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顺利召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高校普遍认识到校友资源的可贵和校友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校友工作不仅需挖掘已有的校友资源,更要注重对在校学生校友意识的培养,同时能得到已毕业校友的认可,升华其校友意识。将校友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来拓展,使学生能一直情系学校、关注学校的发展。
关键词:校友意识 校友文化 培养 升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77-01
校友意识在中国古代已有,科举时期,同期科举中试者便以“同年”互称。《唐国史补》有记载:“得第谓之前进士,俱捷谓之同年”即唐代以同科考中进士者为同年;明清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这种“同年”可以看成是校友会的雏形。
近代社会以后,校友组织在逐步完善。1905年,京范大学堂师范馆成立的由全体师生组成的校友会及1913年清华大学1912级继续班和1913级学生在校内发起组织了“清华同学会”可视作我国较早的校友会组织。
校友组织的建立及不断完善促进了校友文化的发展,校友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独特的作用。校友文化以校园精神为宏旨,是在学校长期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母校和校友、校友和校友之间的情感维系、价值取向、沟通网络、合作交流和服务回馈等。校友是承载、繁荣校友文化的重要主体,是各高校开放办学机制中的重要力量,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校友意识,才能真正推动校友文化的发展,才可以进一步挖掘校友资源,助推学校事业的发展。
1 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在校生的校友意识
1.1 营造校友文化氛围,加强学生主人翁意识
充分利用图书馆、校史馆、宣传栏、网络等媒介,向在校生随时随地宣传校史、优秀校友事迹等。多方位建立校友文化景观,依托校友捐赠并根据校友意愿,将捐赠雕塑、教学、实验设施等实物及校友林、捐建楼宇等共同打造成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让在校生了解母校的光荣历史和奋斗历程,进一步加强在校生与母校的情感联系,分享优秀校友们的个人事迹、成长历程,以激励更多在校生拼搏奋进,继续发扬母校精神,在内心播种校友意识的种子,并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1.2 成立服务校友志愿团队,鼓励在校生积极参加校友活动
每年的校友年会、校庆日及校友返校活动都会有大批校友返回母校,需要服务校友志愿团队在接待方面提供帮助。寻访校友、校友咨询、《校友通讯》发放等工作同样也希望志愿团队协助。每年许多高校都会邀请已毕业校友给新生做入学教育以及给毕业生寄语,这些互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在校学生的校友意识。志愿团队在服务校友的过程中,使每一位毕业校友充分感受到母校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能增加在校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对自身的认同感。
1.3 落实课程教育,灌输校友意识
通过给在校生发放学校对外宣传、史料、纪事等资料,培养在校学生爱校情怀,同时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培养校友意识,公共选修课的内容及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学校历史、杰出人物、校友成果展、校友会组织架构以及东西方校友文化的差异等方面的介绍,可让在学生对校友文化与传播有立体而清晰的认识。同时,邀请已毕业校友返回课堂,让在学生直面校友,聆听励志故事和感受成长。如北师大校友会一直进行2006年开始的“优秀校友系列报告——校友成功案例的研究与启示”全校公共选修课;重庆大学开设的“校友文化与传播”公共课,都是将校友意识根植于在校学生心中的一种有效举措。
2 强化毕业离校校友的母校归属感,升华其校友意识
2.1 充分发挥分会组织功能,实现传帮带
校友总会协助各分会开展迎新活动,为新成员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同学们在刚刚走出校园时就能再次感到母校同窗间的亲切与温暖。分会可邀请资深校友分享创业经历,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努力使这些新成员尽快融入社会,助新成员实现与社会“无缝连接”。如南开大学每年一度的“牵手新校友”活动,鼓励学生在离校前主动与地方校友会取得联系,鼓励去往同地域、同行业的学生之间相互联系,搭建公共联络平台。
2.2 发挥校友才干,参与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校友才干,使他们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根据校友的专长,分类建设校友老师数据库,这些校友老师能对学弟学妹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让成为校友老师的这些校友们在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感受到母校离不开他们,他们的价值体现会更加丰富,校友意识得到进一步加深并升华。
2.3 坚持优秀校友工作者及荣誉校友的表彰工作
表彰优秀校友工作者的工作能在校友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增强了校友为母校奉献的成就感,加深了校友对母校的情感,激发了校友回报母校的自觉性。应该努力使表彰工作成为校友会和各地校友分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荣誉校友的表彰工作即可表达母校对校友所取得的成就的一种认可,同时也是对优秀校友的宣传,可提高优秀校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了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激发校友在各自工作岗位取得更好的成绩,以期为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石慧霞.科举时代"同年会"与现代大学校友会之比较[J].现代大学教育, 2009(4).
[2] 丁青.大学校友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
[3] 张燕.试论高校在校生校友意识的培养 [J].苏州大学学报,2009(5).
[4] 李政云,邹琴.在校大学生校友情结的培育——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
关键词:校友意识 校友文化 培养 升华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1(a)-0177-01
校友意识在中国古代已有,科举时期,同期科举中试者便以“同年”互称。《唐国史补》有记载:“得第谓之前进士,俱捷谓之同年”即唐代以同科考中进士者为同年;明清乡试、会试同榜登科者皆称同年。这种“同年”可以看成是校友会的雏形。
近代社会以后,校友组织在逐步完善。1905年,京范大学堂师范馆成立的由全体师生组成的校友会及1913年清华大学1912级继续班和1913级学生在校内发起组织了“清华同学会”可视作我国较早的校友会组织。
校友组织的建立及不断完善促进了校友文化的发展,校友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发挥着越来越独特的作用。校友文化以校园精神为宏旨,是在学校长期教育活动中形成的母校和校友、校友和校友之间的情感维系、价值取向、沟通网络、合作交流和服务回馈等。校友是承载、繁荣校友文化的重要主体,是各高校开放办学机制中的重要力量,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培养的学生具有校友意识,才能真正推动校友文化的发展,才可以进一步挖掘校友资源,助推学校事业的发展。
1 从多方面入手,培养在校生的校友意识
1.1 营造校友文化氛围,加强学生主人翁意识
充分利用图书馆、校史馆、宣传栏、网络等媒介,向在校生随时随地宣传校史、优秀校友事迹等。多方位建立校友文化景观,依托校友捐赠并根据校友意愿,将捐赠雕塑、教学、实验设施等实物及校友林、捐建楼宇等共同打造成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让在校生了解母校的光荣历史和奋斗历程,进一步加强在校生与母校的情感联系,分享优秀校友们的个人事迹、成长历程,以激励更多在校生拼搏奋进,继续发扬母校精神,在内心播种校友意识的种子,并强化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1.2 成立服务校友志愿团队,鼓励在校生积极参加校友活动
每年的校友年会、校庆日及校友返校活动都会有大批校友返回母校,需要服务校友志愿团队在接待方面提供帮助。寻访校友、校友咨询、《校友通讯》发放等工作同样也希望志愿团队协助。每年许多高校都会邀请已毕业校友给新生做入学教育以及给毕业生寄语,这些互动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在校学生的校友意识。志愿团队在服务校友的过程中,使每一位毕业校友充分感受到母校大家庭的温暖,同时也能增加在校学生对母校的归属感,对自身的认同感。
1.3 落实课程教育,灌输校友意识
通过给在校生发放学校对外宣传、史料、纪事等资料,培养在校学生爱校情怀,同时开设全校公共选修课培养校友意识,公共选修课的内容及形式可以多样化,如学校历史、杰出人物、校友成果展、校友会组织架构以及东西方校友文化的差异等方面的介绍,可让在学生对校友文化与传播有立体而清晰的认识。同时,邀请已毕业校友返回课堂,让在学生直面校友,聆听励志故事和感受成长。如北师大校友会一直进行2006年开始的“优秀校友系列报告——校友成功案例的研究与启示”全校公共选修课;重庆大学开设的“校友文化与传播”公共课,都是将校友意识根植于在校学生心中的一种有效举措。
2 强化毕业离校校友的母校归属感,升华其校友意识
2.1 充分发挥分会组织功能,实现传帮带
校友总会协助各分会开展迎新活动,为新成员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使同学们在刚刚走出校园时就能再次感到母校同窗间的亲切与温暖。分会可邀请资深校友分享创业经历,进行职业规划指导,努力使这些新成员尽快融入社会,助新成员实现与社会“无缝连接”。如南开大学每年一度的“牵手新校友”活动,鼓励学生在离校前主动与地方校友会取得联系,鼓励去往同地域、同行业的学生之间相互联系,搭建公共联络平台。
2.2 发挥校友才干,参与人才培养
充分发挥校友才干,使他们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可根据校友的专长,分类建设校友老师数据库,这些校友老师能对学弟学妹们在学习、生活、人际关系、职业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让成为校友老师的这些校友们在学校对学生的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感受到母校离不开他们,他们的价值体现会更加丰富,校友意识得到进一步加深并升华。
2.3 坚持优秀校友工作者及荣誉校友的表彰工作
表彰优秀校友工作者的工作能在校友中产生积极的影响,增强了校友为母校奉献的成就感,加深了校友对母校的情感,激发了校友回报母校的自觉性。应该努力使表彰工作成为校友会和各地校友分会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对荣誉校友的表彰工作即可表达母校对校友所取得的成就的一种认可,同时也是对优秀校友的宣传,可提高优秀校友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了校友对母校的认同感,激发校友在各自工作岗位取得更好的成绩,以期为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石慧霞.科举时代"同年会"与现代大学校友会之比较[J].现代大学教育, 2009(4).
[2] 丁青.大学校友文化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研究[J].价值工程,2011(30).
[3] 张燕.试论高校在校生校友意识的培养 [J].苏州大学学报,2009(5).
[4] 李政云,邹琴.在校大学生校友情结的培育——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