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简要分析了近年来的考试命题特点,就如何抓好时政复习,从强化双基,打好基础;明确时事热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科学定位,筛选热点,找准结合等谈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双基针对性和时效性定位筛选找准
近年来,高考政治命题的特点是:立足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要求,富有时代气息。命题思路已经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和“现实问题立意”,更注重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不回避热点,迎着热点考已成为高考政治试题的一大特点。附表:
2003—2008年全国文综卷I热点题材试题
占政治学科试题题量的比重
表中数据表明,六年来,热点题材试题占政治学科试题题量比重尽管高低不同,但都在50%以上,尤其是2008年更突出地显示了鲜明的时代性,关注社会生活、关注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覆盖面之广、设问形式之活,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同时我们还发现,高考试题绝不是为了热点而考热点,而是以热点问题为“背景或载体”考查考生对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考查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见政治科《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基于以上命题的变化和特点,本人认为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强化双基,打好基础
高考政治试题大多是围绕热点专题,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提出新问题,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说明,无论试题难易,都注重对考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查,都必然要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和近两年主干知识的考查范围,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包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内涵要清楚,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
二是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树立学科整体观念。知识只有形成网络才能被高效地存储和提取。
三是要抓好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理顺知识体系。同学们要把握好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在运用中掌握知识。同时同学们要训练自己对高考所考基础、主干知识有整体、综合的把握能力,并能根据热点情景,迁移、重组这些基础知识、把握好学科知识的体系和学科精神。
2.明确时事热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考纲说明》的第四部分时事政治,有两大部分: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长长的一年,国内外发生这么多的重大事件会考哪些?哪些是我们要关注的热点?明确时事热点,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成为我们备考过程中的一大问题。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发现应关注的热点有:
一是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问题;
二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三是与社会成员尤其是与青少年学生密切相关的,引领价值导向的问题;
四是反映时代特征和国家意志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新信息;
五是政史地三科结合的知识。
3.科学定位,筛选热点,找准结合
明确了应关注的时事政治,才相当于复习有了一个大的方向。这样还不行,我们还得进一步确定把握更加具体一些的内容,把握的原则是:
从空间上——以国内为主、国际为辅。
从时间上——以近期为主、远期为辅(包括持续性的热点)。
从内容上——以经济、政治为主,其他方面为辅(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社会生活)。
从角度上——坚持正面为主、反面为辅的原则。
从呈现方式上——以生动具体的资料(数据、图表、描述)为主,以理论论述为辅。
根据这些原则,在平时的复习中,选择相应热点材料的题目,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各个热点,对其要有一个基本的感知和把握,帮助学生归纳和整理时政问题的来龙去脉,理出背景材料的头绪,可以借助“what?邛why?邛how”的思维模式,把精选出的新情景、新材料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大块进行分析把握,作为学生对时事不要求挖得过深。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热点问题的本质,从整体上把握热点,搞清楚热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联系教材,找准它与教材的结合点,也就是说要知道它考的是教材的哪个知识点。例如,对“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复习时,可着重把握:(是什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就是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为什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扩大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怎么样)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全面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求:
一是以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信用;
二是抓好政府信用,通过提高政府公信力来带动社会信用的根本好转;
三是国家履行文化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打击违背诚信的不法行为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国家机构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原则,通过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在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
四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以信息化推进市场监管职能的拓展,有效遏制践踏信用、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五是市场主体要坚持诚实信用原则,劳动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六是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等等。
最后还得注意的是,政治科主观题组织答案时倡导“学科语言 材料语言 时政语言”,所以,组织答案要点要有时政敏感性,教师要让学生注意一些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提法,与时俱进,并且可以适时适当地运用到答题中去,争取获得评卷标准中的加分。比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又好又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等等。
(责编袁妮)
【关键词】双基针对性和时效性定位筛选找准
近年来,高考政治命题的特点是:立足基础知识,突出能力要求,富有时代气息。命题思路已经由“知识立意”转为“能力立意”和“现实问题立意”,更注重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不回避热点,迎着热点考已成为高考政治试题的一大特点。附表:
2003—2008年全国文综卷I热点题材试题
占政治学科试题题量的比重
表中数据表明,六年来,热点题材试题占政治学科试题题量比重尽管高低不同,但都在50%以上,尤其是2008年更突出地显示了鲜明的时代性,关注社会生活、关注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其覆盖面之广、设问形式之活,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同时我们还发现,高考试题绝不是为了热点而考热点,而是以热点问题为“背景或载体”考查考生对党和国家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内容和意义的理解,考查学生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见政治科《考试大纲》的能力要求)基于以上命题的变化和特点,本人认为我们在复习备考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强化双基,打好基础
高考政治试题大多是围绕热点专题,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提出新问题,引导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说明,无论试题难易,都注重对考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程度的考查,都必然要考查学科的主干知识。在热点问题的复习中,对基础知识的复习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规定的考试范围和近两年主干知识的考查范围,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包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内涵要清楚,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
二是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树立学科整体观念。知识只有形成网络才能被高效地存储和提取。
三是要抓好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理顺知识体系。同学们要把握好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在运用中掌握知识。同时同学们要训练自己对高考所考基础、主干知识有整体、综合的把握能力,并能根据热点情景,迁移、重组这些基础知识、把握好学科知识的体系和学科精神。
2.明确时事热点,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考纲说明》的第四部分时事政治,有两大部分: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长长的一年,国内外发生这么多的重大事件会考哪些?哪些是我们要关注的热点?明确时事热点,以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成为我们备考过程中的一大问题。研究历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发现应关注的热点有:
一是人类共同关注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质量问题;
二是党和国家着力解决的,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
三是与社会成员尤其是与青少年学生密切相关的,引领价值导向的问题;
四是反映时代特征和国家意志的新观点、新理论、新成果、新信息;
五是政史地三科结合的知识。
3.科学定位,筛选热点,找准结合
明确了应关注的时事政治,才相当于复习有了一个大的方向。这样还不行,我们还得进一步确定把握更加具体一些的内容,把握的原则是:
从空间上——以国内为主、国际为辅。
从时间上——以近期为主、远期为辅(包括持续性的热点)。
从内容上——以经济、政治为主,其他方面为辅(文化、科技、教育、体育、社会生活)。
从角度上——坚持正面为主、反面为辅的原则。
从呈现方式上——以生动具体的资料(数据、图表、描述)为主,以理论论述为辅。
根据这些原则,在平时的复习中,选择相应热点材料的题目,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各个热点,对其要有一个基本的感知和把握,帮助学生归纳和整理时政问题的来龙去脉,理出背景材料的头绪,可以借助“what?邛why?邛how”的思维模式,把精选出的新情景、新材料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三大块进行分析把握,作为学生对时事不要求挖得过深。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是,要认识到热点问题的本质,从整体上把握热点,搞清楚热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要联系教材,找准它与教材的结合点,也就是说要知道它考的是教材的哪个知识点。例如,对“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复习时,可着重把握:(是什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就是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为什么)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建设,是适应加入WTO新形势、扩大对外开放的迫切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和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怎么样)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全面启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求:
一是以法律法规规范社会信用;
二是抓好政府信用,通过提高政府公信力来带动社会信用的根本好转;
三是国家履行文化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打击违背诚信的不法行为开展社会诚信宣传教育活动,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国家机构应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原则,通过法治与德治的结合,在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
四是建立社会信用体系,构筑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以信息化推进市场监管职能的拓展,有效遏制践踏信用、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
五是市场主体要坚持诚实信用原则,劳动者必须遵守职业道德,做到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六是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等等。
最后还得注意的是,政治科主观题组织答案时倡导“学科语言 材料语言 时政语言”,所以,组织答案要点要有时政敏感性,教师要让学生注意一些新的概念、新的观点、新的提法,与时俱进,并且可以适时适当地运用到答题中去,争取获得评卷标准中的加分。比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又好又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等等。
(责编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