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人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tianaa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巧妙设计过程,更多地发现和创设 “美点”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许多课文特别是那些优秀的散文、诗歌,甚至议论文,唯有有表情的朗读,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才能真切地感受其语言美,气势美,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之美。教学过程中思想内容的深刻性,能使学生产生感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产生对真、善、美的喜爱,引导学生去捕捉、去发现。
  关键词:精心设计;注重朗读;展开联想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4-0261-01
  美育即审美教育,语文教学中的美育问题十分重要,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在青少年全面发展的诸因素中,美育有着特殊的意义。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道德纯洁、精神丰富和体育健全的有力源泉。”这点明了美育在个人发展中所占的重要地位。美育包括社会美育和学校美育,其中学校美育又包括各学科课程中的美育、环境的美化以有美育活动等方面。但在课程美育中人们往往认为责任只在音乐、美术等,却未能意识或重视到其它学科也都能够而且应该挖掘其中美的因素,适时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从情感的体验中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那么,怎样才能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给他们一双审美的眼睛呢?
  一、精心设计,创造美
  语文课除了主要向学生传授语言、文学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外,还兼有审美教育功能。 教师在教学中要认真钻研教材,巧妙设计过程,更多地发现和创设 “美点”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美使人们的精神正直、良心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美的重要性无可比拟。各种体裁的诗文都有其美的因素,我们可以从教材的内容、语言、结构等多方面挖掘 ,我们要根据教学目的的不同,结合教学内容的不同特点,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步骤,分清主次,突出重点,进行美的熏陶,达到预期效果。从如何观察体验生活,到如何构思立意、谋篇布局;从如何选材剪材,过渡照应,到如何选择句式,锤炼词语等方面,都要时时结合学问题加以引导。如《沁园春雪》,在毛泽东的笔下,祖国壮丽的山河的景色得到描绘,大气磅礴的广阔意境展现眼前,作者的豪情壮志激情抒发。我们在授课前,先要介绍写作背景,再安排学生进行赏析,带着情感去学习,效果会事半功倍。
  二、注重朗读,感悟美
  朗读在语文教学进行美育渗透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语文是语言的艺术,作家在文章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有的朴素自然,有的华丽生动, 有的婉约细腻,有的豪放慷慨,体现不同的美的美。
  许多课文特别是那些优秀的散文、诗歌,甚至议论文,唯有有表情的朗读,才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才能真切地感受其语言美,气势美,体会其中蕴含的意境之美。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极其重要,反复诵读中可以更好理解文章的内容,逐渐进入作者的内心,把握住作者的情感,做到真正读懂文章。《紫藤萝瀑布》、《长江三峡》、《春》、《济南的冬天》等作品无不倾注着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和大自然的热爱。学生通过读,迅速进入形象思维,引发联想,唤起他们对文章形象审美意识。在课堂上,推敲词语,体味句子,通过表达形式的分析,还会发现其中准确词语,恰当的修辞,长短相间的句式,细腻的情感, 显示了作品的语言艺术美和表现手法美 ,实现文道统一。
  三、引导学生,体会美
  要使学生学好语文,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最为重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感受语文的美。 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教师应该具有审美教育意识,自觉地将审美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之中。 学生从中可以看到大千世界纷繁变化、绚丽多彩的生动画面,感受到人情之趣,激发想象,丰富情感,产生“移情”力量。教学过程中思想内容的深刻性,能使学生产生感悟,受到真、善、美的陶冶,产生对真、善、美的喜爱,引导学生去捕捉、去发现。在朱自清先生所写的《春》一文中,作者深情的给我们描绘了春天,赞颂了春天,表现出了春的绚丽多姿。对于春天般的活力美、蓬勃向上的精神美,以及语言艺术美和表现手法美应该作为本文审美教育的重点。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得到收获,能感受取得成就的乐趣。
  四、展开联想,想象美
  一篇好的文章 ,对人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影响其一生。例如《背影》、《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陶冶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是至关审美教育成败的重要环节。把语文课程中美感的形象性,美感的情感性,以及耳濡目染的愉悦性引进课堂教学,使教学活动产生更多的吸引力,将学生带进引人入胜情景,让学生对语文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爱上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广泛地联想。通过对文章的理解,联系自己的知识积累,在头脑中再现出文章中所描绘的各种景象,由此感悟到文章意境之美。如鲁迅笔下的“百草园”,有蝉鸣、蟋蟀叫;有紫红、碧绿;有菜畦、井栏……一片生机盎然,妙趣横生。体会语言运用的奥妙与匠心,感觉到语言美。体察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的内蕴,再加上学生个人的经验积累、认识水平等,对文章中人物形象、作者思想感情进行评价,从中欣赏到美、理解到美 。例如:在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时,可以让学生想象,再现诗句的意境的:辽阔无际的沙漠,一缕烽烟直冲青天,黄河蜿蜒其间,一轮落日,挂在天边。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受到边塞奇特壮美的风光。
  五、利用多媒体,再现美
  对学生进行审美情感的渗透方法多种多样。多媒体教学借助图形、动画等多种形式,直观地展现意境美和语言美,能够唤起学生美的联想,激发起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培养语文审美能力。教师要针对不同文章采取不同的方法,在教学中让学生把作者的写作背景介绍出来,让学生与他们认知经验有机结合从中受到美的陶冶,获得美感。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要不断探索,融会贯通,并努力提高自己鉴赏美、理解美的能力,这样才能把审美教育切实地贯穿到语文教学中去,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用“美”去指导自己的人生,实现自己的理想。
  参考文献:
  [1]徐丹,门燕丽.语文教学中审美情趣的培养[J].语文教学通讯. 2012(05)
  [2]袁喜平.如何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J].西部素质教育. 2016(03)
其他文献
基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以认知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综合创新设计为实践教学改革的着眼点。根据现有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不足,探讨本课程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
期刊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学生满足社会需要为导向、以人才的“零距离”上岗为主要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的主要特点。这就需要高职院校要以当今社会经济发展中市场对会计岗位
现在正在推行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改革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新课改的重要一环。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如果不能体现这一本质性的特征
12月3日,光大银行与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在京联合召开“母亲水窖·光大倾情”五周年总结会.rn中国光大集团,中国光大银行董事长唐双宁,中国光大银行行长郭友,全国妇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中学阶段是他们健康人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但也是心理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阶段,因此迫切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心和帮助.而语文教育是“人”的
随着我们对心理学的认识,对这些特殊儿童的了解和知识的提高,我们对辅助特殊儿童的教育教学,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经验,使我更加坚信不能放弃每个孩子,让我的爱,让我的努力去
摘要:新闻工作者是人民心声的代表,它将最贴近实际,最贴近群众和生活的现实以新闻的方式传达出来。也正因为其所具备的舆论导向性,新闻工作者的素质才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弘扬主旋律、引导正确的价值观以及维护社会安定等都功不可没。   关键词:新闻工作者;提高素质;媒体    提高新闻工作者素质主要是提高其理论修养和道德素质。理论修养是其根基和立命之本,指在观察分析事物时,充分运用唯物主义观点来辩证的看
在教学中,不忘结合画画的活动,引导学生多写、多画,展示自己的才华。特别强调“画中有字”、“字中有画”,让学生在自己满意的绘画作品的适当位置加上自己漂亮的题字;在自己漂亮的
冲突能促进幼儿个体变化和能力发展,尤其是有助于提高个体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提高社会认知和人际交往.在课堂实践中,面对出现的游戏冲突,作为游戏的观察、支持、组织者,幼儿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