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对比研究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sscarda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胸腰段脊柱结核采用前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对比。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作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就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再行矫形内固定术(前路组)与一期后路矫形内固定后再行病灶清除并植骨(后路组)预后加以比较,其中前路组单个椎体累及12例(前路A组),多个椎体累及38例(前路B组);后路组单个椎体累及13例(后路A组)多个椎体累及37例(后路B组),回顾临床资料。结果:前路A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后路A组(P<0.05),后路B组术后稳定性优于前路B组(P<0.05)。后路B组畸形矫正率为75.7%,明显高于前路B组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单个椎体累及者,行前路内固定术较为理想,多个椎体累及时,后路内固定术效果更佳,故需依据病情加以选择,以改善预后。
  【关键词】前、后路;内固定手术;胸腰段;脊柱结核;对比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0126—01
  脊柱结核在病发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疾病患者中,占有较高发生比例。大部分脊柱结核患者应用抗结核药物治疗,通过保守方案即可达到治愈效果。但通常情况下,脊柱结核有较高的神经损伤、后凸畸形、椎体破坏等严重事件发生几率,非手术治疗较难全部解决,故需行内固定矫形改善预后,前后路内固定手术为有效治疗手段[1]。本次共选择100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骨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随机分组就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并植骨再行矫形内固定术(前路组)与一期后路矫形内固定后再行病灶清除并植骨(后路组)预后加以比较,回顾临床资料,现将结果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共选择研究对象100例,男69例,女31例,年龄23-64岁,平均(37.8±2.3)岁,均经胸要段MRI及CT检查,站立正侧位X线片检查确诊,为脊柱T11-L2节段结核。随机按前路组和后路组各50例划分,其中前路组单个椎体累及12例(前路A组),多个椎体累及38例(前路B组);后路组单个椎体累及13例(后路A组)多个椎体累及37例(后路B组),各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前路组 全麻,取侧卧位,手术切口于结核破坏嚴重或脓肿明显的一侧选择,先做肾切口(第12肋),沿胸、腹膜外进入。将第11、12肋依据病椎情况,在保留肋骨下切除,吸净脓液,已破坏的椎间盘及椎体刮除,确保彻底清除病灶及对侧脓液。以U型垫作模板,在已刮除病灶后椎体骨质处或相邻正常骨质上,插入开路锥,取6.5mm螺拧入,再取棒(6.35mm)及螺栓,行撑开并拧紧操作,再取植骨块嵌入,置粉针剂0.1g于伤口内[2]。
  1.2.2 后路组 全麻,取俯卧位,正中切口于病变区中心选择,皮肤与皮下组织逐层分开,对肌肉行分离操作,病椎椎板与棘突及关节突和其邻近上下椎体尽量显露,于C臂X线机透视下,依据后患者后凸畸形程度,对进钉的方向和角度加以确定,于上下两节正常椎体攻入椎弓根。咬除于病变节段分布的小关节突,双棒依据后凸情况预弯,矫形,并将螺帽锁紧,完成植骨融合(小关节突)。后取链霉素1.0g预防性置入,后关闭伤口。协助患者取侧卧位,于前路清除病灶,并行植骨融合[3]。
  1.3 指标观察 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亚组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凸角,术后畸形矫正率。
  1.4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前路A组出血量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后路A组(P<0.05),后路B组术后稳定性优于前路B组(P<0.05)。后路B组畸形矫正率为75.7%,明显高于前路B组57.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脊柱结核为临床骨科常见疾病,Hodgson等于20世纪60年代针对本病行前路病灶清除并联合植骨融合术治疗,取得显著效果,被广泛推广应用,但其同时也存在不足之处,即对后凸畸形无矫正能力,较难维持正常的脊柱序列,多个椎体被病灶累及,行植骨操作时多难融合,常被吸收,甚至脊柱对植骨块的重力较难承受而发生移位、骨的,使后凸畸形加重。前路与后路内固定在治疗脊柱结核时均有优缺点,文献并非对其产生研究,缺乏对比报告[4]。特别是脊柱胸腰段结核时,因胸腹交界处重要器官多、活动幅度相对较大,畸形严重,对内固定方式的选择较为重要。
  脊柱结核为累及单个椎体时,通常症状不严重,神经损伤轻微或无神经损伤,脊柱后凸角较小,相对易完成手术,风险较小,故前路矫形内固定技术预后较理想。胸腰段多个椎体累及的患者,数及病灶越多,破坏椎体程度越重,均有较强的脊柱受损,后凸角明显增大。后路内固定可使脊柱后凸畸形得以大幅度矫正,并可对冠状面畸形矫正,且具更为理想的稳定性,与前路术比较,病骨可彻底清除,使植骨块接触健康骨的面积增加,减少窦道形成、复发率,加快融合[5]。本次观察也证实此点。
  综上,针对单个椎体累及者,行前路内固定术较为理想,多个椎体累及时,后路内固定术效果更佳,故需依据病情加以选择,以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 罗成辉. 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治疗脊柱结核临床分析[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3, 6(1): 34-35.
  [2] 吴相阳,朱乐全,陈麒麟,等. 后路固定加病灶清除治疗脊柱结核疗效分析[J].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3(1): 36-39.
  [3] 郭学斌. 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段脊柱结核43例疗效观察[J]. 海南医学. 2012, 23(22): 65-67.
  [4] 郭华,郝定均. 一期窦道与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合并窦道脊柱结核[J]. 美中国际创伤杂志. 2012, 11(5): 39.
  [5] 郝敬旺,王坤正,杨吉春,等. 一期后路内固定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J]. 临床骨科杂志. 2012, 15(5): 508-510.
其他文献
【摘 要】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不同重建技术对慢性中耳炎所致结构异常的显示能力及优势。方法:对30例慢性中耳炎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横断扫描,对所得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比较六种重建方法对慢性中耳炎所致结构异常的显示能力。结果:64层螺旋CT显示46耳慢性中耳炎所致外耳道病变17耳,占36.9%;鼓膜病变21耳,占45.7%;听骨链病变:锤骨破坏12耳,占26. 1%,砧骨破坏16耳,占34.8%,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对糖尿病泌汗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本实验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58例糖尿病泌汗异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9例。治疗组采用内服加味桂枝加龙骨牡蛎
【摘 要】目的:探讨莫沙必利和雷贝拉唑治疗老年人反流性食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2例老年反流性食管炎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莫沙必利5mg口服,每日3次,雷贝拉唑10mg口服,每日2次;B组多潘立酮10mg口服,每日3次,雷贝拉唑10mg口服,每日2次。疗程为8周,分别比较两组临床症状和内镜下改变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烧心、反酸、胸痛等主要症状和内镜下改变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