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人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是动物新陈代谢的重要过程之一,是人和动物体内的物质自我更新的基础。全书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新陈代谢等知识都与与本节内容联系较多,人和动物体内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分解、排出等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而酶的作用,ATP能量的转化都贯穿在物质代谢中。教材从细胞或血浆中的葡萄糖来源,葡萄糖在细胞中的利用,即去路两个方面,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糖类代谢,最后教材以表解的形式对这部分知识做了归纳。细胞或血浆中葡萄糖的来源主要有三,即食物中糖类物质的消化吸收、肝糖元分解和由其它非糖物质(如甘油、氨基酸、乳酸等)在代谢中转化产生;细胞或血浆中葡萄糖的去路也有三,即在细胞中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合成糖元和在细胞中转化为其它非糖物质。
结合糖类代谢,教材简要地从人在饥饿初期和长期饥饿时血糖含量的变化,不良的饮食或偏食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肥胖,阐述了这些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给出了具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糖类代谢与日常生活、医疗保健、预防疾病联系紧密。学好这节课,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生命的本质,是素质教育的好材料。
(二)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中对糖类代谢的要求为“C:理解”,对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的要求为“A:知道”。由于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而代谢过程,可以设计成一个探究过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出相应的代谢过程,难度不太大。然而本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可以适当增加情感和能力方面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⑴理解糖类的消化、吸收及代谢过程;⑵了解糖类代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⑶巩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二)能力目标。⑴尝试设计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对实验过程的探究能力;⑵通过观察动画、回答问题,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⑴通过对糖类代谢平衡的分析,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和分析生物学现象;⑵通过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的介绍,让学生懂得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⑶重现实验设计的各环节,让学生体验严谨的科研作风和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
糖类代谢过程。
四、教学难点
糖类代谢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五、教学策略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播放动画、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糖类代谢过程认识和理解,通过引导学生形成一条探究的主线,将糖类的消化、吸收、代谢等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脉络,切实理解整个过程,并能应用于实践。
六、教学用具
课件、学案、一瓶可口可乐。
七、教学板书
八、教学进程
导入3分钟:教师行为: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没有过不吃早餐的经历?如果没吃早餐,在上午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状况呢?为什么不吃早餐会产生这些症状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不吃早餐的危害。设计意图:以学生在生活中经历过的事件导入,与学生产生共鸣,营造宽松课堂氛围。
过渡2分钟:教师行为:我们从早餐的成分开始分析。大家看这几幅早餐的食物图片,分析一下,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淀粉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物质?早餐中的糖类,是如何被机体消化的呢?学生活动:1.观察图片,分析常见早餐的主要成分。2.回顾消化系统相关知识。设计意图:以不吃早餐导致早期低血糖为探究线索,逐步分析。图片吸引学生,引发思考。
讲解一4分钟:教师行为:1.淀粉的消化过程。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图,播放淀粉消化过程的动画。过渡:淀粉的消化终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会在小肠被机体吸收,是如何吸收的呢?学生活动:观察动画并思考讨论:1.淀粉在消化系统中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2.发生什么样的变化?3.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直观地将淀粉的消化过程展现给学生。并回顾酶的相关知识。
讲解二3分钟:教师行为:2.葡萄糖的吸收过程。展示小肠壁切面图,播放葡萄糖吸收过程的动画。讲解血糖的概念。过渡:血糖随着血液流经致全身各组织器官。葡萄糖被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后,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学生活动:观察动画。回顾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思考葡萄糖穿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入毛细血管,穿过几层生物膜。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直观地将葡萄糖的吸收过程展现给学生。并回顾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
探究一12分钟:教师行为:3.糖类的代谢过程。播放引导学生分析代谢过程的动画。过渡:我们探究出了糖类代谢的绝大多数过程,现在大家阅读课文,看看糖类代谢还包括哪些方面,然后背着课本,填写学案。强调:1.各种代谢过程的先后顺序;2.肝糖元与肌糖元的区别。过渡:前面,我们以淀粉为例,探究了糖类的代谢过程,那么糖类代谢与人体的健康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活动:思考:1.人体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是什么?2.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首要任务是什么?3.人体细胞内的主要储能物质是什么?4.糖元是一种什么物质?5.主要是在什么地方合成?6.肥胖是由于体内什么物质含量过多引起的?7.北京鸭通过填喂谷类作物快速育肥说明什么问题?自学:阅读课文,梳理知识,填写学案。分析讨论:进食后血糖变化曲线。请一位小组代表到黑板上画图。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营造探究情境,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代谢的探究。探究主干知识后,通过阅读和填写学案,当堂让学生理解记忆主要知识点。根据已有知识,处理实际问题,通过讨论,画曲线,提升学生能力。
讲解三6分钟:教师行为:4.糖类的代谢与人体健康[强调]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一旦不平衡,便会出现问题,引发相关症状。学生活动:自学:阅读P68第一自然段。思考:低血糖症状为什么首先影响大脑?低血糖后期与初期的治疗方式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梳理本部分主干知识;联系生活实际,适当拓展。
探究二5分钟:教师行为:验证饮用可口可乐这种高糖饮料可以缓解早期低血糖症状。有位独居的妇女经常出现低血糖症状,以往她总是通过喝一些高糖的饮料来进行缓解。一次,症状非常严重,以至于无法自己去取饮料。这时,她养的小狗飞奔去了厨房,帮她取出了一瓶:可口可乐!就是这杯可口可乐救了主人一命。请大家设计实验,验证饮用可口可乐这种高糖饮料可以缓解早期低血糖症状。分析讨论:1.实验原理。2.实验过程。3.实验现象。4.实验结论。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并动手实验验证饮用可口可乐这种高糖饮料可以缓解早期低血糖症状,让学生掌握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设计思路、整套的设计技巧等,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传递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
结课1分钟:教师行为:糖类代谢是三大营养代谢中的重中之重,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类代谢,我们的食物中除了糖类,还有大量的脂类和蛋白质,那么它们的代谢过程又是如何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设计意图:留有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预习。
九、教学反思
1.以学生自身不吃早饭的经历作为课堂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由现象逐步推到结论;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并动手实验验证饮用可口可乐这种高糖饮料可以缓解早期低血糖症状,让学生掌握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设计思路、整套的设计技巧等,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传递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2.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探究,并引导学生进行一天食谱分析,过渡到营养消化问题,培养学生新旧知识联系的习惯,学会推陈出新。3.通过学生阅读、朗读、提取构化教材要点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书本的驾驭能力,在识记重要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淀粉消化过程动画,过渡到消化产物葡萄糖的吸收问题。再通过讨论、分析,层层相扣,引导学生形成一条探究的主线,将糖类的消化、吸收、代谢等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脉络,提高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5.课堂上关注所有同学,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适时抽取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是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引导和激励他们。
(一)教学内容分析。人和动物体内的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是动物新陈代谢的重要过程之一,是人和动物体内的物质自我更新的基础。全书中,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新陈代谢等知识都与与本节内容联系较多,人和动物体内化合物的合成、转化、分解、排出等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而酶的作用,ATP能量的转化都贯穿在物质代谢中。教材从细胞或血浆中的葡萄糖来源,葡萄糖在细胞中的利用,即去路两个方面,简明扼要地介绍了糖类代谢,最后教材以表解的形式对这部分知识做了归纳。细胞或血浆中葡萄糖的来源主要有三,即食物中糖类物质的消化吸收、肝糖元分解和由其它非糖物质(如甘油、氨基酸、乳酸等)在代谢中转化产生;细胞或血浆中葡萄糖的去路也有三,即在细胞中氧化分解提供能量、合成糖元和在细胞中转化为其它非糖物质。
结合糖类代谢,教材简要地从人在饥饿初期和长期饥饿时血糖含量的变化,不良的饮食或偏食及不良的生活习惯导致的肥胖,阐述了这些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给出了具体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糖类代谢与日常生活、医疗保健、预防疾病联系紧密。学好这节课,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了解生命的本质,是素质教育的好材料。
(二)课程标准分析。课程标准中对糖类代谢的要求为“C:理解”,对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的要求为“A:知道”。由于糖类的消化和吸收过程,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都具备了一定的基础,而代谢过程,可以设计成一个探究过程,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探究出相应的代谢过程,难度不太大。然而本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可以适当增加情感和能力方面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⑴理解糖类的消化、吸收及代谢过程;⑵了解糖类代谢对人体健康的影响;⑶巩固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思路。
(二)能力目标。⑴尝试设计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高对实验过程的探究能力;⑵通过观察动画、回答问题,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和表达的能力;⑶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⑴通过对糖类代谢平衡的分析,引导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来认识和分析生物学现象;⑵通过糖类代谢与人体健康的介绍,让学生懂得良好生活习惯的重要性;⑶重现实验设计的各环节,让学生体验严谨的科研作风和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探索未知的科学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
三、教学重点
糖类代谢过程。
四、教学难点
糖类代谢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
五、教学策略
联系生活实际,通过播放动画、联系生活实际等方式加深学生对糖类代谢过程认识和理解,通过引导学生形成一条探究的主线,将糖类的消化、吸收、代谢等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脉络,切实理解整个过程,并能应用于实践。
六、教学用具
课件、学案、一瓶可口可乐。
七、教学板书
八、教学进程
导入3分钟:教师行为:在学习新课之前,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有没有过不吃早餐的经历?如果没吃早餐,在上午的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哪些状况呢?为什么不吃早餐会产生这些症状呢?学生活动:思考讨论不吃早餐的危害。设计意图:以学生在生活中经历过的事件导入,与学生产生共鸣,营造宽松课堂氛围。
过渡2分钟:教师行为:我们从早餐的成分开始分析。大家看这几幅早餐的食物图片,分析一下,它们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淀粉是一种什么类型的物质?早餐中的糖类,是如何被机体消化的呢?学生活动:1.观察图片,分析常见早餐的主要成分。2.回顾消化系统相关知识。设计意图:以不吃早餐导致早期低血糖为探究线索,逐步分析。图片吸引学生,引发思考。
讲解一4分钟:教师行为:1.淀粉的消化过程。展示消化系统的结构图,播放淀粉消化过程的动画。过渡:淀粉的消化终产物是葡萄糖,葡萄糖会在小肠被机体吸收,是如何吸收的呢?学生活动:观察动画并思考讨论:1.淀粉在消化系统中的哪些部位发生了变化?2.发生什么样的变化?3.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直观地将淀粉的消化过程展现给学生。并回顾酶的相关知识。
讲解二3分钟:教师行为:2.葡萄糖的吸收过程。展示小肠壁切面图,播放葡萄糖吸收过程的动画。讲解血糖的概念。过渡:血糖随着血液流经致全身各组织器官。葡萄糖被运输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后,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学生活动:观察动画。回顾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思考葡萄糖穿过小肠绒毛上皮细胞,进入毛细血管,穿过几层生物膜。设计意图:通过动画,直观地将葡萄糖的吸收过程展现给学生。并回顾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
探究一12分钟:教师行为:3.糖类的代谢过程。播放引导学生分析代谢过程的动画。过渡:我们探究出了糖类代谢的绝大多数过程,现在大家阅读课文,看看糖类代谢还包括哪些方面,然后背着课本,填写学案。强调:1.各种代谢过程的先后顺序;2.肝糖元与肌糖元的区别。过渡:前面,我们以淀粉为例,探究了糖类的代谢过程,那么糖类代谢与人体的健康又有什么样的关系呢?学生活动:思考:1.人体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是什么?2.葡萄糖进入细胞的首要任务是什么?3.人体细胞内的主要储能物质是什么?4.糖元是一种什么物质?5.主要是在什么地方合成?6.肥胖是由于体内什么物质含量过多引起的?7.北京鸭通过填喂谷类作物快速育肥说明什么问题?自学:阅读课文,梳理知识,填写学案。分析讨论:进食后血糖变化曲线。请一位小组代表到黑板上画图。设计意图:通过动画营造探究情境,用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代谢的探究。探究主干知识后,通过阅读和填写学案,当堂让学生理解记忆主要知识点。根据已有知识,处理实际问题,通过讨论,画曲线,提升学生能力。
讲解三6分钟:教师行为:4.糖类的代谢与人体健康[强调]血糖的来源和去路一旦不平衡,便会出现问题,引发相关症状。学生活动:自学:阅读P68第一自然段。思考:低血糖症状为什么首先影响大脑?低血糖后期与初期的治疗方式存在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设计意图:梳理本部分主干知识;联系生活实际,适当拓展。
探究二5分钟:教师行为:验证饮用可口可乐这种高糖饮料可以缓解早期低血糖症状。有位独居的妇女经常出现低血糖症状,以往她总是通过喝一些高糖的饮料来进行缓解。一次,症状非常严重,以至于无法自己去取饮料。这时,她养的小狗飞奔去了厨房,帮她取出了一瓶:可口可乐!就是这杯可口可乐救了主人一命。请大家设计实验,验证饮用可口可乐这种高糖饮料可以缓解早期低血糖症状。分析讨论:1.实验原理。2.实验过程。3.实验现象。4.实验结论。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并动手实验验证饮用可口可乐这种高糖饮料可以缓解早期低血糖症状,让学生掌握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设计思路、整套的设计技巧等,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传递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
结课1分钟:教师行为:糖类代谢是三大营养代谢中的重中之重,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能量主要来源于糖类代谢,我们的食物中除了糖类,还有大量的脂类和蛋白质,那么它们的代谢过程又是如何呢?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设计意图:留有疑问,激发学生好奇心,引导学生预习。
九、教学反思
1.以学生自身不吃早饭的经历作为课堂的导入,引起学生的共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分析,由现象逐步推到结论;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并动手实验验证饮用可口可乐这种高糖饮料可以缓解早期低血糖症状,让学生掌握探究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设计思路、整套的设计技巧等,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传递一种科学的探究方法。2.课堂上,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初中知识,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探究,并引导学生进行一天食谱分析,过渡到营养消化问题,培养学生新旧知识联系的习惯,学会推陈出新。3.通过学生阅读、朗读、提取构化教材要点等方式加强学生对书本的驾驭能力,在识记重要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4.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淀粉消化过程动画,过渡到消化产物葡萄糖的吸收问题。再通过讨论、分析,层层相扣,引导学生形成一条探究的主线,将糖类的消化、吸收、代谢等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形成清晰的脉络,提高探究知识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5.课堂上关注所有同学,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并适时抽取学生回答问题,特别是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引导和激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