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则高考题引用材料的质疑

来源 :历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高考命题,历史材料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08)15-0047-02
  
  读了《历史教学(中学版)》2008年第2期金雁教授的“历史教学中的十月革命问题(六)”一文,特别是读到“四、波澜不惊的冬宫之夜”时,笔者对“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的真相,有了重新认识,由此也使我对2007年高考宁夏卷第33题引用一部影片的一组镜头作为材料的几处细节产生疑问。题目如下:
  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从首都、宫邸和不远处河面上战舰的炮声等信息综合判断,该起义是俄国十月革命中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答案是C。
  但笔者觉得,本题引用的材料至少有三处值得商榷:
  
  一、影片作为历史材料的真实性
  
  当今,影视作品繁多,但“从历史学角度而言,影视作品有两种,一种是纪录片,另一种是虚构作品。纪录片应该讲完全是历史的记录,尽管影像可以进行剪辑,但总还是第一手的原始资料”。“虚构作品中的历史功能其实与文学非常相似,是经过了一定的艺术加工、概括,我们自然不能把它当作历史”。影片本身并非历史的再现,即使客观上保留下来一些真实的内容,仍有待于历史学家的提取、研究。而题目将“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作为高考题目的材料,考生要提取有效信息的真实性,就要根据其影片的类型来确定。但这里的“影片”的类型考生是不能确定的,所以对它所提供信息的真实性也就有待于查证了。
  
  二、材料中“战舰传来隆隆炮声”是否属实
  
  在金雁教授的《历史教学中的十月革命问题(六)》一文中提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正在彼得堡造船厂大修,停在船坞里,没有舰长、武器、装备、弹药。“军舰”在彼得保罗要塞打出信号弹后发射了几发空弹,准备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打实弹。结果无需如此,因为冬宫很快就投降了”。故可推测,当时是没有“传来隆隆炮声”的。而题目材料中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则与此相矛盾。
  
  三、对材料中的细节“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的疑问。
  
  实际上,由于组织的不好,在赤卫队涌向冬宫大门时,队伍一度还退了回来,经过几个小时的组织和计划后,在赤卫队再次涌向冬宫大门时,既没有发生巷战,也没有遇到其他方面的抵抗,是冬宫的防卫长官帕里琴斯基亲自打开宫门,并把他们带到了临时部长正在开会的地方。一直反对暴动的温和派布尔什维克党人卢那察尔斯基在当时的家信中也不无宽慰地记道:“事变竟轻易实现”,“暂时牺牲极少。”米高扬在苏共二十大时坦言:“事实上,十月革命几乎是和平完成的。”显然,这场“暴力革命”几乎是波澜不惊地就成功了。而题目材料中的“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又与之有出入了。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和高考命题改革的深入,为广大历史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一标多本”下的历史教材和高考试题中大量材料的引用,又为历史教学的求真求实提供了更多的史料与证据。但同时,更要求中学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坚持求真求实的底线,对历史材料的引用,应当慎重,特别是对影视作品的引用不能“想当然”。
  
  [责任编辑:陶亚敏]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