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 对六家银行采取差别准备金一周之后,央行加息的“靴子”终于落下。
“在大家普遍认为不可能加息的时点,央行加息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虽然当前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时间节点,但政策的“意外”落地,却正好体现出宏观调控部门对未来通胀管理的强烈愿望。
央行在10月19日宣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本次加息央行采取的是存贷款利率同比例上调,这距离2007年最后一次加息已经过去了近三年时间。
央行政策一出,市场反应不一。有观点认为,这会加大跨境资本流入,从而推升人民币升值压力。也有声音表示,这次“迟来”的加息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未来还应有更大的加息空间。
“意外”加息
本次加息,着实让市场备感意外。
在央行差别上调准备金率之后,市场中主流观点认为央行在年内加息为小概率事件,而多家券商的研究报告均支持这一观点。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此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央行的调控手段仍将以数量工具为主,目前加息的环境并不成熟,世界经济继续处于恢复阶段,各国均没有加息的意向,在通胀可控的情况下,央行不会贸然选择加息。
东方证券分析师王鸣飞也认为,如果采用对称加息,贷款利率上调无疑将影响宏观经济恢复的进程,而存款利率上调则会引起热钱的涌入,加速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但就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第三季度经济数据还未发布的关键时间节点,央行抛出了加息这一利器。
“25个基点的幅度并不算大,央行关键是透露出一个货币收紧的信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指出,央行通过这一信号是要达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作用。
此前,央行已经针对六家银行出台了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以收紧流动性。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分析称:“央行可能觉得力度不够,所以采取了利率手段。”
连平也坦言,目前西方国家仍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得比较快,资本流入的压力较大,在这样并非“完美”的时点选择加息,说明央行几经权衡后,对未来的通胀管理有强烈的要求。
他表示,从近期的宏观数据来看,CPI至少近两月涨幅不会低,而且未来一段时间也会处在比较高的水平,央行本次加息是为了避免今后在调控通胀时更加被动。
更有观点认为,央行应该进一步采取加息的手段来抑制国内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的价格。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指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内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持续时间过长,前两年“大跃进”式的信贷投放,已经超过了以前8年信贷投放的总和。他认为,如果让货币继续宽松下去而不纠正,会进一步助推房地产泡沫。
抵御通胀
在多位专家看来,央行加息意在加强管理通货膨胀预期。
国家统计局将于10月21日发布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目前市场认为9月CPI将超过8月份,而8月份CPI已经达到3.5%,创下22个月以来的新高。
央行在今年9月底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的通稿中指出,管理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选择现在加息,可能是为了抑制通胀和和资产价格泡沫,防止经济过热,同时对称性提高存贷款利率,可以在增加资金成本的同时,维持适当的利差。他还表示,此次调整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但同时也有可能刺激热钱流入。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看来,此前认为今年的通胀压力在三季度是峰值,此后就会有所回落。但就目前来看,通胀压力的减轻并未像之前预期的那么理想。“这是央行加息的一个重要原因”。
进一步触动决策层的还有美国将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此预期之下,美元快速贬值,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大幅上涨,国内农产品价格也在飞涨。如果监管层不采取措施,全年3%的通胀目标势必失守。
有专家指出,“决策层应该要做点什么了”。
庄健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央行此次加息关键在于传递出“对通货膨胀比较担心”的信号。同时也反映出决策层目前“并不担忧经济增长,而是更加担忧通胀”的态度。
王小广也分析指出,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有两大前提:其一,GDP增长速度不能维持目前的水平。前两年在国际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国内GDP仍然实现了高速的增长,这种经济的回升和增长主要依靠货币政策人为推动,而非内生性;其二,必须要房地产出现实质性的调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加息25个基点只是微调,不能作为对经济形势转折点的一个判断。
对于央行下一步可能的调控方向,前述接近央行人士指出,未来央行会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可能更多地采用数量政策和窗口指导,使货币供应与经济协调增长,同时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浮动区间。
差别准备金
其实,在加息政策出台前一周,差别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让市场感受到央行收紧流动性、平抑信贷的决心。
10月12日,央行通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家国有银行,以及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两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采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其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本周内缴纳,期限为两个月。
央行并未正式公告这一消息,市场对此有多种解读。
一家国有大行人士分析,不公开调整是为了方便日后的回调。另有观点认为,未作任何公开声明的操作,可能反映出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排除决策层的意见分歧。
曾刚认为,央行此次提高6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在于调控信贷节奏,抑制流动性过剩。
银河证券预计,这6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将冻结资金约2000亿元。具体来看,工行和招行上半年末超储率较低,均为1.6%,上调会略微影响其资产扩张的速度,但对其余4家影响较弱。
中国人民银行在10月13日发布的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9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955亿元,略超市场预期。9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49.1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前三季度本外币贷款增加6.5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前三季度增加6.30万亿元。
“从信贷控制的角度来看,为确保完成全年信贷目标,央行有意让银行放慢信贷速度,避免信贷投放过多。”曾刚对记者说。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则认为,央行此举带有惩罚性质,这6家银行可能信贷投放较多,违背了监管层均衡投放的原则。但是从历史来看,四季度银行信贷投放一般偏少,因此,全年7.5万亿元的信贷计划能顺利完成。
一位外资投行的全球投资研究部分析师也指出,这6家银行的存款总额占到了银行业的一半左右。如果仅为收紧流动性,完全可以通过发行新央票来解决。“采用非对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则是为了传达明确的信号:央行将采取必要措施来调控信贷规模”。
但对信贷扩张惩罚说法,一位国有大行信贷部专家并不认可。他认为,现在贷款管得很死,并且四大行的贷款发放是最守规矩的,严格按照确定的比例进行放贷。
“如果要惩罚,也不应该针对我们。”他表示,该行在9月的新增贷款才500多亿元,低于往年平均水平。如果按照9月的数据推算,该行第四季度的信贷额度在1500亿元左右。“央行的主要意图还是应对美国重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避免国内流动性过剩。”
他指出,央行本次政策体现出了“灵活性”的特点,更多考虑了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
“在大家普遍认为不可能加息的时点,央行加息了。”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虽然当前并不是一个特别好的时间节点,但政策的“意外”落地,却正好体现出宏观调控部门对未来通胀管理的强烈愿望。
央行在10月19日宣布,自10月20日起上调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2.25%提高到2.50%;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5个百分点,由现行的5.31%提高到5.56%。本次加息央行采取的是存贷款利率同比例上调,这距离2007年最后一次加息已经过去了近三年时间。
央行政策一出,市场反应不一。有观点认为,这会加大跨境资本流入,从而推升人民币升值压力。也有声音表示,这次“迟来”的加息有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未来还应有更大的加息空间。
“意外”加息
本次加息,着实让市场备感意外。
在央行差别上调准备金率之后,市场中主流观点认为央行在年内加息为小概率事件,而多家券商的研究报告均支持这一观点。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此前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明确表示,央行的调控手段仍将以数量工具为主,目前加息的环境并不成熟,世界经济继续处于恢复阶段,各国均没有加息的意向,在通胀可控的情况下,央行不会贸然选择加息。
东方证券分析师王鸣飞也认为,如果采用对称加息,贷款利率上调无疑将影响宏观经济恢复的进程,而存款利率上调则会引起热钱的涌入,加速人民币升值的步伐。
但就在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闭幕、第三季度经济数据还未发布的关键时间节点,央行抛出了加息这一利器。
“25个基点的幅度并不算大,央行关键是透露出一个货币收紧的信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综合研究室主任陈道富指出,央行通过这一信号是要达到管理通货膨胀预期、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作用。
此前,央行已经针对六家银行出台了差别化的存款准备金率,以收紧流动性。亚洲开发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庄健分析称:“央行可能觉得力度不够,所以采取了利率手段。”
连平也坦言,目前西方国家仍然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近期人民币汇率升得比较快,资本流入的压力较大,在这样并非“完美”的时点选择加息,说明央行几经权衡后,对未来的通胀管理有强烈的要求。
他表示,从近期的宏观数据来看,CPI至少近两月涨幅不会低,而且未来一段时间也会处在比较高的水平,央行本次加息是为了避免今后在调控通胀时更加被动。
更有观点认为,央行应该进一步采取加息的手段来抑制国内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的价格。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指出,为了应对金融危机,国内过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已经持续时间过长,前两年“大跃进”式的信贷投放,已经超过了以前8年信贷投放的总和。他认为,如果让货币继续宽松下去而不纠正,会进一步助推房地产泡沫。
抵御通胀
在多位专家看来,央行加息意在加强管理通货膨胀预期。
国家统计局将于10月21日发布前三季度宏观经济数据,目前市场认为9月CPI将超过8月份,而8月份CPI已经达到3.5%,创下22个月以来的新高。
央行在今年9月底的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的通稿中指出,管理通胀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依然艰巨。
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表示,选择现在加息,可能是为了抑制通胀和和资产价格泡沫,防止经济过热,同时对称性提高存贷款利率,可以在增加资金成本的同时,维持适当的利差。他还表示,此次调整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通胀和资产价格泡沫,但同时也有可能刺激热钱流入。
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张永军看来,此前认为今年的通胀压力在三季度是峰值,此后就会有所回落。但就目前来看,通胀压力的减轻并未像之前预期的那么理想。“这是央行加息的一个重要原因”。
进一步触动决策层的还有美国将重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此预期之下,美元快速贬值,石油、黄金等大宗商品大幅上涨,国内农产品价格也在飞涨。如果监管层不采取措施,全年3%的通胀目标势必失守。
有专家指出,“决策层应该要做点什么了”。
庄健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央行此次加息关键在于传递出“对通货膨胀比较担心”的信号。同时也反映出决策层目前“并不担忧经济增长,而是更加担忧通胀”的态度。
王小广也分析指出,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有两大前提:其一,GDP增长速度不能维持目前的水平。前两年在国际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国内GDP仍然实现了高速的增长,这种经济的回升和增长主要依靠货币政策人为推动,而非内生性;其二,必须要房地产出现实质性的调整。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加息25个基点只是微调,不能作为对经济形势转折点的一个判断。
对于央行下一步可能的调控方向,前述接近央行人士指出,未来央行会继续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步伐,可能更多地采用数量政策和窗口指导,使货币供应与经济协调增长,同时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弹性浮动区间。
差别准备金
其实,在加息政策出台前一周,差别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让市场感受到央行收紧流动性、平抑信贷的决心。
10月12日,央行通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四家国有银行,以及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两家全国性股份制银行,采取差别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其存款准备金率50个基点,本周内缴纳,期限为两个月。
央行并未正式公告这一消息,市场对此有多种解读。
一家国有大行人士分析,不公开调整是为了方便日后的回调。另有观点认为,未作任何公开声明的操作,可能反映出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排除决策层的意见分歧。
曾刚认为,央行此次提高6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在于调控信贷节奏,抑制流动性过剩。
银河证券预计,这6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上调50个基点,将冻结资金约2000亿元。具体来看,工行和招行上半年末超储率较低,均为1.6%,上调会略微影响其资产扩张的速度,但对其余4家影响较弱。
中国人民银行在10月13日发布的三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9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5955亿元,略超市场预期。9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49.1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前三季度本外币贷款增加6.54万亿元,其中人民币贷款前三季度增加6.30万亿元。
“从信贷控制的角度来看,为确保完成全年信贷目标,央行有意让银行放慢信贷速度,避免信贷投放过多。”曾刚对记者说。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潘向东则认为,央行此举带有惩罚性质,这6家银行可能信贷投放较多,违背了监管层均衡投放的原则。但是从历史来看,四季度银行信贷投放一般偏少,因此,全年7.5万亿元的信贷计划能顺利完成。
一位外资投行的全球投资研究部分析师也指出,这6家银行的存款总额占到了银行业的一半左右。如果仅为收紧流动性,完全可以通过发行新央票来解决。“采用非对称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则是为了传达明确的信号:央行将采取必要措施来调控信贷规模”。
但对信贷扩张惩罚说法,一位国有大行信贷部专家并不认可。他认为,现在贷款管得很死,并且四大行的贷款发放是最守规矩的,严格按照确定的比例进行放贷。
“如果要惩罚,也不应该针对我们。”他表示,该行在9月的新增贷款才500多亿元,低于往年平均水平。如果按照9月的数据推算,该行第四季度的信贷额度在1500亿元左右。“央行的主要意图还是应对美国重启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避免国内流动性过剩。”
他指出,央行本次政策体现出了“灵活性”的特点,更多考虑了经济面临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