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雷彼得夫妇在费城买到的宝盒,俗称“外销游戏”,是中国清末民初中西贸易盛行时,西洋人从中国广州等地买回家乡送人的“伴手礼”。盒子里的玩具件件以精巧手工制成。七巧板以象牙缕空雕刻而成,九连环的长柄上雕绘出仕女图样;还有中国梯、接球玩具和翻杠马戏人偶,虽说是玩具,却每件都精巧细致。
雷彼得、张卫夫妇,一个专精数学、一个计算机科学系毕业,两人共同的兴趣都是喜欢玩要动脑的解谜和益智类游戏。张卫还出版《探索益智游戏与数学》(Exploring Maththrough Puzzles)一书,以数学的方式,针对世面上54种益智游戏提出“解谜”之道,也简单介绍了这些益智游戏的历史。
“有些益智游戏有好多看起来像是来自中国,我想,怎么没有人研究中国到底有多少个益智游戏?”在费城找到的那只游戏盒,让两人开始探索中国益智游戏的根源,“可是那时的我们只知道‘七巧板’、‘九连环’,其他什么鲁班锁、机关锁、华容道,听都没听过,都是在寻找过程中,边找边学,边了解。”
之后两人走遍中国、欧洲、美洲,收集的中国古代游戏,以每年增加100多件的速度成长。目前“中国艺智堂”约有1400多件收藏品,可粗分15大类,存放在加州和北京。位于纽约的美国华人博物馆(MOCA),也展出他们的小部分收藏。
九连环妙趣环生
谈到最爱的中国益智游戏,雷彼得和张卫异口同声说:“九连环!”
“九连环”是由9个相连的环体和一根长柄组成,解连环就是要把串在长柄上的环全部卸下,解开9个环最少要341步。由于解环牵涉数学和结构概念,令不少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着迷。根据可循史料,中国数千年前就有连环;有个关于九连环的传说,说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这个游戏,将它送给妻子,让妻子拿来把玩、排解孤单;而西方也曾出现九连环的描述,意大利数学家、被称为现代会计学之父的帕乔利(Luca Pacioli),曾在1500年的论文中描述了九连环。
张卫收藏的九连环,制造的材质各有不同,可以看出九连环不单是民间流行的游戏,还有皇室贵族才玩得起的玉制九连环。九连环不过是九环加一根柄,工匠便在柄的把手上做文章,象牙的、缕空的、垂着流苏的,还有将长柄雕出山水、仕女,从这些玩具的小地方,也可看出当代艺术流行的方向。更有不少出土的史册,专门图解说明解环的方法,宛如现代版的“破关秘籍”。
鲁班锁空间挑战
“鲁班锁”通常是指由6根木棍插在一起组成的立体十字结构,像组合积木般,其中5根可能是不同形状的榫头,但最后一根一定是完整无缺,被称为“锁棍”,直直插入已经纠结在一起的其他木根阵中,将6棍牢牢组合在一起。“鲁班锁”的结构和中国传统的木工榫卯结构相似。
不过要把这6根组木正确地组合在一起难度颇高,常会让解谜者感到无比困惑沮丧。“鲁班锁”到后来发展出7根、8根、9根等不同组合形式,台湾一位40多年资历的木工师傅陈国龙,还曾发明36根“超难版鲁班锁”,可是连陈国龙自己在组合时,也得偷瞄自己发明时写下的小抄,才能顺利完成组合步骤。
由于“鲁班锁”组件榫头的制作方法不只一种,组合的方式就千变万化。美国一位数学家柯特乐对鲁班锁非常有兴趣,曾用计算机做分析,发现至少有369个不同的可用组件,用这些组件,可以排出近12万种不同拼法的“鲁班锁”。他在网上教人拼解鲁班锁、贩卖不同组合的木榫。
倒流壶、公道杯 人生哲理
许多古人的巧思,到了现代反而成了教材。像是没有盖子的酒壶要如何注水进去?酒杯如果倒得太满、水会全部流光,又是什么道理?“中国艺智堂”收藏的宋朝至19世纪的“倒流壶”和“公道杯”,为上述谜题做了解答。
“倒流壶”是一个有壶嘴,壶盖和壶身为一体的酒壶,看来看去都找不到注入酒水的地方。原来壶底部有个小洞,将壶倒转,要从底部注水进去。有趣的是,壶身即使放正了,水也不会漏出来,不过当“倒流壶”像一般茶壶稍稍倾斜,水便自然地从壶嘴流出。原来壶底的洞通着一根长长的导管,水进入壶中后,只要液体不流动,容器中的水面会保持相平的状态,因此即使洞在底部,水也不会漏出。
“倒流壶”最早可见于唐代,明、清时期的倒流壶多半是桃形,可能是用来送礼,取其长寿寓意。倒流壶的优点是壶顶密封,灰尘不能落入壶内,可是也会有清洗不易的缺点。
“公道杯”的特别之处,在于酒水注入杯中一半时都没问题,一旦倒得太满,杯中所有的酒水都会流光。原来“公道杯”中通常都会有个空心人物,小人偶里有根细管和杯底小洞相连,当酒水进入杯中时,会从人脚下一个小口进入人体,当酒的液面高出细管顶部时,虹吸原理会将酒“吸”出杯外,外人看起来就像全部流出。由于杯子有教人“满招损,谦受益”的寓意,因此叫做“公道杯”。
张卫说,这两件容器虽然都是古人日常用品,可是也都运用科学和物理的原理,不但能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也学到做人处世的道理。
探游戏 甘苦自知
在纽约美国华人博物馆,陈列柜里放置着“中国艺智堂“收藏的古玩珍品,两旁的复制品都等着民众亲手把玩、试着解谜,不论是七巧板、九连环,或是鲁班锁,人们进入展场,不花个把小时是走不出来的。负责展出的美国华人博物馆,原本预计只展出3个月,现在不但延长到9月,更成为一个长期的展览主题。
张卫笑说:“很多时候找到古代益智游戏,可以说是误打误撞得到的。”因为找游戏、玩游戏,他们和许多古董商成了朋友,一次张卫有些与中国锡器相关的问题不知找谁请教,友人告诉她:“英国利物浦的一位古董商专门研究中国锡器,不妨去找他。”
张卫与这位古董商聊着聊着,聊到她与先生收集古代游戏,这商人转身拿出了一个破旧的饼干盒,打开一看,竟然是各式各样象牙雕制的“外销游戏”。这名商人说,他的曾祖舅公曾在中国商船上工作,带回这个外销游戏盒给他母亲,这些游戏便一直留在家中。张卫说,这盒里最珍贵的,是一片写着出产地和年份的标签。
“当我们决定要发掘中国古代至今有哪些益智游戏时,真的不知道这工作会有多艰巨困难。”所谓的困难,除了史实难寻,有时找到了益智游戏的古物,对方也不一定愿意出让。例如在收集益智板图章时,他们找到益智板发明者童叶庚亲手刻的图章,但主人说什么也不肯割爱,直到收藏家去世,他的后人对这些图章没半点兴趣,才将图章给了张卫。
张卫一开始的初衷只是想知道中国从古至今,中国到底有多少和动脑有关的益智游戏,没想过要成为收藏者,“可是一想到这些是属于中国的东西、是中华历史的一部分,就忍不住想要拥有它们。”
张卫计划今年将14年来针对中国古代益智游戏所搜集的史料编纂成册,不过一直支持妻子的雷彼得却不同意,他觉得现有的史料还不够完整,应该要准备更充实之后再谈出书。张卫则觉得,“探索中国古代益智游戏”这条道路,终点还在很远的地方,“也许我将我们找到的资料出版成书,可以鼓励其他人对这个主题发生兴趣,甚至找到更多的史料,透过别人的脚步,继续未完的旅程。”
(编辑/袁红)
雷彼得、张卫夫妇,一个专精数学、一个计算机科学系毕业,两人共同的兴趣都是喜欢玩要动脑的解谜和益智类游戏。张卫还出版《探索益智游戏与数学》(Exploring Maththrough Puzzles)一书,以数学的方式,针对世面上54种益智游戏提出“解谜”之道,也简单介绍了这些益智游戏的历史。
“有些益智游戏有好多看起来像是来自中国,我想,怎么没有人研究中国到底有多少个益智游戏?”在费城找到的那只游戏盒,让两人开始探索中国益智游戏的根源,“可是那时的我们只知道‘七巧板’、‘九连环’,其他什么鲁班锁、机关锁、华容道,听都没听过,都是在寻找过程中,边找边学,边了解。”
之后两人走遍中国、欧洲、美洲,收集的中国古代游戏,以每年增加100多件的速度成长。目前“中国艺智堂”约有1400多件收藏品,可粗分15大类,存放在加州和北京。位于纽约的美国华人博物馆(MOCA),也展出他们的小部分收藏。
九连环妙趣环生
谈到最爱的中国益智游戏,雷彼得和张卫异口同声说:“九连环!”
“九连环”是由9个相连的环体和一根长柄组成,解连环就是要把串在长柄上的环全部卸下,解开9个环最少要341步。由于解环牵涉数学和结构概念,令不少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着迷。根据可循史料,中国数千年前就有连环;有个关于九连环的传说,说是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发明这个游戏,将它送给妻子,让妻子拿来把玩、排解孤单;而西方也曾出现九连环的描述,意大利数学家、被称为现代会计学之父的帕乔利(Luca Pacioli),曾在1500年的论文中描述了九连环。
张卫收藏的九连环,制造的材质各有不同,可以看出九连环不单是民间流行的游戏,还有皇室贵族才玩得起的玉制九连环。九连环不过是九环加一根柄,工匠便在柄的把手上做文章,象牙的、缕空的、垂着流苏的,还有将长柄雕出山水、仕女,从这些玩具的小地方,也可看出当代艺术流行的方向。更有不少出土的史册,专门图解说明解环的方法,宛如现代版的“破关秘籍”。
鲁班锁空间挑战
“鲁班锁”通常是指由6根木棍插在一起组成的立体十字结构,像组合积木般,其中5根可能是不同形状的榫头,但最后一根一定是完整无缺,被称为“锁棍”,直直插入已经纠结在一起的其他木根阵中,将6棍牢牢组合在一起。“鲁班锁”的结构和中国传统的木工榫卯结构相似。
不过要把这6根组木正确地组合在一起难度颇高,常会让解谜者感到无比困惑沮丧。“鲁班锁”到后来发展出7根、8根、9根等不同组合形式,台湾一位40多年资历的木工师傅陈国龙,还曾发明36根“超难版鲁班锁”,可是连陈国龙自己在组合时,也得偷瞄自己发明时写下的小抄,才能顺利完成组合步骤。
由于“鲁班锁”组件榫头的制作方法不只一种,组合的方式就千变万化。美国一位数学家柯特乐对鲁班锁非常有兴趣,曾用计算机做分析,发现至少有369个不同的可用组件,用这些组件,可以排出近12万种不同拼法的“鲁班锁”。他在网上教人拼解鲁班锁、贩卖不同组合的木榫。
倒流壶、公道杯 人生哲理
许多古人的巧思,到了现代反而成了教材。像是没有盖子的酒壶要如何注水进去?酒杯如果倒得太满、水会全部流光,又是什么道理?“中国艺智堂”收藏的宋朝至19世纪的“倒流壶”和“公道杯”,为上述谜题做了解答。
“倒流壶”是一个有壶嘴,壶盖和壶身为一体的酒壶,看来看去都找不到注入酒水的地方。原来壶底部有个小洞,将壶倒转,要从底部注水进去。有趣的是,壶身即使放正了,水也不会漏出来,不过当“倒流壶”像一般茶壶稍稍倾斜,水便自然地从壶嘴流出。原来壶底的洞通着一根长长的导管,水进入壶中后,只要液体不流动,容器中的水面会保持相平的状态,因此即使洞在底部,水也不会漏出。
“倒流壶”最早可见于唐代,明、清时期的倒流壶多半是桃形,可能是用来送礼,取其长寿寓意。倒流壶的优点是壶顶密封,灰尘不能落入壶内,可是也会有清洗不易的缺点。
“公道杯”的特别之处,在于酒水注入杯中一半时都没问题,一旦倒得太满,杯中所有的酒水都会流光。原来“公道杯”中通常都会有个空心人物,小人偶里有根细管和杯底小洞相连,当酒水进入杯中时,会从人脚下一个小口进入人体,当酒的液面高出细管顶部时,虹吸原理会将酒“吸”出杯外,外人看起来就像全部流出。由于杯子有教人“满招损,谦受益”的寓意,因此叫做“公道杯”。
张卫说,这两件容器虽然都是古人日常用品,可是也都运用科学和物理的原理,不但能从中学到有用的知识,也学到做人处世的道理。
探游戏 甘苦自知
在纽约美国华人博物馆,陈列柜里放置着“中国艺智堂“收藏的古玩珍品,两旁的复制品都等着民众亲手把玩、试着解谜,不论是七巧板、九连环,或是鲁班锁,人们进入展场,不花个把小时是走不出来的。负责展出的美国华人博物馆,原本预计只展出3个月,现在不但延长到9月,更成为一个长期的展览主题。
张卫笑说:“很多时候找到古代益智游戏,可以说是误打误撞得到的。”因为找游戏、玩游戏,他们和许多古董商成了朋友,一次张卫有些与中国锡器相关的问题不知找谁请教,友人告诉她:“英国利物浦的一位古董商专门研究中国锡器,不妨去找他。”
张卫与这位古董商聊着聊着,聊到她与先生收集古代游戏,这商人转身拿出了一个破旧的饼干盒,打开一看,竟然是各式各样象牙雕制的“外销游戏”。这名商人说,他的曾祖舅公曾在中国商船上工作,带回这个外销游戏盒给他母亲,这些游戏便一直留在家中。张卫说,这盒里最珍贵的,是一片写着出产地和年份的标签。
“当我们决定要发掘中国古代至今有哪些益智游戏时,真的不知道这工作会有多艰巨困难。”所谓的困难,除了史实难寻,有时找到了益智游戏的古物,对方也不一定愿意出让。例如在收集益智板图章时,他们找到益智板发明者童叶庚亲手刻的图章,但主人说什么也不肯割爱,直到收藏家去世,他的后人对这些图章没半点兴趣,才将图章给了张卫。
张卫一开始的初衷只是想知道中国从古至今,中国到底有多少和动脑有关的益智游戏,没想过要成为收藏者,“可是一想到这些是属于中国的东西、是中华历史的一部分,就忍不住想要拥有它们。”
张卫计划今年将14年来针对中国古代益智游戏所搜集的史料编纂成册,不过一直支持妻子的雷彼得却不同意,他觉得现有的史料还不够完整,应该要准备更充实之后再谈出书。张卫则觉得,“探索中国古代益智游戏”这条道路,终点还在很远的地方,“也许我将我们找到的资料出版成书,可以鼓励其他人对这个主题发生兴趣,甚至找到更多的史料,透过别人的脚步,继续未完的旅程。”
(编辑/袁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