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反思与感悟,将思维指向数学学习的思想方法上来,以便提高自身的数学学习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新课程改革中,素质教育所提倡的基本概念——探究性学习,已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大举措,是数学教师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它要求教师尽可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给予充分的学习时间与空间,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会学习、学会应用;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用探究的态度与方法去认识、去发现、去探究、去创新,以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