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到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然而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对于考不到的,如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方法、习惯、语感等等,在教学中被忽略了。为了改变这个现状,从以下四方面入手,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走进文本,在课堂内培养语文素养;走出教材,在课堂外积淀语文素养;走近《百家讲坛》,在大师的熏陶中培养语文素养;走向生活,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素养;走进文本;走出教材;走近媒体;走向生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出现了一个原来大纲中没有的词语——语文素养。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原因除了认识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趋向功利化。
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的语文教学,考试考什么,我就教什么,这种心理在很多教师思想中存在。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是评价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在有些学校甚至是唯一指标。教师自然而然地认为研究考卷比研究什么都重要。由于缺乏多元化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全面考查评价,如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方法、习惯、语感等等,这些没有考查到的内容,在教学中常常就被忽略了。
要革除语文教学中不重视培养语文素养的弊端,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做起:
一、走进文本,在课堂内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极其深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带进教材,深入解读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有句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直接影响每个人对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要素之一。所以要深入解读文本,指导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如何解读文本呢?
教师自己首先得有高屋建瓴的语文素养,先把文本读透,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心境,做到成竹在胸。然后我们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读了文本会产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疑惑是什么、难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后再思考自己应确定出能给学生以启发与引导的教学设计。当然,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钻进文本,品味体会作者的情感,与其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才能实现真正的解读文本。
除此以外,在教学中,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语句进行体会;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等,都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走出教材,在课堂外积淀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选编的文章,学生要学会各种表达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带领学生走出教材,扩大阅读范围,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在读书中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应该以《高中新课程标准》推荐的读书目录为根本,在班级建立图书角,来制定长期的课外阅读的计划(特别是高一、高二两个学年)。我们要指导学生有效、有序的开展课外阅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思考”。例如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做一些圈点勾画、写出简单的读书心得等。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于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走近《百家讲坛》,在大师的熏陶中培养语文素养
我们应该有胆量每周拿出一节课来,有选择的看一下央视的《百家讲坛》,如易中天的《品三国》、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于丹的《论语心得》、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等等。在这样的课堂上,大师们纵横捭阖,洋洋洒洒,谈古论今;学生只管听、只管记;课后,既不复习也不考试;全凭专家感化和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聆听,都是在润物无声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四、走向生活,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可以进行实践活动的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有利因素,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力求让学生密切关注生活,实现课堂与生活的沟通。例如一位老师教学《兰亭集序》一课前,先指导学生去搜集一些有关兰亭、王羲之和书法的资料;教学中,组织学生围绕本课内容进行讨论,得到启发,感受祖国悠久的书法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后,让学生写一下欣赏书法后的感受。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书法文化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还让有条件的学生实地调查、了解本地书法名家等。这些活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培养着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素材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确定不同的活动方式,如课本剧、辩论会、校园广播、社会调查等,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课程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点滴培养,送给学生学习语文的真谛。同时还要清醒的意识到: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多元、流动、渐进的过程。教师只有胸怀育人的远大目标,根植于课堂,熏陶语感,培养习惯;走进书海,博览群书;亲近自然,付诸实践,才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影响力,才能丰富、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新课标中的“语文素养”》赵宁
[3]《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施顺国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高级中学)
【关键词】语文素养;走进文本;走出教材;走近媒体;走向生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出现了一个原来大纲中没有的词语——语文素养。在“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条中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其原因除了认识方面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教学趋向功利化。
唯命是从于高考指挥棒的语文教学,考试考什么,我就教什么,这种心理在很多教师思想中存在。学生考试成绩的好坏是评价教师业绩的重要指标,在有些学校甚至是唯一指标。教师自然而然地认为研究考卷比研究什么都重要。由于缺乏多元化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没有得到全面考查评价,如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方法、习惯、语感等等,这些没有考查到的内容,在教学中常常就被忽略了。
要革除语文教学中不重视培养语文素养的弊端,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做起:
一、走进文本,在课堂内培养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含有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极其深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把学生带进教材,深入解读文本,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直接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
有句话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直接影响每个人对语言文字的听说读写训练。听说读写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要素之一。所以要深入解读文本,指导学生个性化的解读,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如何解读文本呢?
教师自己首先得有高屋建瓴的语文素养,先把文本读透,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感悟作者表达的心境,做到成竹在胸。然后我们从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读了文本会产生最感兴趣的问题是什么、疑惑是什么、难点、重点在什么地方,最后再思考自己应确定出能给学生以启发与引导的教学设计。当然,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或者段落更是必不可少的。只有这样钻进文本,品味体会作者的情感,与其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才能实现真正的解读文本。
除此以外,在教学中,抓住课文中有一定内涵的语句进行体会;进行多种形式的表情朗读,展现课文描写的形象;落实语言文字的综合训练等,都能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走出教材,在课堂外积淀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是从事各种社会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素养。光靠教材选编的文章,学生要学会各种表达是远远不够的。所以,要带领学生走出教材,扩大阅读范围,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在读书中积累语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应该以《高中新课程标准》推荐的读书目录为根本,在班级建立图书角,来制定长期的课外阅读的计划(特别是高一、高二两个学年)。我们要指导学生有效、有序的开展课外阅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书边思考”。例如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做一些圈点勾画、写出简单的读书心得等。使阅读活动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于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走近《百家讲坛》,在大师的熏陶中培养语文素养
我们应该有胆量每周拿出一节课来,有选择的看一下央视的《百家讲坛》,如易中天的《品三国》、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于丹的《论语心得》、刘心武的《揭秘红楼梦》等等。在这样的课堂上,大师们纵横捭阖,洋洋洒洒,谈古论今;学生只管听、只管记;课后,既不复习也不考试;全凭专家感化和学生的兴趣。每一次聆听,都是在润物无声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证明,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
四、走向生活,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可以进行实践活动的因素。教师要善于挖掘有利因素,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生活实际,设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力求让学生密切关注生活,实现课堂与生活的沟通。例如一位老师教学《兰亭集序》一课前,先指导学生去搜集一些有关兰亭、王羲之和书法的资料;教学中,组织学生围绕本课内容进行讨论,得到启发,感受祖国悠久的书法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后,让学生写一下欣赏书法后的感受。为了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书法文化的有关知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及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还让有条件的学生实地调查、了解本地书法名家等。这些活动都在潜移默化的培养着学生的语文素养。
其实,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素材很多,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确定不同的活动方式,如课本剧、辩论会、校园广播、社会调查等,充分运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课程教育资源,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点滴培养,送给学生学习语文的真谛。同时还要清醒的意识到:语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多元、流动、渐进的过程。教师只有胸怀育人的远大目标,根植于课堂,熏陶语感,培养习惯;走进书海,博览群书;亲近自然,付诸实践,才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影响力,才能丰富、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2]《新课标中的“语文素养”》赵宁
[3]《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施顺国
(作者单位:河北省迁安市建昌营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