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音乐考级具有与其他专业不同的一些特殊要求,在各种音乐能力培养提高、考前心理状态的调整等方面都有一些特殊的要求和训练。
一、加强对各种音乐能力的训练
1.重视听觉能力训练,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的听觉能力是学生借助于听觉器官感受声音物理属性的能力,如对音高、音值、音色、音强进行比较、辨别和选择的能力。人耳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可以经过后天培养逐步提高的。然而,目前许多音乐考生对于音乐“练耳”训练似乎并不在意,他们考前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唱熟歌曲,弹熟器乐曲目上。殊不知,学习声音、器乐、指挥、作曲都需要较强的乐音感知能力,乐音感觉迟钝的人要想在音乐学业上有所建树是十分困难的。音乐专业考官的评判标准也主要是看考生的音色、音准、节奏、乐感这些与乐音感知能力有着密切联系的潜质条件,以此来判断考生的学业程度及发展前景。因此,笔者建议学生在音乐考前准备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提高包括听觉在内的音乐感知能力,其次才是操作性的技巧问题。例如,在选择了一些曲目之后,要从听觉方面对曲目的节拍、节奏、和弦、旋律、调式、调性等加以熟悉,由此提高自己感知音乐属性的听觉能力。
2.训练联想、想象能力,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音乐联想是指一种由于描写性音乐或情节性音乐的触动,使学生对相关生活形象或相关意境引起联想的音乐思维活动。音乐想象能力指学生由于音响感知和音乐情感体验所引起的自由的想象思维活动。音乐联想活动能力与音乐的想象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各种音乐的本质内涵,引起学生共鸣,情之所至,兴之所使,更准确地表现音乐。要以优美的歌声、琴声去感染考官,就必须加强音乐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的训练,提高乐曲演唱、演奏的表现能力。笔者建议,平时要根据音乐的标题进行表现音乐内涵的联想与想象,并且通过对乐曲的创作背景、表现内容的了解,从心底去体会乐曲的内涵及深层意境,还要从作品的音高、节奏、旋律、力度等方面的变化来表现乐曲的情绪及形象。一首作品的演唱或演奏,如果没有音乐表现力,即使是再有技巧的唱、奏都是苍白无力的,更谈不上表达作品的内涵。因此,对于音乐考级学生来说,音乐联想、想象能力的训练,作品表现力提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3.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提高音乐表演能力
音乐表演能力是在学生各种各样的音乐演出、审美体验与情绪中表现出来的。音乐表演是沟通音乐表演者与观众的主要方式,也是让考官了解考生实力的重要渠道。有些考生在考场上无论是唱、奏作品都能完整地从头到尾表现下来,但让人听后总觉得缺了什么。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和对音乐作品应有的体验与热情。要提高音乐表演能力,笔者认为,学生一方面要做到平时全身心地演唱、演奏各种音乐作品,另一方面还要多多参加各种音乐演出活动,在各种机会中锻炼自己,提高音乐的表演能力。
二、考前心理状态的适应性调整
每年参加各种音乐考级的学生,很多本身音乐素质很好,却由于心理紧张,一到考官面前唱歌声音都变了,气息浮上来,口干舌燥,演奏器乐时手指僵硬,脑子一片空白,根本谈不上正常发挥而痛失机会,殊为可惜。这都是由于过度紧张,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所以,克服考试中的紧张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正常发挥的重要保证。笔者结合自身参加考试的经历,觉得有几点做法可供参考:
1.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可行性目标
考前可以在辅导老师、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各级各类考级题目的信息,结合自身实际,如声乐、器乐、视唱练耳、乐理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自己的整体情况有客观的认识和了解。结合这两方面确立自己的可行性目标,避免因目标定得太高而承受太大的压力,并时刻告诫自己“我能行,我是最棒的”,在精神上、心理上给自己最大的信心。
2.树立正确的考前心态,缓解紧张情绪
考试前,应该说大部分考生多多少少都会有点紧张,这种情绪,轻的会使考生烦躁不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严重的甚至不能参加考试。为此,笔者认为考试前考生要树立正确的考前心态,多与专业老师、家长沟通,交流并学会自己调整心态,客观地对待考试,不要期望自己超常发挥,考试时能够达到或基本接近自己的水平就很好了。要学会告诉自己在考试时每个人都会紧张的,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在比赛、演唱时也会紧张,只不过他们更会调节自己罢了。除此之外,考试前有的考生因为信心不足等原因,会比平常练习得更多,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往往会使自己更疲劳,影响正常发挥。正常的做法是考前应当适当地做些维持性的练习,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生活。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参加老师组织的考试模拟训练,积累考试的经验,增加考试的信心和勇气,考试前提早到设立考场的院校熟悉环境,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考试,把自己的紧张度降到最低,使自己保持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迎接考试。
(责编侯艳星)
一、加强对各种音乐能力的训练
1.重视听觉能力训练,提高音乐感知能力
音乐的听觉能力是学生借助于听觉器官感受声音物理属性的能力,如对音高、音值、音色、音强进行比较、辨别和选择的能力。人耳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可以经过后天培养逐步提高的。然而,目前许多音乐考生对于音乐“练耳”训练似乎并不在意,他们考前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唱熟歌曲,弹熟器乐曲目上。殊不知,学习声音、器乐、指挥、作曲都需要较强的乐音感知能力,乐音感觉迟钝的人要想在音乐学业上有所建树是十分困难的。音乐专业考官的评判标准也主要是看考生的音色、音准、节奏、乐感这些与乐音感知能力有着密切联系的潜质条件,以此来判断考生的学业程度及发展前景。因此,笔者建议学生在音乐考前准备的过程中,首先要重视提高包括听觉在内的音乐感知能力,其次才是操作性的技巧问题。例如,在选择了一些曲目之后,要从听觉方面对曲目的节拍、节奏、和弦、旋律、调式、调性等加以熟悉,由此提高自己感知音乐属性的听觉能力。
2.训练联想、想象能力,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音乐联想是指一种由于描写性音乐或情节性音乐的触动,使学生对相关生活形象或相关意境引起联想的音乐思维活动。音乐想象能力指学生由于音响感知和音乐情感体验所引起的自由的想象思维活动。音乐联想活动能力与音乐的想象思维能力能够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各种音乐的本质内涵,引起学生共鸣,情之所至,兴之所使,更准确地表现音乐。要以优美的歌声、琴声去感染考官,就必须加强音乐联想能力与想象能力的训练,提高乐曲演唱、演奏的表现能力。笔者建议,平时要根据音乐的标题进行表现音乐内涵的联想与想象,并且通过对乐曲的创作背景、表现内容的了解,从心底去体会乐曲的内涵及深层意境,还要从作品的音高、节奏、旋律、力度等方面的变化来表现乐曲的情绪及形象。一首作品的演唱或演奏,如果没有音乐表现力,即使是再有技巧的唱、奏都是苍白无力的,更谈不上表达作品的内涵。因此,对于音乐考级学生来说,音乐联想、想象能力的训练,作品表现力提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3.参加各种音乐实践,提高音乐表演能力
音乐表演能力是在学生各种各样的音乐演出、审美体验与情绪中表现出来的。音乐表演是沟通音乐表演者与观众的主要方式,也是让考官了解考生实力的重要渠道。有些考生在考场上无论是唱、奏作品都能完整地从头到尾表现下来,但让人听后总觉得缺了什么。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强烈的表演欲望和对音乐作品应有的体验与热情。要提高音乐表演能力,笔者认为,学生一方面要做到平时全身心地演唱、演奏各种音乐作品,另一方面还要多多参加各种音乐演出活动,在各种机会中锻炼自己,提高音乐的表演能力。
二、考前心理状态的适应性调整
每年参加各种音乐考级的学生,很多本身音乐素质很好,却由于心理紧张,一到考官面前唱歌声音都变了,气息浮上来,口干舌燥,演奏器乐时手指僵硬,脑子一片空白,根本谈不上正常发挥而痛失机会,殊为可惜。这都是由于过度紧张,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所以,克服考试中的紧张状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正常发挥的重要保证。笔者结合自身参加考试的经历,觉得有几点做法可供参考:
1.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可行性目标
考前可以在辅导老师、家长的帮助下收集各级各类考级题目的信息,结合自身实际,如声乐、器乐、视唱练耳、乐理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对自己的整体情况有客观的认识和了解。结合这两方面确立自己的可行性目标,避免因目标定得太高而承受太大的压力,并时刻告诫自己“我能行,我是最棒的”,在精神上、心理上给自己最大的信心。
2.树立正确的考前心态,缓解紧张情绪
考试前,应该说大部分考生多多少少都会有点紧张,这种情绪,轻的会使考生烦躁不安,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严重的甚至不能参加考试。为此,笔者认为考试前考生要树立正确的考前心态,多与专业老师、家长沟通,交流并学会自己调整心态,客观地对待考试,不要期望自己超常发挥,考试时能够达到或基本接近自己的水平就很好了。要学会告诉自己在考试时每个人都会紧张的,一些著名的艺术家在比赛、演唱时也会紧张,只不过他们更会调节自己罢了。除此之外,考试前有的考生因为信心不足等原因,会比平常练习得更多,这是不可取的,因为这样往往会使自己更疲劳,影响正常发挥。正常的做法是考前应当适当地做些维持性的练习,合理地安排学习和生活。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参加老师组织的考试模拟训练,积累考试的经验,增加考试的信心和勇气,考试前提早到设立考场的院校熟悉环境,使自己能更好地适应考试,把自己的紧张度降到最低,使自己保持最佳的生理、心理状态迎接考试。
(责编侯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