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欧洲宇航局的“火星特快探测器”已经于2003年发射,其中英国负责设计的“贝格尔2”号着陆器负责探寻红色行星上的生命踪迹。
与太阳系中其他大行星相比,火星与地球最像,人们自然会猜想火星上也有生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人认为火星上有人居住。也许是因为那时候没有多少外星人入侵的电影让人适应吧,1938年美国一家电台以科幻小说为蓝本编造了火星人攻打地球的假消息,这个恶作剧让人们信以为真,造成了大混乱。
我们现在确信火星上没有智慧生命,并且没有文明的遗迹——所谓“火星上的人脸”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误会,那只是一座普通的平顶山。科学界对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期望虽然没有泯灭,不过期望的对象早就从聪明的八爪鱼或小绿人变成了微生物。他们为了一块从南极拣到的火星陨石里的某些痕迹是否是古代细菌遗物而争吵不休,并一再向火星派出探测器,试图探个究竟。不过人类登上火星还比较遥远,虽然技术不见得比登月困难多少,但火星比月亮要远得多,给养、燃料还有宇航员在几年旅行中的心理问题,多出来的麻烦可不是一星半点。
1997年首次于火星着陆的“火星探路者”并没有挖出生命的迹象,但收集到许多表明火星上可能曾经发生洪水的线索。1999年底,“极地着陆者”由于降落过程中发动机过早关闭而坠毁在火星表面。这期间,越来越多的数据使科学家相信,几十亿年前,年轻的火星可能曾是温暖湿润、适宜生命栖居的世界;后来,这些水有一部分可能散失到太空中了,有一部分则渗入地下结成了冰。就在不久前,美国亚利桑纳大学的科学家还报告说,于2001年10月接近火星的“火星奥德赛”探测器所获数据表明,火星地下可能有大量的水冰,如果全部融化,火星会被500米深的海洋所覆盖。
从地球的生命观来看,液态水不是生命的充分条件,却是绝对不可少的必要条件。火星上曾经有水虽不保证一定曾经出现生命,毕竟使希望大了许多。由于NASA暂时没有发射火星着陆探测器的计划,欧洲宇航局的“火星特快探测器”所带的“贝格尔2”号便有希望拔得头筹,第一个找到火星上有(或者曾经有)生命存在的证据——至少主持“贝格尔2”号项目的科学家是这么想的,着陆器的命名便显示出他们的希望和野心:“贝格尔”号是一艘英国军舰,1831年,22岁的查尔斯·达尔文登上它开始5年的环球航行,其间收集的资料成为他提出进化论的基础。无疑,“贝格尔2”号也被赋予了使人类再次发现生命重大秘密的使命。
“贝格尔2”号由英国莱斯特大学、开放大学等高校共同设计,本身没有推进系统,将搭载在“火星特快探测器”上,于2003年6月初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由俄罗斯的“联盟”号火箭送上天。靠近火星后,“贝格尔2”号开始接受飞船的充电,然后离开飞船,在降落伞和气囊的保护下于2003年12月26日在火星上软着陆,然后就要一切靠自己了。为了避免将过多能源用于保温、减少被冻坏的风险,着陆点的纬度不能太高,应离赤道近一些,而且在考察期间应当处于相对温暖的季节。地形不佳则会影响着陆的安全性,因此平缓的低地较为理想,地上的石头也不能太多(但为了便于考察,也不能太少)。最终,着陆点定在火星北半球的Isidis平原(一个直径1600千米左右的盆地)里,东经90°、北纬10.6°的地方(火星本初子午线是根据1972年“水手9”号飞船拍得的照片上的一个小陨石坑定义的)。NASA的科学家看好的着陆点也在这一区域。
“贝格尔2”号合上的时候,形状像一个大贝壳,或者说得俗气一点,像一口盖着盖子的、扁扁的锅;当它完全展开之后,则像什么东西被摔得四分五裂的样子。当然,除了装载仪器的部分,剩下的几块蓝色的东西都是太阳能电池板,是着陆器的动力来源。它着陆后的净质量为30千克,其中科学仪器所占的比例很高,也就是说,设计者尽量多地把仪器挤在里面了。虽然有降落伞和气囊的保护,着陆器毕竟是摔下去的,要那么多精密的玩意儿在着陆之后不出故障,简直就像把你的计算机狠狠地扔到水泥地上而期望它不坏掉一样。而且比计算机更不幸的是,科学家不能任意使用结实的材料去造“贝格尔2”号的外壳,因为把东西送上天是非常昂贵的,为了节约成本,材料必须尽量轻。火星夜晚的气温可能降到-70℃,材料还必须有良好的保暖性能。总之,又要轻,又要结实,又要保暖,又要成本低……要求实在是不少。
“贝格尔2”号的主要任务包括:在火星上寻找水、碳酸盐矿物和有机物质等过去曾经存在生命的证据;分析大气以寻找现在存在生命的迹象;研究火星现在的气候变化特征和地质变迁史;从温度、压力、紫外线等特征来评估火星的环境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采集土壤和岩石样本进行分析了。着陆器本身不会动(相比“火星探路者”放出的有轮子的小车“旅居者”来说,这未免无趣了一点),因此落到哪里算哪里。不过它会放出一个称为“鼹鼠”的小东西,以每6秒1厘米的速度在着陆器周围的空间里爬行,收集样本,并在机械臂的帮助下把样本送回着陆器内以供分析。机械臂的顶端集成着照相机等许多仪器,虽然看起来有些累赘,但省了一样一样把仪器从舱里拿出来又放回去的麻烦。由于“贝格尔”在英文里是小猎狗的意思,机械臂便理所当然地被称为“‘贝格尔2’号的爪子”。
不过,如果并没有火星人存在,万里迢迢——这个词的量级实在不够——花大钱去火星上寻找细菌或细菌化石,即使找到了,又有什么值得兴奋的地方呢?用一般热闹电影的情节去要求,这的确并不有趣。但对有些人来说,只是最简单的细菌,就足够让他们激动得发狂了。地球生命都以DNA为遗传物质、由复杂的含碳分子构成,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最早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生命的种子是在地球上自发产生,还是由陨石带来或由星际空间播洒下来?生命在宇宙中是否普遍存在?……我们不会因为发现火星生命而找到这些问题的全部答案,但必将获得大量全新的线索。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将迈出达尔文以来最重大的一步。如果一个恒星一行星系里有两颗行星拥有生命,不管它们的生命种子是否同出一源、生命形式是否相似,都表示生命在宇宙中极可能并不罕见,这将多么地让人振奋!
2007年3月28日清晨,中国与俄罗斯两国航天局长共同签署了《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关于联合探测火星-火卫一合作的协议》,双方将共同进行火星及火星空间环境的探测。
根据协议,中俄双方将于2009年联合对火星及其卫星火卫一进行探测。届时,俄方的运栽火箭将发射“福布斯”探测器对火卫一进行采样。而在“福布斯”的顶部,还将搭栽一颗由中国研制的火星探测卫星。发射后,“福布斯”探测器把中方小卫星送往一个近火点为800千米、远火点为8万千米的大椭圆轨道上。
此后,这颗小卫星将对火星的空间环境进行全面的探测,并通过探测火星上离子逃逸过程等来了解火星上水的消失之谜。此外,科学家们还将利用这颗卫星来探测太阳风与火星表面磁场的相互作用。
在与中方小卫星分离后,“福布斯”探测器将着陆在火卫一表面对火星和火卫一进行探测,提取火卫一样品并返回地球。着陆前,“福布斯”还将绕火卫一飞行好几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它将和中方的小卫星共同工作,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对火星空间的两点联合探测。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赤说:“只有通过两点同时对火星空间环境的灵活探测,我们才能对火星的时空变化特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我想这次中俄双方对火星的共同探测,对我们更多地了解火星的空间环境是一大重要的贡献。我们的焦点主要聚集在火星的空间环境上,这是对国际上火星探测活动非常重要的一个补充。通过跟俄罗斯的合作,能够使我们在深空探测技术上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也为我们以后独立开展包括火星在内的深空探测,做一些技术上的储备。”
与太阳系中其他大行星相比,火星与地球最像,人们自然会猜想火星上也有生命。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许多人认为火星上有人居住。也许是因为那时候没有多少外星人入侵的电影让人适应吧,1938年美国一家电台以科幻小说为蓝本编造了火星人攻打地球的假消息,这个恶作剧让人们信以为真,造成了大混乱。
我们现在确信火星上没有智慧生命,并且没有文明的遗迹——所谓“火星上的人脸”从一开始就是一个误会,那只是一座普通的平顶山。科学界对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期望虽然没有泯灭,不过期望的对象早就从聪明的八爪鱼或小绿人变成了微生物。他们为了一块从南极拣到的火星陨石里的某些痕迹是否是古代细菌遗物而争吵不休,并一再向火星派出探测器,试图探个究竟。不过人类登上火星还比较遥远,虽然技术不见得比登月困难多少,但火星比月亮要远得多,给养、燃料还有宇航员在几年旅行中的心理问题,多出来的麻烦可不是一星半点。
1997年首次于火星着陆的“火星探路者”并没有挖出生命的迹象,但收集到许多表明火星上可能曾经发生洪水的线索。1999年底,“极地着陆者”由于降落过程中发动机过早关闭而坠毁在火星表面。这期间,越来越多的数据使科学家相信,几十亿年前,年轻的火星可能曾是温暖湿润、适宜生命栖居的世界;后来,这些水有一部分可能散失到太空中了,有一部分则渗入地下结成了冰。就在不久前,美国亚利桑纳大学的科学家还报告说,于2001年10月接近火星的“火星奥德赛”探测器所获数据表明,火星地下可能有大量的水冰,如果全部融化,火星会被500米深的海洋所覆盖。
从地球的生命观来看,液态水不是生命的充分条件,却是绝对不可少的必要条件。火星上曾经有水虽不保证一定曾经出现生命,毕竟使希望大了许多。由于NASA暂时没有发射火星着陆探测器的计划,欧洲宇航局的“火星特快探测器”所带的“贝格尔2”号便有希望拔得头筹,第一个找到火星上有(或者曾经有)生命存在的证据——至少主持“贝格尔2”号项目的科学家是这么想的,着陆器的命名便显示出他们的希望和野心:“贝格尔”号是一艘英国军舰,1831年,22岁的查尔斯·达尔文登上它开始5年的环球航行,其间收集的资料成为他提出进化论的基础。无疑,“贝格尔2”号也被赋予了使人类再次发现生命重大秘密的使命。
“贝格尔2”号由英国莱斯特大学、开放大学等高校共同设计,本身没有推进系统,将搭载在“火星特快探测器”上,于2003年6月初在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由俄罗斯的“联盟”号火箭送上天。靠近火星后,“贝格尔2”号开始接受飞船的充电,然后离开飞船,在降落伞和气囊的保护下于2003年12月26日在火星上软着陆,然后就要一切靠自己了。为了避免将过多能源用于保温、减少被冻坏的风险,着陆点的纬度不能太高,应离赤道近一些,而且在考察期间应当处于相对温暖的季节。地形不佳则会影响着陆的安全性,因此平缓的低地较为理想,地上的石头也不能太多(但为了便于考察,也不能太少)。最终,着陆点定在火星北半球的Isidis平原(一个直径1600千米左右的盆地)里,东经90°、北纬10.6°的地方(火星本初子午线是根据1972年“水手9”号飞船拍得的照片上的一个小陨石坑定义的)。NASA的科学家看好的着陆点也在这一区域。
“贝格尔2”号合上的时候,形状像一个大贝壳,或者说得俗气一点,像一口盖着盖子的、扁扁的锅;当它完全展开之后,则像什么东西被摔得四分五裂的样子。当然,除了装载仪器的部分,剩下的几块蓝色的东西都是太阳能电池板,是着陆器的动力来源。它着陆后的净质量为30千克,其中科学仪器所占的比例很高,也就是说,设计者尽量多地把仪器挤在里面了。虽然有降落伞和气囊的保护,着陆器毕竟是摔下去的,要那么多精密的玩意儿在着陆之后不出故障,简直就像把你的计算机狠狠地扔到水泥地上而期望它不坏掉一样。而且比计算机更不幸的是,科学家不能任意使用结实的材料去造“贝格尔2”号的外壳,因为把东西送上天是非常昂贵的,为了节约成本,材料必须尽量轻。火星夜晚的气温可能降到-70℃,材料还必须有良好的保暖性能。总之,又要轻,又要结实,又要保暖,又要成本低……要求实在是不少。
“贝格尔2”号的主要任务包括:在火星上寻找水、碳酸盐矿物和有机物质等过去曾经存在生命的证据;分析大气以寻找现在存在生命的迹象;研究火星现在的气候变化特征和地质变迁史;从温度、压力、紫外线等特征来评估火星的环境等等。其中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采集土壤和岩石样本进行分析了。着陆器本身不会动(相比“火星探路者”放出的有轮子的小车“旅居者”来说,这未免无趣了一点),因此落到哪里算哪里。不过它会放出一个称为“鼹鼠”的小东西,以每6秒1厘米的速度在着陆器周围的空间里爬行,收集样本,并在机械臂的帮助下把样本送回着陆器内以供分析。机械臂的顶端集成着照相机等许多仪器,虽然看起来有些累赘,但省了一样一样把仪器从舱里拿出来又放回去的麻烦。由于“贝格尔”在英文里是小猎狗的意思,机械臂便理所当然地被称为“‘贝格尔2’号的爪子”。
不过,如果并没有火星人存在,万里迢迢——这个词的量级实在不够——花大钱去火星上寻找细菌或细菌化石,即使找到了,又有什么值得兴奋的地方呢?用一般热闹电影的情节去要求,这的确并不有趣。但对有些人来说,只是最简单的细菌,就足够让他们激动得发狂了。地球生命都以DNA为遗传物质、由复杂的含碳分子构成,这是偶然还是必然?最早的生命是怎样出现的?生命的种子是在地球上自发产生,还是由陨石带来或由星际空间播洒下来?生命在宇宙中是否普遍存在?……我们不会因为发现火星生命而找到这些问题的全部答案,但必将获得大量全新的线索。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将迈出达尔文以来最重大的一步。如果一个恒星一行星系里有两颗行星拥有生命,不管它们的生命种子是否同出一源、生命形式是否相似,都表示生命在宇宙中极可能并不罕见,这将多么地让人振奋!
2007年3月28日清晨,中国与俄罗斯两国航天局长共同签署了《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俄罗斯联邦航天局关于联合探测火星-火卫一合作的协议》,双方将共同进行火星及火星空间环境的探测。
根据协议,中俄双方将于2009年联合对火星及其卫星火卫一进行探测。届时,俄方的运栽火箭将发射“福布斯”探测器对火卫一进行采样。而在“福布斯”的顶部,还将搭栽一颗由中国研制的火星探测卫星。发射后,“福布斯”探测器把中方小卫星送往一个近火点为800千米、远火点为8万千米的大椭圆轨道上。
此后,这颗小卫星将对火星的空间环境进行全面的探测,并通过探测火星上离子逃逸过程等来了解火星上水的消失之谜。此外,科学家们还将利用这颗卫星来探测太阳风与火星表面磁场的相互作用。
在与中方小卫星分离后,“福布斯”探测器将着陆在火卫一表面对火星和火卫一进行探测,提取火卫一样品并返回地球。着陆前,“福布斯”还将绕火卫一飞行好几个月,在这段时间里,它将和中方的小卫星共同工作,实现人类历史上首次对火星空间的两点联合探测。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副主任王赤说:“只有通过两点同时对火星空间环境的灵活探测,我们才能对火星的时空变化特征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我想这次中俄双方对火星的共同探测,对我们更多地了解火星的空间环境是一大重要的贡献。我们的焦点主要聚集在火星的空间环境上,这是对国际上火星探测活动非常重要的一个补充。通过跟俄罗斯的合作,能够使我们在深空探测技术上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也为我们以后独立开展包括火星在内的深空探测,做一些技术上的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