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
实验室经济正方兴未艾。所谓实验室经济,即企业依靠自身的实验室,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紧密联合,将科研成果快速推上生产线,使其转化为生产力,产生1+1>2的聚合效应。在重庆,一些企业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而“实验室”就是他们的“秘密武器”。
在汽车内饰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不起眼的“小个子”跟世界500强之一、雄踞欧洲汽车内饰件市场的意大利立达集团叫板。立达开出10亿元的价格,意欲收购“小个子”。不料,“小个子”给出了一个很牛的答复:收购免谈,股份合作可以考虑,但我们要控股70%。
这个“小个子”就是重庆长鹏汽车内饰件集团公司。公司总经理汤智鹏说:“敢跟世界500强叫板,是因为我们拥有自己的‘核’动力!”
■ 实验室孕育新技术
从外观上看,长鹏汽车实验室跟普通建筑没什么区别,可是走进室内,顿时让人感觉这里很“科学”。注波管测试仪、有机挥发物(VOC)测试仪、材料拉力测试仪等,应有尽有。
“汽车内饰件的主要功能在于降噪、减震和阻热,涉及声学、力学、高分子材料等多学科。”汽车实验室主任刘克华说,“可别小看这些冷冰冰的仪器,长鹏当家的新产品全都出自这间试验室。”
1998年,公司董事长汤捷参加了一次车展。当他打开一款进口车的后备箱时,发现档板用了一种新型材料,既结实又轻便。建筑声学出身的他,对这种新材料产生了浓厚兴趣。“我敢打赌,这绝对是今后汽車内饰板的发展方向。”汤捷两眼发光。
于是,他一头钻进了试验室,通过无数次的筛选和分解,终于在显微镜下看清了它的真面目——一种用编织袋和棉纤维提炼出的复合材料。
用这种新型材料做成的汽车内饰板,结实、轻便、无毒无味。汤捷给他取了一个洋名:BL装饰板。
凭借新产品,长鹏公司生产的内饰板大受市场欢迎。
从实验室尝到甜头后,长鹏公司加大了投入力度,将当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
“10多年来,公司投入科研的资金有7000多万元,我们的汽车实验室能够做到与国际一流整车厂同步设计开发。”刘克华自豪地说。
■ 新技术带来新动力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长鹏就按照预研一代的思路,开始寻找新的技术突破口。
在跟踪发达国家汽车内饰件的发展方向时,科研人员发现,汽车风噪隔断是一项顶尖技术,国内中高档汽车风噪隔断件全靠国外进口,技术掌握在老外手里。
“我们必须攻克这一难关,不能让老外卡我们的脖子。”总经理汤智鹏给科研部门下了死命令。
“这是一项垄断技术,光靠企业的技术力量,难以胜任,于是我们想到了借脑。”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兼总工程师黎琼说,“我们先后与重庆大学、四川大学、重庆汽车工程学院、重庆工学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有强大的智力支撑,攻关小组经过两年多攻关,终于掌握了风噪隔断的核心技术。
汽车实验室外聘专家何蓉胜拿起一块黑色的零部件给记者看:“这块零部件,膨胀后可以有效填充汽车间的空隙,我们的产品完全能达到国外汽车降噪技术标准,且成本比国外便宜20%。”
2007年,长鹏公司汽车风噪隔断项目取得成功,并很快形成产业化。“从2008年二季度开始,这个项目已实现新增产值5000万元。”汤智鹏兴奋地说。
■ 新动力带来新效益
走进长鹏公司生产车间,只见5套ABB机器人正挥臂焊接,在一条进口的EPP自动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货。
“6月份销售产值超过了去年的月平均水平。”汤智鹏一边接听电话,一边介绍情况,“在严酷的‘经济寒冬’中,许多企业开始减员减薪,我们不但没裁一人,反而急着招收工人和技术工程师。”
逆市走强的背后,是长鹏拥有别人没有的“核”动力——2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核”动力助推下,长鹏展翅一路飚升:产品种类由几十种增加到200多种;2005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2006年增加到2.2亿元,2007年突破3亿元……
辉煌还将续写,一个行业小巨人正在中国西部崛起。
实验室经济正方兴未艾。所谓实验室经济,即企业依靠自身的实验室,或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实验室紧密联合,将科研成果快速推上生产线,使其转化为生产力,产生1+1>2的聚合效应。在重庆,一些企业呈现强劲的发展态势,而“实验室”就是他们的“秘密武器”。
在汽车内饰界,流传着这样一个案例:一个不起眼的“小个子”跟世界500强之一、雄踞欧洲汽车内饰件市场的意大利立达集团叫板。立达开出10亿元的价格,意欲收购“小个子”。不料,“小个子”给出了一个很牛的答复:收购免谈,股份合作可以考虑,但我们要控股70%。
这个“小个子”就是重庆长鹏汽车内饰件集团公司。公司总经理汤智鹏说:“敢跟世界500强叫板,是因为我们拥有自己的‘核’动力!”
■ 实验室孕育新技术
从外观上看,长鹏汽车实验室跟普通建筑没什么区别,可是走进室内,顿时让人感觉这里很“科学”。注波管测试仪、有机挥发物(VOC)测试仪、材料拉力测试仪等,应有尽有。
“汽车内饰件的主要功能在于降噪、减震和阻热,涉及声学、力学、高分子材料等多学科。”汽车实验室主任刘克华说,“可别小看这些冷冰冰的仪器,长鹏当家的新产品全都出自这间试验室。”
1998年,公司董事长汤捷参加了一次车展。当他打开一款进口车的后备箱时,发现档板用了一种新型材料,既结实又轻便。建筑声学出身的他,对这种新材料产生了浓厚兴趣。“我敢打赌,这绝对是今后汽車内饰板的发展方向。”汤捷两眼发光。
于是,他一头钻进了试验室,通过无数次的筛选和分解,终于在显微镜下看清了它的真面目——一种用编织袋和棉纤维提炼出的复合材料。
用这种新型材料做成的汽车内饰板,结实、轻便、无毒无味。汤捷给他取了一个洋名:BL装饰板。
凭借新产品,长鹏公司生产的内饰板大受市场欢迎。
从实验室尝到甜头后,长鹏公司加大了投入力度,将当年销售收入的10%投入研发。
“10多年来,公司投入科研的资金有7000多万元,我们的汽车实验室能够做到与国际一流整车厂同步设计开发。”刘克华自豪地说。
■ 新技术带来新动力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长鹏就按照预研一代的思路,开始寻找新的技术突破口。
在跟踪发达国家汽车内饰件的发展方向时,科研人员发现,汽车风噪隔断是一项顶尖技术,国内中高档汽车风噪隔断件全靠国外进口,技术掌握在老外手里。
“我们必须攻克这一难关,不能让老外卡我们的脖子。”总经理汤智鹏给科研部门下了死命令。
“这是一项垄断技术,光靠企业的技术力量,难以胜任,于是我们想到了借脑。”公司技术中心主任兼总工程师黎琼说,“我们先后与重庆大学、四川大学、重庆汽车工程学院、重庆工学院等建立了合作关系。”
有强大的智力支撑,攻关小组经过两年多攻关,终于掌握了风噪隔断的核心技术。
汽车实验室外聘专家何蓉胜拿起一块黑色的零部件给记者看:“这块零部件,膨胀后可以有效填充汽车间的空隙,我们的产品完全能达到国外汽车降噪技术标准,且成本比国外便宜20%。”
2007年,长鹏公司汽车风噪隔断项目取得成功,并很快形成产业化。“从2008年二季度开始,这个项目已实现新增产值5000万元。”汤智鹏兴奋地说。
■ 新动力带来新效益
走进长鹏公司生产车间,只见5套ABB机器人正挥臂焊接,在一条进口的EPP自动生产线上,工人正在加班加点赶货。
“6月份销售产值超过了去年的月平均水平。”汤智鹏一边接听电话,一边介绍情况,“在严酷的‘经济寒冬’中,许多企业开始减员减薪,我们不但没裁一人,反而急着招收工人和技术工程师。”
逆市走强的背后,是长鹏拥有别人没有的“核”动力——2项国家发明专利,7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核”动力助推下,长鹏展翅一路飚升:产品种类由几十种增加到200多种;2005年产值突破亿元大关,2006年增加到2.2亿元,2007年突破3亿元……
辉煌还将续写,一个行业小巨人正在中国西部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