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医药大国”走向“医药强国”——我国医药产业战略研究

来源 :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ey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完善,国内医药市场的日趋开放,我国的医药产业面临这巨大的机遇与挑战。虽然自建国以来,我国的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已成为“医药大国”,但和发达国家的医药产业相比,我国还不是“医药强国”,我国医药市场结构不合理、资源分散、研究和开发薄弱、绝大多数是仿制品,我国医药亟需从仿制向创新转型。本文围绕药品本身,从我国医药产业的现状出发,指出了在发展过程中制约药品生产的核心问题,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国际化竞争对我国制药业的要求,以及应对的方法。
  关键词:医药 医药产业 医药战略
  一.我国药品生产现状
  我国的制药产业起步于本世纪初,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使用传统工艺到大规模运用现代技术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产业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从2003年至2009年,我国医药行业工业产值从3103亿元增长到10382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22.30%,高出同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近6个百分点。截止至2009年底,我国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以上的制药企业共计6807家,其主营业务收入共计9087亿元,从业人数共计160万人[1]。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医药大国。
  但我国还远远不是一个“医药强国”。目前,我国药品生产量居世界前列,可生产的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其中50%以上出口,年平均出口额达22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原料药产量约占世界原料药市场份额的22%。化学原料药已成为我国医药工业的支柱,产值约占整个世界医药工业的1/3,近10年产量年均增长11%,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2]。但是我国制药企业普遍小、散、乱,出口的很少有自主知识产权畅销国际的新药品牌,我国生产的药品97%以上为仿制品。目前我国医药工业的发展还只是“量的增长”,缺乏“质的飞跃”。中国国内制药企业现有八千多家,但通过世界通用的最佳药品生产质量规范GMP认证的仅一千四百余家。而且与世界制药业的巨头相比,我国制药企业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航空母舰”。
  我们认为,我国的制药产业在过去的几十年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挽救了无数的生命,为中国人民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医药大国”。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医药产业的特点是:总量大,仿制多,专利少。这些特点决定了我国还不是“医药强国”。在中国入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医药产业亟需改革和发展,亟需锻造医药产业的“航空母舰”,以迎接入世带来的挑战。
  二.制约药品生产发展的核心问题
  中国医药企业没有办法和世界优秀医药企业竞争。造成这个问题是多方面的,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产品问题,即药品本身。我们的医药制品不够好,我们的产品“疲软”,造成我们的企业不够好,我们的企业“亏损”。产品疲,疲在市场;产品软,软在质量;企业亏,亏在经营;企业损,损在管理。而一个一个企业的亏损,造成了一个行业整体的不景气,行业整体的“置后效应”又反过来影响置身其中的优秀企业,造成恶性循环。而这都是因为我们的产品不够有效,缺乏创新。我们的国际同行在这点上与我们恰恰相反,发达国家制药业的地位与发展令人瞩目,固然是由于制药业与人的健康紧密相连,但就其发展而言,大公司的规模及其对研发的投入是根本原因之一。
  产品的质量问题已经不是世界制药巨头和我国极少数优秀制药企业的问题,但却是我们大多数制药企业的根本问题之一。2011年共抽取211个品种的样品近3万批,样品合格率为96.82%,抽取基本藥物样品2.5万多批,合格率97%[3],而发达国家药品的各项不合格率一般不超过1%,个别优秀的企业更是用严格的企业标准把不合格率控制在0.1%以下。我们知道,在充分自由的市场,主宰市场的是消费者的需求。产品的优劣直接影响人们的需求导向。建立一套世界通用最佳药品生产质量规范GMP认证的生产线,同时加快国家级的GSP,GLP项目的进程,对加强国内医药企业的标准化,规范管理,积极参与国际间的合作,将起到巨大推动作用。生产世界人民都认可的优质药品应该是加大研发力度的有效补充,甚至比研发一个一类新药要节省。所以在抓新药的同时,一定要保住自己“拳头产品”的质量,以确保市场份额。产品是企业的生命线,企业没有自己的优势产品,就不会有核心竞争力,就会亏损。
  研发一类新药仍是我国医药发展的重中之重。我国制药行业一直是以仿制为主发展起来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很少,统计表明近20年中国生产的药品97%以上为仿制的。中国医药行业多年的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仿制国外药品,由于科研水平较低,R&D投入严重不足,致使新药开发能力弱。对于新药的研制,我国无论是从基础理论研究,还是新药产品开发都是处于十分落后的状态,我国医药企业的基础比西方发达国家的医药工业基础至少落后20年。从国外一些著名制药企业的发展经验来看,作为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其R&D投入至少要占上年销售利润总额的10-15%,而中国制药企业R&D的费用投入一般不超过3%。导致我国生产的西药品有99%是仿制产品。近年来生产的近千种西药中,97%以上是仿制的。我国出口产品以中低档原料药为主,制剂产品占出口额的10%[4]。我国目前药品科研和技术开发主体是政府直属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医药工业企业科技开发能力薄弱,就是我国最大的制药企业——华北制药集团的新药研究开发中心注册资金为2081万元,其研发投入可想而知。所以我国大多数的医药企业只能进行简单的移植和仿制,产、研、学条块分割,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较低,更谈不上根据市场需求或潜在需求进行高效率的研究开发活动,我国整个医药工业在新药开发方面的投入近几年来始终在总销售额的0.5%左右徘徊,也就是几亿元人民币。医药工业是一个高新科技含量极高,集约化、国际化程度很高,高投入、高收益的产业。以GSK(葛兰素史克必成)公司为例,公司销售额最近几年在百亿美元以上,每年拿出10多亿美元用于研究开发新项目,每年公司都能开发出几种新药用化学结构和剂型,使公司始终保持科技优势,新产品储备充足,为公司在医药行业立于不败之地打下坚实的基础。可以看出:加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一类新药的研发投入,是我国成为“医药强国”的基础,也是铸造我国制药产业“航空母舰”的关键。   三.国际化对我国药品生产的要求
  1999年11月5日,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WTO签署了协议,其中涉及到医药行业中国政府的承诺有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护药品知识产权;二是降低药品进口关税;三是2001年取消进口大型医疗设备的行政管制;四是2003年1月1日起开放药品分销服务;五是开放医疗服务[5]。
  五项中“保护药品知识产权”最值得关注。根据WTO的有关协议,我国要落实对100多个成员国都要实行知识产权保护的规定。按照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条款,在专利期内仿制某种新药,开发方有权索取4-10亿美元的赔款;若买断一个专利新药的生产许可,亦需支付500-600万美元。这将使以仿制新药为发展手段的制药业面临缺乏新产品的窘境,严重影响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新产品的开发研制,使我国医药行业的发展动力遭受严重打击。严峻的现实要求我国制药企业要有自自己的创新机制,要加强创新药物研究与开发的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提高化合物的设计与合成水平,同时提高筛选新药开发环节的水平,在新药的安全性评价,质量控制,临床研究,制剂研究,生产工艺等方面要努力与世界医药先进水平接轨。当然,我们也不能一味地夸大药品知识产权方面对我国制药业的影响,因为现有的国内生产的绝大部分仿制药品其专利保护期已经或即将到期。如果一种在西方已申请专利而在我国尚未申请专利保护的西药,我国企业仍然可以在国内生产销售,只是国内生产的这种药品不可以往该西药已申请专利保护的其他国家和地区销售。我国制药企业完全可以在条款允许的范围内,生产专利保护期满的有效药物,充分利用国内医药市场的巨大空间,不断发展,造福我国人民。
  四.铸造制药业的“航空母舰”
  “创业靠产品,做大靠制度”,这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告诉我们一个简单道理:企业发展到足够大的时候,产品问题的矛盾已经不应该是企业的主要矛盾,因为成熟的企业早把产品问题解决了。这是决定企业前途的将会是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制度。在世界级的医药“航空母舰”面前,我国最好的医药企业也仅仅是“鱼雷艇”,中间的差距可想而知。造成的原因我们认为是公司制度的差距。厂商的收益是企业得以维系发展的动力,巨额的成本使我国医药企业的利润空间已经很小。没有收益,拿什么回报给股东,研发投入自然不会多;企业的股东投资回报率没人关心,谁还会投资给企业,企业如何深化融资,如何扩大规模,如何实现企业之间的购并重组;没有转投资的计划,剩余资金如何利润最大化。我国从十五大以后就坚定不移地搞市场经济,要建立完备的现代企业制度。要走向“医药强国”,我国的药品必须进军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要参与国际竞争,就必须有医药的“航空母舰”保驾护航;要铸造我国医药行业的“航空母舰”,就必须深化改革,有效解决企业的经营策略和管理制度;要解决制度问题,首先从认识什么是“股份制公司”开始,从认识“股东利益”开始。
  医药企业的规模决定了企业的研发能力,企业的总资产与其研发投入成正相关。一个新药平均须投入5亿美元,需要15年时间。只有医药行业的“航空母舰”才有时间和能力研制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铸造我国医药行业的“航空母舰”需要“三融四化”。
  “三融”是“融资、融智、融制”。资金是我国医药企业发展的血液,人才是我国医药企业发展的灵魂,在资金和人才之间还需要一层黏合剂,就是企业制度。融资能为企业带来新鲜血液,是研发新药的基础;融智能为企业带来新鲜思维和创意,是研发新药的载体;融制能为企业带来新鲜文化,是研发新药的保障。要融资,光靠贷款不行,要积极在国内和海外发行股票,上市融资;要融智,光靠内部或本土人才不行;要有积极的人事管理制度,广纳世界医药人才;要融制,光靠收购小企业不行,要积极购并大中型医药企业,甚至是世界医药企业,扩大企业规模、整合企业文化、集中企业资源、利用企业优势、扩展企业市场、塑造企业形象,铸造医药“航空母舰”。
  “四化”是“药品市场竞争的国际化、制药企业发展规模化、医药企业经营多元化、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医药现代化”。
  药品市场竞争的国际化。我国制药企业要和世界制药巨头一起竞争国内和国际市场,就要一方面立足于国内市场,把国内市场做细、做深、做精,保住国内市场的份额,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开展海外市场,让中国药品走出国门。虽然以我们国家制药企业的现状离这一步还有一段距离,但只要我们的企业积极尝试,缜密分析,还是可以有所收获的。
  制药企业发展规模化。在与世界先进医药企业的竞争中,我国企业要积极发挥所有者优势。我国制药企业亟需自己的巨头,自己的“航空母舰”,这样才有和“列强”竞争的实力和可能,所以我国的医药企业不在多、在精、在大、在强。
  医药企业经营多元化。我国医药企业在发展和巩固医药业的同时,可以考虑向多元化经营拓展。以医药经营为主,多种经营为辅,为新药的研发和与制药巨头竞争所付出的成本提供强大的资金支持。
  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医药现代化。企业借助于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我国中药现代化的步伐,加大对中药开发的力度,尤其是建立一套国际公认的中药质量监控标准,为我国中药进入国际市场打下基础。我国制药企业可以利用正宗的传统中药不断打开世界医药市场,为铸造航空母舰积极创造条件。
  五.现有制药业体制的改革
  根据国际惯例,政府的职能主要在制定经济规划、市场监管和社会服务诸方面。相信未来政府职能转变将会逐步到位,一个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政府宏观经济管理体系将逐步建立。我国医药行业“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方向是;加快医药大国向医药强国的目标迈进。“十二五”期间的发展重点是着眼于内涵发展,着眼于技术创新和提高水平。提高质量。投资的重点在于促进结构升级,中药现代化及生物技术药物的开发上。今后将以科技成果的产业化工作为中心,对于医药行业发展有重大牵动作用的关键项目产业化和国家重点新产品试产,将逐步加大扶持力度,总体思路是不追求数量和扩增,要在经济效益为中心。企业和地区医药发展将从实际出发,在特色发展上下功夫,不求全面而求特色。发展高新技术也要从实际出发,避免重复建设,造成资金,人力和资源的浪费。我们认为,为使我国尽快成为“医药强国”,我国政府应:积极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鼓励公司之间的联合和购并。铸造医药“航空母舰”是当务之急;加大政策倾斜力度和资金投入,建立技术创新体系,完善医药孵化器。以研制出市场需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为第一目标,为参与国际竞争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和产品保障;发扬优势,扬长避短,走仿制和创新相结合之路,充分利用国际规则,在抓新药研制的同时,把可以仿制的药品做好,做精;加快中药现代化步伐,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加大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步幅,使中药成为我国制药企业最有力的竞争武器;实现西部成为医药原料生产基地的战略转移。由于东部医药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时面临生产成本等因素的压力,要把部分药品原料生产迁往西部省份。此外,西部丰富的中草药资源、生物多样化资源、劳动力资源以及市场等,给东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保证国内医药市场最大限度的自由,尽量减少直接干预。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可以让企业集中精力搞生产,抓研发,关注顾客需求,全心投入到市场竞争中,对企业的健康大有裨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给医药企业减负。让我国医药企业轻装参与竞争,无疑会增加企业的利润率,给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六、结论
  医药产业国际化既是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也是我国医药产业发展的需要。希望我们的医药企业在未来几年都可以像管理学里讲的“煮蛙效应”一样,迅速跳出固有的模式,做好准备,迎接世界化带来的机遇,而不是疲于应对挑战。同时希望我们的制药企業也可以出几个“海尔”和“联想”,多出几艘航空母舰,多出几个像张瑞敏、柳传志样的船长。愿我国早日成为“医药强国”!
  参考文献:
  [1]《医药公司财务分析与比较》,黄峰
  [2]《2012-2016年中国化学原料药市场调研报告》,尚普咨询
  [3]2011年我国药品评价性抽验合格率超过96% ,人民网
  [4]《中国医药发展战略的思考》,李安良,科学时报
  [5]《赢在WTO年代》,周忠,广东旅游出版社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的优越性.方法 对显微镜下泪囊鼻腔黏膜吻合术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总结.结果 30例均获成功,无泪溢症状,有2例出院两周后冲洗不通
我国古代解剖学在宋代经历了2次发展高峰后,继续缓慢向前发展.明代军医何柬通过实体解剖,观察了膈膜、心脏、肝脏、胆囊、膀胱、咽喉等人体器官,并将其发现记录于<医学统宗>中.何氏的发现超越了前人,也为晚于其300年的王清任所不及。
目的 对肺心病的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分析.方法 对60例肺心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采取的护理措施及观察效果.结果 PO2、PCO2、FEV1指标均有所改善,患者疗效显著.结论 加强有效
摘 要:科技档案不但是企事业单位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企事业单位发展的历史,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档案是企事业单位的文化财富,具有系统、有序传播企业文化的价值。科技档案汇集了企事业单位的科技、文化、设计等资源,是企事业单位的精神宝库。深入挖掘和传承科技档案的文化内涵,是科技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责任。  关键词:科技档案 企业文化建设 作用  在企业的历史发展過程中,研制成功
摘 要:企业的快速持续稳定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富有战斗力的企业文化的支持。企业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最根本问题是企业的价值观问题。企业政工人员应该在遵循法律法规和党的方针政策的前提下,为企业文化明确方向、统一意志、规范行为,企业政工人员应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引导和督促作用。  关键词:政工工作 企业文化 建设  一、企业文化的物质性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构建保险企业文化的必要性和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文化建设对保险品牌竞争力的影响和重要意义。  关键词:保险企业文化 竞争力 核心价值 品牌  优秀的企业无一例外地拥有着先进的企业文化,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是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不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企业家也是缺乏远见的。在这种竞争环境下,保险公司在营销中应该如何在消费者心中创造出自己的产品服务与其他公司的区别呢?显
摘 要:作为独特的工作方法,政工工作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地位,而其中的人本化管理是政工工作的核心。所谓的人本化管理,就是指以人为本,重视人的思想与认识,进行人性化的管理。笔者基于人本化管理在政工工作中的重要性,结合多年来从是政工工作的实际经验,论述了人本化管理的内涵以及重要作用,并提出了人本化管理的一些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政工工作 人本化管理 措施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企事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今企业的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为了保证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便是不断的强化企业政工建设,我们知道,政工思想工作对于一家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思想上的一致性在企业的发展中,一方面会强有力的减少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障碍;另一方面也会极大的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向心力。可是如今,在企业政工思想工作方面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问题的存在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
摘 要:建筑工程建设项目复杂程度高,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因素甚多。 在质量控制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五要素”包括人、机械、材料、方法、环境。本文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中质量的影响因素及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 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日新月异地发展与新技术和新材料地不断涌现。建筑工程質量控制过程中产生新情况、新问题是必然的,这就要求建筑工程的参建各方紧紧抓住关键性措施,才能在工作中做到
摘 要:本文对电力管理线损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深入的探究了加强电力线损管理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有助于电力行业今后的发展。  关键词:电力线损 管理措施  一、线损及线损率的概述  在电能的输送和分配过程中,电网中的各个元器件产生的电能损失、功率消耗及其他相关的损失称为线路損失,简称为线损。在电网的实际运营过程中,线损电量主要是根据电能计量统计的供电量与售电量的差来计算,差在总供电量中所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