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课本 链结探究

来源 :中国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3516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人们在对世界客观性把握和定量刻出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理论,并进行应用的过程。这一过程充满着探索与创造、观察、实验、模拟、猜测,矫正和调控等。《数学新标准》指出:“对不懂的地方或与别人不一样的观点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探索讨论,发现错误及时纠正。”所以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已为大家所公认,成为教学的主旋律。在教学中,我们除了培养和保持学生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外,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索方法,使他们在想探索的基础上会探索。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课本作为学习的重要工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退隐到了幕后,成了练习册、作业本。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上,多媒体的使用完全替代了课本,一节课下来书都没有翻,不得不说是数学资源的一种浪费。数学课本是数学基础知识的载体,它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自我学习方面可以起到主要的作用。
  
  一、立足课本,凸现探究内容和目标
  
  探究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试验,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掌握知识的过程。没有目标的探究学习往往缺少指向性,无法高效地实现探究,而呈现出盲目性、混乱性。将探究学习蜕变成一般意义上的活动,淡化了数学课的本质特征。探究内容和目标的出现,我们除了由教师归纳出示以外,完全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看书分析信息,确定探究的目标,进而去探究新知识。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可以让学生先自读几分钟课本并说说:我们要研究什么内容?平行四边形面积应从什么地方入手研究?(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学生知道了内容,明确了方向,就避免了一盘散沙式的胡猜乱想,有目标的探究,也会大大提高课堂的效率。
  
  二、立足课本,强化探究认识与结果
  
  探究活动是学生依赖于已有经验知识,发现新知识的过程。学生已有经验的局限性和数学知识本身的科学性、严密性、逻辑性,决定着学生的探究必然是会出现不完整,不严密的现象。特别是科学性,学生的探究往往大多都是“神似”而不是“神形俱备”。如:在学习小数的性质时,通过0.100米=米=()毫米,0.10米=( )米=()厘米,0.1米= ( )米=( )分米的探究,学生得出0.100米=0.10米=0.1米,学生发现的结论为:①、它们大小相等。②、这些数后面依次去掉O大小不变,却很难说出一个完整、严密的定义。此时,引导学生读一读书上得出的小数性质,想一想跟自己归纳的有什么不同,找出其中的关键问题,就能对学生的探究起到一个强化认识,完善归纳的作用。
  
  三、立足课本,升华探究的结论与内涵
  
  建构与探究是学习过程中相辅相成的内外不同的维度,对外部世界研究是探究,对内部精神世界则是建构。在利用课本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培养学生学会阅读课本,掌握课本上的知识,更要培养学生发现疑问,提出质疑,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探究学习在课本上得到延伸。如:在《圆的面积》一课的学习中,大部分学生利用圆转化成长方形得出圆面积公式,让学生看书再强化这一转化过程的认识。追问:圆面积的推导跟以前其它平面圆形面积推导思路一样──转化成已知面积的圆形面积解决,难道就只能转化成长方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吗?这样,激发引导学生用多种推导方式推导面积公式,同时也可以对前面利用长方形面积求圆面积公式的延伸与验证。从特殊到一般,更符合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课本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来源,其知识有着严密的逻辑性、系统性;其设计安排有着梯次性、科学性,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教师应淡化学生对教师的依赖,引导学生学会利用课本主动探究,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的目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225600江苏省高邮市城北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语文,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把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    一、语文味    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藴味,即语文美。  首先,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所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品味,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围
期刊
长期以来,在一部分教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花大力气去研究教材,分析学生,讨论教法,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理解字词,析句断章,尽可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然而,即使我们把文章掰得支离破碎,讲得喉干舌苦,学生仍然听得乏而无味,其结果是一知半解。究其原因,问题并不在于学生太“差”、太“愚”,而在于教者的教学导向有误。语文教学是汉语言文字的教学,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汉语言文字基于母语
期刊
兴趣是发展学生智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条件,学生学习的认真与懒惰,跟学生自己的学习兴趣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方法。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笔者经常选择兴趣教学法组织教学。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乐于接受,他们会在愉快中学到知识。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应从
期刊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它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的好坏。对学生来说,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笔者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 学生”一体化,才能达到作文水平的提
期刊
十年前,我在宜宾市四中实习时,学校对学生搞了个问卷调查,问的是“你最喜欢什么课?为什么?”当时的学生回答:“我们最喜欢《历史》,因为上历史课最有趣!”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时,我学的是中文专业,以后出去是教语文,从课本本身来看,语文没有历史有趣。而学生喜欢有趣的科目,那我以后出去怎么办呢?我想到以前自己上语文课时,有时也打瞌睡,其他同学也有同感,都是没兴趣惹的祸。因此,为了以后出去不再让语文课
期刊
【摘要】数学思想方法是在数学科学的发展中形成的,它伴随着数学知识体系的建立而确立,它是数学体系的灵魂。  本文分析了初中数学教材中蕴含的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并认为应从低年级开始就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采用多方面的途径对学生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  【关键词】数学思想 数学方法 渗透 蕴含 途径。    所谓数学思想,是指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反映到人的意识之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期刊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三个基本维度,适时有效地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自主、自悟、自得,从而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和谐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下面,谈谈我校开展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法及体会。     一、选取内容要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可操作性强    数学实践活动是一项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
期刊
【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健康体检者血脂状况。方法: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采用酶法;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直接法;结果测定结果发现,血脂增高者占一定比例,尤以TG增高明显,且男性高于女性。结论本地区健康体检者的血脂水平相对偏高;而高血脂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健康体检者;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心脑血管疾病  
期刊
鲁迅先生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心理基础,更是启动儿童大脑思维的动力。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能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而且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将产生质的影响。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设置悬念,激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对事物充满着兴趣和好奇心,这也是开创思
期刊
随着教改的不断深入,数学作为儿童日常生活和进一步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其课程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学生是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是否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主动操作、归纳乃至猜想……已成为数学课是否合格的主要标准。在教学中,我常感到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我想:问题一定出在我这个“导演”身上。为了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我不断学习,不断实践,收获不少。下面,谈谈我的粗浅认识和体会:    一、内容要现实、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