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部分受灾地方的领导先后就抗震救灾、灾后重建等方面的情况接受了媒体的采访,下面摘发部分重灾区领导关于“灾后重建”方面的访谈。
李春城:成都有信心发挥好带头和表率作用
记者:受灾群众安置工作进展如何?目前的关键点是什么?
李春城:5月24日以来,成都全力以赴安置受灾群众,所有受灾群众都已经实现了基本安置,就是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住处,有基本的医疗和防疫措施。目前,我们正在抓紧进行过渡安置,在各安置点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公共服务,实行比较规范的社区管理。对于因各种原因散居在农村和山里的受灾群众,也保证了基本生活,进行了社会管理。随着工作向前推进,不用太长时间,所有受灾群众都能进入过渡安置阶段。
当前面临的现实而迫切的问题,是受灾群众的就业问题。我们正组织一切力量,千方百计把就业安置工作延伸到每个受灾群众安置点,延伸到每一户受灾群众,让每一位有就业愿望和有就业能力的受灾群众找到工作。
记者: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成都正在做什么?
李春城:灾后的重建工作,成都较早地进行了谋划。目前,各项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按照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一套作法,我们根据受灾地区的特点,正加紧深化和完善城乡规划,特别是安置规划。重建项目,要考虑长远,确保所有项目永远安全。同时,我们正在抓紧制定恢复生产、灾后重建和促进经济持续繁荣的政策和措施。
我们一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发挥带头和表率作用,也有信心在灾后重建中走在前面,又好又快地完成灾后重建的各项任务。可以相信,经过全市人民的努力奋斗,我们一定能够实现建设中国中西部地区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竞争力最强的现代特大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采访时间:6月2日)
方小方:重建的德阳一定比过去更好
记者:德阳抗震救灾当前的重点是什么?
方小方:当前十分紧迫的工作是安置点建设,必须在2—3个月内建成,让130多万安置群众尽快搬离帐篷。与此同时,大量的废墟清理也在加紧进行。5月30日,省政府出台政策,鼓励群众自建过渡房,我们正在测算补贴标准,近期将出台相关措施。市委、市政府计划在2008年入冬以前,全面完成灾区居民的应急安置和基本生活生产条件恢复工作,其中农业生产能力基本恢复到灾前水平。
记者:灾后重建,德阳有什么打算?
方小方:5月30日,指挥部专题研究灾后重建的规划,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来函希望给予规划指导。绵竹、什邡要建设得比过去更好,企业的产品升级、科技研发、环境保护等方面会比过去更有竞争力,德阳的产业结构要比过去更优化,总之,要用重建美好家园来凝聚人心。(采访时间:5月31日)
谭力:全力以赴打赢绵阳抗震救灾这场硬仗
记者:“5·12”特大地震,绵阳北川、安县、平武、江油成为重灾区。那么多受灾群众,怎样妥善安置?
谭力:我们从四个方面着手安置:一是市内各大医院全力收治,先后收治伤员3万多人;二是腾出城区的九洲体育馆、南河体育中心和各大学校,仅城区就安置了8万多人,各县(市、区)就近安置了20多万人;三是迅速提供生活服务。开仓放粮并封存沃尔玛、好又多等大超市,所有食品、棉被全部调供受灾群众;四是组织2万名机关干部和志愿者,为受灾群众提供服务。
记者:大灾之后,如何严防次生灾害发生?
谭力:这是绵阳面临的又一个难题,我们一定要做到大灾之后无大疫。全市组织了200多支专兼职防疫队伍奔赴灾区,灾后防疫做到了乡村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传染病发病率与震前相比无异常。
记者:如何组织灾后重建?
谭力:市委向全市人民发出了艰苦奋斗重建家园的号召,做出了节约每一分钱支援灾区重建的8条规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恢复工农业生产。到6月4日,全市已抢修被毁公路600公里;一半以上工业企业恢复生产;2000多台联合收割机调往灾区,5万多各级干部与200多万返乡群众一道开展抢收抢种;6万顶帐篷为群众遮风挡雨,28万套过渡安置房正日以继夜搭建;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全面启动。(采访时间:6月3日)
罗强:广元抗震救灾工作正有力有序有效推进
记者:目前群众的安置情况如何?
罗强:妥善安置受灾群众,我们确保实现“三个一”要求和“三个全覆盖”目标:守住一个底线(不出现大的疫情,不饿死一个受灾群众),力争一个目标(各方面工作争创一流),保持一种状态(各级干部要身先士卒、冲锋在前、不畏艰难,广大人民群众要团结友爱、自强不息);实现受灾群众“五有”、防疫、群众工作“三个覆盖”。紧急调拨抢险救灾物资,及时兑现各项政策,按照“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协同”模式,加快过渡房建设,加大防疫工作力度。到6月3日,全市设安置点532个,过渡安置群众16万户55.5万人,实现了灾区无重大疫情和突发公共衛生事件发生。全市人心安定,社会稳定。
记者:在恢复生产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罗强:在大规模搜救工作基本结束时,我们及时作出“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生产自救和灾后重建,迅速恢复生产生活和工作学习秩序”的部署。切实加强电、煤、油、原材料调运调度工作,迅速恢复各类商贸企业、工矿企业生产。目前,全市小春小麦、油菜已收割完毕;除青川外,大春水稻栽插、玉米播栽已达70%以上。全市120户规模以上企业恢复生产,占总数的56%。加大招商引资与产业承接转移力度,5月31日,广元市与安徽海螺集团正式签订建设新型干法水泥熟料等项目协议,总投资22亿元。
记者:灾后重建有什么具体规划和措施?
罗强:我们积极引导和发动广大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重建家园。5月14日下发《关于当前抗灾目标和灾后重建职责分工的通知》,分别由市级领导牵头负责,明确了14项重点工作任务。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推进,又召开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制定了实施方案。(采访时间:6月5日)
徐孟加:雅安人民有信心重建更加美好的家园
记者:当前,雅安抗震救灾处于什么阶段?已初步取得哪些成效?
徐孟加:雅安抗震救灾应急阶段已基本结束,正恢复到常态下的生活安置、恢复生产及重建准备阶段。目前,全市37%以上的受损房屋得到恢复,已规划确定安置点186处,已安装过渡房425套;每村配备一名消毒员,建立乡村卫生服务队,卫生防疫实现全覆盖;85%以上规模企业已恢复生产。即将结束的“三抢”中,全市小麦、油菜实现颗粒归仓,玉米、水稻插播已全面完成,红苕栽种超过70%;855公里受损水渠得到修复,修复圈舍面积16万平方米,补栽林地1500亩。
记者:对当前工作有何目标或要求?
徐孟加:我们总结了四句话——“灾区社会稳定,物资发放落实,重建规划到位,经济社会发展”。我们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坚持两手抓,排除一切干扰,集中精力搞恢复重建,一切服务于恢复重建,确保抗震救灾工作最终取得全面胜利。
记者:已经启动的雅安灾后重建,体现了市委、市政府的哪些思路?
徐孟加:坚持“统筹规划、科学评估、分步实施”的原则,在国家宏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制订出可行的实施方案,把重建工作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全市新农村建设指导县(区)规划到村一级,并坚持重灾区、重灾村先行,帮助受灾群众重建更加美好的家园。(采访时间:6月4日)
侍俊:我们有力量尽快重建阿坝这个美好家园
记者:目前,全州受灾群众安置情况如何?生产自救的情况如何?
侍俊:州委提出,结合灾区实际,因地制宜,奋战60天,建设过渡安置房,确保每户受灾群众都有一处能越冬的过渡安置房。同时全力开展防疫工作。我们要求每个村必须配备3名以上经过培训的专兼职群众防疫人员,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当前,全州正在发动群众抢收樱桃、油菜等经济作物。由政府补贴运费、组织力量统一收购、运输,尽力减少受灾群众损失。除抓好小春作物的抢收外,当前还要做好大春作物的抢种,号召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参加抗震救灾、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
记者:受灾地区的生产、生活秩序是否正在逐渐恢复?
侍俊:是的。州委主张实行属地管理,做到科学救灾,逐步实现抗震救灾从应急管理向常态管理过渡。通过加强社会管理,恢复正常的家庭和社会生活秩序:鼓励商户开门营业,逐步恢复灾区的水、电供应;公安机关要加强治安管理;社区的服务功能要尽快恢复。州委要求,在6月中旬之前,保证汶川、茂县、理县等三个重灾区的48个乡、348个村的群众都看上电视。
记者:州委对灾后重建有什么具体目标和规划?
侍俊: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五年展新貌。通过国家的支持和全州上下的共同努力,确保在5年后,全州的基础设施、生产力水平等大大超过灾前。
记者:您认为老百姓对此有信心吗?
侍俊:阿坝州是多民族地区。在这次地震灾害中,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的抗震救灾精神,充分体现了56个民族是不可分的。只要擦干眼泪、挺起不屈的脊梁,自力更生,阿坝各族群众有力量、有智慧尽快重建美好家园。(采访时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