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里亚媒体视野中的中非关系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ping1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随着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及“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非关系逐渐成为媒体和国际社会的热议话题。在这一背景下,非洲媒体视野下的中非关系更值得关注。从报道频次、报道热点、情感态度等方面对利比里亚媒体视野下的中非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利比里亚媒体近年来对中非关系的关切度逐渐提升,关注焦点集中在中非合作中的政治、经济及基础设施建设等议题。在这些议题上,利比里亚媒体总体持积极态度,但仍有负面报道,主要涉及资源、债务及“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地缘扩张、投资等问题,这些负面报道一方面受西方媒体影响,另一方面也影射出利比里亚自身的顾虑。虽然中非关系正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但负面声音也不容忽视。要让非洲媒体更多地倾听中国声音,还需要增强中国媒体的国际话语权,并且有针对性地创新对非话语体系。
  【关键词】利比里亚 媒体 中非关系
  当前,中非关系进展如火如荼,引起了媒体和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媒体视野中的中非关系研究已然成为学界探讨的热点话题。从既有研究看,研究对象多为西方媒体和非洲媒体。其中,以路透社、《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为主的西方媒体倾向于扭曲中非关系,塑造中非关系的负面形象,企图遏制中非关系的正常发展。对比西方媒体,以尼日利亚、南非、埃及等国家为主的非洲当地媒体对中非关系的报道态度更为积极客观。相对于研究西方媒体视野中的中非关系,对非洲媒体视野下的中非关系研究更有意义和针对性。而目前多数研究主要采用典型例证的方法,观察不够全面;或使用语料库方法对多个国家的报道进行分析,不够深入。鉴于此,本文使用数据驱动的文本分析方法,将中非关系主题下的所有报道纳入考察范围,从报道频次、报道热点、情感态度等方面分析利比里亚媒体视野中的中非关系。
  一、中利关系
  利比里亚位于非洲西部,官方语言为英语。作为一个农业国,其经济很大程度上依赖外国援助,主要援助方为美国,近年来受中国援助较多。利比里亚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较为曲折。1977年2月,中利首次建交,之后中利关系几经反复,到2003年10月,两国恢复大使级外交关系。近年来,利比里亚与中国的交往合作日渐加深。2018年9月,利比里亚总统维阿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双边会晤,表示利比里亚期望加入“一带一路”倡议。2019年4月,利比里亚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在这一发展态势下,研究利比里亚媒体视野下的中非关系对中利以及中非长期稳定合作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语料来源及研究问题
  本文研究数据来自《非洲头版》、《每日观察报》、利比里亚通讯社、《新晨报》四家媒体,其中《非洲头版》报道50篇,《每日观察报》报道46篇,利比里亚通讯社报道41篇,《新晨报》报道36篇。(在收集利比里亚通讯社报道时,官方网站报道从2018年开始显示,所以本文对利比里亚通讯社的研究数据始于2018年。)其中,《非洲头版》《每日观察报》《新晨报》都是利比里亚的主流媒体,流通量大,为私人报纸;利比里亚通讯社是政府官方通讯社。语料收集以“中国-非洲”(China-Africa)为检索词,提取2011年1月至2019年12月这些媒体中与中非关系有关的报道,从报道频次、报道热点、情感态度等方面入手,来探寻利比里亚媒体视野下的中非关系。
  三、數据统计及分析
  (一)报道频次变化
  报道频次可以直观反映利比里亚媒体对中非关系的关注度。


  图1显示,2014年之前,利比里亚媒体对中非关系几乎没有关注。2014年至2017年,报道频次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这主要与中国对埃博拉疫情的援助及中非合作论坛约翰内斯堡峰会的举办有关。到2018年,报道频次大幅增加,报道集中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包括总统维阿参加峰会及会后两国达成的合作成果,体现了利比里亚媒体对北京峰会的期待和关注。受北京峰会影响,2019年,四家媒体对中非关系持续关注,其报道频次相对持平。
  值得注意的是,从报道频次看,2015年的约翰内斯堡峰会远没有2018年北京峰会受到的关注度高。这说明随着中非合作不断发展,其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在北京峰会上,利比里亚也取得了多项合作协议,媒体关注度自然提升。在这种趋势下,利比里亚越来越重视与中国的交往,对中非关系的关注也随之增加。
  总体而言,重要会议的举办和重要事件的发生是提升中非关系关注度的关键因素,要不断增加关注度,还需要政府大力实施有利于中非发展的重大举措,并做好对外传播。
  (二)关注热点
  对关注热点的考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利比里亚媒体普遍关注的热点议题。图2是基于利比里亚四家媒体数据库做出的词云图,字体越大表明出现频率越高。通过观察词云图可以看出,除了与话题直接关联的词汇,如“中国”“利比里亚”“非洲”“中国人”“非洲人”(China, Liberia, Africa, Chinese, African)等,最凸显的议题是“发展”(development)与“合作”(cooperation)。具体来说,利比里亚媒体对发展与合作的关注体现在“政治外交”(president,government,minister)、“经济建设”(economic,trade,investment)、“基础设施”(project,road,infrastructure)等领域。


  1. 侧重政治外交与两国关系
  高频词“总统”(p r e s i d e n t)、“政府”(government)、“部长/大臣”(minister)、“维阿”(Weah)、“政策”(policy)等说明利比里亚媒体关注两国间的政治往来。相关表述主要涉及政治立场的表明、两国政府间的往来、中国对非洲的举措等,如“坚定奉行一个中国政策,支持中非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开展合作”(commitment to the One-China Policy, and China-Africa joint collaboration under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s)、“蒙罗维亚市政府和青岛市政府签署缔结友好城市关系谅解备忘录”(The Monrovia City Government and the Municipal Government of Qingdao have signed a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to establish a sister-city relationship)、“中国决定在非洲开展50个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项目”(China has decided to undertake 50 projects for green development and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 Africa)。利比里亚坚定的政治立场及两国间的政治往来显示了利比里亚对加强中利关系的决心,这对中利及中非关系的发展尤为重要。   2. 侧重经济建设
  高频词“经济”(economic)、“贸易”(trade)、“投资”(investment)、“贫困”(poverty)等都说明利比里亚媒体对经济的关注。相关报道如“利中关系在贸易上有显著进展”(Liberia-China relation has seen a significant growth in trade)、“中国支持利比里亚实现其扶贫政策,帮助利比里亚普通民众脱贫致富”(China stands ready to support Liberia in achieving its ProPoor policy aimed at moving ordinary Liberians from the state of poverty to prosperity.)。可以看出,利比里亚媒体肯定中国对其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这也有利于中利及中非关系进一步发展。
  3. 侧重基础设施建设
  高频词“项目”(project)、“道路”(road)、“基础设施”(infrastructure)等说明利比里亚媒体关注中国对利比里亚的基础设施援建,如“中国为利提供了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即将完工的部长综合大楼等”(China has given Liberia numerous infrastructural developments, including the soon-to-finish Ministerial Complex)。可以看出,利比里亚媒体对中国基础设施援建的认可,这有利于在利比里亚民众中建立一个正面的中国形象。
  4. 关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高频词“北京”(Beijing)、“中非合作论坛”(FOCAC)、“论坛”(forum)、“峰会”(summit)说明了利比里亚媒体对中非合作论坛及北京峰会的关注,尤其是峰会期间两国达成的合作,如“签署两项总额5400万美元的合作协议”(signed two cooperation agreements totaling US$54 million),体现了利比里亚媒体期待在中非合作论坛框架下加深两国关系的发展与合作。
  5. 其他
  图2中的一些边缘词汇也能反映出利比里亚媒体关注的非主流议题。“文化的”(cultural)、“教育”(education)、“奖学金”(scholarship)等显示出利比里亚媒体对文化和教育领域的关注。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教育、文化领域的交流深化,有利于为两国友好关系增加活力。
  总的来看,利比里亚媒体对中非关系有着较全方位的关注,报道领域比较全面,这有利于在利比里亚民众中构建一个立体、正面、合作共赢的中非关系。
  (三)情感分析
  情感分析可以观察利比里亚各媒体对中非关系的态度及其变化(图3),本文在分析时使用十级情感分析(情感值最高为5,最低为-5,情感正值越高,态度越积极)。


  从图3可以看出,利比里亚四家媒体对中非关系态度总体比较积极,各媒体历年报道均为正值。这体现了利比里亚对中非合作发展的肯定。从年度变化来看,利比里亚通讯社情感值最为积极;而《非洲头版》近四年情感值不稳定,2018年情感值最低;《每日观察报》总体情感值较高,但有所波动,2017年情感值最低;《新晨报》情感值相对较高,近几年有所降低,2019年情感值最低。
  四家媒体对中非关系态度总体比较积极,但也存在消极话语,下面我们重点关注四家媒体中的消极话语,并对这些话语进行分析和分类。


  掠夺(scramble)、新殖民主义(neo-colonialist)是利比里亚媒体出现最为高频的消极词汇,认为中国对非举措是为了掠夺其矿产资源,实行“新殖民主义”。相关报道借《纽约时报》封面印着“中国是世界上新的殖民大国吗”(IS China the World’s New Colonial Power?)来佐证其言论,媒体转载和引用有其特殊目的和用意,很多情况下是借“权威他方”表达自己立场,来影响公众认识。对这样的负面话语,要尤其警觉。
  “债务陷阱外交”(debt trap diplomacy)、“掠夺性贷款”(predatory loans)、“武器化资本”(weaponizing capital)等也是利比里亚媒体出现的高频消极话语,认为中国通过提供借贷,让一些国家背上沉重负担,借此控制其政治主权。
  深入分析文本发现,“新殖民主义”及“债务陷阱”等负面议题集中出现在一篇题为《美国参议员的一封信引起争论》(US Senators’ Letter Opens Debate)的报道中。这封信在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之前发出,把中国刻画成一个“掠夺者”形象,意图破坏中非关系,阻碍中非合作,而利比里亚媒体转发这封信,容易误导民众认知,加深对中国的不信任。
  其它高频消极词汇如“资本过剩”(capital glut)、“金融动荡”(financial instability)等主要针对中国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及动机。相关报道指出中国产能过剩、资本外流等问题严重,通过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维持经济增长,并进行地缘和企业扩张。而大规模镇压劳工运动(massive crackdown on labor activism)、拘留(custody)、夸大(inflated)等主要涉及“一带一路”倡议出现的劳工维权及投资数据等问题。这些负面议题集中出现在一篇题为《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中国“一带一路”倡议》(A critical look at China’s One Belt, One Road initiative)的报道中。这篇报道来源于美国私人报纸《每月評论》,还引用了《金融时报》、路透社等媒体的相关报道佐证其言论,把“一带一路”倡议定义为一项有缺陷的战略,试图构建中国经济的负面形象,怀疑中国对非洲经济贡献的潜能。
  可以看出,利比里亚媒体的负面报道很大程度上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影响,有时这些媒体声音互相映衬,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负面话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会在不知不觉中塑造公众认知。与西方媒体相比,我国媒体话语权还相对势微。加强中国媒体话语权,寻求有效话语传播渠道,传递好中国声音,这对中非关系向善发展尤其重要。
  四、结语
  本文对利比里亚媒体报道的分析显示,利比里亚媒体近年来对中非关系的关切度逐渐提高,关注领域较全面,总体态度也比较积极,但负面报道的存在警示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一方面,要根据非洲不同国家的国情和关注热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对非交流,精耕细作,增强中非互信;另一方面,要加强中国媒体对外传播能力建设,提升国际话语权,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创新话语体系,重新阐释中国对非举措,夯实社会和民意基础。
  本文得到山东省高等学校“数字人文与外语研究”青年创新团队研究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点课题“儒学海外传播文本数据库建设及传播话语研究”(项目编号17AYY006)的资助。
  李霞系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孔蕾系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
  责编:李倩
其他文献
《南方农机》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江西省农业农村厅主管、江西省农业农村厅农机化处指导、南方农机杂志社编辑出版的优秀期刊。1992年被评为北大中文核心期刊,2015年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为第一批学术类期刊,曾获全国农机科技优秀期刊一等奖。
本文对我国档案保护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通过对回顾档案保护发展历程和档案保护创新趋向两方面展开详细论述,希望本文对促进我国档案保护事业的发展,有相应的参考价值。
英语绘本为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条件,教师通过创建情景,进行朗读训练实现英语绘本与语音课的有效整合,通过兴趣,也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国外的知识,增强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绘本不仅激发学生的阅读。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机电专业“跨界”的将CNC数控技术、PLC工业控制、激光雕刻技术介入到地方特色产业坭兴陶传统生产方式的成型、装饰、修模等重要制作工艺中。结合政府搭台文化引领的品牌优势,助力坭兴陶产业拓宽横向产品,开发打造全产业链工业基础,助推其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助力钦州成为中国乃至世界坭兴陶最大的产地和集散地。
为提升新时代健康大数据的管理和研究水平,适应健康大数据时代对未来医生的新要求,医学生应具备良好的统计素养。在“医学统计学”课程的授课实践中,教师应从统计意识、统计知识、统计能力、统计道德四个方面对医学生统计素养进行引导渗透,发挥课程的育人作用。
21世纪以来,随着国家政策导向作用愈发明显,职业教育在教育改革和社会发展中的位置凸显程度不断加强。面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市场需求,对接各个行业发展的前景趋势,全面深化“三教”改革已成必然。研究立足“三教”改革视角,依托教学大赛,以教师教学团队为单位进行了实践研究,并提出中职专业课教师教学团队合作创新能力提升的建议,为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提供一些实证依据。
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暨南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对思政教育与“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为一体进行了深入探讨,具体的教学举措包括问题导向式教学、小组讨论式教学和校外导师教学,即“一体三教”课程教学模式。以上教学改革与创新举措,可以使学生走出“将知识狭隘化为科学,将科学等同于自然科学”这一误区,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观,使之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针对高等院校金融学专业的必修课程“金融风险管理”课程,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入手,对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评价等教学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提出了基于“两性一度”标准的“三阶段”教学体系,探索在知识、能力和价值观塑造(思政目标)“三位一体”教学目标下的真正意义上的在线教育。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值得推广。
在新工科建设背景下,针对“水处理生物学实验”课程的实际问题,教学团队以学生为中心,以“金课”标准为指引,紧跟学科前沿与行业发展,开展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实验教学地位,打造实验室安全文化,融入实际案例和科研成果,开发新型数字化教学素材,线上线下丰富实验教学资源,层层递进串联整合实验内容,开展项目式综合创新实验,凸显“水处理”专业特征,搭建多层次教学考核体系,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英语分级阅读不应只是一种家庭阅读方式,而应成为被带入中学课堂的教学概念,由一线教学者搭建桥梁并贯彻。英语分级阅读方式帮助学生用其感兴趣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提高阅读素养,方便教师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接受水平、心理预期和兴趣点开展分层次的英语教学。教育政策的制订者和一线教学者、教材出版者更应广泛探索分级阅读理念并将其融合入初中英语教学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