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金融体系在金融需求、金融供给、金融监管三个方面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国家审计为根本出发点,分析我国金融体系效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对策,希望能提高金融体系的高效性,满足人民的金融需求,使金融市场稳定向前发展。
国家审计阐述金融体系蕴含着重要作用,在政府限制行为与市场行为并存的金融体制主导下,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更加完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样,金融市场开放度加大。但与大多数西方国家相比,国内金融体系起步较晚,很多机构和企业仍处于过渡时期,外部斗争、经济动荡等原因致使金融业发展缓慢,随着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金融体系也凸显出问题,如何有效配置金融资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构建科学有效的金融安全管理体系成为值得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
金融体系效能的提升也是当今金融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总体来说,金融体系呈现出“高增长,低效率”的总体特点,主要表现在;中国金融业的增长速度、金融规模、宏观调控等手段都取得较大发展和成效,金融数量与质量之间形成反差。金融体系效能的分为外部效率和内部效率,因此下文从内外效率的提升来解决金融体系效能总体提升的问题,也就是宏观经济效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
金融监管能力有待提升
金融监管是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金融机关运用各种手段控制监管对象的活动,从而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金融监管在监管效率的提升上占据基础性地位。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化经济潮流下,金融风险呈现出形式隐蔽、传染迅速、种类多样的特点,更新迭代的科技金融理念、金融机构都给金融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时代难题,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暴露出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方面,脱实向虚的金融体系产生各种乱象,由于金融的本质是资金融通、资源配置和管理风险的问题,当货币政策宽松,金融监管放松,金融资本逐利的本性激发了作为驱动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创新在处理资源组合问题时面临风险,集中表现为正规金融机构主动负债不断地加杠杆和通道,金融创新的功利化、形式化、过度化等问题出现,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影子银行规模迅速膨胀,继而风险集聚起来,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
近年,我国金融资源总量大幅度增长,但金融资源配置失衡,发达地区与发展地区、城市与农村、国家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差距显现出来。首先,民营企业的局限性。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围绕房地产、传统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换为高质量增长,少数的民营企业进行技术、管理创新,得以成功转型,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微型、小型企业,获得社会认可的高比例信用纪录难度较大,建立信用需要较长的周期,民营企业面临着利润率低,融资难的困境。其次,融资结构的差异性。不同的融资结构对应由不同类型金融结构主导的金融资源分配,呈现出信贷资产和金融资产分布的不均衡,而境内外投行业务模式的区别加大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前面临的难题。
国家审计机关推动金融制度
首先,国家审计机关聚力于重点问题。随着国际社会贸易摩擦的加剧,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严重干扰投资者的判断,同时由于疫情的冲击,进而影响到金融机构。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完善自身的审计管理体制机制,审计报告全覆盖国家治理的各项工作,重点关注积极财政政策的质量提高、效果增强,减税降费等金融相关政策。同时,国家审计通过全方位、渗透式来揭示暴露的问题,促进整改来提升金融体系效能,并且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其次,国家审计机关致力于查清金融法律法规的漏洞,完善相关的内容,规范金融体系秩序,充分发挥金融制度的优势。
金融监管部门审计防范金融风险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能否把握住服务实体经济和增进社会普惠这一金融创新的出发点,最大限度的提升金融体系的高效性,国家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金融监管体系,保证金融业的有序竞争,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金融监管可以保障公众的合法利益,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审计要遵循金融规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与金融安全的需要,并且是中国经济涌现巨大活力的重要源泉。首先,金融审计工作要符合金融与经济共生关系的本质要求,从而消除金融风险的根源。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要切实认识到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密切关注金融市场的变化,统筹好金融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经济与金融的相辅相成反映在经济的发展推进金融审计改革创新,当下我国金融审计体系与劳动密集型增长模式相契合,政府干预下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倾向于支持大型企业,而经济创新的主导力量依靠于规模较小、资产份额低的民营企业,实现经济由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因此,金融审计需要仔细探索管理机制、组织模式、技术方法,以及在金融审计中推广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整合审计资源,通过金融审计理论的创新带来金融审计实践能力的创新。其次,要集中精力整治“金融乱象”,主要体现在违规收取费用、捆绑销售等方面,对金融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打击力度,细化信贷融资的监管要求,充分发挥技术手段,有效维护好企业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严禁增加企业的隐形成本。同时,对于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形式,要不断总结其手段和方法,避免事态更加严重。最后,金融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对风险的预警作用,保持并继续强化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必须进一步聚焦风险,更好地揭示风险、分析风险进而防范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作为金融创新的力量和基准,实现对于风险的早发现、早识别,同时对风险早化解、早处置,充分认识并及时解决整个行业风险点的分布及表现形式、风险程度的高低和风险点之间联系的问题。
金融审计机构调节资源配置 通过对审计资源的整合,树立全局观念,把握金融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在部门之间建立稳定的配合模式,加强审计工作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利用科技创新的手段,充分提高金融资本的利用率。首先,为了解决传统信用模式的问题,建设数字信任机制。信任未知或者信任薄弱的环境中在中央节点建立值得信任的纽带,降低信用需要的时间和成本是数字信任的价值所在,数字信任的主要优势是基于高效率、范围广、低成本的特点,究其本质开放数字金融市场,进行社会财富资源的重新分配,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技术,打破时空、数量、成本等因素制约,具体体现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广信用,比如蚂蚁金服等新型金融机构,通过数据挖掘大众的信用价值,提高金融服务覆盖范围、运行效率,精准满足众多微型、小型企业发放贷款的需求,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利用算法程序表达规则,金融机构和企业基于共同信任的算法程序从而建立互信模式,通过科技手段简化交易过程中的申请、审批、审核等环节,并使用编程智能合同,引入法律法规和监管节点,以确保价值交换符合约精神,并避免不可预测的交易风险。因此,当金融科技创新与传统金融服务融合,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繁荣,大大提升了金融体系的效率。其次,充分加大融资结构促进金融资源的配置问题。我国采取的措施是重构融资渠道,这需要资本市场实现由表外向表内的重构,由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的重构,体现在企业融资方面,通过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可以避免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联结,节省时间和成本,更好缩短企业融资链,但直接融资渠道的建设需要多层次构建,并且在短期内很难实施,因此当企业长期仍需要表内贷款的支撑,揭示出表内贷款融资需求总量有限,依赖于表外融资的企业面临融资渠道收缩的困境,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基础上,降低企业杠杆率,把高杠杆的风险控制住。
金融机构通过对金融需求主体、金融供给主体、金融监管机构的审计,发掘出民营企业金融需求不匹配、实体经济的脱离、风险的普遍等问题,提出一系列措施引导金融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约束金融机构企业的风险行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因此,国家审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理论、实践优势,提升金融审计的专业性,保障金融审计监管的独立权,增强金融审计的手段化,更好发挥国家审计对金融体系效能的提升作用。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0年山东省社科联项目《 异质性企业视角下山东省服务贸易转型升级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CJJJ05)研究成果。]
(山东枣庄学院)
参考文献:
[1]庄尚文,尹星慧.国家审计与金融体系效能提升[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4):71-75.
[2]王家華,周子威.国家审计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作用机理与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20(11):124-129.
[3] 李宗民.基于金融风险视角的中美金融审计实践比较[J].财会通讯,2020(17):149-152+158.
国家审计的重要性
国家审计阐述金融体系蕴含着重要作用,在政府限制行为与市场行为并存的金融体制主导下,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金融服务更加完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样,金融市场开放度加大。但与大多数西方国家相比,国内金融体系起步较晚,很多机构和企业仍处于过渡时期,外部斗争、经济动荡等原因致使金融业发展缓慢,随着经济转型和对外开放的程度加深,金融体系也凸显出问题,如何有效配置金融资源、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构建科学有效的金融安全管理体系成为值得关注的重大理论问题。
金融体系效能的现状分析
金融体系效能的提升也是当今金融领域面临的重大问题,总体来说,金融体系呈现出“高增长,低效率”的总体特点,主要表现在;中国金融业的增长速度、金融规模、宏观调控等手段都取得较大发展和成效,金融数量与质量之间形成反差。金融体系效能的分为外部效率和内部效率,因此下文从内外效率的提升来解决金融体系效能总体提升的问题,也就是宏观经济效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以及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效率。
金融监管能力有待提升
金融监管是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力,金融机关运用各种手段控制监管对象的活动,从而确保金融系统的稳定性,金融监管在监管效率的提升上占据基础性地位。在复杂多变的全球化经济潮流下,金融风险呈现出形式隐蔽、传染迅速、种类多样的特点,更新迭代的科技金融理念、金融机构都给金融监管模式提出了新的时代难题,我国现有的金融监管体系暴露出许多弊端。主要体现在实体经济方面,脱实向虚的金融体系产生各种乱象,由于金融的本质是资金融通、资源配置和管理风险的问题,当货币政策宽松,金融监管放松,金融资本逐利的本性激发了作为驱动金融发展的重要力量。金融创新在处理资源组合问题时面临风险,集中表现为正规金融机构主动负债不断地加杠杆和通道,金融创新的功利化、形式化、过度化等问题出现,资金在金融体系内空转,资源不能有效利用,影子银行规模迅速膨胀,继而风险集聚起来,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
金融资源分配不均衡
近年,我国金融资源总量大幅度增长,但金融资源配置失衡,发达地区与发展地区、城市与农村、国家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差距显现出来。首先,民营企业的局限性。民营企业的发展主要围绕房地产、传统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转换为高质量增长,少数的民营企业进行技术、管理创新,得以成功转型,民营企业绝大多数是微型、小型企业,获得社会认可的高比例信用纪录难度较大,建立信用需要较长的周期,民营企业面临着利润率低,融资难的困境。其次,融资结构的差异性。不同的融资结构对应由不同类型金融结构主导的金融资源分配,呈现出信贷资产和金融资产分布的不均衡,而境内外投行业务模式的区别加大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因此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当前面临的难题。
國家审计促进金融体系效能提升路径
国家审计机关推动金融制度
首先,国家审计机关聚力于重点问题。随着国际社会贸易摩擦的加剧,金融风险的不确定性严重干扰投资者的判断,同时由于疫情的冲击,进而影响到金融机构。国家审计机关通过完善自身的审计管理体制机制,审计报告全覆盖国家治理的各项工作,重点关注积极财政政策的质量提高、效果增强,减税降费等金融相关政策。同时,国家审计通过全方位、渗透式来揭示暴露的问题,促进整改来提升金融体系效能,并且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的重要作用。其次,国家审计机关致力于查清金融法律法规的漏洞,完善相关的内容,规范金融体系秩序,充分发挥金融制度的优势。
金融监管部门审计防范金融风险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能否把握住服务实体经济和增进社会普惠这一金融创新的出发点,最大限度的提升金融体系的高效性,国家必须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金融监管体系,保证金融业的有序竞争,有利于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金融监管可以保障公众的合法利益,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作为国家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审计要遵循金融规律,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与金融安全的需要,并且是中国经济涌现巨大活力的重要源泉。首先,金融审计工作要符合金融与经济共生关系的本质要求,从而消除金融风险的根源。在具体的审计工作中,要切实认识到金融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密切关注金融市场的变化,统筹好金融工作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经济与金融的相辅相成反映在经济的发展推进金融审计改革创新,当下我国金融审计体系与劳动密集型增长模式相契合,政府干预下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倾向于支持大型企业,而经济创新的主导力量依靠于规模较小、资产份额低的民营企业,实现经济由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转变。因此,金融审计需要仔细探索管理机制、组织模式、技术方法,以及在金融审计中推广大数据分析技术的运用,整合审计资源,通过金融审计理论的创新带来金融审计实践能力的创新。其次,要集中精力整治“金融乱象”,主要体现在违规收取费用、捆绑销售等方面,对金融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加强打击力度,细化信贷融资的监管要求,充分发挥技术手段,有效维护好企业的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严禁增加企业的隐形成本。同时,对于违法犯罪活动的新形式,要不断总结其手段和方法,避免事态更加严重。最后,金融审计工作要充分发挥对风险的预警作用,保持并继续强化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必须进一步聚焦风险,更好地揭示风险、分析风险进而防范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作为金融创新的力量和基准,实现对于风险的早发现、早识别,同时对风险早化解、早处置,充分认识并及时解决整个行业风险点的分布及表现形式、风险程度的高低和风险点之间联系的问题。
金融审计机构调节资源配置 通过对审计资源的整合,树立全局观念,把握金融发展的规律与趋势,在部门之间建立稳定的配合模式,加强审计工作统筹,优化资源配置,利用科技创新的手段,充分提高金融资本的利用率。首先,为了解决传统信用模式的问题,建设数字信任机制。信任未知或者信任薄弱的环境中在中央节点建立值得信任的纽带,降低信用需要的时间和成本是数字信任的价值所在,数字信任的主要优势是基于高效率、范围广、低成本的特点,究其本质开放数字金融市场,进行社会财富资源的重新分配,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科技技术,打破时空、数量、成本等因素制约,具体体现在运用大数据技术推广信用,比如蚂蚁金服等新型金融机构,通过数据挖掘大众的信用价值,提高金融服务覆盖范围、运行效率,精准满足众多微型、小型企业发放贷款的需求,提供金融服务。同时,应用区块链技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利用算法程序表达规则,金融机构和企业基于共同信任的算法程序从而建立互信模式,通过科技手段简化交易过程中的申请、审批、审核等环节,并使用编程智能合同,引入法律法规和监管节点,以确保价值交换符合约精神,并避免不可预测的交易风险。因此,当金融科技创新与传统金融服务融合,有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繁荣,大大提升了金融体系的效率。其次,充分加大融资结构促进金融资源的配置问题。我国采取的措施是重构融资渠道,这需要资本市场实现由表外向表内的重构,由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的重构,体现在企业融资方面,通过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可以避免金融中介机构的融资联结,节省时间和成本,更好缩短企业融资链,但直接融资渠道的建设需要多层次构建,并且在短期内很难实施,因此当企业长期仍需要表内贷款的支撑,揭示出表内贷款融资需求总量有限,依赖于表外融资的企业面临融资渠道收缩的困境,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基础上,降低企业杠杆率,把高杠杆的风险控制住。
小 结
金融机构通过对金融需求主体、金融供给主体、金融监管机构的审计,发掘出民营企业金融需求不匹配、实体经济的脱离、风险的普遍等问题,提出一系列措施引导金融资本市场的平稳运行,优化金融资源的配置,约束金融机构企业的风险行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因此,国家审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理论、实践优势,提升金融审计的专业性,保障金融审计监管的独立权,增强金融审计的手段化,更好发挥国家审计对金融体系效能的提升作用。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0年山东省社科联项目《 异质性企业视角下山东省服务贸易转型升级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CJJJ05)研究成果。]
(山东枣庄学院)
参考文献:
[1]庄尚文,尹星慧.国家审计与金融体系效能提升[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7(04):71-75.
[2]王家華,周子威.国家审计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的作用机理与路径选择[J].经济问题,2020(11):124-129.
[3] 李宗民.基于金融风险视角的中美金融审计实践比较[J].财会通讯,2020(17):149-152+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