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题目
请以“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或“三个臭皮匠不能顶一个诸葛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800字以上。
写作指导
古语有云:“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古人这样说有什么道理?你赞不赞同这句话?
如果你赞同“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那“顶”的理由有哪些?
其一,大多数事情都必须通过群策群力来完成,一个人难免存在思维误区和知识盲点,所以有三个臭皮匠很必要。
其二,在量变中寻找质变的可能和机会,“三个”比“一个”量足,发生质变的可能性更大。在无法判断谁才是真正的诸葛亮时,只能以数量取胜。
其三,诸葛亮是从一定量的臭皮匠中产生的。没有臭皮匠,就没有诸葛亮。不要凭空期待诸葛亮,也不要盲目拒绝臭皮匠。因为你曾拒绝的臭皮匠中,可能有一个就是诸葛亮。
其四,平庸之众,往往铸就非凡之事。从个体上看,生命是平凡的,但生命也是伟大的。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并非创造出伟大业绩的生命才值得重视,臭皮匠也有臭皮匠的幸福和伟大。
其五,历史的大走向是由大量普通的臭皮匠共同决定的,不以个别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意志为转移。纵观历史,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载舟的是群众,覆舟的也是群众。成事的是臭皮匠,败事的也是臭皮匠。所以,不可忽视广大的臭皮匠。
其六,从事实上讲,大多数人不是诸葛亮,而只是臭皮匠。“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口号是对普通大众的心理安慰和鼓励,也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动力,否则臭皮匠只能面对与诸葛亮的巨大差距而绝望。
……
如果认为“三个臭皮匠不能顶一个诸葛亮”,理由是什么?
其一,智慧胜于蛮力。一位谋士胜过千军万马,一根棍子能撬动整个地球,这是诸葛亮所拥有的智慧才能办到的。
其二,智慧不能加和,这是智慧的独特性。一个诸葛亮,就是一个诸葛亮,而一百个傻瓜凑在一起,还是傻瓜。
其三,人多未必力量大。如果力量使用的方向不一致,人越多,力量反而越难集中。数量不是决定性因素,所有人的行为目的一致才能产生强大的力量。但不具备诸葛亮的智慧,很难促成一致的目标,而目标不一致的乌合之众是不堪一击的。
其四,力量加方向才有矢量,才能做有用功。臭皮匠的许多工作是互相抵消的、无效的。正如一个和尚有水喝,而三个和尚没水喝。没水喝的这三个和尚都是缺少智慧的臭皮匠,他们的劳动不值得尊重和赞赏。
其五,一人为虎,三人成虫,喜欢单干,不习惯合作共赢,这样的人凑在一起,往往互相掣肘,好事也会搞成坏事。
其六,量变未必引起质变。有时候,量变引起质变只是一种美好的期盼,缺乏依据。与其浪费时间,倒不如思考质变的根本原因,寻找促成质变的其他机会,率先达到更高的层次。
……
你怎么认为呢?你的理由充足吗?你能说服自己吗?你有把握说服别人吗?
这真是个古老而难解的话题!
群众的方量是无穷的 陈长丰
诸葛亮可谓从古至今智慧的代名词。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乍一听就有人提出疑问:你可曾见过哪个臭皮匠能像诸葛亮那般名垂青史?不!此匠非彼匠。我认为,这里的臭皮匠是指没有诸葛亮那样举足轻重,却也实有一技之长的群众。普通群众的灵敏度、全面性、行动力,的确能顶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灵敏度高,可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人虽有才能智慧,但毕竟分身乏术,无法灵敏感受到每一个细节,而群众则遍布各个角落,对自身所处的小环境十分熟悉,从而更能发挥各自的智慧。例如各大新闻中常见的“朝阳群众”,总能神奇地揭发各种吸毒贩毒、拐卖儿童事件,甚至协助警方抓捕犯罪嫌疑人。如此强大的作用,显然比一个居高位、观全局的人更有灵敏细致的优势。热心又机智的臭皮匠往往能嗅到周遭环境的气息,做出最快的反应;他们运用的智慧虽不多,但微茫之光汇聚在一起便会熠熠生辉,力之无穷,可不是“顶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信息全面,可顶“一个诸葛亮”。
“计算机之父”图灵在“二战”中破译情报,贡献卓越,然而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同伴曾通过改变一个线路的连接方式,把破密码机的运行速度提升了三倍。眾人各展所长,终于成功破译了一则情报——当时太平洋上一艘战舰将被围攻,而这正是破译小组中某位成员的家属所在的战舰!众人激动地要上报申请援助时,图灵又冷静地指出:针对全局,不能因救援一艘战舰而导致情报泄露。于是,小组成员又通过概率精确计算各种情报的可行性,全方位思考权衡,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可见,一人之脑再强大,也有难顾全局之时,正可谓众匠顶一诸葛亮啊!
“三个臭皮匠”行动力强,可顶“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的主要职责在于谋,臭皮匠的长处在于做,显然有时行动力更为重要。项羽摆鸿门宴,刘邦只得赴约。虽是羊入虎口,但“羊”自己谨慎,周围也有许多人保护。机敏的谋士张良,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勇士樊哙等,他们用果断的行动力护得刘邦全身而退。反观项羽,即使范增多次谋划杀刘邦,但因没有可靠的执行者,最终只得扼腕叹息。普通群众行动力的显著,可不是比一个人的谋划更为重要?
综上,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灵敏度、全面性、行动力都优于个人。由此可见,“三个臭皮匠”可以“顶一个诸葛亮”!
考场点评
本文题目即亮明观点——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然后在开篇稍作转折,巧妙地对臭皮匠做出一个概念阐释一有一技之长的群众,为后文提出臭皮匠具有灵敏度、全面性、行动力三个长处做了铺垫。接下来逐层分析论证,三个分论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朝阳群众”、“二战”破译密码团队、刘邦与项羽三则材料涵盖古今中外,丰富贴切;文末简洁收尾,再次强调中心观点。全文明晰、规范、扎实,是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王兆芳)
自皮匠怎能顶诸葛亮 彭雨宸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然而此话放在现今社会中,恐怕就有些不妥了。怎么就不妥了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臭皮匠与诸葛亮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臭皮匠手脚灵活,勤快努力;诸葛亮,则拥有与众不同的智慧。智慧不是标量,不能单纯地直接加和。福特公司曾请过一名专家来评定他们公司工作人员的效率,考察后专家对公司的老总赞扬了一番员工的勤奋,然后说:“只是有一个人,一直在公司里浪费您的钱。每次我路过,他总是把腿跷在桌子上,什么也不干。”老总说:“这个人曾经想出一个主意,为公司避免了几千万美元的损失。他想出这个主意的时候,也是这个姿势。”可见,诸葛亮拥有绝对实力,再多臭皮匠也顶不上。
其次,臭皮匠在某些方面也许能顶诸葛亮,但这些方面绝对不包括智慧。诸葛亮最超群的就是智慧,你不顶他的智慧,还跟他比什么?打个比方,农民或许在种田方面比诸葛亮强,但他们顶不了诸葛亮的文韬武略、深谋远虑!我不是轻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但有些事情真的不是广大群众能解决得了的。且看我国近代的发展史,当广大人民群众麻木于“三座大山”的压迫时,只有少数觉醒的中国人挺身而出,团结起来与之斗争,这才渐渐唤醒了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你说,诸葛亮在活动时,臭皮匠在哪里?三個臭皮匠真能顶诸葛亮吗?
最后,臭皮匠聚在一起,也许会想出一些诸葛亮没想到的细枝末节,但重要的主干部分他们是想不全面的。臭皮匠顶多可以算诸葛亮的秘书、助手,帮他完善一些细枝末节,但绝对代替不了诸葛亮。我国自主研制的原子弹、杂交水稻,离不开那些顶级科学家的专业知识和艰苦奋斗。团队里的其他人员当然也负责这样那样的重要工作,但如果没有邓稼先、袁隆平这样的领军人物,别说三个,就是三万个臭皮匠也研究不出来。
由此可见,臭皮匠顶不了诸葛亮。物尽其用,人尽其力,各有各的位置,怎么能轻而易举地取代呢?所以,三个臭皮匠,不顶诸葛亮。
考场点评
本文语调轻快,不时冒出精彩言论,如“智慧不是标量,不能单纯地直接加和”“臭皮匠顶多可以算诸葛亮的秘书、助手,帮他完善一些细枝末节,但绝对代替不了诸葛亮”“物尽其用,人尽其力”等,令人耳目一新;所引材料也新鲜、饱满,是一篇轻松、明快的应试好文!
(王兆芳)
请以“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或“三个臭皮匠不能顶一个诸葛亮”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定,800字以上。
写作指导
古语有云:“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古人这样说有什么道理?你赞不赞同这句话?
如果你赞同“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那“顶”的理由有哪些?
其一,大多数事情都必须通过群策群力来完成,一个人难免存在思维误区和知识盲点,所以有三个臭皮匠很必要。
其二,在量变中寻找质变的可能和机会,“三个”比“一个”量足,发生质变的可能性更大。在无法判断谁才是真正的诸葛亮时,只能以数量取胜。
其三,诸葛亮是从一定量的臭皮匠中产生的。没有臭皮匠,就没有诸葛亮。不要凭空期待诸葛亮,也不要盲目拒绝臭皮匠。因为你曾拒绝的臭皮匠中,可能有一个就是诸葛亮。
其四,平庸之众,往往铸就非凡之事。从个体上看,生命是平凡的,但生命也是伟大的。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并非创造出伟大业绩的生命才值得重视,臭皮匠也有臭皮匠的幸福和伟大。
其五,历史的大走向是由大量普通的臭皮匠共同决定的,不以个别诸葛亮等英雄人物的意志为转移。纵观历史,群众的智慧是无穷的。载舟的是群众,覆舟的也是群众。成事的是臭皮匠,败事的也是臭皮匠。所以,不可忽视广大的臭皮匠。
其六,从事实上讲,大多数人不是诸葛亮,而只是臭皮匠。“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的口号是对普通大众的心理安慰和鼓励,也是改变自己命运的动力,否则臭皮匠只能面对与诸葛亮的巨大差距而绝望。
……
如果认为“三个臭皮匠不能顶一个诸葛亮”,理由是什么?
其一,智慧胜于蛮力。一位谋士胜过千军万马,一根棍子能撬动整个地球,这是诸葛亮所拥有的智慧才能办到的。
其二,智慧不能加和,这是智慧的独特性。一个诸葛亮,就是一个诸葛亮,而一百个傻瓜凑在一起,还是傻瓜。
其三,人多未必力量大。如果力量使用的方向不一致,人越多,力量反而越难集中。数量不是决定性因素,所有人的行为目的一致才能产生强大的力量。但不具备诸葛亮的智慧,很难促成一致的目标,而目标不一致的乌合之众是不堪一击的。
其四,力量加方向才有矢量,才能做有用功。臭皮匠的许多工作是互相抵消的、无效的。正如一个和尚有水喝,而三个和尚没水喝。没水喝的这三个和尚都是缺少智慧的臭皮匠,他们的劳动不值得尊重和赞赏。
其五,一人为虎,三人成虫,喜欢单干,不习惯合作共赢,这样的人凑在一起,往往互相掣肘,好事也会搞成坏事。
其六,量变未必引起质变。有时候,量变引起质变只是一种美好的期盼,缺乏依据。与其浪费时间,倒不如思考质变的根本原因,寻找促成质变的其他机会,率先达到更高的层次。
……
你怎么认为呢?你的理由充足吗?你能说服自己吗?你有把握说服别人吗?
这真是个古老而难解的话题!
群众的方量是无穷的 陈长丰
诸葛亮可谓从古至今智慧的代名词。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乍一听就有人提出疑问:你可曾见过哪个臭皮匠能像诸葛亮那般名垂青史?不!此匠非彼匠。我认为,这里的臭皮匠是指没有诸葛亮那样举足轻重,却也实有一技之长的群众。普通群众的灵敏度、全面性、行动力,的确能顶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灵敏度高,可顶“一个诸葛亮”。
一个人虽有才能智慧,但毕竟分身乏术,无法灵敏感受到每一个细节,而群众则遍布各个角落,对自身所处的小环境十分熟悉,从而更能发挥各自的智慧。例如各大新闻中常见的“朝阳群众”,总能神奇地揭发各种吸毒贩毒、拐卖儿童事件,甚至协助警方抓捕犯罪嫌疑人。如此强大的作用,显然比一个居高位、观全局的人更有灵敏细致的优势。热心又机智的臭皮匠往往能嗅到周遭环境的气息,做出最快的反应;他们运用的智慧虽不多,但微茫之光汇聚在一起便会熠熠生辉,力之无穷,可不是“顶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信息全面,可顶“一个诸葛亮”。
“计算机之父”图灵在“二战”中破译情报,贡献卓越,然而他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的同伴曾通过改变一个线路的连接方式,把破密码机的运行速度提升了三倍。眾人各展所长,终于成功破译了一则情报——当时太平洋上一艘战舰将被围攻,而这正是破译小组中某位成员的家属所在的战舰!众人激动地要上报申请援助时,图灵又冷静地指出:针对全局,不能因救援一艘战舰而导致情报泄露。于是,小组成员又通过概率精确计算各种情报的可行性,全方位思考权衡,大大减少了人员伤亡。可见,一人之脑再强大,也有难顾全局之时,正可谓众匠顶一诸葛亮啊!
“三个臭皮匠”行动力强,可顶“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的主要职责在于谋,臭皮匠的长处在于做,显然有时行动力更为重要。项羽摆鸿门宴,刘邦只得赴约。虽是羊入虎口,但“羊”自己谨慎,周围也有许多人保护。机敏的谋士张良,危难时挺身而出的勇士樊哙等,他们用果断的行动力护得刘邦全身而退。反观项羽,即使范增多次谋划杀刘邦,但因没有可靠的执行者,最终只得扼腕叹息。普通群众行动力的显著,可不是比一个人的谋划更为重要?
综上,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灵敏度、全面性、行动力都优于个人。由此可见,“三个臭皮匠”可以“顶一个诸葛亮”!
考场点评
本文题目即亮明观点——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然后在开篇稍作转折,巧妙地对臭皮匠做出一个概念阐释一有一技之长的群众,为后文提出臭皮匠具有灵敏度、全面性、行动力三个长处做了铺垫。接下来逐层分析论证,三个分论点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朝阳群众”、“二战”破译密码团队、刘邦与项羽三则材料涵盖古今中外,丰富贴切;文末简洁收尾,再次强调中心观点。全文明晰、规范、扎实,是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王兆芳)
自皮匠怎能顶诸葛亮 彭雨宸
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然而此话放在现今社会中,恐怕就有些不妥了。怎么就不妥了呢?且听我细细道来。
首先,臭皮匠与诸葛亮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臭皮匠手脚灵活,勤快努力;诸葛亮,则拥有与众不同的智慧。智慧不是标量,不能单纯地直接加和。福特公司曾请过一名专家来评定他们公司工作人员的效率,考察后专家对公司的老总赞扬了一番员工的勤奋,然后说:“只是有一个人,一直在公司里浪费您的钱。每次我路过,他总是把腿跷在桌子上,什么也不干。”老总说:“这个人曾经想出一个主意,为公司避免了几千万美元的损失。他想出这个主意的时候,也是这个姿势。”可见,诸葛亮拥有绝对实力,再多臭皮匠也顶不上。
其次,臭皮匠在某些方面也许能顶诸葛亮,但这些方面绝对不包括智慧。诸葛亮最超群的就是智慧,你不顶他的智慧,还跟他比什么?打个比方,农民或许在种田方面比诸葛亮强,但他们顶不了诸葛亮的文韬武略、深谋远虑!我不是轻视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但有些事情真的不是广大群众能解决得了的。且看我国近代的发展史,当广大人民群众麻木于“三座大山”的压迫时,只有少数觉醒的中国人挺身而出,团结起来与之斗争,这才渐渐唤醒了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你说,诸葛亮在活动时,臭皮匠在哪里?三個臭皮匠真能顶诸葛亮吗?
最后,臭皮匠聚在一起,也许会想出一些诸葛亮没想到的细枝末节,但重要的主干部分他们是想不全面的。臭皮匠顶多可以算诸葛亮的秘书、助手,帮他完善一些细枝末节,但绝对代替不了诸葛亮。我国自主研制的原子弹、杂交水稻,离不开那些顶级科学家的专业知识和艰苦奋斗。团队里的其他人员当然也负责这样那样的重要工作,但如果没有邓稼先、袁隆平这样的领军人物,别说三个,就是三万个臭皮匠也研究不出来。
由此可见,臭皮匠顶不了诸葛亮。物尽其用,人尽其力,各有各的位置,怎么能轻而易举地取代呢?所以,三个臭皮匠,不顶诸葛亮。
考场点评
本文语调轻快,不时冒出精彩言论,如“智慧不是标量,不能单纯地直接加和”“臭皮匠顶多可以算诸葛亮的秘书、助手,帮他完善一些细枝末节,但绝对代替不了诸葛亮”“物尽其用,人尽其力”等,令人耳目一新;所引材料也新鲜、饱满,是一篇轻松、明快的应试好文!
(王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