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而在当前的教学中,尤其是语文教学,还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违背教学规律的现象,课堂教学齐步走、一刀切,学生的思维往往被统一起来,思路大都随教师走在同一条路上,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因此,必须在教学中尝试创设多种探索情境,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去想,大胆去说,大胆去探索,让学生尽可能地进行自学实践,自组探索,充分发挥学生巨大的自学潜能,激发学生创造想象的欲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可以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当今教学的主旋律,在众多的探索过程中,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在实践操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关于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拥有自主教学的意识,就像小孩学走路,一要放手让孩子试一试,尽管蹒跚,但也很可爱;二要引导他放心地走,勇敢地走,充满信心地走,一直到坚定地走。要允许并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如学习《庐山的云雾》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老师们大多只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景象,是不是也可以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愿意口述的口述;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表现也行;想写一首稚嫩的小诗或编几句充满诗情画意的广告词也不错(在口语交际中就有这样的一项练习);画一幅比课文描写的景象更美的庐山云雾图也可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的主体。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正是强调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只有思考,才会有所得。特别是自主的、独立的思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素材,让他们有所想;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思考中有所得。因此,在教学中学生能发现的要让学生去发现,学生能习得的要让学生去习得,学生能说的要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要让学生做。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合作的学习形式,但往往是要求学生先自己想想,如果不能解决的,再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探究课文来提高。所谓“通过阅读来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过去我们主要是教师讲解,以促进学生对一些具体课文的理解,这个办法尽管有利于学生对一些课文的理解的深入,但由于在這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因此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锻炼,提高自然不大。任何能力的提高,都是在这种能力的运用过程中锻炼出来的。阅读能力也只有在让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在学生自主感受、自主理解、自主鉴赏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促进和提高。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命题,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策略。既然语文是一个大世界,是一个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才能学好的科目,那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带动语文学习各方面的核心作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和自主,不仅表现在思考上的主动与自主,也表现在表达与行为上的积极独立。值得高兴的是,我们正在逐渐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控制学生个性发展的作法,“比如不允许左手写字,要求上课时把两手放在桌上,或背手坐直等,过于鼓励‘角色行为而抑制’‘独立行为’,过于重视角色教育,而忽视对人自身的教育,过于重共性而轻个性,过于重义务而轻权利,过于重服从而轻自主,过于重外在的纪律而轻内在的能动等。”(《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
二、关于合作学习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这一--小组合作学习,这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这样的形式,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当今社会,由于个人能力的限制,很多工作需要有团队协作方能完成。因此,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馈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活动方式。就学习而言,已有认知结构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每个学生总是以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既可使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也可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不知谁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这说明,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对集体交流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促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合作与交流,能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生中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促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自己能做的要鼓励自己做,自己不容易完成的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以探究结果,这才是真正的合作。如果为了合作而合作,那显然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如:第几小节共有几句话?这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问题,如果连这也要合作才行,那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空架子。通过自主的努力也同样能达到所要的目标效果。再如第17课《争论的故事》中,对两个兄弟的评价,个人的自主学习往往是持自己的观点,而合作的学习就能使个人的眼界宽阔,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一个提高,达成一种基本的共识。这时候就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是自主学习所不能达到的。
在合作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准确的小组总结汇报。在如今的课堂上,合作似乎随手可得,但在进行小组交流的时候,代表的发言却往往是“我认为”、“我觉得”、“我想”……这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用“我们认为”、“我们觉得”、“我们组经过讨论,得出……”等进行总结交流。虽然似乎只是一字之差,但却反映了一种集体思想,一种集体意识。而这一种思想意识在小组合作中是非常有益的,是不容忽视的。
三、关于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人们为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而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行为方式。
笔者认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都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所以有时候三者之间不能分得一清二楚,也没有必要去分得一清二楚。合作时你必须有自主的学习,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质量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高,没有学生自主的学习、思考,上来就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而自主与合作都是种探究性学习,离开了探究的实质,自主与合作还有什么意义呢。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最终的语文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如李岩老师在教《威尼斯的小船艇》时就有很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典范:在教学第4小节时,王老师在过渡后师生进行合作读,师读第一句,学生读其它几句,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再次进行合作读,师读第一句,分小组读以下各句,再次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第三次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读,各组有各组不同的方式,然后交流各组为什么这样读。从表面看,似乎只是一种读的形式而已,那也许不进行合作也是可以的,但王老师是要让学生探究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合作的方式就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种合作笔者认为是非常必要的。
关欣老师教学《两个名字》,也有很好的合作之例:在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和学生玩了一个游戏,首先让一学生蒙住老师的眼睛,要求学生能让老师听出“高兴”来,然后又让学生捂住老师的耳朵,要求学生能让老师看出“高兴”来。一种游戏性的合作,既让学习充满了兴趣,又让学生进行了合作探究,最终激发了学生情感的表达,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就象中国画中的留白一样,教师在课堂上也应留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他们课后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让有限的课堂时间收到更大的教学效益。
新课程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然而没有自主的学习就没有个性,没有自主的学习也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主学习比合作学习更重要。自主学习要以老师的有效引导为辅助,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探究学习要以强化语文本体为原则。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带来了生机,让课堂教学充满自由和欢乐,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期待着语文教学高效低耗的那一天。
可以说,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当今教学的主旋律,在众多的探索过程中,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在实践操作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关于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个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许多科学家的研究证明:“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本,相信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
学生自主学习,教师首先要拥有自主教学的意识,就像小孩学走路,一要放手让孩子试一试,尽管蹒跚,但也很可爱;二要引导他放心地走,勇敢地走,充满信心地走,一直到坚定地走。要允许并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或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如学习《庐山的云雾》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老师们大多只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想到的景象,是不是也可以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表达?愿意口述的口述;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来表现也行;想写一首稚嫩的小诗或编几句充满诗情画意的广告词也不错(在口语交际中就有这样的一项练习);画一幅比课文描写的景象更美的庐山云雾图也可以……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的主体。人本主义的教育理论正是强调以儿童发展为中心,促进其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只有思考,才会有所得。特别是自主的、独立的思考,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素材,让他们有所想;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思考时间,让他们在思考中有所得。因此,在教学中学生能发现的要让学生去发现,学生能习得的要让学生去习得,学生能说的要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要让学生做。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合作的学习形式,但往往是要求学生先自己想想,如果不能解决的,再可以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让学生自己读、自己探究课文来提高。所谓“通过阅读来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学会阅读”。过去我们主要是教师讲解,以促进学生对一些具体课文的理解,这个办法尽管有利于学生对一些课文的理解的深入,但由于在這过程中,学生并没有自主阅读、自主探究,因此阅读能力并没有得到多大的锻炼,提高自然不大。任何能力的提高,都是在这种能力的运用过程中锻炼出来的。阅读能力也只有在让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在学生自主感受、自主理解、自主鉴赏的过程中,得到锻炼、促进和提高。
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命题,也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策略。既然语文是一个大世界,是一个需要综合多方面因素才能学好的科目,那么,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局、带动语文学习各方面的核心作用。课堂上,学生学习的主动和自主,不仅表现在思考上的主动与自主,也表现在表达与行为上的积极独立。值得高兴的是,我们正在逐渐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控制学生个性发展的作法,“比如不允许左手写字,要求上课时把两手放在桌上,或背手坐直等,过于鼓励‘角色行为而抑制’‘独立行为’,过于重视角色教育,而忽视对人自身的教育,过于重共性而轻个性,过于重义务而轻权利,过于重服从而轻自主,过于重外在的纪律而轻内在的能动等。”(《素质教育在美国》黄全愈,广东教育出版社)
二、关于合作学习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这一--小组合作学习,这是有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这样的形式,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在当今社会,由于个人能力的限制,很多工作需要有团队协作方能完成。因此,合作学习对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精神显得尤为重要。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体现学生主体性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形成信息多向交流和反馈的新型课堂教学结构的重要活动方式。就学习而言,已有认知结构是学生学习的出发点,每个学生总是以自己的认知方式和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既可使学生从多角度看问题,也可使学生通过对比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不知谁说过这么一段话:“如果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每人还是一个苹果;如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彼此交换,我们每个人就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于两个思想。”这说明,培养创造性的人格,对集体交流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促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合作与交流,能让所有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因此,课堂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生中有效方法。在教学中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互相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促使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自己能做的要鼓励自己做,自己不容易完成的可以进行小组合作,以探究结果,这才是真正的合作。如果为了合作而合作,那显然失去了合作的意义。如:第几小节共有几句话?这是一个相当简单的问题,如果连这也要合作才行,那就是一种形而上学的空架子。通过自主的努力也同样能达到所要的目标效果。再如第17课《争论的故事》中,对两个兄弟的评价,个人的自主学习往往是持自己的观点,而合作的学习就能使个人的眼界宽阔,从而促进全体学生的认识水平有一个提高,达成一种基本的共识。这时候就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这样的学习效果是自主学习所不能达到的。
在合作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准确的小组总结汇报。在如今的课堂上,合作似乎随手可得,但在进行小组交流的时候,代表的发言却往往是“我认为”、“我觉得”、“我想”……这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用“我们认为”、“我们觉得”、“我们组经过讨论,得出……”等进行总结交流。虽然似乎只是一字之差,但却反映了一种集体思想,一种集体意识。而这一种思想意识在小组合作中是非常有益的,是不容忽视的。
三、关于探究学习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人们为获得对某一事物的正确认识而对相关材料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行为方式。
笔者认为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都是一种探究性学习。所以有时候三者之间不能分得一清二楚,也没有必要去分得一清二楚。合作时你必须有自主的学习,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质量高,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高,没有学生自主的学习、思考,上来就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而自主与合作都是种探究性学习,离开了探究的实质,自主与合作还有什么意义呢。但不管怎样,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最终的语文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
如李岩老师在教《威尼斯的小船艇》时就有很好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典范:在教学第4小节时,王老师在过渡后师生进行合作读,师读第一句,学生读其它几句,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再次进行合作读,师读第一句,分小组读以下各句,再次要求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这样读;然后第三次要求学生分小组合作读,各组有各组不同的方式,然后交流各组为什么这样读。从表面看,似乎只是一种读的形式而已,那也许不进行合作也是可以的,但王老师是要让学生探究理解句子之间的关系,而这种合作的方式就可以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理解。这种合作笔者认为是非常必要的。
关欣老师教学《两个名字》,也有很好的合作之例:在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时,和学生玩了一个游戏,首先让一学生蒙住老师的眼睛,要求学生能让老师听出“高兴”来,然后又让学生捂住老师的耳朵,要求学生能让老师看出“高兴”来。一种游戏性的合作,既让学习充满了兴趣,又让学生进行了合作探究,最终激发了学生情感的表达,真可谓是一举多得。
就象中国画中的留白一样,教师在课堂上也应留一些悬而未解的问题,让学生心理处于暂时的不平衡状态,促使他们课后进一步探索和解决问题。从而让有限的课堂时间收到更大的教学效益。
新课程提倡学生个性的发展。然而没有自主的学习就没有个性,没有自主的学习也不能更好地进行合作学习。从某种意义上说,自主学习比合作学习更重要。自主学习要以老师的有效引导为辅助,合作学习要以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基础,探究学习要以强化语文本体为原则。
总之,新课程改革为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带来了生机,让课堂教学充满自由和欢乐,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期待着语文教学高效低耗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