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消栓肠溶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12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B族维生素加血管内抗凝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60例治疗后显效52例(86.7%),有效6例(10.0%),无效2例(3.0%),总有效58例(9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肝、肾功能没有显著变化,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消栓肠溶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消栓肠溶胶囊;胰激肽原酶;临床疗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且复杂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90.0%,严重者可导致残疾或死亡[1],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病情复杂,治疗困难。我院应用消栓肠溶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3.2±3.2)岁;糖尿病病程3~20年,平均(8.6±1.2)年。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54.2±3.6)岁;糖尿病病程3~21年,平均(8.2±1.4)年。两组间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2] ①患者均符合1997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肢体对称性麻木、蚁走感、烧灼感、异样感、束带感、踩棉花感、多汗、胃轻瘫、腹泻、便秘、自发性疼痛。③四肢末端对称性深浅感觉减弱或消失;膝腱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④肌电图检查显示正中神经或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⑤排除其他疾病导致,如酗酒、维生素B1缺乏、尿毒症、间歇性跛行等。⑥心、肝、肾功能正常。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饮食调节和健康教育。使血糖控制到理想水平,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100mg肌注,每天一次;维生素B12500ug肌注,每天一次;常规应用血管内抗凝药物。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00025),每次2粒,每天3次,饭后半小时口服,4周为1个疗程;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177),40U肌肉注射,1次/d,1个疗程为2周,连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详细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标准[3]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有显著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或恢复正常,腱反射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腱反射异常,病情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肝、肾功能没有显著变化,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 论
临床研究[4] 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经电生理检测确诊高达92.0%。其发病机理与多种致病因素有关,是由多元醇旁路激活、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自身免疫反应、氧化应激、神经激素、生长因子缺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血糖、代谢紊乱可引起神经细胞内非酶糖化终末产物(AGE)升高,激活醛糖还原酶活性,使葡萄糖经多元酶代谢增加,导致细胞内不可溶解的山梨醇增多,肌醇耗损,Na一K一ATP酶活性下降,二酯酰甘油(DAG)升高,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毒性过氧化细胞因子、整合蛋白升高,核因子及反应性氧自由基(ROS)增多,造成神经细胞损伤、结构破坏,出现神经轴索萎缩、消失、片断性或进展性脱髓鞘,神经内抗原蛋白漏出,激活自身免疫反应,产生神经自身抗体,导致神经细胞凋亡、神经微血管病变,造成神经营养障碍,神经营养激素的减少导致神经损伤与坏死,进而引发了DPN。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中医属“消渴”“痹证” 范畴,其临床表现中医古籍早有记载,但见“手足麻木,肢体如冰”的描述[5]。《临证指南医案·三消》则直言“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故气阴不足、郁热癖血是其主要病理机制。从中医气血理论而言,消渴日久,必然耗气伤阴,气虚则血行无力,阴虚则血行艰涩。气虚一则不能温煦四肢,故见四肢冷;二则帅血无力,气虚血癖不能濡养肢体肌肉及筋骨,故见痿软无力,行走如踩棉絮。《素问·逆调论》言“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亦不用”,李杲指出“麻者,气之虚也,真气弱,不能疏通至填塞经络”。现代研究发现,中医“卫气”与现代医学神经纤维传导功能有相似之处。以活血、化瘀通络、调营和卫为主,《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正是为“因虚致瘀”所设,是治疗气虚血瘀的经典方[5]。消栓肠溶胶囊的主要成分是地龙、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是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调整黄芪、地龙和红花的剂量,以增加补气、活血化瘀和降纤的作用;地龙中提取分离而得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蚓激酶,具有类似t-PA的活性,选择性促进纤溶活性,溶解已形成血栓;拮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地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蚓激酶具有只在有纤维蛋白存在时才能起纤溶作用的特性,长期使用不会出现高纤溶状态时的出血倾向。
胰激肽原酶是普遍存在于人体的一种蛋白水解酶,由18种氨基酸和4种糖组成,在人体内主要分布于胰脏、颌下腺、唾液中,以胰脏含量最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对一般蛋白质不起作用,只作用于天然激肽原和天然纤维蛋白溶酶原,故其特异性较强,毒副作用小。胰激肽原酶能促使血清中的激肽酶降解成激肽及胰激肽,迅速提高激肽水平,促进前列环素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外周血凝状态,防止血栓的形成;同时使血管平滑肌舒张,末梢毛细血管扩张[6],以及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以及神经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提高感觉和运动神经系中递质传导速度等神经功能[7]。
综上所述,消栓肠溶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洪浩敏,陈松深,邱浩强.阿托伐他汀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4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6):10-12.
[2] 凌振南,朱丰,李琼.一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7):3-5.
[3] 艾新泉.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6):1188-1189.
[4] 周琳,高方,薛耀明.依帕司他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7):2043-2044.
[5] 欧阳阿娟,唐国华.补阳还五汤加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3(2):222-223.
[6] 孙伟.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4):74-75.
[7] 段吉成.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2):86-87.
【关键词】 消栓肠溶胶囊;胰激肽原酶;临床疗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且复杂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90.0%,严重者可导致残疾或死亡[1],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临床病情复杂,治疗困难。我院应用消栓肠溶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35~82岁,平均年龄(53.2±3.2)岁;糖尿病病程3~20年,平均(8.6±1.2)年。对照组60例,男33例,女27例;年龄36~81岁,平均年龄(54.2±3.6)岁;糖尿病病程3~21年,平均(8.2±1.4)年。两组间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2] ①患者均符合1997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②肢体对称性麻木、蚁走感、烧灼感、异样感、束带感、踩棉花感、多汗、胃轻瘫、腹泻、便秘、自发性疼痛。③四肢末端对称性深浅感觉减弱或消失;膝腱及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④肌电图检查显示正中神经或腓总神经传导速度减慢。⑤排除其他疾病导致,如酗酒、维生素B1缺乏、尿毒症、间歇性跛行等。⑥心、肝、肾功能正常。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糖尿病常规治疗,口服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饮食调节和健康教育。使血糖控制到理想水平,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100mg肌注,每天一次;维生素B12500ug肌注,每天一次;常规应用血管内抗凝药物。治疗组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消栓肠溶胶囊(三门峡赛诺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00025),每次2粒,每天3次,饭后半小时口服,4周为1个疗程;肌内注射胰激肽原酶(常州千红生化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3177),40U肌肉注射,1次/d,1个疗程为2周,连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详细记录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
1.4 疗效判断标准[3] 显效:自觉症状消失或有显著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增加5m/s或恢复正常,腱反射恢复正常;有效:自觉症状明显减轻,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较前增加5m/s,腱反射基本恢复正常;无效:自觉症状无好转,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无变化,腱反射异常,病情甚至有所加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总有效率比较采用χ2,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见表1。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肝、肾功能没有显著变化,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注: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 论
临床研究[4] 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经电生理检测确诊高达92.0%。其发病机理与多种致病因素有关,是由多元醇旁路激活、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自身免疫反应、氧化应激、神经激素、生长因子缺乏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血糖、代谢紊乱可引起神经细胞内非酶糖化终末产物(AGE)升高,激活醛糖还原酶活性,使葡萄糖经多元酶代谢增加,导致细胞内不可溶解的山梨醇增多,肌醇耗损,Na一K一ATP酶活性下降,二酯酰甘油(DAG)升高,导致内皮细胞功能异常,毒性过氧化细胞因子、整合蛋白升高,核因子及反应性氧自由基(ROS)增多,造成神经细胞损伤、结构破坏,出现神经轴索萎缩、消失、片断性或进展性脱髓鞘,神经内抗原蛋白漏出,激活自身免疫反应,产生神经自身抗体,导致神经细胞凋亡、神经微血管病变,造成神经营养障碍,神经营养激素的减少导致神经损伤与坏死,进而引发了DPN。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在中医属“消渴”“痹证” 范畴,其临床表现中医古籍早有记载,但见“手足麻木,肢体如冰”的描述[5]。《临证指南医案·三消》则直言“其实不越阴亏阳亢,津涸热淫而已”。故气阴不足、郁热癖血是其主要病理机制。从中医气血理论而言,消渴日久,必然耗气伤阴,气虚则血行无力,阴虚则血行艰涩。气虚一则不能温煦四肢,故见四肢冷;二则帅血无力,气虚血癖不能濡养肢体肌肉及筋骨,故见痿软无力,行走如踩棉絮。《素问·逆调论》言“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亦不用”,李杲指出“麻者,气之虚也,真气弱,不能疏通至填塞经络”。现代研究发现,中医“卫气”与现代医学神经纤维传导功能有相似之处。以活血、化瘀通络、调营和卫为主,《医林改错》补阳还五汤正是为“因虚致瘀”所设,是治疗气虚血瘀的经典方[5]。消栓肠溶胶囊的主要成分是地龙、黄芪、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是在补阳还五汤的基础上调整黄芪、地龙和红花的剂量,以增加补气、活血化瘀和降纤的作用;地龙中提取分离而得的一种蛋白水解酶—蚓激酶,具有类似t-PA的活性,选择性促进纤溶活性,溶解已形成血栓;拮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明显地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和调节免疫功能。蚓激酶具有只在有纤维蛋白存在时才能起纤溶作用的特性,长期使用不会出现高纤溶状态时的出血倾向。
胰激肽原酶是普遍存在于人体的一种蛋白水解酶,由18种氨基酸和4种糖组成,在人体内主要分布于胰脏、颌下腺、唾液中,以胰脏含量最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对一般蛋白质不起作用,只作用于天然激肽原和天然纤维蛋白溶酶原,故其特异性较强,毒副作用小。胰激肽原酶能促使血清中的激肽酶降解成激肽及胰激肽,迅速提高激肽水平,促进前列环素的生成,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外周血凝状态,防止血栓的形成;同时使血管平滑肌舒张,末梢毛细血管扩张[6],以及增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以及神经细胞的缺血、缺氧状态,提高感觉和运动神经系中递质传导速度等神经功能[7]。
综上所述,消栓肠溶胶囊联合胰激肽原酶是一种安全有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洪浩敏,陈松深,邱浩强.阿托伐他汀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64例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6):10-12.
[2] 凌振南,朱丰,李琼.一硫辛酸与甲钴胺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7):3-5.
[3] 艾新泉.银杏达莫联合甲钴胺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研究[J].吉林医学,2012,33(6):1188-1189.
[4] 周琳,高方,薛耀明.依帕司他对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7):2043-2044.
[5] 欧阳阿娟,唐国华.补阳还五汤加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2005,33(2):222-223.
[6] 孙伟.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2,39(4):74-75.
[7] 段吉成.甲钴胺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2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22):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