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字注音规范化探讨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fengg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谁”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可就是这样一个常用字,人们有时读“shuí”,有时读“shéi”,即使同一个人,在相同的语言环境中,对“谁”的读音也是模棱两可,而且这种语音的差异并没有表意上的差别。对于这种异读现象,各种辞书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如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凡例中,对这种两读现象解释为“传统上有两读,都比较通行的,酌收两读”;李行健主编《现代汉语规范辞典》中对“谁”的注音释为“shéi又读shuí,在古诗文中一般读shuí”。使用语境相同、意义毫无差别的同一个字,辞书同时收录两种读音,并在两种读音的处理上出现混乱,这并不符合汉字标准化的发展要求,而且时下各种辞书对这两种读音的主辅地位、使用场合的确认和解释也比较混乱,所以对“谁”字注音的规范化值得进一步商榷和审定。
  对于“谁”的注音,通过查阅相关辞书,可以发现两个明显不同的注音系统:一是“谁”字仅一种读音,即“shuí”,如:
  《说文解字》:“何也,从言隹声,示隹切。”又对“隹”释为“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凡隹之属皆从隹,职追切。”
  《玉篇》:“是推切,何也,不知其名也。”
  《广韵》:“何也,视隹切。”
  《集韵》:“视隹切,《说文》何也。”
  《康熙字典》:“《五音集韵》是为切,《玉篇》是推切。”
  《辞源》:“shuí 视隹切,平,脂韵,禅。”
  《辞海》(中华书局1981年版):“蜀帷切音垂支韵。”
  以上辞书比较注重字源的考证,“谁”仅有一种读音即“shuí”。
  二是“谁”兼收两读,即“shuí”和“shéi”,如:《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汉语大辞典》(2000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2000年版),《古今汉语词典》(2002年版),《现代汉语规范辞典》(2004年版)等。
  从以上辞书的出版时间来看,“shéi”这个读音被收录的时间相对较短,这说明辞书编订者在为“谁”字定音时,注意到“shéi”读音在日常使用上的广泛性,照顾了语音规范从众、从俗的原则。但是在相同语境,意义毫无差别的情况下,存在两种读音,势必会造成使用上的混乱,尤其是在语言规范化教学等领域里;而且这种使用上的混乱已经表现在辞书对这两种读音的处理上,如:《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汉语大辞典》(2000年版),《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2000年版),《现代汉语规范辞典》(2004年版)将“shéi”列为主音;《古今汉语词典》(2002年版)将“shuí”列为主音。
  “谁”字的这种情况属于明显的异读现象,应该是审音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曹先擢先生在对异读现象进行分析时指出,“单音词、词素,只有一个音读,现在又出现了其他的音读,构成异读,异读音之间没有区别意义的问题,如“癌”以前有两读:yán/ái;词素“谊”yī/yì等,审订时不涉及其他词、词素的音、义问题,操作上没有太多的困难。”[1]“谁”的情况与上述事例相同,“shuí/ shéi”两种读音也并无区别意义,但“癌”“谊”的读音得到了审定,保留了其中一个作为标准音,而“谁”至今未做任何审定。徐世荣先生指出,要谋求汉字“规范化”的审音工作,就必须对许多驳杂读音加以清理。清理的工作,包括否定与肯定,即对多音异读的取、舍、存、废。其中明确提出了“又音”两存,均属习用,如“谁”shuí与shéi,“慨”kǎi与kài等现象,必须加以清理,并指出“这些问题都必须解决,做出选择。或匡误从正,或顺俗弃旧,或删繁就简,或合并归一,或音随义转。”[2]
  为便于汉语普通话推广和教学,推进汉语标准化发展,有必要对“谁”的两个读音进行必要的区分、审定和规范。《现代汉语规范辞典》虽然对两种注音的使用范围进行了区分,即“在古诗文中一般读shuí”,但是这种解释并不能完全反映“shuí”这个读音的使用现状,事实是现实的许多场合,例如一些权威的播音媒体等,“shuí”的使用频率也很高,更别说在其他的宣传、教学、日常交际等场合了。通过对“谁”的读音的历时考察和使用场合等因素的分析,笔者认为,将两种读音做文读和语读的区别比较好,也就是把“shuí”列为文读,确定为标准音,作为普通话推广和教学的标准,理由有三:
  一是符合“谁”字读音的原貌。从对辞书注音来考察,“谁”字从字源角度来说仅有“shuí”一种读音,只是到了近十几年才出现两读情况,将“shuí”列为文读,是充分考虑到了这一读音的历史传承。
  二是便于汉字的系联,有利于汉字的识记。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尤其是其中的形声字,字音和字形有着密切的联系。为此,可以考察一下与“隹”部相关的字。《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2000年版)中共收录这类字40多个,从汉字的造字方式上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象形、会意纯表意类字,如:隼、集、焦、瞿、雀、霍等。
  2.语音或字形发生变化,如:萑(从艸隹声,职追切)今读huán,仅用于地名“萑苻泽”中。稚的本字为“穉”,古今字形发生了变化,本字与“隹”并无关系。
  3.形声字省声,如:售(从口雔省声)、進(从辵閵省声)。
  4.形声字,“隹”部件充当形旁,如:雌、雄、雏、雇、雉等。
  5.形声字,“隹”部件充当声旁,如:推、唯、惟、帷、骓、椎、碓、睢、堆、锥、崔、淮(从水隹声)。这类与“谁”的构成方式相同,皆从“隹”得声,韵母为“ui”。将“shuí”列为标准音,可以保持与这类字在读音上的一致性。
  三是方便汉字标准化的推广和教学。汉字标准化就是要对汉语用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做到字有定量、字有定形、字有定音、字有定序,使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形体、读音、排序都有明确的标准。定音是汉字标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异读词的读音审定是汉字标准化必须要做的一项工作,特别是在对外汉语教学、普通话教学与测试、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对语言标准化要求相对较高的领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将“shéi”列为语读,主要考虑到以下几种情况:首先是这个读音在日常使用中的广泛性。其次,《现代汉语词典》“谁shéi”这一条目下列举的词条“谁边”“谁个”“谁人”“谁谁”等,都带有明显的口语色彩。第三,“shéi”在发音上与“shuí”相比,少了一个介音“u”,更加省力,更加符合语言经济性的原则,也更加接近口语化。
  
  参考文献:
  [1]曹先擢.普通话异读词审音[J].中国语文,2002,(1).
  [2]徐世荣.四十年来的普通话语音规范[J].语文建设,1995,(6).
  
  (齐瑞霞,山东经济学院文学院)
其他文献
根据马兰期地貌与沉积的分布与其与清水期浸蚀与地貌的关系,推得清水河流域最深侵蚀谷即为清水期侵蚀地貌,由此可以确定清水期侵蚀地貌与沉积在地貌断面上的位置。马兰期堆积有
现代汉语中存在着丰富多彩的固定表达格式,“不A不B”格式是其中的一种。它出现较早,在先秦文献中就已大量应用,如不稼不穑、不丰不杀等,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演变成古代汉语中
以产业价值链为主线,结合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传统产业的竞争优势及其变化趋势思考,探讨了全球生产体系下的国际分工格局及其变化趋势,认为产业竞争力并不必然决定于产业层次,而更
介绍了国产三轴剪切仪由手动操作和人工测量改为微机控制及检测的系统.该系统对土工实验进行数据自动采样、显示、绘图、制表,以及完成人工操作实验中无法完成的数据处理工作.在
采用旋转法测定吐温80纯液体及其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动力粘度,试验结果表明:吐温80纯液体的动力粘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当温度达到45℃以上时,下降趋缓;少量柠檬酸钠等无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的普及和发展,网络成为人们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之一,网络语言也随之大量产生,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有人说网络语言是黑话,有人说网络语言是对汉语的蹂躏和践踏,也有人对网络语言拍手称好,说网络语言是特色语言,是活的语言。那么到底什么是网络语言呢?《中国网络语言词典》第244页给出的解释是:“网上通用的语言,相对于日常的交际语言。是一种新的媒体语言,是一种新的语体。网络语言起
小波域隐马尔可夫树(HMT)模型采用混合高斯模型刻画各子带系数的概率分布,并通过小波系数隐状态在多个尺度之间的Markov依赖性来刻画自然图像小波系数随尺度呈指数衰减的特性.提出了基于小波域HMT模型的图像复原算法作为自然图像的先验模型,将图像复原问题转化为一个约束优化问题并用共轭梯度法对其进行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较好地再现了各种边缘信息,复原出的图像在信噪比和视觉效果方面都有显著的提高.
<正> 4 小儿癫痫的辨证治疗此病发作,主要是痰涎上蒙。每稍有感触,酿成痰聚,则突然发作,痰散又苏复如常。明&#183;虞搏(字天民)《医学正传》指出:“痫疾独存乎痰,因火动之所
用叠加原理求解多层非均匀内热源组合平板稳态导热微分方程组,得出热流量分布公式和温度公式.
据《齐鲁晚报》2006年5月24日报道,青岛市贵州路小学为调节学生的心理问题,开设了一个“痛快吧”。这一举措引起了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也激起了网络上的一片热议。下面摘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