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力量·保证

来源 :四川党的建设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ai_w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部分受灾地方的领导先后就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等方面的情况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下面摘发部分重灾区领导关于“灾后重建”方面的访谈。
  
  李春城:成都有信心发挥好带头和表率作用
  记者:受灾群众安置工作进展如何?目前的关键点是什么?
  李春城:5月24日以来,成都全力以赴安置受灾群众,所有受灾群众都已经实现了基本安置,就是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住处,有基本的医疗和防疫措施。目前,我们正在抓紧进行过渡安置,在各安置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实行比较规范的社区管理。对于因各种原因散居在农村和山里的受灾群众,也保证了基本生活,进行了社会管理。随着工作向前推进,不用太长时间,所有受灾群众都能进入过渡安置阶段。
  当前面临的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是受灾群众的就业问题。我们正组织一切力量,千方百计把就业安置工作延伸到每个受灾群众安置点,延伸到每一户受灾群众,让每一位有就业愿望和有就业能力的受灾群众找到工作。
  记者: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成都正在做什么?
  李春城:灾后的重建工作,成都较早地进行了谋划。目前,各项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按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一套作法,我们根据受灾地区的特点,正加紧深化和完善城乡规划,特别是安置规划。重建项目,要考虑长远,确保所有项目永远安全。同时,我们正在抓紧制定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和促进经济持续繁荣的政策和措施。
  我们一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也有信心在灾后重建中走在前面,又好又快地完成灾后重建的各项任务。可以相信,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奋斗,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建设中国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采访时间:6月2日)
  方小方:重建的德阳一定比过去更好
  记者:德阳抗震救灾当前的重点是什么?
  方小方:当前十分紧迫的工作是安置点建设,必须在2—3个月内建成,让130多万安置群众尽快搬离帐篷。与此同时,大量的废墟清理也在加紧进行。5月30日,省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群众自建过渡房,我们正在测算补贴标准,近期将出台相关措施。市委、市政府计划在2008年入冬以前,全面完成灾区居民的应急安置和基本生活生产条件恢复工作,其中农业生产能力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
  记者:灾后重建,德阳有什么打算?
  方小方:5月30日,指挥部专题研究灾后重建的规划,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来函希望给予规划指导。绵竹、什邡要建设得比过去更好,企业的产品升级、科技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会比过去更有竞争力,德阳的产业结构要比过去更优化,总之,要用重建美好家园来凝聚人心。(采访时间:5月31日)
  谭力:全力以赴打赢绵阳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记者:“5·12”特大地震,绵阳北川、安县、平武、江油成为重灾区。那么多受灾群众,怎样妥善安置?
  谭力:我们从四个方面着手安置:一是市内各大医院全力收治,先后收治伤员3万多人;二是腾出城区的九洲体育馆、南河体育中心和各大学校,仅城区就安置了8万多人,各县(市、区)就近安置了20多万人;三是迅速提供生活服务。开仓放粮并封存沃尔玛、好又多等大超市,所有食品、棉被全部调供受灾群众;四是组织2万名机关干部和志愿者,为受灾群众提供服务。
  记者:大灾之后,如何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谭力:这是绵阳面临的又一个难题,我们一定要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全市组织了200多支专兼职防疫队伍奔赴灾区,灾后防疫做到了乡村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传染病发病率与震前相比无异常。
  记者:如何组织灾后重建?
  谭力:市委向全市人民发出了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号召,做出了节约每一分钱支援灾区重建的8条规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恢复工农业生产。到6月4日,全市已抢修被毁公路600公里;一半以上工业企业恢复生产;2000多台联合收割机调往灾区,5万多各级干部与200多万返乡群众一道开展抢收抢种;6万顶帐篷为群众遮风挡雨,28万套过渡安置房正日以继夜搭建;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全面启动。(采访时间:6月3日)
  罗强:广元抗震救灾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记者:目前群众的安置情况如何?
  罗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我们确保实现“三个一”要求和“三个全覆盖”目标:守住一个底线(不出现大的疫情,不饿死一个受灾群众),力争一个目标(各方面工作争创一流),保持一种状态(各级干部要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不畏艰难,广大人民群众要团结友爱、自强不息);实现受灾群众“五有”、防疫、群众工作“三个覆盖”。紧急调拨抢险救灾物资,及时兑现各项政策,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协同”模式,加快过渡房建设,加大防疫工作力度。到6月3日,全市设安置点532个,过渡安置群众16万户55.5万人,实现了灾区无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衛生事件发生。全市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记者:在恢复生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罗强:在大规模搜救工作基本结束时,我们及时作出“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迅速恢复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秩序”的部署。切实加强电、煤、油、原材料调运调度工作,迅速恢复各类商贸企业、工矿企业生产。目前,全市小春小麦、油菜已收割完毕;除青川外,大春水稻栽插、玉米播栽已达70%以上。全市120户规模以上企业恢复生产,占总数的56%。加大招商引资与产业承接转移力度,5月31日,广元市与安徽海螺集团正式签订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等项目协议,总投资22亿元。
  记者:灾后重建有什么具体规划和措施?
  罗强:我们积极引导和发动广大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重建家园。5月14日下发《关于当前抗灾目标和灾后重建职责分工的通知》,分别由市级领导牵头负责,明确了14项重点工作任务。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推进,又召开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制定了实施方案。(采访时间:6月5日)
  徐孟加:雅安人民有信心重建更加美好的家园
  记者:当前,雅安抗震救灾处于什么阶段?已初步取得哪些成效?
  徐孟加:雅安抗震救灾应急阶段已基本结束,正恢复到常态下的生活安置、恢复生产及重建准备阶段。目前,全市37%以上的受损房屋得到恢复,已规划确定安置点186处,已安装过渡房425套;每村配备一名消毒员,建立乡村卫生服务队,卫生防疫实现全覆盖;85%以上规模企业已恢复生产。即将结束的“三抢”中,全市小麦、油菜实现颗粒归仓,玉米、水稻插播已全面完成,红苕栽种超过70%;855公里受损水渠得到修复,修复圈舍面积16万平方米,补栽林地1500亩。
  记者:对当前工作有何目标或要求?
  徐孟加:我们总结了四句话——“灾区社会稳定,物资发放落实,重建规划到位,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两手抓,排除一切干扰,集中精力搞恢复重建,一切服务于恢复重建,确保抗震救灾工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
  记者:已经启动的雅安灾后重建,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哪些思路?
  徐孟加:坚持“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国家宏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制订出可行的实施方案,把重建工作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全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县(区)规划到村一级,并坚持重灾区、重灾村先行,帮助受灾群众重建更加美好的家园。(采访时间:6月4日)
  侍俊:我们有力量尽快重建阿坝这个美好家园
  记者:目前,全州受灾群众安置情况如何?生产自救的情况如何?
  侍俊:州委提出,结合灾区实际,因地制宜,奋战60天,建设过渡安置房,确保每户受灾群众都有一处能越冬的过渡安置房。同时全力开展防疫工作。我们要求每个村必须配备3名以上经过培训的专兼职群众防疫人员,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当前,全州正在发动群众抢收樱桃、油菜等经济作物。由政府补贴运费、组织力量统一收购、运输,尽力减少受灾群众损失。除抓好小春作物的抢收外,当前还要做好大春作物的抢种,号召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参加抗震救灾、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
  记者:受灾地区的生产、生活秩序是否正在逐渐恢复?
  侍俊:是的。州委主张实行属地管理,做到科学救灾,逐步实现抗震救灾从应急管理向常态管理过渡。通过加强社会管理,恢复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秩序:鼓励商户开门营业,逐步恢复灾区的水、电供应;公安机关要加强治安管理;社区的服务功能要尽快恢复。州委要求,在6月中旬之前,保证汶川、茂县、理县等三个重灾区的48个乡、348个村的群众都看上电视。
  记者:州委对灾后重建有什么具体目标和规划?
  侍俊: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展新貌。通过国家的支持和全州上下的共同努力,确保在5年后,全州的基础设施、生产力水平等大大超过灾前。
  记者:您认为老百姓对此有信心吗?
  侍俊:阿坝州是多民族地区。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的抗震救灾精神,充分体现了56个民族是不可分的。只要擦干眼泪、挺起不屈的脊梁,自力更生,阿坝各族群众有力量、有智慧尽快重建美好家园。(采访时间:5月31日)
其他文献
6月4日早上8点,在清华大学培训学习的学员向海平已经安排好了一天的时间:上午要到图书馆报告厅听台湾理论经济学家汤明哲教授关于《台湾经济发展的成功与困境》的专题讲座,下午到图书室把老师昨天提到的“双因素激励理论”弄明白,晚上一定要去紫荆操场和一起参加培训的学员们讨论几个关于巴中发展的热点问题。  在培训学习期间,向海平不仅学习了科学决策、调查研究等理论与方法,还掌握了不少接待群众、处理危机等方面的知
期刊
汶川地震后1小时,我团4架直升机奉命升空,第一时间飞赴灾区勘察灾情,拍摄大量图片影像资料,为抗震救灾指挥部决策提供了依据。随即,出动18架直升机,满载食物、药品等急需物资,飞往灾区展开救援。一批批危重伤员快速运出,大量救灾物资快速送达灾区,迅速稳定了受灾群众的情绪。  我们一直试图向震中汶川实施空中救援,从12日到13日,先后6次派出24架直升机向汶川突进,都因气候恶劣没能成功。汶川县城地处“V”
期刊
“四川华西集团两万儿女决心用智慧和汗水,为祖国、为人民建震不垮的桥,震不断的路,震不倒的房”!这是两年前四川华西人向灾区人民作出的铿锵承诺。  在两年的灾后重建的工程中,四川华西集团功勋卓著:聚源中学项目部在成都军区质检总站的安全质量检查中被评为第一名;什邡国人小学项目获得了“四川省优质结构工程奖”和“天府杯”;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项目通过了“四川省优质结构工程”验收;蜀城中学项目获得了市优
期刊
5月12号地震发生时,我正在支队办公室。职业敏感使我和我的战友们以最快速度冲到楼下。省公安消防总队和市政府同时向我们下达了紧急指令。在消防车前,我召集了不到1分钟的紧急党委会,决议只有8个字——“一级战备,全力救人!”  在余震的强烈颠簸中,我支队800名官兵,不到1小时,就赶到了80公里以外的重灾区——都江堰。  往日美丽的都江堰,这时已经满目疮痍。我当了20多年的消防兵,见过无数惨烈的灾难现场
期刊
编者按:  5月12日,四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灾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巨大损失。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迅速形成抗震救灾的强大力量,取得了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阶段性胜利。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抗震救灾斗争中,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模范人物和群体。灾难面前,他们临危不惧、勇于担当,坚韧不拔、团结互助,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感人的时代壮歌,为伟
期刊
“里面一地的瓦砾,最中央的李冰塑像却安然无恙,李冰还坚定不移地站在那里。我想,李冰当年是为了抗灾来到成都的,因为当时四川有水灾,他降服了水灾,建造了如今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而今天,它又一次挺过了这场灾难,还像过去一样灌溉着受伤的土地。”  ——余秋雨    6月12日,震后一月的日子  6月12日,距离那场惊天动地的大地震整整一个月的日子里,记者再次来到都江堰,穿行于历史与现实、悲伤与希望交织的这片
期刊
在即将进入21世纪第二个10年的前夕,结合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要求和世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危机挑战,成都市于2010年提出了“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发展目标。城市品牌的提出并不是一件新鲜的事情,但从这一城市品牌的内涵意义来看,要实现这一目标,其基本前提之一就是要走出一条与自然和谐的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道路。    发展模式——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    按照传统的看法,拥有田园风光的城市是农
期刊
6月19日,连续阴雨的北川,放晴了。就在这天,随着北川重建工作委员会第1、2、3号文件的出台,新北川建设正式全面启动。    8时30分安县安昌镇,北川县的临时办公楼  “有人说,当前北川的防疫工作做得不错,这种想法非常危险。”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重建工作委员会书记左代富“啪”地一拍桌子,对来自北川20个乡镇的干部说:“同志们,我紧张得很哪!真正考验防疫工作的时候还没到。谁敢妄下断言,放松警惕,我拿
期刊
突如其来的大地震,使素有“川西明珠”之美称、四川“十强县”第二的什邡,瞬间陷入灭顶的悲怆和困厄之中。  危难时刻,什邡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挺起不屈的脊梁,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用实际行动书写着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天灾、重建家园的赞歌!    自救,拯救出鲜活的生命    关键时刻,什邡各级党组织视灾情为命令,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高扬党的旗帜,组织带
期刊
“只要有人在,有自己一双手,一定能把新东汽建设得比过去还要好。”  ——温家宝    “那一刻真是震耳欲聋,天昏地暗。整个过程持续了5分钟。”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宣传部副部长刘志前永远忘不了地震发生时车间不断倒塌的惨状。“那真是一种刻骨铭心的痛,42年艰苦奋斗的十里东汽,几乎被夷为平地。”  东汽位于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绵竹市汉旺镇,地处龙门山脉的地震带上。“地震导致东汽汉旺总部的生活区总住户500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