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节虽小,却能窥其大。《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细节体现素养,细节彰显魅力。”一个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够拨动学生的心弦,启迪学生的思维。为此,作为培养学生抽象思维的数学教学,应该关注教学过程中各个不起眼的细节,让这些不起眼的细节闪射着智慧的光芒。本文就徐斌老师在他的无痕教育世界里,如何关注细节,如何通过显性的知识与技能传授渗透数学思想作一探索,以期为各位同行实践作一参考。
一、细节让学生在数学世界中畅游
例如,“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的教学。这课有这样一道例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是一个典型的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一般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画示意图或列式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从中让学生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策略。当学生得出结论,并能从中感悟出各种策略的不同后,教学过程就似乎完成了。然而,当听完徐老师教学“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后,我才发现这样的教学有些肤浅。他让学生审题后,或互相合作,或自行演示,或摆小棒,或画图示意,或冥思苦想……让学生自行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学生们通过各种方法得出以下四种不同的结果:
教学任务似乎完成了,但徐老师话题一转,问道:“它们的周长虽然相同,但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由此展开激烈的讨论。学生们在互相讨论中,很快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周长虽相同,但面积却各不相同。“那它们有规律吗?”徐老师趁热打铁问道。于是在师生共同合作下,得出一个新的结论:在周长固定的条件下,长与宽之间的值差越小,它的面积就越大。同时将四种结果公布如下:
当图表出来后,徐老师继续追问:“如果你是养羊的,你会选择怎样的围法?”很多学生说,会选择“长5米,宽4米”的这种围法……
一个普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徐老师不仅让学生习得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更为重要的是,在他的引领下,学生懂得如何在众多策略中选择适合策略的思想。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他让学生从数学学习的天地走向数学运用的世界中。
二、细节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展
例如,“长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当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后,教学过程也就完成了。但徐老师将这一知识点进行细化,让它彰显出数学教学的魅力。首先他投影出示一个动漫长方体,并问:“如果将长方体12条棱擦去1条,我们能想象出长方体的大小吗?”当学生试探回答“可以”时,他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擦拭”。当得出肯定答案时,徐老师又追问:“如果擦去2条,或者3条,或者更多时呢?只要留下几条,就能想象出长方体的大小?”于是学生在自己的书本上进行随意擦拭。当学生在经历了一次次尝试、操作后,徐老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讨论,最后确定保留“长、宽、高”这三条棱。
这个细节处理,徐教师不仅完成了“长、宽、高”这些概念的教学,还让学生经历从被动获知到主动求知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细节让学生享受智慧的生成
例如,“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这一课的教学意图是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解决从“书架上找书”这一实际问题。它的关键点就在于先确定第几层,再确定第几本。徐老师在教学时,没有进行直白的讲授,而是对书本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加工。他首先利用多媒体在书架上摆放了学生经常看的书,然后对第一层的图书进行了“模糊”处理,最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策略来确定图书的位置。当学生说出要找的图书《伊索寓言》在《安徒生童话》后面、在《俄罗斯童话》前面时,徐老师对这位学生大加赞赏,接着他又追问:“我该如何找到《安徒生童话》和《俄罗斯童话》呢?”由此引出确定一本书位置的最好方法就是先找“第几层”,再找“第几本”的思路。这样,他将“确定位置”这一内容进行了“数学化”的处理,让学生空间观念、数学思维在无形之中有效生成。徐老师的这一细节处理,让学生从“模糊”的感性世界中走向“清晰”的数学化世界,更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精彩。
总之,关注细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像徐老师那样,从学生智慧生成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细节,从而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愈加精彩!
(责编 杜 华)
一、细节让学生在数学世界中畅游
例如,“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的教学。这课有这样一道例题:“王大叔用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这是一个典型的运用数学思维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一般的教学思路是这样的:让学生通过摆小棒、画示意图或列式推理等方法得出结论,从中让学生领悟解决实际问题的各种策略。当学生得出结论,并能从中感悟出各种策略的不同后,教学过程就似乎完成了。然而,当听完徐老师教学“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后,我才发现这样的教学有些肤浅。他让学生审题后,或互相合作,或自行演示,或摆小棒,或画图示意,或冥思苦想……让学生自行探究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学生们通过各种方法得出以下四种不同的结果:
教学任务似乎完成了,但徐老师话题一转,问道:“它们的周长虽然相同,但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由此展开激烈的讨论。学生们在互相讨论中,很快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周长虽相同,但面积却各不相同。“那它们有规律吗?”徐老师趁热打铁问道。于是在师生共同合作下,得出一个新的结论:在周长固定的条件下,长与宽之间的值差越小,它的面积就越大。同时将四种结果公布如下:
当图表出来后,徐老师继续追问:“如果你是养羊的,你会选择怎样的围法?”很多学生说,会选择“长5米,宽4米”的这种围法……
一个普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徐老师不仅让学生习得解决问题的各种策略,更为重要的是,在他的引领下,学生懂得如何在众多策略中选择适合策略的思想。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他让学生从数学学习的天地走向数学运用的世界中。
二、细节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发展
例如,“长方体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教会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当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后,教学过程也就完成了。但徐老师将这一知识点进行细化,让它彰显出数学教学的魅力。首先他投影出示一个动漫长方体,并问:“如果将长方体12条棱擦去1条,我们能想象出长方体的大小吗?”当学生试探回答“可以”时,他让学生走上讲台进行“擦拭”。当得出肯定答案时,徐老师又追问:“如果擦去2条,或者3条,或者更多时呢?只要留下几条,就能想象出长方体的大小?”于是学生在自己的书本上进行随意擦拭。当学生在经历了一次次尝试、操作后,徐老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讨论,最后确定保留“长、宽、高”这三条棱。
这个细节处理,徐教师不仅完成了“长、宽、高”这些概念的教学,还让学生经历从被动获知到主动求知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效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细节让学生享受智慧的生成
例如,“确定位置”一课的教学。这一课的教学意图是让学生掌握确定位置的方法,并能解决从“书架上找书”这一实际问题。它的关键点就在于先确定第几层,再确定第几本。徐老师在教学时,没有进行直白的讲授,而是对书本的内容进行了创造性加工。他首先利用多媒体在书架上摆放了学生经常看的书,然后对第一层的图书进行了“模糊”处理,最后让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策略来确定图书的位置。当学生说出要找的图书《伊索寓言》在《安徒生童话》后面、在《俄罗斯童话》前面时,徐老师对这位学生大加赞赏,接着他又追问:“我该如何找到《安徒生童话》和《俄罗斯童话》呢?”由此引出确定一本书位置的最好方法就是先找“第几层”,再找“第几本”的思路。这样,他将“确定位置”这一内容进行了“数学化”的处理,让学生空间观念、数学思维在无形之中有效生成。徐老师的这一细节处理,让学生从“模糊”的感性世界中走向“清晰”的数学化世界,更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精彩。
总之,关注细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但愿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像徐老师那样,从学生智慧生成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细节,从而让我们的数学教学愈加精彩!
(责编 杜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