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年前,他拿着2000万启动资金创办绿地集团。如今,绿地集团已成长为一家营业额近2000亿的世界500强企业。他信奉“简单做人、认真做事”的人生哲学,“做政府想做的事”,他就是被称为“红顶商人”的绿地集团掌门人张玉良。
出发下海创办绿地
20年前,张玉良还是上海市农委住宅办主任,他的工作就是帮农委的各个系统机关建房、分房。当时还没有房地产市场化,机关职工的住房问题,主要还是通过单位分房来获得。而张玉良当时的工作就是用单位划拨建房的有限资金,建更多的房子。
虽然上海在全国工业发展名列前茅,但当年的上海人住房条件还是很紧张的。在当年,不仅是普通市民,就是张玉良所在机关的许多干部,他们的人均住房面积也不到4平米。
由于体制原因,张玉良的很多想法无法在原来单位实现。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体制内的许多公务员,纷纷甩掉“金饭碗”,辞掉体制内悠闲的“茶报”生活,下海弄潮。冯仑,潘石屹等耳熟能详的地产大腕就是从那一年,加入到创业大潮中。这当中,也包括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
1992年,张玉良从政府住宅办主任的岗位离开,拿着上海市政府划拨的2000万元人民币,带领着10几个年轻人,成立了绿地开发总公司,即为现在绿地集团的前身。
一晃20年过去了,昔日的绿地开发总公司,变身为绿地集团,已成为横跨房地产、能源、金融等多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员工也由当时的十几名,发展到目前的过万名,经营业绩在去年达到了1800亿元人民币。
秘籍做政府想做的事
目前,上海绿地集团已进入全国60多个城市,在住宅、写字楼以及城市综合体领域都有不俗的成绩,截至去年,绿地集团房产销售金额已达776亿元,总销售面积为808万平米,排名全国第三位。
绿地集团以2000万元资金启动,经过20年,发展成为一家500强企业,与掌门人张玉良的个人能力密不可分。
张玉良有着“企业要想有大发,就要做政府想做的事情”的信条。张玉良很推崇的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为朝廷运送粮草、赠送药物,与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促进了胡雪岩的生意做大做强。
张玉良曾说,“你在这个社会上做事,一定要成为当时的社会主流,那样你才有环境、才有机会。因为那是一股推导力,你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借助这种力量,要不你就没有舞台。”
绿地集团正做着社会主流的事情,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为政府做绿化,参与旧城区改造,为市场提供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并且承担了大量保障房的建设,为政府分忧解难。
实际上,这也为绿地集团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口碑,使其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这也成为绿地集团成功的秘籍之一。
< 他在说 >
说企业:五年内力争进入世界200强
房地产世界:绿地集团的未来发展将如何规划?
张玉良:目前绿地集团已跻身世界500强,总资产达到了1800亿元。在未来五年之内,争取将绿地集团进入世界200强。
对于未来市场布局,由于限购的影响,住宅需求减少,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商业需求量很大,绿地集团未来将减少这些区域的居住产品,而增加商业地产的规模。在全国省会城市,绿地也将大规模发展商业地产;而三四线城市则处于房地产发展初期,住宅产品短缺,绿地将大力发展住宅。
房地产世界:绿地集团擅长建设超高层建筑,这方面有什么新的进展吗?
张玉良:今年绿地集团将有2栋300米以上的“绿地中心”竣工,未来每年还都将有2-3栋“绿地中心”竣工。目前,全国300米以上的地标性建筑50%是由绿地集团投资建造,而世界十大高楼中,绿地集团旗下有3个,其中,武汉绿地中心高度为606米,是中国第二、世界第三的高楼;南京紫东大厦以450米位列“世界第七高”,超高层建筑已成为绿地集团的专利。但超高层建筑并不是越高越好,300米左右比较合适。
说市场:“价跌量涨”是合理现象
房地产世界:3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8个,比2月份增加了11个,是自2011年9月以来下降城市个数最多的月份,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张玉良:今年3月,全国多个城市楼市呈现“价跌量涨”的现象。当价格下跌以后,成交量马上上去,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既要解决内需,又要解决民生,还要房价合理回调。以绿地集团为例,去年四季度,一些房价过快上涨的城市,价格降了10%-20%的楼盘,很快成交量就上去了。但一些原来城市房价比较低的地区,我们没有大规模降价,只是一般促销,也同样有销售量。所以房价,要从每个城市的不同状况来看。
房地产世界:现在价跌量涨,如果放松调控后,市场是否马上会反弹?
张玉良:目前房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原因有三:首先,城市化已进入这样一个阶段,大量农村人口来到大城市工作居住,这是一个发展规律,我们至少还有10年以上的城市化过程,对住宅的需求仍然巨大。第二,经济速度没有下滑,我们还处于高增长状态,只是增长速度放缓,这会对房地产产生影响;第三,地产政策风向没有改变,市场配置解决住房问题的制度没有改变,绝大部分住房仍然要根据市场配置的原则来配置。
因此,未来房价上涨压力还有,所以中央一直强调调控不放松。今年要巩固调控成果,继续进行房地产调控,这是必要的。对于调控政策,需要进一步用市场化手段去完善,防范市场需求积压两年以后出现井喷现象。
出发下海创办绿地
20年前,张玉良还是上海市农委住宅办主任,他的工作就是帮农委的各个系统机关建房、分房。当时还没有房地产市场化,机关职工的住房问题,主要还是通过单位分房来获得。而张玉良当时的工作就是用单位划拨建房的有限资金,建更多的房子。
虽然上海在全国工业发展名列前茅,但当年的上海人住房条件还是很紧张的。在当年,不仅是普通市民,就是张玉良所在机关的许多干部,他们的人均住房面积也不到4平米。
由于体制原因,张玉良的很多想法无法在原来单位实现。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体制内的许多公务员,纷纷甩掉“金饭碗”,辞掉体制内悠闲的“茶报”生活,下海弄潮。冯仑,潘石屹等耳熟能详的地产大腕就是从那一年,加入到创业大潮中。这当中,也包括绿地集团董事长张玉良。
1992年,张玉良从政府住宅办主任的岗位离开,拿着上海市政府划拨的2000万元人民币,带领着10几个年轻人,成立了绿地开发总公司,即为现在绿地集团的前身。
一晃20年过去了,昔日的绿地开发总公司,变身为绿地集团,已成为横跨房地产、能源、金融等多领域的世界500强企业。员工也由当时的十几名,发展到目前的过万名,经营业绩在去年达到了1800亿元人民币。
秘籍做政府想做的事
目前,上海绿地集团已进入全国60多个城市,在住宅、写字楼以及城市综合体领域都有不俗的成绩,截至去年,绿地集团房产销售金额已达776亿元,总销售面积为808万平米,排名全国第三位。
绿地集团以2000万元资金启动,经过20年,发展成为一家500强企业,与掌门人张玉良的个人能力密不可分。
张玉良有着“企业要想有大发,就要做政府想做的事情”的信条。张玉良很推崇的清朝红顶商人胡雪岩,为朝廷运送粮草、赠送药物,与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也促进了胡雪岩的生意做大做强。
张玉良曾说,“你在这个社会上做事,一定要成为当时的社会主流,那样你才有环境、才有机会。因为那是一股推导力,你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必须借助这种力量,要不你就没有舞台。”
绿地集团正做着社会主流的事情,每年投入大量资金为政府做绿化,参与旧城区改造,为市场提供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并且承担了大量保障房的建设,为政府分忧解难。
实际上,这也为绿地集团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口碑,使其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而这也成为绿地集团成功的秘籍之一。
< 他在说 >
说企业:五年内力争进入世界200强
房地产世界:绿地集团的未来发展将如何规划?
张玉良:目前绿地集团已跻身世界500强,总资产达到了1800亿元。在未来五年之内,争取将绿地集团进入世界200强。
对于未来市场布局,由于限购的影响,住宅需求减少,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商业需求量很大,绿地集团未来将减少这些区域的居住产品,而增加商业地产的规模。在全国省会城市,绿地也将大规模发展商业地产;而三四线城市则处于房地产发展初期,住宅产品短缺,绿地将大力发展住宅。
房地产世界:绿地集团擅长建设超高层建筑,这方面有什么新的进展吗?
张玉良:今年绿地集团将有2栋300米以上的“绿地中心”竣工,未来每年还都将有2-3栋“绿地中心”竣工。目前,全国300米以上的地标性建筑50%是由绿地集团投资建造,而世界十大高楼中,绿地集团旗下有3个,其中,武汉绿地中心高度为606米,是中国第二、世界第三的高楼;南京紫东大厦以450米位列“世界第七高”,超高层建筑已成为绿地集团的专利。但超高层建筑并不是越高越好,300米左右比较合适。
说市场:“价跌量涨”是合理现象
房地产世界:3月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销售价格下降的城市有38个,比2月份增加了11个,是自2011年9月以来下降城市个数最多的月份,你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张玉良:今年3月,全国多个城市楼市呈现“价跌量涨”的现象。当价格下跌以后,成交量马上上去,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既要解决内需,又要解决民生,还要房价合理回调。以绿地集团为例,去年四季度,一些房价过快上涨的城市,价格降了10%-20%的楼盘,很快成交量就上去了。但一些原来城市房价比较低的地区,我们没有大规模降价,只是一般促销,也同样有销售量。所以房价,要从每个城市的不同状况来看。
房地产世界:现在价跌量涨,如果放松调控后,市场是否马上会反弹?
张玉良:目前房价上涨的压力依然存在,原因有三:首先,城市化已进入这样一个阶段,大量农村人口来到大城市工作居住,这是一个发展规律,我们至少还有10年以上的城市化过程,对住宅的需求仍然巨大。第二,经济速度没有下滑,我们还处于高增长状态,只是增长速度放缓,这会对房地产产生影响;第三,地产政策风向没有改变,市场配置解决住房问题的制度没有改变,绝大部分住房仍然要根据市场配置的原则来配置。
因此,未来房价上涨压力还有,所以中央一直强调调控不放松。今年要巩固调控成果,继续进行房地产调控,这是必要的。对于调控政策,需要进一步用市场化手段去完善,防范市场需求积压两年以后出现井喷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