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净化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护理效果,以供参考。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期间静脉置管并发感染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患者在感染症状控制时间、护患满意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感染症状控制时间明显较短,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护患满意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血液净化静脉置管并发感染患者加强健康教育,有助于控制感染症状,增进护患关系。
关键词:血液净化;静脉置管;感染;护理效果
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保障,其中静脉置管是建立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道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但静脉置管期间如维护不当,可出现感染并发症。如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导管不能继续使用,严重影响血液净化治疗的实施[1]。本文探讨了血液净化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期间静脉置管并发感染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置管期间均出现导管周围出现红、肿、热、痛症状,皮下隧道可见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验血培养结果呈阳性,白细胞计数升高,部分患者伴有畏寒、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控制不良的糖尿病、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听力或语言障碍者。
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共计40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4岁~65岁,平均年龄(42.56±11.64)岁;体重49kg~76kg,平均体重(60.12±8.42)kg;置管时间7d~125d,平均置管时间(38.97±10.12)d;其中股静脉置管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7例、颈内静脉置管28例。
实验组患者共计40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5岁~68岁,平均年龄(41.84±11.58)岁;体重48kg~78kg,平均体重(60.53±9.05)kg;病程*~*年,平均病程(±)年;置管时间10d~122d,平均置管时间(40.05±10.88)d;其中股静脉置管4例、锁骨下静脉置管6例、颈内静脉置管30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置管时间、置管部位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一旦发现感染征象立即采用过氧化氢溶液、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局部采用抗生素湿敷。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征象者进行血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拔除导管,剪取导管尖端3~5cm进行病原学培养[2]。另外选择穿刺点重新置管以维持血液净化治疗的需要。再次静脉置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置管后严密观察置管位置、敷料清洁等情况。如发生导管意外脱出,应立刻拔除,局部消毒。血液净化治疗前后消毒置管周围皮肤,封管时更换新的肝素帽。血液净化治疗结束后采用肝素加头孢曲松钠进行正压封管,以防血液反流,管端部分空隙注满封管液。常规换药后导管出口处涂抹百多邦[3]。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危害,使患者充分认识到保持导管无菌状态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导管,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污染。沐浴时采用皮肤膜覆盖导管出口,保持敷料干燥,如不慎水湿应及时更换敷料[4]。指导患者注意观察置管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症状,如发现局部渗出物,体温升高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护人员。指导患者穿棉质宽松衣裤,避免剧烈运动。穿脱衣裤时注意保护导管,以发生打折、受压、脱出等意外。建议女性颈静脉置管者剪为短发或把长发编成辫子放在置管对侧。睡觉时取仰卧位或对侧卧位[5]。如不慎发生导管滑脱,应立即压迫局部止血,并尽快就诊。
1.3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症状控制时间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感染症状控制时间明显较短,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感染症状控制时间比较(`x±s)
组别
退热时间(d)
局部红肿热痛消失时间(d)
对照组(n=40)
3.22±0.95
3.45±1.03
实验组(n=40)
1.98±0.56*
2.12±0.68*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2.2护患满意率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护患满意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对照组和实验组护患满意率比较[例数(%)]
组别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护患满意率
对照组(n=40)
16(40.00)
18(45.00)
6(15.00)
34(85.00)
实验组(n=40)
20(50.00)
20(50.00)
0(0.00)
40(10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3.讨论
静脉置管是建立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道的常用方法,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其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血液净化的顺利实施,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引起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因素较复杂,穿刺部位皮肤污染、导管内血栓、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远处存在感染源等均可导致感染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积极投入到自我护理中,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规避风险,有助于预防感染、延长导管使用寿命[6]。加强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控制感染症状,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深入沟通,有利于增进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徐水华.深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相关感染预防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90~91.
[2]武瑞艳,王春华.血液净化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4494.
[3]苏默,王毓萍,郭敬霞.血液净化中心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6):660~662.
[4]吴梅然,郭冬燕,刘元元.血液净化深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61~62.
[5]王晓瑞.血液净化治疗中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对策[J].青海医药杂志,2010,40(9):45~46.
[6]杨景明,姚家莲,陈仕飞.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护理[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3):323,327.
关键词:血液净化;静脉置管;感染;护理效果
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保障,其中静脉置管是建立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道的常用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等优点。但静脉置管期间如维护不当,可出现感染并发症。如感染得不到有效控制,导管不能继续使用,严重影响血液净化治疗的实施[1]。本文探讨了血液净化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护理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以供临床参考。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4月至2014年3月在本院接受血液净化治疗期间静脉置管并发感染患者80例纳入本研究,置管期间均出现导管周围出现红、肿、热、痛症状,皮下隧道可见脓性分泌物。实验室检验血培养结果呈阳性,白细胞计数升高,部分患者伴有畏寒、高热等全身感染症状。研究对象剔除合并严重低蛋白血症、控制不良的糖尿病、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听力或语言障碍者。
根据随机原则分组,对照组患者共计40例,其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12例;年龄24岁~65岁,平均年龄(42.56±11.64)岁;体重49kg~76kg,平均体重(60.12±8.42)kg;置管时间7d~125d,平均置管时间(38.97±10.12)d;其中股静脉置管5例、锁骨下静脉置管7例、颈内静脉置管28例。
实验组患者共计40例,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25岁~68岁,平均年龄(41.84±11.58)岁;体重48kg~78kg,平均体重(60.53±9.05)kg;病程*~*年,平均病程(±)年;置管时间10d~122d,平均置管时间(40.05±10.88)d;其中股静脉置管4例、锁骨下静脉置管6例、颈内静脉置管30例。
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现其在性别、年龄、体重、置管时间、置管部位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一旦发现感染征象立即采用过氧化氢溶液、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创面,局部采用抗生素湿敷。伴有发热等全身感染征象者进行血培养,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拔除导管,剪取导管尖端3~5cm进行病原学培养[2]。另外选择穿刺点重新置管以维持血液净化治疗的需要。再次静脉置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置管后严密观察置管位置、敷料清洁等情况。如发生导管意外脱出,应立刻拔除,局部消毒。血液净化治疗前后消毒置管周围皮肤,封管时更换新的肝素帽。血液净化治疗结束后采用肝素加头孢曲松钠进行正压封管,以防血液反流,管端部分空隙注满封管液。常规换药后导管出口处涂抹百多邦[3]。
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危害,使患者充分认识到保持导管无菌状态的重要性。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导管,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污染。沐浴时采用皮肤膜覆盖导管出口,保持敷料干燥,如不慎水湿应及时更换敷料[4]。指导患者注意观察置管局部有无红、肿、热、痛等症状,如发现局部渗出物,体温升高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医护人员。指导患者穿棉质宽松衣裤,避免剧烈运动。穿脱衣裤时注意保护导管,以发生打折、受压、脱出等意外。建议女性颈静脉置管者剪为短发或把长发编成辫子放在置管对侧。睡觉时取仰卧位或对侧卧位[5]。如不慎发生导管滑脱,应立即压迫局部止血,并尽快就诊。
1.3数据处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关数据均录入SPSS17.0统计学软件,数据处理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时认为组间差异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感染症状控制时间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感染症状控制时间明显较短,组间差异经t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表1 对照组和实验组感染症状控制时间比较(`x±s)
组别
退热时间(d)
局部红肿热痛消失时间(d)
对照组(n=40)
3.22±0.95
3.45±1.03
实验组(n=40)
1.98±0.56*
2.12±0.68*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2.2护患满意率
与对照组对比,实验组护患满意率明显较高,组间差异经卡方检验后发现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表2 对照组和实验组护患满意率比较[例数(%)]
组别
非常满意
比较满意
不满意
护患满意率
对照组(n=40)
16(40.00)
18(45.00)
6(15.00)
34(85.00)
实验组(n=40)
20(50.00)
20(50.00)
0(0.00)
40(100.00)*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3.讨论
静脉置管是建立血液净化临时血管通道的常用方法,导管相关性感染是其严重并发症,不仅影响血液净化的顺利实施,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引起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因素较复杂,穿刺部位皮肤污染、导管内血栓、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远处存在感染源等均可导致感染的发生。在护理工作中加强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可使患者积极投入到自我护理中,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规避风险,有助于预防感染、延长导管使用寿命[6]。加强健康教育不仅有助于控制感染症状,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与患者深入沟通,有利于增进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徐水华.深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相关感染预防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4):90~91.
[2]武瑞艳,王春华.血液净化静脉置管并发感染的护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20):4494.
[3]苏默,王毓萍,郭敬霞.血液净化中心控制医院感染的护理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6):660~662.
[4]吴梅然,郭冬燕,刘元元.血液净化深静脉置管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体会[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6):61~62.
[5]王晓瑞.血液净化治疗中深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护理对策[J].青海医药杂志,2010,40(9):45~46.
[6]杨景明,姚家莲,陈仕飞.血液透析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护理[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1,36(3):323,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