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幼儿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能否真正读懂他们的行为表现?如何寻找一条合适的路径支持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我们试图为教师提供一种教学支架,即“Z型循环支架模型”,通过“看到—读懂—支持”的模式,帮助教师有效支持幼儿的学习,促进幼儿自主发展。为此,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于“點”反思。“点”在研究中基于教师的观察环节,是教师对幼儿学习的“看到与发现”。为了解决教师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基于幼儿日常学习和教师支持的情况,制定了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投入状态、幼儿的发现等能呈现幼儿主动学习的评价要点,并组织教师们进行深入学习。
评价要点直指教育现场。教师不仅可以从评价要点出发思考自己的教学,还可以以“评价要点”为终点,审视自己是否能看到儿童的真问题、真学习和真发展,而不是以“热闹场景”替代幼儿发展。借助评价标准,我们就能够发现教师在“看到”环节,能否深入支持幼儿思考和探究的内容;或者针对幼儿的原有发现,教师是否能预设一些可以支持幼儿思考的问题,把幼儿引向深度学习。
第二,于“标”反思。每一个评价要点,针对师幼互动,会有明确的标准。比如在幼儿游戏中,我们会通过三级指标来支持教师更好地参与到幼儿游戏中。一级指标为“教师主导幼儿的游戏,幼儿按照教师的想法玩游戏,教师告诉幼儿玩什么,怎么玩以及和谁一起玩”,二级指标为“教师加入幼儿游戏之后,很快提出意见、想法或者提出超出幼儿发展水平的游戏主题”,三级指标为“教师支持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游戏,并帮助他们丰富游戏。为游戏增加适宜的难度,为游戏的延伸提供建议,保持幼儿的游戏主题不变”。
这些评价标准既是教师在研究幼儿学习的一个方向性指导标准,又是帮助教师自省的一个外力。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太随意。不当的或者不够高效的师幼互动行为,可能会导致幼儿的学习无效或者有意义的学习不能很好地展开,从而阻碍幼儿的深度自主学习和探究。
第三,于“程”反思。在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支持过程中,不仅要基于“课”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还要关注“程”。教师在支持幼儿从发起学习、到展开学习、再到获得经验,这整个过程中都会伴随教师的“前观察,中分析,后支持”,而且是在幼儿“生成”话题、教师“预设”支持两个循环向前的学习和支持过程中进行。所以,过程中的师幼学习的行为表现,也是我们在反思中要重点思考的内容。评价指标中,如在幼儿学习解决问题时,我们设定一级指标为“成人解决问题时,不容幼儿解释,替代幼儿总结”,二级指标为“教师有时运用幼儿自己的想法决定解决方案”,三级指标为“教师让幼儿参与寻找并选择问题解决方案过程,询问幼儿解决方法,并鼓励他们共同选择一个方法,幼儿实施他们的决定时,教师准备好为其提供后续的支持”。借助这样的评价,我们能更好地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尊重幼儿并给予幼儿支持。
第四,于“果”反思。如在案例“探究迷宫”中,教师帮助幼儿将学习结果呈现到主题墙时,对应每一个测量的路径。幼儿把探究记录的小纸单随意贴到墙上,使探究的结果混在一起,不能很好地发现同样一个路径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教师能够从结果进行反思,仔细思考贴到墙上的学习成果,结果呈现就不会这样随意。在评价中,我们需要针对环境有这样的评价指标,帮助教师反思。如一级指标“没有展示幼儿的作品”,二级指标“有时展示幼儿的作品”,三级指标“展示幼儿的各种作品(如幼儿的艺术品、拼插玩具等探究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照片等),并能够很好地梳理幼儿学习经验”。这样聚焦评价,能够帮助幼儿在学习后梳理新经验,归类经验。
教师只有在教育中,持续做好教育反思,才能提升幼儿学习质量和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研究好“学与教”,就是走好师幼同成长之路。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单位资助校本研究专项课题《教师运用“Z型支架模型”支持幼儿自主游戏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CBDB16086,课题负责人:白淑新)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第一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
第一,于“點”反思。“点”在研究中基于教师的观察环节,是教师对幼儿学习的“看到与发现”。为了解决教师教育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基于幼儿日常学习和教师支持的情况,制定了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投入状态、幼儿的发现等能呈现幼儿主动学习的评价要点,并组织教师们进行深入学习。
评价要点直指教育现场。教师不仅可以从评价要点出发思考自己的教学,还可以以“评价要点”为终点,审视自己是否能看到儿童的真问题、真学习和真发展,而不是以“热闹场景”替代幼儿发展。借助评价标准,我们就能够发现教师在“看到”环节,能否深入支持幼儿思考和探究的内容;或者针对幼儿的原有发现,教师是否能预设一些可以支持幼儿思考的问题,把幼儿引向深度学习。
第二,于“标”反思。每一个评价要点,针对师幼互动,会有明确的标准。比如在幼儿游戏中,我们会通过三级指标来支持教师更好地参与到幼儿游戏中。一级指标为“教师主导幼儿的游戏,幼儿按照教师的想法玩游戏,教师告诉幼儿玩什么,怎么玩以及和谁一起玩”,二级指标为“教师加入幼儿游戏之后,很快提出意见、想法或者提出超出幼儿发展水平的游戏主题”,三级指标为“教师支持符合幼儿发展水平的游戏,并帮助他们丰富游戏。为游戏增加适宜的难度,为游戏的延伸提供建议,保持幼儿的游戏主题不变”。
这些评价标准既是教师在研究幼儿学习的一个方向性指导标准,又是帮助教师自省的一个外力。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就不会太随意。不当的或者不够高效的师幼互动行为,可能会导致幼儿的学习无效或者有意义的学习不能很好地展开,从而阻碍幼儿的深度自主学习和探究。
第三,于“程”反思。在幼儿的学习和教师的支持过程中,不仅要基于“课”来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还要关注“程”。教师在支持幼儿从发起学习、到展开学习、再到获得经验,这整个过程中都会伴随教师的“前观察,中分析,后支持”,而且是在幼儿“生成”话题、教师“预设”支持两个循环向前的学习和支持过程中进行。所以,过程中的师幼学习的行为表现,也是我们在反思中要重点思考的内容。评价指标中,如在幼儿学习解决问题时,我们设定一级指标为“成人解决问题时,不容幼儿解释,替代幼儿总结”,二级指标为“教师有时运用幼儿自己的想法决定解决方案”,三级指标为“教师让幼儿参与寻找并选择问题解决方案过程,询问幼儿解决方法,并鼓励他们共同选择一个方法,幼儿实施他们的决定时,教师准备好为其提供后续的支持”。借助这样的评价,我们能更好地反思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如何尊重幼儿并给予幼儿支持。
第四,于“果”反思。如在案例“探究迷宫”中,教师帮助幼儿将学习结果呈现到主题墙时,对应每一个测量的路径。幼儿把探究记录的小纸单随意贴到墙上,使探究的结果混在一起,不能很好地发现同样一个路径下,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如果教师能够从结果进行反思,仔细思考贴到墙上的学习成果,结果呈现就不会这样随意。在评价中,我们需要针对环境有这样的评价指标,帮助教师反思。如一级指标“没有展示幼儿的作品”,二级指标“有时展示幼儿的作品”,三级指标“展示幼儿的各种作品(如幼儿的艺术品、拼插玩具等探究实验的过程和结果照片等),并能够很好地梳理幼儿学习经验”。这样聚焦评价,能够帮助幼儿在学习后梳理新经验,归类经验。
教师只有在教育中,持续做好教育反思,才能提升幼儿学习质量和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研究好“学与教”,就是走好师幼同成长之路。
本文系北京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单位资助校本研究专项课题《教师运用“Z型支架模型”支持幼儿自主游戏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CBDB16086,课题负责人:白淑新)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北京市大兴区第一幼儿园)
责任编辑: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