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校企合作是地方普通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变的有效途径。文章以新疆农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为例,阐述交通工程专业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重构、师资队伍建设、合作开发教材及保障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地方高校构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实施方案。
【关键词】交通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4-0245-02
0 引言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建议方针,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明确提出加快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提出是为了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
交通工程专业是新疆农业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有着近25年办学历史的特色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强的交通运输类本科专业。为深化产教融合,搭建科技创新与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校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高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2018年新疆农业大学与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平台。此平台建设聚焦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更适合区域发展需求的特色鲜明应用型专业。
1 交通工程专业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1 新疆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建设的重要标志,已经制定了“十三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交通运输业已成为新疆重点发展和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因此,大量的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已成为新疆及国家都需要大量储备的人才资源。这样才能为各行各业提供服务。目前新疆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市场严重短缺,所以有效且高质量地培养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的人才不容忽视。
1.2 提高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場经济发展。因此,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构建科学、合理且能够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3 突出交通工程专业原有办学特色需要
新疆农业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于1994年创办,是新疆唯一的一所交通运输专业大专院校,2000年在原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上,首次在全疆招收交通工程本科生,累计培养毕业生数量约2 000人。许多毕业生即将成为单位的领导和技术骨干。学院在交通运输系统影响大、信誉好,与新疆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及新疆昌吉净达市政公司等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及施工企业合作紧密。新疆农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实施学校“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办学方针,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建设”为主要专业建设方向的办学战略。
2 地方高校构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实施方案
2.1 指导思想
依托企业行业现有的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与校企建立深度合作,采取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促进新疆农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更加直接、有效地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服务。
2.1.1 共同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结合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与新疆农业大学实际,进一步明确新疆农业大学发展目标定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学院交通工程专业学术委员会与交通建设行业专家的指导下,修订了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后的培养方案是面向新疆行业发展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新疆经济建设,突出体现了“重实践,厚基础、增灵活、强能力”的教育模式,注重针对性和适用性,把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
2.1.2 重构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
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其核心是专业公共知识适用,专业基础知识管用,专业核心知识会用,专业拓展知识有用,以满足解决生产、服务一线实际问题的需要。
2.1.3 打造现代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
为深化产教融合,搭建科技创新与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校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高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2018年新疆农业大学与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新疆农村道路桥梁试验检测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主要服务于本科生校内实习实践基地、研究生培养、科研项目合作研究及科研成果转化等。学生集中教学实践环节,尤其是大四学生的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来完成,能了解真实职业岗位需求和工作内容,真正达到学生理论素养和技能素养双提升的目标。在培养过程中,优秀毕业生脱颖而出,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校企合作实现共赢。
2.1.4 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发展的基础始终是教师,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教学能力,还要具备产学研合作能力,使学生参与工程与社会实践并得到有效的经验储备。该校积极采取企业挂职、校企互聘、定期轮岗、项目研发等一系列措施,鼓励教师深入社会、深入一线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在学校和企业有效的沟通下,以项目为纽带,使教师与企业在共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应用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每年从行业企业引进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骨干,畅通从行业、企业引进紧缺技术精英的渠道,通过必要的培养程序,使其成长为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2.1.5 校企合作开发案例库
为了更好地让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工程实际,校企双方在签订企合作协议基础上,共同完成课程案例库及项目库建设工作。企业有大量与课程相关的案例,但工程专业性太强,没有很好地加以凝练使其与课程教学结合在一起;高校专业课教师应转变教学理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中虽有案例库,但联系工程实践较少,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课教师应深入企业一线工作岗位,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建立双方满意的案例库及项目库,让学生能通过案例库及实际的项目库加以学习和实践。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而也能发现优秀毕业生。同时邀请企业知名专家引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共同建设案例库,也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
2.2 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学校应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学院应安排专人负责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围绕学校深化应用型工作提出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自觉把本单位的工作放在学校应用型发展的全局中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形成领导主动担当、全员积极参与、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2)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校企合作执行情况的跟踪与监控,及时掌握校企合作实施情况、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双方明确职责,规范合作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企业用人优选权,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服务;企业要在设备、场地等硬件条件上提供支持,保证学生教学实践环节的顺利开展。
(3)学校和各级学院在指定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将校企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也要体现校企合作,也成为考核学院领导班子的一个重要指标。专业课教师开展校企合作情况也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优秀教师评选等工作挂钩。
(4)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学校各类宣传平台,通过专题研讨、交流座谈等形式,深入推进我校向应用型发展工作,让广大师生深刻理解学校关于应用型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战略部署,增强师生对学校应用型发展目标、任务的认同感,在全校形成关心学校应用型发展、支持学校应用型发展的浓厚氛围。
3 结语
加強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已成为目前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重构、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地方高校构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方法和策略,并阐述了实现校企合作的保障措施。
参 考 文 献
[1]范金梅.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路径探究[J].文学教育(中),2013(9):35-37.
[2]张乐,李佳洋,肖倩.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转型发展时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沈阳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为例[J].辽宁经济,2016(10):76-78.
[3]陈啸,杨艳红.找准转型发展的切入点与发力点——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10项建设任务[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6,1(1):43-47.
[责任编辑:高海明]
【关键词】交通工程专业;校企合作;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688(2019)04-0245-02
0 引言
2015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提出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建议方针,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厅、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明确提出加快推动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型发展的提出是为了主动适应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路径是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就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
交通工程专业是新疆农业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有着近25年办学历史的特色专业,是一个应用性强的交通运输类本科专业。为深化产教融合,搭建科技创新与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校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高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2018年新疆农业大学与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平台。此平台建设聚焦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打造更适合区域发展需求的特色鲜明应用型专业。
1 交通工程专业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
1.1 新疆交通运输产业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建设的重要标志,已经制定了“十三五”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交通运输业已成为新疆重点发展和培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因此,大量的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已成为新疆及国家都需要大量储备的人才资源。这样才能为各行各业提供服务。目前新疆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市场严重短缺,所以有效且高质量地培养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的人才不容忽视。
1.2 提高交通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随着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训练、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课题。过去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市場经济发展。因此,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构建科学、合理且能够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1.3 突出交通工程专业原有办学特色需要
新疆农业大学交通与物流工程学院于1994年创办,是新疆唯一的一所交通运输专业大专院校,2000年在原交通运输专业的基础上,首次在全疆招收交通工程本科生,累计培养毕业生数量约2 000人。许多毕业生即将成为单位的领导和技术骨干。学院在交通运输系统影响大、信誉好,与新疆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交通科学研究院及新疆昌吉净达市政公司等大型企业、科研院所及施工企业合作紧密。新疆农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为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实施学校“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结合生产”办学方针,以“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枢纽建设”为主要专业建设方向的办学战略。
2 地方高校构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实施方案
2.1 指导思想
依托企业行业现有的优势,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与校企建立深度合作,采取优势互补、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促进新疆农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更加直接、有效地为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技术进步和社会管理创新服务。
2.1.1 共同修订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结合新时代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与新疆农业大学实际,进一步明确新疆农业大学发展目标定位: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学院交通工程专业学术委员会与交通建设行业专家的指导下,修订了交通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后的培养方案是面向新疆行业发展和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发展;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和新疆经济建设,突出体现了“重实践,厚基础、增灵活、强能力”的教育模式,注重针对性和适用性,把应用型人才的能力培养放在首位。
2.1.2 重构能力导向的课程体系
为学生构建合理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其核心是专业公共知识适用,专业基础知识管用,专业核心知识会用,专业拓展知识有用,以满足解决生产、服务一线实际问题的需要。
2.1.3 打造现代产教融合实践教学平台
为深化产教融合,搭建科技创新与实践教学平台,提升学校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与高科技人才培养,提高学校服务社会的能力,2018年新疆农业大学与新疆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新疆农村道路桥梁试验检测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主要服务于本科生校内实习实践基地、研究生培养、科研项目合作研究及科研成果转化等。学生集中教学实践环节,尤其是大四学生的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可通过直接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来完成,能了解真实职业岗位需求和工作内容,真正达到学生理论素养和技能素养双提升的目标。在培养过程中,优秀毕业生脱颖而出,毕业后直接进入企业,校企合作实现共赢。
2.1.4 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校发展的基础始终是教师,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大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教学能力,还要具备产学研合作能力,使学生参与工程与社会实践并得到有效的经验储备。该校积极采取企业挂职、校企互聘、定期轮岗、项目研发等一系列措施,鼓励教师深入社会、深入一线服务企业技术创新。在学校和企业有效的沟通下,以项目为纽带,使教师与企业在共同完成项目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地提升应用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每年从行业企业引进一定数量的专业技术骨干,畅通从行业、企业引进紧缺技术精英的渠道,通过必要的培养程序,使其成长为骨干教师和专业带头人。 2.1.5 校企合作开发案例库
为了更好地让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工程实际,校企双方在签订企合作协议基础上,共同完成课程案例库及项目库建设工作。企业有大量与课程相关的案例,但工程专业性太强,没有很好地加以凝练使其与课程教学结合在一起;高校专业课教师应转变教学理论,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课程体系,课程教学中虽有案例库,但联系工程实践较少,激发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专业课教师应深入企业一线工作岗位,参与到实际的工作中,建立双方满意的案例库及项目库,让学生能通过案例库及实际的项目库加以学习和实践。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从而也能发现优秀毕业生。同时邀请企业知名专家引领专业教学团队建设,共同建设案例库,也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
2.2 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组织机构。学校应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学院应安排专人负责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围绕学校深化应用型工作提出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自觉把本单位的工作放在学校应用型发展的全局中科学谋划、扎实推进,形成领导主动担当、全员积极参与、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2)强化监督管理。加强对校企合作执行情况的跟踪与监控,及时掌握校企合作实施情况、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校企合作双方签订合作协议,双方明确职责,规范合作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确保企业用人优选权,为企业提供技术、培训服务;企业要在设备、场地等硬件条件上提供支持,保证学生教学实践环节的顺利开展。
(3)学校和各级学院在指定年度工作计划中,必须将校企合作放在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也要体现校企合作,也成为考核学院领导班子的一个重要指标。专业课教师开展校企合作情况也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优秀教师评选等工作挂钩。
(4)注重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学校各类宣传平台,通过专题研讨、交流座谈等形式,深入推进我校向应用型发展工作,让广大师生深刻理解学校关于应用型发展的目标定位和战略部署,增强师生对学校应用型发展目标、任务的认同感,在全校形成关心学校应用型发展、支持学校应用型发展的浓厚氛围。
3 结语
加強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已成为目前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方式。本文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重构、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地方高校构建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方法和策略,并阐述了实现校企合作的保障措施。
参 考 文 献
[1]范金梅.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路径探究[J].文学教育(中),2013(9):35-37.
[2]张乐,李佳洋,肖倩.基于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的转型发展时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沈阳大学城市轨道交通学院特色专业建设为例[J].辽宁经济,2016(10):76-78.
[3]陈啸,杨艳红.找准转型发展的切入点与发力点——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10项建设任务[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6,1(1):43-47.
[责任编辑:高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