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许多中学生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往往含糊不清.本文通过举例,详细分析了有关对动能定理的理解不易分清的三种表述,帮助中学生能根据不同的模型去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
关键词:动能定理;表述
动能定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规律,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中学生在理解动能定理时,容易出现下面三种不易分清的表述.第一种表述:“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第二种表述:“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做功之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第三种表述:“力做的总功等于各物体动能增量之和.”这三种表述是否都正确呢?如果正确,它们是否等价呢?我们作如下分析.
一、分析第一种表述
如果研究对象可看作大小、形状可以忽略的质点,而且作用在质点上的合外力不为零,那么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合外力做功等于质点动能的增量,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质点动能定理.
如果研究对象是不可看作质点但做平动的物体,那么合外力是产生质心加速度的原因,而内力不能产生加速度.(因为内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物体的各个部分,各部分的质量与其内力产生的加速度乘积的矢量和为零,内力对质心加速度的贡献为零.例如,人拉着穿在自己身上的衣服不可能使自己离开地球.)这时,合外力做功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简单地说,第一种表述研究的对象是可以忽略大小、形状的物体或做平动的物体.这时,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可以写成:A外=ΔEK =EK2-EK1.A外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EK1、EK2为物体的始末动能,这种表述是动能定理最简单的形式.
例1 如图1,AB为半径R=1.5 m的1/4圆周的运料滑道,BC为水平滑道.一质量为2kg的卵石从A处自静止开始下滑,滑到C点停止.设滑到B点时速度为4 m·s-1,B,C间距离为l=3 m.求卵石自A点滑到B点反抗摩擦力的功;并求BC段水平滑道的滑动摩擦系数.
本题中的卵石的运动是滑动,可以看作质点.根据动能定
理可以解得Af=13.4 J;u=0.27.
二、分析第二种表述
如果研究对象可看作质点,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的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做功之和,这时,第二种表述:“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做功之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显然也成立.如果是刚体绕固定轴转动的情况,则外力做功和等于物体转动动能的改变量,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定轴转动刚体的动能定理.如果研究对象是物体系且有内力做功情况,那么这种表述必然与若干实验事实相矛盾.
例2 光滑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物块,它两边都焊接劲度系数都为k的水平轻弹簧,如图2(a)所示;在弹簧的两边分别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力非常缓慢地压缩弹簧,如图2(b)所示.该物体系(物块和弹簧)所受外力做功和为2kx2,并不为零,而动能增量为零,外力做功之和并不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实际上,弹簧被压缩,外力做功为kx2,弹性力(内力)做功为-kx2,外力做功与内力做功的总和为零,物体系的动能增量也为零.
再比如,如图3,一个可绕固定轴转动的转盘,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作用,该转盘受合外力为零,合外力做功为零,但外力做功之和并不为零,而等于转盘转动动能的改变量,即A=A1+A2 =ΔEK转.有关转动动能定理这里不再详谈,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查阅有关普通物理的书籍.
从上述两例分析可以得到,凡涉及到物体转动和内力做功的问题都与第二种表述相矛盾.
三、分析第三种表述
实际上第三种表述是经典力学中物体系动能定理最简单明了的表述.这里回避了内力和外力,平动和转动及相对振动,中学生是可以接受的.少一个关键的“外”字与多一个关键的“外”字,物理内涵产生了“质”的差别.这种表述的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或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这时,动能定理的表达式:A=A外+A内=ΔEK=E
K2-EK1,这里的EK2,EK1为物体系中所有物体始末状态动能的总和.在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可以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为研究对象,这样会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变得简单、快捷、明确,甚至是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的.
综上所述:第二种表述不妥.第一种表述固然简单易于接受,但是这种表述只对质点或平动的物体而言,不能全面地阐明动能定理.如果要讨论内力做功不为零的几个物体系情况,必须采用动能定理的第三种表述,它是经典力学中动能定理的一般表述,研究对象比较广,内涵比较深,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学习动能定理时需要认真琢磨,抓住它的本质,根据不同的模型去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
参考文献:
[1] 杨庆裕. 普通物理学选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2.
关键词:动能定理;表述
动能定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规律,也是教学的重点、难点之一.中学生在理解动能定理时,容易出现下面三种不易分清的表述.第一种表述:“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第二种表述:“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做功之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第三种表述:“力做的总功等于各物体动能增量之和.”这三种表述是否都正确呢?如果正确,它们是否等价呢?我们作如下分析.
一、分析第一种表述
如果研究对象可看作大小、形状可以忽略的质点,而且作用在质点上的合外力不为零,那么合外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合外力做功等于质点动能的增量,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质点动能定理.
如果研究对象是不可看作质点但做平动的物体,那么合外力是产生质心加速度的原因,而内力不能产生加速度.(因为内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物体的各个部分,各部分的质量与其内力产生的加速度乘积的矢量和为零,内力对质心加速度的贡献为零.例如,人拉着穿在自己身上的衣服不可能使自己离开地球.)这时,合外力做功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简单地说,第一种表述研究的对象是可以忽略大小、形状的物体或做平动的物体.这时,动能定理的表达式可以写成:A外=ΔEK =EK2-EK1.A外为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EK1、EK2为物体的始末动能,这种表述是动能定理最简单的形式.
例1 如图1,AB为半径R=1.5 m的1/4圆周的运料滑道,BC为水平滑道.一质量为2kg的卵石从A处自静止开始下滑,滑到C点停止.设滑到B点时速度为4 m·s-1,B,C间距离为l=3 m.求卵石自A点滑到B点反抗摩擦力的功;并求BC段水平滑道的滑动摩擦系数.
本题中的卵石的运动是滑动,可以看作质点.根据动能定
理可以解得Af=13.4 J;u=0.27.
二、分析第二种表述
如果研究对象可看作质点,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的功等于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做功之和,这时,第二种表述:“作用在物体上的外力做功之和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显然也成立.如果是刚体绕固定轴转动的情况,则外力做功和等于物体转动动能的改变量,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定轴转动刚体的动能定理.如果研究对象是物体系且有内力做功情况,那么这种表述必然与若干实验事实相矛盾.
例2 光滑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物块,它两边都焊接劲度系数都为k的水平轻弹簧,如图2(a)所示;在弹簧的两边分别用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水平力非常缓慢地压缩弹簧,如图2(b)所示.该物体系(物块和弹簧)所受外力做功和为2kx2,并不为零,而动能增量为零,外力做功之和并不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实际上,弹簧被压缩,外力做功为kx2,弹性力(内力)做功为-kx2,外力做功与内力做功的总和为零,物体系的动能增量也为零.
再比如,如图3,一个可绕固定轴转动的转盘,受到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两个力作用,该转盘受合外力为零,合外力做功为零,但外力做功之和并不为零,而等于转盘转动动能的改变量,即A=A1+A2 =ΔEK转.有关转动动能定理这里不再详谈,有兴趣的学生可以查阅有关普通物理的书籍.
从上述两例分析可以得到,凡涉及到物体转动和内力做功的问题都与第二种表述相矛盾.
三、分析第三种表述
实际上第三种表述是经典力学中物体系动能定理最简单明了的表述.这里回避了内力和外力,平动和转动及相对振动,中学生是可以接受的.少一个关键的“外”字与多一个关键的“外”字,物理内涵产生了“质”的差别.这种表述的研究对象可以是质点或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这时,动能定理的表达式:A=A外+A内=ΔEK=E
K2-EK1,这里的EK2,EK1为物体系中所有物体始末状态动能的总和.在应用动能定理解决问题时,可以几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系为研究对象,这样会使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变得简单、快捷、明确,甚至是其他方法所不能取代的.
综上所述:第二种表述不妥.第一种表述固然简单易于接受,但是这种表述只对质点或平动的物体而言,不能全面地阐明动能定理.如果要讨论内力做功不为零的几个物体系情况,必须采用动能定理的第三种表述,它是经典力学中动能定理的一般表述,研究对象比较广,内涵比较深,具有普遍性.所以我们学习动能定理时需要认真琢磨,抓住它的本质,根据不同的模型去理解和应用动能定理.
参考文献:
[1] 杨庆裕. 普通物理学选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