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对于绝大部分教学设备较差的非重点中学和农村中学,要较好地按新编教材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来进行教学是比较困难的。因此,在农村中学的生物教学中,除了积极争取设法改善教学设施外,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如何组织和设计好每一堂课。如何适应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法要求,这是广大生物教师面临的普遍问题,也是提高生物教学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学;生物学教学
一、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学教师自身素质应有提高
1,生物教师要依据最新修订的生物新课程标准,结合近几年恭课程改革实验的教学实践,在继承生物学教学论原有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理论问题,对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学教学论理论框架进行新的思考与整合。鉴于目前生物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生物教师应注重把学习者当成同行来施行讨论和交流,尽力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角色转变,由知识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二、教学过程中培养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为学生创立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是非常必要的。
1,要上好绪论课。当前,学生在学习任何科目时都具有“有用”就学的心理。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为了升学,他们要学。而其他不考升学试的科目,他们觉得哪科“有用”就学哪科。因此,在绪论课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生物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而且还应多列举些该地区常出现,学生普遍体会到但又一知半解或错误理解的生物现象,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能真正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生物的兴趣。
2,上课前既要备好课,又要备好学生,力求做到上课时理论联系实际。备课时,我们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同时也要了解这些知识能解决或解释我们身边的哪些问题或生物现象。备学生时,我们不仅要备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而且还要备学生的心理特征。这样,上课时,我们既能针对地传授理论知识,又能生动地解决学生所遇到的一些生物现象或生活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教材中“根对无机盐的吸引”这一节,在备课时,我除了备好内容结构外,还备好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生活和生产经验——施肥的基本常识。在备学生时,考虑到农村中学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施肥的知识和经验,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了解。因此,把这些知识合理地安排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3,注重实验课教学,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适当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而且增强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目的。在农村中学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接触自然较多,对自然的体会也比较深刻。因此,对于实验教学,在实验内容上,对一些简易的实验,我们必须组织学生亲手操作,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和实验分析。如“观察种子的结构”和“花的结构”等实验。可让学生自备材料和实验工具。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完成,如“探究种子的成分”实验。而对那些条件限制的实验,我们应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如“鲫鱼的解剖和观察”等实验。而对于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我们则可根据当地的环境和生物资源等条件灵活组织进行。总之,对于生物实验,我们应尽可能让学生亲手操作。如确有困难无法让学生亲手操作完成的,应让学生了解实验。并尽可能使实验融汇到日常生活中来。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生物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才能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对生物知识更新的求知欲。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灵活组织课堂教学
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和灵活组织,尽一切可能克服农村中学教学设备差的不足,切实完成新课改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在农村中学中,经过几年的教学探讨和实践。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课前预习、课堂引导、课后应用”的设计和组织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课前预习。课前引导得好与坏是影响课堂教学进行的一个关键。在农村中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生物时没有预习的习惯,只是上课时能记多少就多少。因此,上新课程前,教师根据新内容的特点,在相关的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与新内容相关的问题,给学生一定时间,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新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使新内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2,课堂引导。教师根据新内容的结构特点以及旧知识的相互联系,由易到难帮助学生理解新的内容。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讨论新内容后,已对新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对于一些浅易的知识,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就容易理解,而对于一些难点或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再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如挂图、实物、标本等,使学生浅易而直观地理觎新的知识,从而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性认识。
3,课后应用。学生对新内容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与新内容相关的且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自然现象或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用新的知识来加以讨论、分析。这样,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有所“用”,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且也对学生进行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教育。
总之,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在备好课和备好学生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不同精神状态,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农村中学;生物学教学
一、新课程标准下农村中学教师自身素质应有提高
1,生物教师要依据最新修订的生物新课程标准,结合近几年恭课程改革实验的教学实践,在继承生物学教学论原有理论的基础上,研究初中生物新课程教学的理论问题,对新课程背景下的生物学教学论理论框架进行新的思考与整合。鉴于目前生物学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生物教师应注重把学习者当成同行来施行讨论和交流,尽力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角色转变,由知识型教师向专家型教师转变。
二、教学过程中培养中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为学生创立一个良好的外界环境,对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是非常必要的。
1,要上好绪论课。当前,学生在学习任何科目时都具有“有用”就学的心理。如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为了升学,他们要学。而其他不考升学试的科目,他们觉得哪科“有用”就学哪科。因此,在绪论课中,我们不仅要使学生明确学习生物的目的、意义、内容和方法,而且还应多列举些该地区常出现,学生普遍体会到但又一知半解或错误理解的生物现象,使学生觉得学有所“用”,能真正解释和解决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自然现象和生活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生物的兴趣。
2,上课前既要备好课,又要备好学生,力求做到上课时理论联系实际。备课时,我们要充分理解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同时也要了解这些知识能解决或解释我们身边的哪些问题或生物现象。备学生时,我们不仅要备学生的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而且还要备学生的心理特征。这样,上课时,我们既能针对地传授理论知识,又能生动地解决学生所遇到的一些生物现象或生活问题,活跃课堂气氛,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例如,教材中“根对无机盐的吸引”这一节,在备课时,我除了备好内容结构外,还备好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生活和生产经验——施肥的基本常识。在备学生时,考虑到农村中学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施肥的知识和经验,大部分学生都直接或间接接触了解。因此,把这些知识合理地安排在这一节的教学过程中,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增强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3,注重实验课教学,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适当开展课外科技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应用,而且增强求知欲,达到培养学生学习生物兴趣的目的。在农村中学中,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他们接触自然较多,对自然的体会也比较深刻。因此,对于实验教学,在实验内容上,对一些简易的实验,我们必须组织学生亲手操作,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和实验分析。如“观察种子的结构”和“花的结构”等实验。可让学生自备材料和实验工具。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完成,如“探究种子的成分”实验。而对那些条件限制的实验,我们应尽可能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完成。如“鲫鱼的解剖和观察”等实验。而对于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我们则可根据当地的环境和生物资源等条件灵活组织进行。总之,对于生物实验,我们应尽可能让学生亲手操作。如确有困难无法让学生亲手操作完成的,应让学生了解实验。并尽可能使实验融汇到日常生活中来。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生物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才能提高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对生物知识更新的求知欲。
三、课堂教学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灵活组织课堂教学
对课堂教学进行优化设计和灵活组织,尽一切可能克服农村中学教学设备差的不足,切实完成新课改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在农村中学中,经过几年的教学探讨和实践。我在生物课堂教学中采用“课前预习、课堂引导、课后应用”的设计和组织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1,课前预习。课前引导得好与坏是影响课堂教学进行的一个关键。在农村中学中,由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生物时没有预习的习惯,只是上课时能记多少就多少。因此,上新课程前,教师根据新内容的特点,在相关的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一些与新内容相关的问题,给学生一定时间,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新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对新内容有初步的认识,从而使新内容的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2,课堂引导。教师根据新内容的结构特点以及旧知识的相互联系,由易到难帮助学生理解新的内容。学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阅读讨论新内容后,已对新内容有了初步的认识。这时,对于一些浅易的知识,教师只要适当引导学生就容易理解,而对于一些难点或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教师再采用适当的教学手段,如挂图、实物、标本等,使学生浅易而直观地理觎新的知识,从而加强学生对新知识的理性认识。
3,课后应用。学生对新内容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提出一些与新内容相关的且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自然现象或生活中所遇到的一些问题,引导学生用新的知识来加以讨论、分析。这样,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学有所“用”,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且也对学生进行了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教育。
总之,在生物课教学中,教师在备好课和备好学生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学生的不同精神状态,科学合理地组织教学,才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