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兰心,有谁知?”伴随着百家讲坛纳兰性德这一章节的落幕,美女教授杨雨也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这位不擅长讲故事、抖包袱的学者将纳兰性德解读为“高富帅”的象征,曾评价陆游“是武林高手,也是情场懦夫”,也曾因为妖魔化李清照的嫌疑而饱受争议。
不擅长“抖包袱”
镜头里,她是知性的抒情达意者。人前,她头发飘逸,清纯温婉。她初上《百家讲坛》开讲陆游时就有网友感叹,“怎么能这么有文化,又这么美?”她的新书《我是人间惆怅客:听杨雨讲纳兰》的腰封也赫然挂着“美女教授”的头衔。
“刚开始我也觉得挺扎眼,这个称呼我反抗过,当时这本书的责编把书稿给我的时候,我就提意见能不能把“美女”改成”知性”或者“人气”,但是反抗没用。后来,我发现美女变成一个统称了,不管叫谁,只要是女性,都可以称呼是美女,我也就放心了。”
“美女”的身份,是否给杨雨的职业生涯一定的助力呢?“在同等实力的情况下,更漂亮一点也许会有些帮助。但是,总是有实力上的差异的。《百家讲坛》的女学者都很漂亮,但都下是靠长相,靠的都是实力。”杨雨十分坦诚。
她在节目录制前会做大量准备工作,“讲纳兰前,我非常细致地通读了阎崇年老师关于清初的一些讲稿,也全面地搜索了纳兰的相关文献资料”。节目录制结束后,杨雨却很少看自己的节目,“顶多看一集,给自己挑挑毛病。看看哪里不够从容,哪里气息不对。感觉自己不是特別能侃,看上去讲得特别累。”
以往《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从年龄资历来说都是比较年长的学者,她凭借什么吸引到编导的注意力?思考片刻,杨雨总结原因为“个性和风格”。 “我觉得无论谁来讲,讲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杨雨说自己是以情动人,“解读人物时我会比较偏重情感的细膩表达。别人的讲座故事性很强,我会从文学情感去解读。”谈到外界的质疑,杨雨很淡定,“你可以不赞同我的观点,但是要承认我观点的合理性。”
在擅长“抖包袱”的百家讲坛众多文学大师中,杨雨是一个不擅长讲故事的特例。她讲起故事来非常平淡,编导听来都会没劲地瞌睡,最终放弃了让杨雨讲故事的想法。她的独特之处在于情。“编导说看到我分析词的时候,都觉得他的感情在随着我的讲解而波动。他还是觉得我比较适合讲抒情文学,不擅长抑扬顿挫。我更加注重一个作品当中所包含,以及我所体验到的一种情感的力量。”
曾怪解和妖魔化李清照?
2008年,杨雨曾被网络集体攻击。由于对李清照的解读极具颠覆性,杨雨的《解秘李清照》讲座视频在短短几天内被点击超过15万次。大量喜欢李清照的网友对这样的解读非常不满,有网友认为杨雨是为了出名,故意将一代女词人妖魔化,目的就是夺人眼球:也有网友认为杨雨很年轻,本身对李清照的研究不够,功夫还没有到家,曲解、误读了李洁照。
研究李清照的学者康震曾用“多愁善感的、清丽娟秀的、端庄的一个女词人”来解读李清照,杨雨则在讲稿中颠覆了人们心中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李清照形象。在特定语境下,她将李清照解读为“漂亮有才却好赌、好酒、好色”的女性。
杨雨说,李清照爱打马,这从她的词“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中可见一斑。而“打马”是麻将的前身。那么李清照爱赌到了什么程度呢’杨雨在视频中讲了一个例子:北宋灭亡以后,为了躲避金兵,李清照跟着达官贵人们一起逃难。兵荒马乱的时候,她还念念不忘赌博。
杨雨解读说,如今能读到的李清照的词大概有58首(含存疑之作),其中提到酒和喝酒的有26首,李清照爱喝酒,而且不是从来不醉,而是一喝必醉、杨雨在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来证实李清照好酒,她认为《如梦令》记载了李清照醉酒最出格的一次,她和伙伴们踏青春游,喝得醉醺醺的,竟然不小心闯进了荷花丛中,怎么都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说李清照好色,可能很多人会提出质疑,但是杨雨从李清照婚前婚后的两首词中,看出了端倪,作了另类解读。李清照的《丑奴儿》一词,杨雨认为个中涵义是李清照向丈夫赵明诚弹琴求爱,奈何赵明诚不解风情,李清照只好对着菱花镜细细描眉,轻轻点唇,上一点薄薄的晚妆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对于这种解读,康震并不赞同。他认为,李清照喜欢赌博,这未必就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赌徒”,因为在那个时代,“打马”并不是为了赢钱,完全是文人雅士在闲暇之余的一种娱乐方式:说李清照是“酒鬼”似乎史有些牟強,在宋代,喝酒是一种义化的象征,不管男词人、女词人都会饮酒赋词、咏物抒情,这同样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与现代意义的“酗酒”完全不同。对于李清照的“好色”,康震说他不知道杨雨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如果只是从一些描写女子美貌、妩媚的言辞中就片面地说李清照“好色”,似手有些不妥,只能说李清照大胆而已。
我没有过度阐释纳兰
除去现有能够掌握的历史文献之外,人们没有办法走进一个完全真实的历史人物,包括已经逝去300多年的纳兰性德。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肆意解读历史,杨雨说,即便是夸张的解读,都必须从文献出发。
“我们能够掌握的只有纳兰性德的文字,以及旁人研究他的文字。我们的一切都必须从文献出发,从文字出发。全于它是否夸张,或者夸张到什么程度,这是我们无法把握的。所以我强调的是,读诗词除了掌握已有的文献之外,还有一种以心会心的情感体验。我在《百家讲坛》讲解的片名是‘纳兰心事有谁知’,意即我们尽可能想去‘知’,但是没有谁可以说‘纳兰心事我知道’。”
纳兰在月光底下发呆,杨雨将那一场景还原为“纳兰性德想念他的初恋情人”。还原历史甚至还原出生活细节,杨雨说,她根据诗词做的揣测不存在过度阐释。”我理解的过度阐释,是在一首诗词作品里面赋予它更多更深的文学之外的含义,比如说一首爱情词,你偏偏说它有政治影射。如果仅仅还原一个场景,那不叫过度阐释。而且这种还原也比较适合电视讲座,因为电视讲座强调画面感。诗词讲意境,除意之外,境也很重要。微博里有人给我留言问‘哪个文献说纳兰性德想念他的初恋情人?我回了他一句,没有人这么说,没有文献这么说,我只是说应该是很可能,这是合理的推测。
不擅长“抖包袱”
镜头里,她是知性的抒情达意者。人前,她头发飘逸,清纯温婉。她初上《百家讲坛》开讲陆游时就有网友感叹,“怎么能这么有文化,又这么美?”她的新书《我是人间惆怅客:听杨雨讲纳兰》的腰封也赫然挂着“美女教授”的头衔。
“刚开始我也觉得挺扎眼,这个称呼我反抗过,当时这本书的责编把书稿给我的时候,我就提意见能不能把“美女”改成”知性”或者“人气”,但是反抗没用。后来,我发现美女变成一个统称了,不管叫谁,只要是女性,都可以称呼是美女,我也就放心了。”
“美女”的身份,是否给杨雨的职业生涯一定的助力呢?“在同等实力的情况下,更漂亮一点也许会有些帮助。但是,总是有实力上的差异的。《百家讲坛》的女学者都很漂亮,但都下是靠长相,靠的都是实力。”杨雨十分坦诚。
她在节目录制前会做大量准备工作,“讲纳兰前,我非常细致地通读了阎崇年老师关于清初的一些讲稿,也全面地搜索了纳兰的相关文献资料”。节目录制结束后,杨雨却很少看自己的节目,“顶多看一集,给自己挑挑毛病。看看哪里不够从容,哪里气息不对。感觉自己不是特別能侃,看上去讲得特别累。”
以往《百家讲坛》的主讲人,从年龄资历来说都是比较年长的学者,她凭借什么吸引到编导的注意力?思考片刻,杨雨总结原因为“个性和风格”。 “我觉得无论谁来讲,讲谁,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观点。”杨雨说自己是以情动人,“解读人物时我会比较偏重情感的细膩表达。别人的讲座故事性很强,我会从文学情感去解读。”谈到外界的质疑,杨雨很淡定,“你可以不赞同我的观点,但是要承认我观点的合理性。”
在擅长“抖包袱”的百家讲坛众多文学大师中,杨雨是一个不擅长讲故事的特例。她讲起故事来非常平淡,编导听来都会没劲地瞌睡,最终放弃了让杨雨讲故事的想法。她的独特之处在于情。“编导说看到我分析词的时候,都觉得他的感情在随着我的讲解而波动。他还是觉得我比较适合讲抒情文学,不擅长抑扬顿挫。我更加注重一个作品当中所包含,以及我所体验到的一种情感的力量。”
曾怪解和妖魔化李清照?
2008年,杨雨曾被网络集体攻击。由于对李清照的解读极具颠覆性,杨雨的《解秘李清照》讲座视频在短短几天内被点击超过15万次。大量喜欢李清照的网友对这样的解读非常不满,有网友认为杨雨是为了出名,故意将一代女词人妖魔化,目的就是夺人眼球:也有网友认为杨雨很年轻,本身对李清照的研究不够,功夫还没有到家,曲解、误读了李洁照。
研究李清照的学者康震曾用“多愁善感的、清丽娟秀的、端庄的一个女词人”来解读李清照,杨雨则在讲稿中颠覆了人们心中那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李清照形象。在特定语境下,她将李清照解读为“漂亮有才却好赌、好酒、好色”的女性。
杨雨说,李清照爱打马,这从她的词“使千万世后,知命辞打马,始自易安居士也。”中可见一斑。而“打马”是麻将的前身。那么李清照爱赌到了什么程度呢’杨雨在视频中讲了一个例子:北宋灭亡以后,为了躲避金兵,李清照跟着达官贵人们一起逃难。兵荒马乱的时候,她还念念不忘赌博。
杨雨解读说,如今能读到的李清照的词大概有58首(含存疑之作),其中提到酒和喝酒的有26首,李清照爱喝酒,而且不是从来不醉,而是一喝必醉、杨雨在书中举了很多例子来证实李清照好酒,她认为《如梦令》记载了李清照醉酒最出格的一次,她和伙伴们踏青春游,喝得醉醺醺的,竟然不小心闯进了荷花丛中,怎么都找不到回家的路了。
说李清照好色,可能很多人会提出质疑,但是杨雨从李清照婚前婚后的两首词中,看出了端倪,作了另类解读。李清照的《丑奴儿》一词,杨雨认为个中涵义是李清照向丈夫赵明诚弹琴求爱,奈何赵明诚不解风情,李清照只好对着菱花镜细细描眉,轻轻点唇,上一点薄薄的晚妆那意思再明显不过了。
对于这种解读,康震并不赞同。他认为,李清照喜欢赌博,这未必就成了现代意义上的”赌徒”,因为在那个时代,“打马”并不是为了赢钱,完全是文人雅士在闲暇之余的一种娱乐方式:说李清照是“酒鬼”似乎史有些牟強,在宋代,喝酒是一种义化的象征,不管男词人、女词人都会饮酒赋词、咏物抒情,这同样只是一种生活方式,与现代意义的“酗酒”完全不同。对于李清照的“好色”,康震说他不知道杨雨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如果只是从一些描写女子美貌、妩媚的言辞中就片面地说李清照“好色”,似手有些不妥,只能说李清照大胆而已。
我没有过度阐释纳兰
除去现有能够掌握的历史文献之外,人们没有办法走进一个完全真实的历史人物,包括已经逝去300多年的纳兰性德。但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肆意解读历史,杨雨说,即便是夸张的解读,都必须从文献出发。
“我们能够掌握的只有纳兰性德的文字,以及旁人研究他的文字。我们的一切都必须从文献出发,从文字出发。全于它是否夸张,或者夸张到什么程度,这是我们无法把握的。所以我强调的是,读诗词除了掌握已有的文献之外,还有一种以心会心的情感体验。我在《百家讲坛》讲解的片名是‘纳兰心事有谁知’,意即我们尽可能想去‘知’,但是没有谁可以说‘纳兰心事我知道’。”
纳兰在月光底下发呆,杨雨将那一场景还原为“纳兰性德想念他的初恋情人”。还原历史甚至还原出生活细节,杨雨说,她根据诗词做的揣测不存在过度阐释。”我理解的过度阐释,是在一首诗词作品里面赋予它更多更深的文学之外的含义,比如说一首爱情词,你偏偏说它有政治影射。如果仅仅还原一个场景,那不叫过度阐释。而且这种还原也比较适合电视讲座,因为电视讲座强调画面感。诗词讲意境,除意之外,境也很重要。微博里有人给我留言问‘哪个文献说纳兰性德想念他的初恋情人?我回了他一句,没有人这么说,没有文献这么说,我只是说应该是很可能,这是合理的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