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上好思政课,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成为当今中学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对当下00后高中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就真的举步维艰吗?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工作中的一些认识和具体做法。
关键词:思政课;意识形态;新思想;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5-0102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里明确指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必须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要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也已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被列在首位。何为政治認同?“就是社会成员在一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中所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主要包括对国家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和制度认同等。”
作为被教育的对象,当下的高中生全部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他们本来就是网络世界的原住民,美国大片、欧洲风尚、日本动漫……就是他们的生活必备,这也造成他们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异常活跃的思维。因此,很多人认为对当下的00后高中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就变得“举步维艰”了,即使有意识地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也似乎有点“隔靴挠痒”。
高中的思政课真的如此难吗?教师真的就束手无策吗?在本文中,我就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具体做法。
一、于“混乱”中寻求突破
如果教师正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却突然被质疑“为什么非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难道其他的党派就不行吗?”面对这样的“反调”,教师该如何应对?
我的做法是——堵不如疏。我把问题转换一下,重新抛回去:假如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你想做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了他们要“自立门户”的想法……这时我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美好愿望真的实现了,那时的中国会怎么样?一番热闹之后,学生告诉我“会重回军阀割据时期”。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又开始思考彼时的我国各项事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老百姓又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血流成河”“民生萧条”“社会停滞”……是学生给我的答案。
谁料,“反调”再次出现:“就算其他政党不能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一定好吗?”这时,我立即把早已准备好的资料——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逐一展示出来。事实胜于雄辩,就是在这节课上,学生有了一个共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权,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综上,虽然00后高中生的思想认识不再像以前那般步调一致,甚至有点离经叛道,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在面对“反调”时就不必慌张,教师要学会从看似混乱的局面中抓住契机,找到突破口,进而因势利导,做到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就可以变混乱为有序,“在旗帜鲜明地批判错误思潮、帮助学生解除思想困惑的同时,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并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在密集中促进升华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尤其是近几年,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发生。这些新闻报道对思政教师来说是宝贵的资料,可是,这些资料如何运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我从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中得到的结论是两个词:分类、升华。
以新冠疫情为例,一年多来,各大新闻媒体都在对国内外的疫情防控做着密集的、立体全面的报道。
早前,我就让学生关注此类报道,并让他们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在后来的课堂上,孩子们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甚至表情包等形式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他们有的聚焦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有的聚焦基层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有的点赞普通百姓的默默付出,有的则是专注中美两国的抗疫措施和结果的对比……这些学生自己收集、展示的信息对他们来说更具说服力。这场疫情阻击战让他们强烈地感受到“集体主义”“民族凝聚力”等等以前他们认为是假大空的“洗脑”说教词,其实只是实实在在的客观表达。某项举措“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不再是夸张句,而是陈述句。
接着,我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在共同探究后,我们升华出一个观点:我国正在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油蓄力。当时虽然是政治理论课,但是课堂氛围异常热烈,课堂效果也超乎预期。
因此,我认为,在思政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这样“政治认同”就不再是硬性的思想灌输,而是润物细无声,真正做到“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作为一名高中思政课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我更要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我要让党的思想在孩子们的身体里生根、发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使学生成长为能够真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2019.
[2]韩震,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刘亮.《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央视网http://news.cctv.com/2019/03/18/ ARTIQfuAgYriqdIP8wfUszCe190318.shtml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城郊中学236000)
关键词:思政课;意识形态;新思想;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5-0102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里明确指出:“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占统治地位,必须持续加强理论武装工作,要做好做强马克思主义宣传教育工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科核心素养教育也已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科核心素养中“政治认同”被列在首位。何为政治認同?“就是社会成员在一定的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中所产生的情感和意识上的归属感,主要包括对国家的道路认同、理论认同和制度认同等。”
作为被教育的对象,当下的高中生全部是2000年以后出生的,他们本来就是网络世界的原住民,美国大片、欧洲风尚、日本动漫……就是他们的生活必备,这也造成他们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异常活跃的思维。因此,很多人认为对当下的00后高中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就变得“举步维艰”了,即使有意识地进行意识形态的灌输,也似乎有点“隔靴挠痒”。
高中的思政课真的如此难吗?教师真的就束手无策吗?在本文中,我就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和具体做法。
一、于“混乱”中寻求突破
如果教师正在课堂上教育学生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却突然被质疑“为什么非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难道其他的党派就不行吗?”面对这样的“反调”,教师该如何应对?
我的做法是——堵不如疏。我把问题转换一下,重新抛回去:假如没有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你想做什么?学生争先恐后地表达了他们要“自立门户”的想法……这时我又问了第二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美好愿望真的实现了,那时的中国会怎么样?一番热闹之后,学生告诉我“会重回军阀割据时期”。在我的引导下,他们又开始思考彼时的我国各项事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老百姓又会过上什么样的生活。“血流成河”“民生萧条”“社会停滞”……是学生给我的答案。
谁料,“反调”再次出现:“就算其他政党不能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一定好吗?”这时,我立即把早已准备好的资料——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以及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逐一展示出来。事实胜于雄辩,就是在这节课上,学生有了一个共识: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权,是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综上,虽然00后高中生的思想认识不再像以前那般步调一致,甚至有点离经叛道,但是,如果教师能够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那么在面对“反调”时就不必慌张,教师要学会从看似混乱的局面中抓住契机,找到突破口,进而因势利导,做到总书记提出的“坚持建设性和批判性相统一”,就可以变混乱为有序,“在旗帜鲜明地批判错误思潮、帮助学生解除思想困惑的同时,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道。”对学生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并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在密集中促进升华
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尤其是近几年,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奇迹在中华大地上发生。这些新闻报道对思政教师来说是宝贵的资料,可是,这些资料如何运用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呢?我从十多年的教学经历中得到的结论是两个词:分类、升华。
以新冠疫情为例,一年多来,各大新闻媒体都在对国内外的疫情防控做着密集的、立体全面的报道。
早前,我就让学生关注此类报道,并让他们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在后来的课堂上,孩子们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甚至表情包等形式发表了各自的观点,他们有的聚焦医护人员的医者仁心,有的聚焦基层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有的点赞普通百姓的默默付出,有的则是专注中美两国的抗疫措施和结果的对比……这些学生自己收集、展示的信息对他们来说更具说服力。这场疫情阻击战让他们强烈地感受到“集体主义”“民族凝聚力”等等以前他们认为是假大空的“洗脑”说教词,其实只是实实在在的客观表达。某项举措“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不再是夸张句,而是陈述句。
接着,我又带领学生共同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文章《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在共同探究后,我们升华出一个观点:我国正在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加油蓄力。当时虽然是政治理论课,但是课堂氛围异常热烈,课堂效果也超乎预期。
因此,我认为,在思政课堂上,教师要学会放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这样“政治认同”就不再是硬性的思想灌输,而是润物细无声,真正做到“坚持灌输性和启发性相统一”。
作为一名高中思政课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我更要理直气壮地上好思政课,我要让党的思想在孩子们的身体里生根、发芽,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使学生成长为能够真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2019.
[2]韩震,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3]刘亮.《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央视网http://news.cctv.com/2019/03/18/ ARTIQfuAgYriqdIP8wfUszCe190318.shtml
(作者单位: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城郊中学23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