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作文教学的现状令人堪忧,一提到作文,老师都会为“怎么教”而苦恼,学生都会为“写什么”而犯愁。
怎样才能使作文教学走出这种困惑的泥潭呢?语文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见,初中阶段写作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和认识,抒发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个性化思考,“我口抒我情”、“我手写我心”。由此看来,写作其实是很朴素和简约的,它是我们记录生活和抒发性情的载体。
基于这种要求,我们提出的“随笔化作文”,可以让写作宁静而从容地前行。
我们所说的“随笔”,与平时理解的“随笔”不同。通常意义上的“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表面上写得随意,信手拈来,任意挥洒,实际上于平中见奇,需要很高的艺术修养。而这里的“随笔”,主要取“朴素”、“简约”、“随意”、“活化”之意,目的在于“排除束缚,排除教条,排除虚假”,为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它从最原生态写作入手,别有洞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为作文教学另辟蹊径。
一、日记、随笔——纯自然、最简约的写作
源于自己内心倾吐感情的需要,日记可记叙,可抒情,可议论,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它没有字数限制,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可以尽兴而写,随意而止。同样,随笔也是纯自然的练笔,形式自由,内容随意,是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率性而为,可以充分展现自我。但在这看似随意的背后,日记与随笔记录的是学生思想、语言包括生活感受的成长过程,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古人云:“情动而辞发”,只有学生在生活中有了写作的冲动,才能淡化写作的难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我们必须去利用、去开拓这片语文世界的沃土。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日记、随笔,使青春的心如天马行空,写作之泉终于“喷涌”。
二、随笔淘金,引领学生作文走向生活
因为随笔是记录写作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的,所以它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在写作实践中,可以把日记、随笔作为训练的载体,作文时只需在随笔中炼金,把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进行剪裁、加工、整理,形成“随笔化作文”,让学生们从随笔中寻找素材,用自己的话自由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感悟,己口说己心,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写作就变得很容易了。因此,随笔能将学生作文引向生活,架起作文和生活的桥梁,为写作提供源头活水,将写作生活化。
三、随笔交流,搭建互相学习的平台
互相传阅对方的随笔,拜读成功的随笔,既让作者感到成功的喜悦,又让翻阅者从对方的随笔中有所借鉴,有所触动,感受彼此的写作风采。在交流中,写下翻阅的感受,提出优点或建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取长补短,相互成长。
四、随笔成文,将写作素材打造成佳作
随笔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写作,是率性而为,是学生最本最真的思想记录和感情抒发,但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当然不排除有的随笔就是一篇成功的作文),因为作文需要根据一定的要求,对材料进行加工与整合,还要求具备作文的完整性和主题的明确性。所以,“随笔成文”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一座架起学生随笔通往佳作的桥梁。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负责选出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大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随笔,这个随笔要能解决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并引领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出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改成文,再反复比较,修改自己的文章。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示范,学生要实践。
五、教师“下水”,师生同行
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如果能选择恰当的时机,以参与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并有意识地讲述自己作文思想的过程,如主题的定位,立意的确定、升华;在取舍材料的过程中是怎样辨析、思考,在行文过程中怎样比较、斟酌个别词句,最后成文的。然后学生对照教师的习作,再去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师的下水文,给学生做了有效的示范和引领,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师生同写,同悟,同创,很亲切实在,有明显的现场效应,使随笔化作文成为上升语文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
即便你不是写文章的好手,只要是有感而发,情真意切,坦露内心世界,也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因为教师“下水”的意义,不在于多么出类拔萃,而在于置身其中,与孩子们同舟共济,遨游于学海,攀登于书山,和学生成为同路人,可谓“教学相长”。
总之,随笔化作文,走出了传统作文的条条框框,摆脱了写作的种种束缚。随笔化作文,着眼于朴素化的写作要求,生命化的写作情趣,把写作当成是一件自然、简约甚至随便的事情,降低了写作的门槛,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使作文教学返璞归真,让学生的写作宁静而从容地前行。走进随笔,就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怎样才能使作文教学走出这种困惑的泥潭呢?语文新课标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可见,初中阶段写作的内容主要是反映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感受和认识,抒发自己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个性化思考,“我口抒我情”、“我手写我心”。由此看来,写作其实是很朴素和简约的,它是我们记录生活和抒发性情的载体。
基于这种要求,我们提出的“随笔化作文”,可以让写作宁静而从容地前行。
我们所说的“随笔”,与平时理解的“随笔”不同。通常意义上的“随笔”是散文的一种,表面上写得随意,信手拈来,任意挥洒,实际上于平中见奇,需要很高的艺术修养。而这里的“随笔”,主要取“朴素”、“简约”、“随意”、“活化”之意,目的在于“排除束缚,排除教条,排除虚假”,为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它从最原生态写作入手,别有洞天,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为作文教学另辟蹊径。
一、日记、随笔——纯自然、最简约的写作
源于自己内心倾吐感情的需要,日记可记叙,可抒情,可议论,随心所欲,不拘一格。它没有字数限制,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可以尽兴而写,随意而止。同样,随笔也是纯自然的练笔,形式自由,内容随意,是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率性而为,可以充分展现自我。但在这看似随意的背后,日记与随笔记录的是学生思想、语言包括生活感受的成长过程,这,就是真正意义上的写作。古人云:“情动而辞发”,只有学生在生活中有了写作的冲动,才能淡化写作的难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我们必须去利用、去开拓这片语文世界的沃土。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日记、随笔,使青春的心如天马行空,写作之泉终于“喷涌”。
二、随笔淘金,引领学生作文走向生活
因为随笔是记录写作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思考的,所以它可以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在写作实践中,可以把日记、随笔作为训练的载体,作文时只需在随笔中炼金,把平时积累的写作素材进行剪裁、加工、整理,形成“随笔化作文”,让学生们从随笔中寻找素材,用自己的话自由表达自己的生活和感悟,己口说己心,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解决了学生无话可说的问题,写作就变得很容易了。因此,随笔能将学生作文引向生活,架起作文和生活的桥梁,为写作提供源头活水,将写作生活化。
三、随笔交流,搭建互相学习的平台
互相传阅对方的随笔,拜读成功的随笔,既让作者感到成功的喜悦,又让翻阅者从对方的随笔中有所借鉴,有所触动,感受彼此的写作风采。在交流中,写下翻阅的感受,提出优点或建议,“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取长补短,相互成长。
四、随笔成文,将写作素材打造成佳作
随笔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写作,是率性而为,是学生最本最真的思想记录和感情抒发,但还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作文(当然不排除有的随笔就是一篇成功的作文),因为作文需要根据一定的要求,对材料进行加工与整合,还要求具备作文的完整性和主题的明确性。所以,“随笔成文”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是一座架起学生随笔通往佳作的桥梁。
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要负责选出有代表性的能反映大部分学生写作水平的随笔,这个随笔要能解决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并引领学生在反复阅读中体会出写好此类文章的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修改成文,再反复比较,修改自己的文章。这一环节中,教师要示范,学生要实践。
五、教师“下水”,师生同行
教师在指导写作时,如果能选择恰当的时机,以参与者的身份展示自己的下水作文,并有意识地讲述自己作文思想的过程,如主题的定位,立意的确定、升华;在取舍材料的过程中是怎样辨析、思考,在行文过程中怎样比较、斟酌个别词句,最后成文的。然后学生对照教师的习作,再去修改自己的文章。教师的下水文,给学生做了有效的示范和引领,教师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师生同写,同悟,同创,很亲切实在,有明显的现场效应,使随笔化作文成为上升语文生活乃至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一种需要,一种乐趣。
即便你不是写文章的好手,只要是有感而发,情真意切,坦露内心世界,也很容易与学生产生共鸣。因为教师“下水”的意义,不在于多么出类拔萃,而在于置身其中,与孩子们同舟共济,遨游于学海,攀登于书山,和学生成为同路人,可谓“教学相长”。
总之,随笔化作文,走出了传统作文的条条框框,摆脱了写作的种种束缚。随笔化作文,着眼于朴素化的写作要求,生命化的写作情趣,把写作当成是一件自然、简约甚至随便的事情,降低了写作的门槛,从根本上解放了学生,使作文教学返璞归真,让学生的写作宁静而从容地前行。走进随笔,就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