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腋成裘,贵在恒久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pt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映潮老师到鄂尔多斯东胜区伊克昭中学讲学指导,我有幸听了余老师讲《马说》,收获甚丰。他对《马说》的设计以极有层次感地朗读为线索:一读明白停顿节奏,学生整体感知文章;二读思考“你眼中的《马说》是一篇什么样的文章”,学生四字短语谈见解;三读感悟情感变化,在重点指导11个“不”和5个“也”的读法中,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四读精彩片段,学生在理解层次美、形象美、句式美、情感美的基础上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其设计之简洁精妙,平实高效令我佩服之至。余老师的提问简洁、明确,颇具魔力,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思考的积极性,学生发言踊跃;余老师的过渡不露痕迹,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完美如一体;余老师注重积累落实,学生思而有得,学而可用,集腋成裘,终达教学目标。
  一、阅读的积累研究是教学设计新颖的基础
  余老师说:“许多年来,我用最笨拙而又最科学的方法读书;许多年来,我用最辛苦而又最有用的方法读书;许多年来,我用最麻烦而又最精细的方法读书——那就是做读书卡片”
  余老师一直坚持订阅中学语文教育教学的相关资料,有的资料已陪伴他度过了三十多年,他读书的时候,必须做资料卡片。“这些卡片的类别划分细密。如阅读教学类,就分为综论、记叙、说明、议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文言文、语言、词语、句义、段意、讲读、自读、教例、课型等小类,每一小类都拥有大量的资料目录。”例如文言文中《赤壁赋》一文,他的资料卡片就有27个,每一个卡片分别标明有关教学资料的作者、题目、刊物期数……
  详细研究《赤壁赋》的资料卡片,我发现有关于作者介绍、教学设计、艺术特点、明确意象等,还有关于疑难解答、注释商榷、哲理美探讨的……
  有了如此丰富的材料,对《赤壁赋》还不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讲起课来能不得心应手?课堂设计能不新颖别致?正如余老师所言:“名师成长的过程,往往是‘集万千折磨于一身’的过程。没有类似于这样‘积累’的诸多‘折磨’,或者受不住这样经年累月‘积累’的‘折磨’,难以养成厚实的底气。”
  正是有了阅读的长年积累,有了读书卡片,有博采众长,才有了思想深度,才能见解独特,教学设计才能想得到、放得开、教得活。例如《马说》中的11个“不”,5个“也”的读法指导、情感体会,没有积累之功夫,能从这两字入手体会作者的“不平”“惋惜”“愤慨”之感情?真是大外着眼,小处着手,有如神来之笔。
  阅读的积累是第一步,但把别人的东西变成自己的,还需要认真研究,最终形成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教法。例如,余老师在积累的基础上,研究出把玩课文的20多种方法:篇式提炼、章法分析、手法品味、笔法探究、变形阅读、变体阅读、课中比读、课文联读、集合研究、资料助读……
  因为有长期坚持的苦心、耐心、细心、静心与慧心,因为有在积累基础上对课文的深加工、巧加工、厚加工,积累和研究才变成了一篇篇课文的创新设计。正是这些创新设计得到同行的认可与推崇,成就了自己教坛名师的地位。
  我们万分羡慕名师的声望地位,却万分不愿意埋头苦干。我们喜欢便捷的网络、现成的教案……我们一次次地讲解,一轮轮地重复,对于课文没有更深的理解,没有自己的见解,有的只是参考资料的说法,别人的讲法。我们总在抱怨社会风气不好、独生子女难教、学生不喜欢学习,却很少反思自己。抱怨声中,我们送走了一届届学生,换来了皱纹和白发,青年教师变成了老年教师,这就是我们的变化!
  教育是良心活,不误人子弟是底线。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份职业,就要静下心下,在三尺讲台耕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厚积才能薄发,信手拈来才能侃侃而谈。如果你想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如果你想教出特色、教出名气,那么切记余老师忠告:“用大海般丰富的积累来显现自己的力量!”
  二、教学设计的研究积累是写作的源泉
  讲座中,余老师告诉我们,他到2014年8月底,发表的各类文章已有1500多篇。呆了好久,我也不知该用“佩服”,还是用“震惊”来形容。我们觉得发表一篇文章比登天还难,对余老师似乎是小菜一碟;我们只在评级无奈时搜索枯肠、百度拼凑,余老师却经常文思如泉涌、倚马可待;我们以此为苦,余老师却以此为乐,霄壤之别,原因何在?
  再看余老师的讲课记录:2014年5月29日,余老师在洛阳市讲了第200堂公开课《范仲淹的故事》。余老师说所谓200堂课,相当于200篇课文,比如多年前讲过的《狼》,8种教学方案早已在网上流传,如今则有更多的创造。比如《陋室铭》,现在的教学方案已经是第9次修改版。比如《孔乙己》,有90分钟的上法,有45分钟的上法,也有20分钟的上法。
  两组数字其实互为因果。正是因为有了对语文的痴迷,才有了同一文章不同角度的创新设计,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例如,仅《孔乙己》一文,余老师就写出了18篇角度各异的赏析短文:《关于孔乙己的小说基本知识》《说说孔乙己的“长衫”》《孔乙己“脸色描写”赏析》《茴香豆的妙用》……
  余老师说:“工作了几十年,我就坚持写作了几十年。没有写作,就没有我教学工作中的辛苦与快乐,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
  余老师1984年10月发表第一篇文章《多情的省略号》,是对标点符号研究积累的成果;1985年5月发表的《古代人名种种》,是对古代人名研究积累的成果;1986年4月发表的《〈分马〉中的心理描写》,是对课文细节描写研究积累的成果……余老师的写作从课文短论开始,他说短论最高的成就是2005年发表于《光明日报》的连载:《教学思路的创新设计》《课堂活动的创新设计》《课堂提问的创新设计》《朗读教学的创新设计》……仔细研究余老师发表的文章,大部分以课堂教学研究为写作内容,如果没有大量阅读后的积累,如果没有积累基础上的创新,能有如此多的写作素材?将近30年的时间,每年要写50篇以上,如果没有持之以恒的积累和创新,哪里有这样的成就?真如余老师所言:“越是有创见的写作,越发表现出写作之前的辛苦积累。越是有充分的写作,自己创造的资料越是丰富多姿。”积累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写作的源泉,写作是思想的升华,思想是名师的财富。正是这几十年如一日的讲学、写作,才形成了余老师独特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二中学。
其他文献
在连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120公里的线路上,是什么技术力量让时速350公里的“和谐导”动车组实现了平稳的“陆地飞行”?奠定高速铁路坚实线路基础的关键在哪里?    我坐在京津城际铁路风驰电掣的高速列车上,窗外色彩宜人的植物群落,被深秋的阳光涂抹成了长长的画卷,远处的田野祥和优美,如同一张凝固的明信片。  京津城际铁路是中国最早开工建设并最先建成的第一条高标准铁路客运专线,在连接北京、天津两大城市1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我们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我们面前的仍是一条不平坦的道路,我们这个民族经历过很多灾难,但是独立不惧、百折不挠是我们的优良传统。  新的一年快到了,我希望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要坚持。胜非为难,持之为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希望在新的一年里,我们还要继续保持忧患意识和危机意识,更加兢兢业业地努力工作,努力奋斗。中国的明天大有希望。    ——温家宝
【摘要】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突出了写作教学的作用,英语教师开始重视写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学生的全年发展。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属于系统性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技能,引导学生积累词汇和句型,学会运营英语语法。本文提出了初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几点策略,提高初中英语写作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写作能力;教学策略  【作者简介】马玲莉(
【摘要】英语的教学除了要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知识之外,还承担着锻炼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笔者以译林新版《英语》五(上)课文Unit 6 My e-friend的巩固课为例,截取了教学过程中的片段,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  【关键词】思维品质;小学英语;教学片段  【作者简介】钟雨含,江苏省常州市平冈小学。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和发展学
近日,北京加拿大中侨互助会移民服务中心在京成立,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北京市副市长程红出席成立仪式。  中侨互助会是一个服务于赴加移民的非盈利、非政府组织,旨在为已获批到加拿大移民定居的新移民提供相应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服务信息,帮助移民提前了解移民国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好地融入新的环境,为移民生活和事业发展打下基础。  互助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在京成立服务中心,必将进一步促进中加两国在人才、经济
海华考上了县城高中,一家人高兴坏了。可高兴劲一过就开始发愁了,因为借来借去,海华的学费总算有了,可生活费还差不少。  海华满不在乎地说:“爸、妈,别愁了,钱多就多吃,钱少就少吃,我节省点就挺过去了。”  妈还没开口,爸先瞪着眼嚷开了:“什么多吃少吃,屁话!你正是长身体的时候,能少吃吗?走,跟我叉鱼去,万一碰上个甲鱼呢?”  在村子北边一眼望不到头的水荡内,海华和爸边走边瞪大眼在水面上寻觅着,雪白的
1 “北京共识”偃旗息鼓  英 《经济学人》5月8日    中国官员一直声称要节俭办世博,但事实并非如此。世博开幕式上的烟花、镭射光束、喷泉和舞者,其奢华程度堪比北京奥运。中国显示自身活力的劲头简直不可遏制,这也在—定程度上引发了世人对“中国模式”的钦佩之情。西方的担心也开始溢于言表:这个不符合西方民主定义的国家,它所获得的成功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但在中国国内,是否真的存在“中国模式”或“北京共
【摘要】学生只有在实际运用中才能真正感受到英语的魅力与价值,进而产生后续学习的不竭动力,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创设真实的语境,让学生将知识用“活”起来,指导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理解和创造性地运用所学语言,帮助学生内化所学语言知识,构建多维语言体验,在参与语言交流过程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语言运用能力;交流欲望;丰富元素;学用结合  【作者简介】石兰,江苏省昆山市千灯中心
减负增效一直以来是教学中所面临的较为复杂的议题,既要减负但同时又要增效,这是我们教师所期盼的理想境界。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学生跳进了题海不能自拔,学生漫无边际地做着一张张试卷和一页页练习题,身心疲惫。教师中也经常听到同样的抱怨:“看我给他们做了那么多练习,考出的成绩仍然那么差!”声声叹息中有着学生的无奈,教师的失望。我就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来减负增效粗浅地谈几点:  一、课堂教学中常见的影响课堂有效实
With the learners’ experience as the source of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erial, Language Experience Approach emphasizes on promoting reading, writing, speaking and listening of the target langu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