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言俚语话养生(三)

来源 :中华养生保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qy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者简介】
  温长路,笔名寓愚、文苕。
  作家、教授、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中医药学会学术顾问。长期从事医学教育、临床、科研、管理工作。除有众多学术论文、科研成果、发明专利外,还连续创作、出版了一批将文与医融为一体的科学小品。已公开发表各类文章1000余篇,出版著作60余种。
  忧能致疾
  [俗语本义]
  过分的忧愁会使人患上疾病,也作“忧能致病”、“忧愁成病”、“ 忧能伤人”、“忧劳足于致疾”的。
  [流行示例]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28回:“自古有道:‘忧能致疾’,妇女更且加甚。弘死后才及年余,这裴氏已恹恹成病,变成了一个痨损证,拖延床褥,耗几月也入鬼门。”陆茂清《头号女汉奸陈璧君的最后日子:“常言道:‘怒能伤身’、‘忧能致病。’本就多病缠身的陈璧君,身体更差了,常常卧床不起。”王林旭《书画的怡情与健康》:“常听说:‘忧能伤人。’古代伍子胥,一夜间愁白了胡子可能是艺术上的夸张手法,但在现实生活里一个人突然处于逆境时,在一年半载之内白发明显增加、衰老的速度大大加快,并不少见。”蔡东藩《清史演义》第56回:“道光帝未免悒悒。俗谚说得好,‘忧劳足于致疾。’道光帝已年近古稀,到此安能不病?”
  [医学意义]
  忧,为七情之一。因忧致病,中医典籍中有非常详尽的记述。除伤及相关脏腑功能引发相应疾病外,现代临床上的抑郁症大多都与忧愁有关。抑郁症是精神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病种,发病人群中有女性明显高于男性的倾向。其主要症状是情绪低落和精力不足,具体表现为食欲差,吃饭味如嚼蜡、周身酸软,活动无力,疲劳懒动、性欲减退、失眠健忘、自卑悲观、体重减轻等,有5%的患者还表现出有自杀心理。在这些患者中,大部分人与外界的某种不良刺激有关,忧愁是主要的因素之一。治疗当以心理疗法为主,通过条达情志消除病因。也有一部分人确实存在着病理因素,必须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有的病人有遗传因素,其父母中有抑郁症病史(如父母中的一方有抑郁症,其子女的发病几率为25%;如父母双方均患有抑郁症,其子女的发病几率为50%~75%)。还有的病人长期使用了与抑郁症发生有关的药物(如一些治疗高血压、风湿病、帕金森症等的药物),或体内的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脑内的5—羟色胺活性降低等。有调查说,心脏病患者中有50%的人会表现出抑郁症状;患抑郁症的男人中,心脏病的发病几率要比正常人高3倍。因此,必须找准病因,在进行情绪调整的同时,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天津中医药大学的一项科研成果从分子学水平揭示了包括抑郁症在内的情志病的发病机制,并根据中医的理论制定出了一套治疗方案,用具有理气、降逆、散结作用的中药复方成功地为部分病人施行了治疗,表现出中医学在治疗该病上的优势。
  [相关链接]
  对于抑郁症的治疗,要立足于从防着手,就是要防病予未然。开阔心境、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正确对待矛盾和困难、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学会放松自己等,都不失为预防抑郁症的有效方法。有研究说,饮食也能调节人的情绪,也有预防抑郁症发生的作用。香蕉、意大利麦和鲔鱼、乳酪等食品,能够使人的心情变好;咖啡、巧克力、糖类,会使人的情绪变坏。听音乐是防治抑郁症的最有效方法,这是被无数病例证明了的。在对待抑郁症的问题上,一不能听之任之,二不能疑神疑鬼,三不能草木皆兵。德国专家指出,通常情况下,人没有抑郁是不可能的,有点抑郁没关系。他们甚至认为,轻微、短暂的精神抑郁,属于人精神上的一种健康免疫机制,是精神上的“刹车”,让精神走入“冬眠”不是坏事情。在问题没有想通以前不“抑郁”一下自己,继续干下去效果可能会更糟糕。
  病从口入,祸自口出
  [俗语本义]
  也有作“百病从口入”的。意思是说,大凡疾病的发生都与口这个通道有直接关系。社会生活中,常用于比喻要把好口的关,说话要严谨,以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
  [流行示例]
  晋·傅玄《口铭》:“‘病从口入,祸自口出’。存亡之机,开阖之术。口与心谋,安危之源。”宋·庄季裕《鸡肋编》:“今白酒面中多用草乌头之类,皆有大毒,甚于诸石。释经谓甘刀刃之蜜,忘截舌之患。况又害不在于目前者乎?谚谓‘病从口入,祸自口出’,信矣。”郭沫若《郑成功》:“‘百病从口入’。不要吃生冷,不要乱吃东西,自然病人就少了。”清·钱泳《履园丛话》:“‘百病从口入。’盖古来已有此语,食者不可不慎。”
  [医学意义]
  口既是人类进行交流与进食的重要通道,也是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吃饭用的碗筷如消毒不严格,会造成病从口入;吃不经消毒的瓜果也会给病从口入造成好机会,因为瓜果在施肥、采摘、运输、出售过程中已沾染了许多细菌和虫卵;癌症的发生也与饮食与生活习惯有关,其中吃发霉变质的食物、嗜食腌制食品,特别是腌得过分霉烂的酸菜、偏食高脂肪食品,爱吃炸焦或熏制食品等都是致癌的直接因素。
  吐痰,是祸自口出的根源之一,痰里含有的几百种病源微生物会随之扩散;喷嚏,也是祸自口出的根源之一,许多附在气管、鼻腔、口腔粘膜上的有害病菌、病毒会随它排出体外;亲吻,也会把病“祸”从口内传出,它能使乙型肝炎、非甲非乙型肝炎、脊髓灰质炎、白喉、猩红热、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支原体肺炎等得以传播。
  我国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年仅59岁而死于吃腐败变质的牛肉。俄罗斯芭蕾舞剧《天鹅湖》作曲家柴可夫斯基,1892年死于喝的一杯带菌的生水。当今世界上因肠道病而造成死亡的,十之八九是出于与“口”有关的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保持环境卫生、防蝇防鼠、饭前便后洗手、保证食具清洁、实行分餐制、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等。每个人都必须从自己做起,才有可能创造出有利于大家健康的环境来。
  [相关链接]
  在《三国演义》里有这样的情节:诸葛亮病死之前,已料到他的敌手司马懿会乘机前来进攻,于是就定下了妙计,以他的雕塑吓退了前来趁火打劫的魏兵,因此蜀人中流行起“死诸葛能走生仲达(司马懿)”的民谚。民间又因此演绎出“诸葛亮死治司马懿”的故事,说诸葛亮料定有用手指头沾唾液翻书习惯的司马懿,在其死后一定会来掘墓盗取兵书,就在随葬兵书的每一页上涂了毒药,果然使司马懿翻书之时中毒而死。这段故事的真伪我们无须考证,只是它给我们的启示是,口确实是致病、乃至致死的门户。书籍是容易污染的,经人翻阅过的书上,可以找到金黄色葡萄球菌、痢疾杆菌、结核杆菌、链球菌和寄生虫卵。有些病菌生命力很强,可以长期存活于书上,如链球菌能活3个月,痢疾杆菌能活十几天,结核杆菌能活两个月以上。用手沾了唾液去翻书,就会把这些致病菌通过口腔带进自己的机体之中,发生疾病就是不奇怪的事了。由翻书我们想到数钞票,对于爱沾唾液来帮助数钞票的人来说,健康会受到同样的伤害。使用时间越长的钞票越不好数,就需要多沾几次唾液,殊不知越旧的钞票经过的人手越多,钞票上的病毒和细菌数量也越多,对人的健康危害也越大。据调查,每张钞票平均带菌100多万个。从银行出纳员的套袖上、工作台上、点票机周围的空气、灰尘中,可以检查出大量的各种病菌。一个出纳员工作半小时,手上带菌可达300万个。
其他文献
期刊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信息依靠自身的优势加快了知识和信息的交流与传播.但与此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对多媒体信息恶意篡改、攻击、伪造不法行为.数字水印技术,可以
一个人的身高70%靠遗传、30%靠后天,如果遗传身高偏矮,那么孩子将来长成大高个的可能性的确比较小。不过,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父母矮,并不意味着遗传身高矮。  虽然遗传因素对孩子的身高影响很大,但是家长也不要小瞧了那30%的后天因素,如果做好了,可以让身高达到极致。  早点睡觉  孩子长个离不开生长激素,而生长激素的分泌通常在孩子入睡后开始增加,特别是晚上11点到凌晨2点这个时间段生长激素分泌最为旺
本文通过研究图形学中图与图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对汉字认知习惯的特点,将汉字拆分为多个汉字组件.将每个汉字组件看作一个图形单位,对照图与图之间的关系,将这些汉字组件进行
遥遥妈妈一直以为自己对孩子照顾得非常细致,在孩子六个月之前,遥遥从未有过什么病,但是六个月之后,烦恼来了。先是发高烧,接着秋季腹泻又来了。宝宝腹泻竟然延续了8天,遥遥妈妈很是担心。在广州,秋季腹泻是6个月至2岁儿童非常常见的疾病,这种疾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在秋季尤为高发,因此家长应提高警惕。如果孩子得了秋季腹泻,家长只要加强护理,做到以下几点可让孩子尽快康复。  1  注意卫生,消毒用具  孩子得
期刊
期刊
刘远(化名)从1岁多时由于双手抽动被发现缺钙,补了14年的钙。14年后,他突然晕倒,并伴有口吐白沫、双手抽动症状。在医院查头颅CT显示,小脑出现指甲大小的白色区域,而白色区域就是小脑发生钙化的部分。本该补到骨头里的钙,却沉淀到小脑里,造成小脑钙化。  经查实,刘远的低钙是由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造成的,反复低钙又经过反复补钙,却因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导致钙离子异常沉积,本该沉积在骨骼上的钙全都沉积在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