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妈妈好,爸爸也好
目前的许多家庭中,在教育孩子上还停留在“母系氏族”阶段,多是母亲一统天下,而父亲顶多扮演一个笨手笨脚,可有可无的角色。父亲在教育孩子上真是笨手笨脚、无足轻重的吗?
事实并非如此。许多调查材料表明:缺乏父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发育要差。父亲长期不在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据研究,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两个小时的男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融洽。由此可见,教育孩子不是母亲一人之事,父亲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很多父亲可能会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总是找妈妈,孩子3岁以后我们再开始行使权利,或上小学再多接触不行吗?这种想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应该说,从出生开始父亲就应该行使权力了。尽管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拥有同样的权力,负有同样的责任,但两人对孩子的影响却各有千秋。例如,在家庭中母亲对孩子的情感细腻,态度较多温柔,喜欢给孩子讲故事,做手工等。而父亲往往情感深沉、刚毅、博大,喜欢把孩子高高举起,带孩子踢球玩打仗游戏等。总之,父母不同的角色,各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同样带孩子玩,母亲往往更担心孩子的安全,总会情不自禁地将孩子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父亲与孩子玩的方式,往往更带有冒险性,
父亲的教育方式与母亲全然两样。一些刚入学的学童普遍反映,每次考试结束,母亲关心的往往是分数,是孩子在班里的名次,父亲关心的则是孩子的考试水平,有没有受到紧张心理的影响。孩子考得不理想时,母亲的常见反应是要孩子缩减游戏时间,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功课上,父亲则建议孩子暂时通过游戏和远足来释放自己的沮丧心理。后一种建议往往摸准了孩子在功课高压下孤独的心理,使孩子第一次萌生了与父亲接近的自觉。
事实证明,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已经逐步认识到“妈妈好,爸爸也好”的真正内涵。父亲做儿女们的“最高统帅”时,他所倡导的游戏方式亦明显有别于母亲。
一位6岁的女孩在生日那天,父亲赠予的礼物是一柄放大镜。父亲教她用这柄放大镜认真观察花园里一些幼虫的活动,还教她用这柄放大镜去观察蕨类的植物的“孢子”。父亲用十分生动的“儿童语言”告诉女儿,“这种植物正在生娃娃呢,她们的娃娃被风带到阴湿的地方,就会长得绿茸茸的。”父亲一般不喜欢讲童话,与他接近的孩子将来很可能不会幻想自己当明星当演员,但他会成为卓有见地科学工作者。通过父母的指点,儿童在他
怜子如何不丈夫
在中国有着长期的“男主外、女主内”和“看孩子是女人的事”传统,尽管《三字经》中有“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很多男士还是不愿意呆在家里。整天呆在家里的男人会被人看作交际面窄、社会活动少、“不男人’。人们对于父亲对孩子影响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有人说,父亲像一棵擎天的大树,是家庭的制高点,为家庭提供保护和支撑,母亲则像一片草地,让大家有个着落;有人认为,女人和孩子有着天然的亲近,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根本的,相对而言,父亲的作用是次要的;还有人强调,母亲对男孩的身心影响最大,而父亲对女孩的身心影响最大。
其实任何一种观点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如果细究起来,就会发现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他们对孩子的影响都是综合交错而不是单一的。父亲和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中都发挥着不同的重要作用,男人和女人有多少不同,父亲和母亲的影响就有多少不同。
父母对孩子是通过环境创设者、被模仿者、应答互动者三种角色影响着孩子成长的,现在,我们就从这个三个角色来探讨一下父亲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特殊的意义。
首先从环境的创设来讲,父亲的社会地位、事业的成功度、获取收入的能力以及交往的人际圈等,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最初的自尊心、安全感和视野,这些物质条件和氛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不言而喻;
从被模仿者的角度来说。父亲和母亲分别是孩子生命中出现的第一个男人和女人,父亲的性格、气质、为人处世,是孩子对男性榜样的最初觉察,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在很长时间里认为男人就应该是父亲那样。父亲角色中蕴含的刚毅、胆魄、果断、强壮、自制、热情、博学、幽默、敬业、责任感、目光远大、胸襟开阔、适应能力强等,无一不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然这是理想的情况,现实中大部分父亲不会这么完美。假如父亲不具备这些男性积极的特点,而且相差甚远,那么,男孩子在构建自我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欠缺,比如软弱、不大气、自卑、优柔寡断等。女孩子则会在对男性的理解和与男性的交往中产生偏差,如缺乏信任、过度依赖、排斥抵触等。
美国和新西兰研究人员一项联合研究表明,父女关系好,不仅对女孩的心理影响大,甚至可以影响到女孩的神经和内分泌,以左右女孩的发育,促其正常到达青春期,防止初潮过早。 父亲和母亲影响的不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表现在父母的第三种角色:应答互动(就是对孩子言行的回应,以及和孩子之间的互动)。 比如,母亲经常把孩子抱在怀里和孩子温馨的对视,父亲则常让孩子骑在肩头,或者把孩子抛上抛下。孩子从母亲那里得到情感归属,从父亲那里则品尝到刺激和冒险。当孩子经历一项挑战,母亲容易担心地嘱咐“小心点”,父亲则会说“别害怕、勇敢点!”父亲的这种态度会促使孩子勇于探索而不是畏首畏尾。再比如,母亲习惯对孩子事事关心,父亲则经常抓大放小;同时父亲往往比母亲更加威严,这对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好处多多;父亲如果能扮演好家庭的“领导者”,将会在孩子心中建立最初的秩序和规则。总之,父亲在与孩子们相处、互动中,可以是一个很生动、很有分量的角色,他向孩子们展示着一个成熟男人的风采气质、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以及内心的感情世界。传统的家庭格局中“男主外、女主内”已经过时,一个合格的父亲,不仅仅需要事业上的出色,也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去,这不仅对孩子意义非凡,对父亲们也大有裨益。呆在家里不是不“男人”,而是很“男人”。
需要补充的是,固然父亲的角色和作用十分重要,单亲家庭无需为此过分担忧,可以通过丰富和提升自己来弥补。
目前的许多家庭中,在教育孩子上还停留在“母系氏族”阶段,多是母亲一统天下,而父亲顶多扮演一个笨手笨脚,可有可无的角色。父亲在教育孩子上真是笨手笨脚、无足轻重的吗?
事实并非如此。许多调查材料表明:缺乏父爱的孩子比其他孩子发育要差。父亲长期不在家,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智力发育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据研究,一天与父亲接触至少两个小时的男孩子,和一星期与父亲接触不到6小时的男孩子相比,前者不仅更聪明,而且人际关系处理得更融洽。由此可见,教育孩子不是母亲一人之事,父亲对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
很多父亲可能会认为,孩子小的时候总是找妈妈,孩子3岁以后我们再开始行使权利,或上小学再多接触不行吗?这种想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应该说,从出生开始父亲就应该行使权力了。尽管父亲和母亲对孩子拥有同样的权力,负有同样的责任,但两人对孩子的影响却各有千秋。例如,在家庭中母亲对孩子的情感细腻,态度较多温柔,喜欢给孩子讲故事,做手工等。而父亲往往情感深沉、刚毅、博大,喜欢把孩子高高举起,带孩子踢球玩打仗游戏等。总之,父母不同的角色,各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对孩子的成长也有着不同的影响。
同样带孩子玩,母亲往往更担心孩子的安全,总会情不自禁地将孩子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而父亲与孩子玩的方式,往往更带有冒险性,
父亲的教育方式与母亲全然两样。一些刚入学的学童普遍反映,每次考试结束,母亲关心的往往是分数,是孩子在班里的名次,父亲关心的则是孩子的考试水平,有没有受到紧张心理的影响。孩子考得不理想时,母亲的常见反应是要孩子缩减游戏时间,将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功课上,父亲则建议孩子暂时通过游戏和远足来释放自己的沮丧心理。后一种建议往往摸准了孩子在功课高压下孤独的心理,使孩子第一次萌生了与父亲接近的自觉。
事实证明,三四岁到八九岁的儿童,已经逐步认识到“妈妈好,爸爸也好”的真正内涵。父亲做儿女们的“最高统帅”时,他所倡导的游戏方式亦明显有别于母亲。
一位6岁的女孩在生日那天,父亲赠予的礼物是一柄放大镜。父亲教她用这柄放大镜认真观察花园里一些幼虫的活动,还教她用这柄放大镜去观察蕨类的植物的“孢子”。父亲用十分生动的“儿童语言”告诉女儿,“这种植物正在生娃娃呢,她们的娃娃被风带到阴湿的地方,就会长得绿茸茸的。”父亲一般不喜欢讲童话,与他接近的孩子将来很可能不会幻想自己当明星当演员,但他会成为卓有见地科学工作者。通过父母的指点,儿童在他
怜子如何不丈夫
在中国有着长期的“男主外、女主内”和“看孩子是女人的事”传统,尽管《三字经》中有“养不教,父之过”的古训,很多男士还是不愿意呆在家里。整天呆在家里的男人会被人看作交际面窄、社会活动少、“不男人’。人们对于父亲对孩子影响的讨论也越来越多。有人说,父亲像一棵擎天的大树,是家庭的制高点,为家庭提供保护和支撑,母亲则像一片草地,让大家有个着落;有人认为,女人和孩子有着天然的亲近,母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根本的,相对而言,父亲的作用是次要的;还有人强调,母亲对男孩的身心影响最大,而父亲对女孩的身心影响最大。
其实任何一种观点都有其一定的道理,但如果细究起来,就会发现无论是父亲还是母亲他们对孩子的影响都是综合交错而不是单一的。父亲和母亲在孩子的成长中都发挥着不同的重要作用,男人和女人有多少不同,父亲和母亲的影响就有多少不同。
父母对孩子是通过环境创设者、被模仿者、应答互动者三种角色影响着孩子成长的,现在,我们就从这个三个角色来探讨一下父亲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特殊的意义。
首先从环境的创设来讲,父亲的社会地位、事业的成功度、获取收入的能力以及交往的人际圈等,会直接影响到孩子最初的自尊心、安全感和视野,这些物质条件和氛围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不言而喻;
从被模仿者的角度来说。父亲和母亲分别是孩子生命中出现的第一个男人和女人,父亲的性格、气质、为人处世,是孩子对男性榜样的最初觉察,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都会在很长时间里认为男人就应该是父亲那样。父亲角色中蕴含的刚毅、胆魄、果断、强壮、自制、热情、博学、幽默、敬业、责任感、目光远大、胸襟开阔、适应能力强等,无一不被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当然这是理想的情况,现实中大部分父亲不会这么完美。假如父亲不具备这些男性积极的特点,而且相差甚远,那么,男孩子在构建自我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欠缺,比如软弱、不大气、自卑、优柔寡断等。女孩子则会在对男性的理解和与男性的交往中产生偏差,如缺乏信任、过度依赖、排斥抵触等。
美国和新西兰研究人员一项联合研究表明,父女关系好,不仅对女孩的心理影响大,甚至可以影响到女孩的神经和内分泌,以左右女孩的发育,促其正常到达青春期,防止初潮过早。 父亲和母亲影响的不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表现在父母的第三种角色:应答互动(就是对孩子言行的回应,以及和孩子之间的互动)。 比如,母亲经常把孩子抱在怀里和孩子温馨的对视,父亲则常让孩子骑在肩头,或者把孩子抛上抛下。孩子从母亲那里得到情感归属,从父亲那里则品尝到刺激和冒险。当孩子经历一项挑战,母亲容易担心地嘱咐“小心点”,父亲则会说“别害怕、勇敢点!”父亲的这种态度会促使孩子勇于探索而不是畏首畏尾。再比如,母亲习惯对孩子事事关心,父亲则经常抓大放小;同时父亲往往比母亲更加威严,这对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好处多多;父亲如果能扮演好家庭的“领导者”,将会在孩子心中建立最初的秩序和规则。总之,父亲在与孩子们相处、互动中,可以是一个很生动、很有分量的角色,他向孩子们展示着一个成熟男人的风采气质、对世界和人生的理解、以及内心的感情世界。传统的家庭格局中“男主外、女主内”已经过时,一个合格的父亲,不仅仅需要事业上的出色,也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的过程中去,这不仅对孩子意义非凡,对父亲们也大有裨益。呆在家里不是不“男人”,而是很“男人”。
需要补充的是,固然父亲的角色和作用十分重要,单亲家庭无需为此过分担忧,可以通过丰富和提升自己来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