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前置性学习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是基于预习又高于预习的一种学习方式,又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环节。这一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 “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生本教育理念。本文就前置性学习进行了阐述,阐明了前置性学习的模式、意义以及实践“前置性学习”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生本理念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前置性学习就是这一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指讲授新内容之前,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前置性学习不仅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而且课外的充分探究使课内的学习更加深入、交流更加宽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一、前置性学习提出的理论依据
1.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他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重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在发展的过程。因此,弄清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将大大促进教学对发展的作用。前置性学习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2.现代建构主义理论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知识并不是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他的,而是他本人主动根据已有的经验、认知结构进行的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任何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一样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而是带着他独特的知识经验开始新的学习。前置性学习是一种主体积极的活动,其价值在于使学生在个体主动思维活动中首先获得“有意义的经验”,然后经过课堂学习将经历的模糊、疑难、矛盾的情境转化为清晰、确定、和谐的情境。
二、前置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1)课前。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应遵循“适量、核心、多元” 的原则。“适量”就是让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过多或过少都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核心”就是力求通过完成前置作业初步生成这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多元”就是面向不同层面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都能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作业。
(2)课堂。①小组讨论。确定前置作业的正确答案,交流不同的理解、认识,优生帮差生释疑解惑;②展示与交流。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讲解问题的思路、解法、答案,其它小组适时质疑、补充,教师适当点拨、提炼;③合作探究。对 “生成问题”与“预设问题”先独立思考,有困难小组再讨论,通过学生展示、相互补充或教师启发讲解等,掌握本节课重点知识;④反馈质疑。预设习题,由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当堂讲解交流;⑤本课小结。归纳总结本课知识,点明重点。
三、前置性学习的积极意义
(1)教师层面。①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由原来的只关注教材,转向既关注教材,又关注学生。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点拨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②教学方式改善。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更多的运用情景式、讨论式、引导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从课堂中的权威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③促进专业化成长。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及困惑及时的进行归纳总结,由被动的教学思考逐渐走上主动思考,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学生层面。①学习主动性提升。经过老师的精心培养,学生掌握了“前置性学习——课堂交流、汇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的学习方法,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学生亲身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成功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自学能力提高。前置性学习的设置使学生在课前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自学探究,逐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解决疑难问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③团队意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团队意识大大增强。
四、前置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前置性学习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给部分好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前置性学习,使基础好的学生基本弄懂要学内容,并会基本应用。由于学生心理控制能力比较弱,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
(2)使部分学困生产生先入为主的错误现象。前置性学习,有些学困生几乎不能完成,甚至产生一知半解的错误认识和理解,并在心理上产生定格,纠正起来比较困难。
五、前置性学习的反思与建议
前置性学习应根据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前置性学习的有效性。
(1)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前置性学习作业设计要面对全体学生。一是作业量要适度,作业过少只是浮于表面,不能深入;过多则学生疲于应付,敷衍了事;二是要求要详细明确,便于学生操作。三是分层布置,使每位同学都能完成适合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的作业。
(2)适时指导,关爱弱势。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适当地介入前置性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前置性学习情况,特别要照顾到那些学困生。
(3)及时检查,适当奖励。对于前置性学习要及时检查,把课前检查和课堂提问结合起来,让每位学生由始至终都重视。每位同学都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不定期的评比奖励能激发学生对前置性学习的兴趣。
总之,前置性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前置性学习能够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前置性学习真正走上了学生学习的前台,成为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
[2]《人民教育——“生本教育”专辑》,2009年第8期
[3] 韩其贞.《生本教育前置性学习设置的几点思考》厦门:学知报,2011年1月17日
关键词:前置性学习;生本理念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最基本的理念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前置性学习就是这一理念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指讲授新内容之前,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前置性学习不仅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 让每个孩子带着有准备的头脑进入课堂,而且课外的充分探究使课内的学习更加深入、交流更加宽泛,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一、前置性学习提出的理论依据
1.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
维果斯基认为,在进行教学时,必须注意到学生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他把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为“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认为,重要的不是今天为止已经完结了的发展过程,而是那些现在仍处于形成状态的、刚刚在发展的过程。因此,弄清楚学生发展的两种水平,将大大促进教学对发展的作用。前置性学习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在独立活动中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
2.现代建构主义理论
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学习知识并不是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他的,而是他本人主动根据已有的经验、认知结构进行的一种主动建构的过程,任何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并不是一张白纸一样空着脑袋进入教室的,而是带着他独特的知识经验开始新的学习。前置性学习是一种主体积极的活动,其价值在于使学生在个体主动思维活动中首先获得“有意义的经验”,然后经过课堂学习将经历的模糊、疑难、矛盾的情境转化为清晰、确定、和谐的情境。
二、前置性学习的基本模式
(1)课前。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应遵循“适量、核心、多元” 的原则。“适量”就是让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过多或过少都不能起到相应的作用。“核心”就是力求通过完成前置作业初步生成这一节课的主干知识。“多元”就是面向不同层面的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理解,都能选择适合自己能力水平的作业。
(2)课堂。①小组讨论。确定前置作业的正确答案,交流不同的理解、认识,优生帮差生释疑解惑;②展示与交流。小组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讲解问题的思路、解法、答案,其它小组适时质疑、补充,教师适当点拨、提炼;③合作探究。对 “生成问题”与“预设问题”先独立思考,有困难小组再讨论,通过学生展示、相互补充或教师启发讲解等,掌握本节课重点知识;④反馈质疑。预设习题,由学生当堂独立完成,当堂讲解交流;⑤本课小结。归纳总结本课知识,点明重点。
三、前置性学习的积极意义
(1)教师层面。①教学理念转变。教师由原来的只关注教材,转向既关注教材,又关注学生。教师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点拨者,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②教学方式改善。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更多的运用情景式、讨论式、引导式、探究式的教学方法。教师从课堂中的权威转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③促进专业化成长。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对教学中的问题及困惑及时的进行归纳总结,由被动的教学思考逐渐走上主动思考,有效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4)学生层面。①学习主动性提升。经过老师的精心培养,学生掌握了“前置性学习——课堂交流、汇报——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的学习方法,使教与学达到和谐统一。学生亲身感受到自主学习的成功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自学能力提高。前置性学习的设置使学生在课前对教学的重难点进行自学探究,逐渐学会如何思考,如何解决疑难问题,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③团队意识增强。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取长补短,缩小两端学生的差距,双方都能获益,尤其对后进生有很大的帮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团队意识大大增强。
四、前置性学习存在的问题
前置性学习在取得积极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矛盾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给部分好学生带来负面影响。前置性学习,使基础好的学生基本弄懂要学内容,并会基本应用。由于学生心理控制能力比较弱,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不集中,效率低下。
(2)使部分学困生产生先入为主的错误现象。前置性学习,有些学困生几乎不能完成,甚至产生一知半解的错误认识和理解,并在心理上产生定格,纠正起来比较困难。
五、前置性学习的反思与建议
前置性学习应根据教学的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内容,才能真正提高前置性学习的有效性。
(1)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前置性学习作业设计要面对全体学生。一是作业量要适度,作业过少只是浮于表面,不能深入;过多则学生疲于应付,敷衍了事;二是要求要详细明确,便于学生操作。三是分层布置,使每位同学都能完成适合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的作业。
(2)适时指导,关爱弱势。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适当地介入前置性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要关注到每一个学生前置性学习情况,特别要照顾到那些学困生。
(3)及时检查,适当奖励。对于前置性学习要及时检查,把课前检查和课堂提问结合起来,让每位学生由始至终都重视。每位同学都希望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赏,不定期的评比奖励能激发学生对前置性学习的兴趣。
总之,前置性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有效的前置性学习能够真正地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效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前置性学习真正走上了学生学习的前台,成为高效课堂的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蔡林森.《教学革命——蔡林森与先学后教》.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2月出版
[2]《人民教育——“生本教育”专辑》,2009年第8期
[3] 韩其贞.《生本教育前置性学习设置的几点思考》厦门:学知报,2011年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