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几何时,写信、寄信、收信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它连接着家人间暖暖的亲情、朋友间温馨的友情、恋人间美好的爱情,字里行间饱含着一份思念、一个祝福、一声问候、一丝牵挂……还记得收到信时那溢于言表的喜悦,并将信件小心翼翼地收藏在一个小木匣子里时不时地翻阅。不同的字迹代表性格迥异的人们,咫尺天涯的亲朋好友犹如近在眼前,这散发着墨香的信纸中是一颗颗纯洁、真诚的心。而今,什么事情都讲求效率,号码一拨、鼠标一点信就发出去了,可是电话中三言两语总给人敷衍、匆忙的感觉;Email中一行行排列整齐千篇一律的方块字总显得冷冰冰、不带任何感情色彩,这些终究没有亲笔写出来的信亲切。慢慢的,我也忘记了信的存在,直到这一天……
这一天,孩子带回来一个用橙色卡纸做成的“小信箱”,说是他在幼儿园美术课上的创意作品。这与其说是个信箱,倒不如说是个信封来得更为贴切。它极其简单,只是将一张正方形卡纸折成双层的长方形,孩子在信封上画上了许多图案,并在封口处标明“××信箱”。孩子环顾了家里的环境之后,便将“信箱”郑重其事地粘贴在家的大门正中央的位置上,绿色的大门映衬着橙色的信箱显得尤为突兀,可孩子一脸自豪地说:“对,就应该挂在这儿,太好了!”
“信箱”挂上的第一个晚上,孩子就收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封信了,那是对门家的一个小男孩写来的,信中称赞孩子的信箱很有特色。短短的一行字让孩子欣喜若狂,逢人便说:“看,我有信了。”随即他也一本正经地坐在书桌前回信,并制作一个新的“信箱”一同奉上答谢对门家的伙伴。那晚,孩子枕着信睡着了,脸上还带着甜美的微笑。
从此,“将手伸到信箱中看看有没有信”成了孩子每天出门、进门的一道功课,孩子收到的信件也丰富多样了:有伙伴间相邀玩耍的,有相互借阅书籍的,有互相问候的,还有共同分享的小贴纸、小卡片等等,信箱传递着孩子与同伴间的友情。
促使我和孩子进行书信往来,源自于一件事情:那天,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孩子哭丧着脸说:“妈妈,我把你的U盘弄丢了。”一听这话我的火立即大了,原本就担心粗心的孩子会将U盘弄丢,我一直不同意他将U盘带到学校,这不,U盘丢了也就罢了,可里面我的资料也全没了。不容孩子多说,我劈头盖脸一顿训斥。当天晚上,孩子一改往日的活跃沉默不语,面对我的目光也是怯生生的。夜深人静时,看着孩子带着泪痕的脸,我懊悔不已:怎么不问青红皂白就责骂了?为何事先不将重要的材料拷贝呢?
第二天,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从另一个同学处拿回了U盘。交还我时,孩子没有失而复得的喜悦,我正想开口向他解释,可孩子不容置疑地说:“东西都找回来了,你也别再说了。”我似乎看见我们之间的裂缝慢慢大了。我一直在寻找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也一直在寻思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恰巧又让我目睹了孩子去信箱中取信的一幕,我豁然开朗,端端正正地写出了给孩子的第一封信。冷战了两天的儿子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我又听到了那一声亲切的“妈”。
自此,“信箱”成了我和孩子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当孩子沉迷于电视时,我表述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送上了鼓励;当我因繁忙而忽略孩子时,我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当我要出差时,我留下了嘱托……
至今,孩子仍保留着那一封封书信,每当与孩子拿出这些薄薄的信纸慢慢品味时,一幕幕淳朴而温馨的回忆再次弥漫心间。信箱搭起了我和孩子平等交流的平台,让我作为家长、作为朋友与孩子一起成长。
这一天,孩子带回来一个用橙色卡纸做成的“小信箱”,说是他在幼儿园美术课上的创意作品。这与其说是个信箱,倒不如说是个信封来得更为贴切。它极其简单,只是将一张正方形卡纸折成双层的长方形,孩子在信封上画上了许多图案,并在封口处标明“××信箱”。孩子环顾了家里的环境之后,便将“信箱”郑重其事地粘贴在家的大门正中央的位置上,绿色的大门映衬着橙色的信箱显得尤为突兀,可孩子一脸自豪地说:“对,就应该挂在这儿,太好了!”
“信箱”挂上的第一个晚上,孩子就收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封信了,那是对门家的一个小男孩写来的,信中称赞孩子的信箱很有特色。短短的一行字让孩子欣喜若狂,逢人便说:“看,我有信了。”随即他也一本正经地坐在书桌前回信,并制作一个新的“信箱”一同奉上答谢对门家的伙伴。那晚,孩子枕着信睡着了,脸上还带着甜美的微笑。
从此,“将手伸到信箱中看看有没有信”成了孩子每天出门、进门的一道功课,孩子收到的信件也丰富多样了:有伙伴间相邀玩耍的,有相互借阅书籍的,有互相问候的,还有共同分享的小贴纸、小卡片等等,信箱传递着孩子与同伴间的友情。
促使我和孩子进行书信往来,源自于一件事情:那天,我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一进门就看见孩子哭丧着脸说:“妈妈,我把你的U盘弄丢了。”一听这话我的火立即大了,原本就担心粗心的孩子会将U盘弄丢,我一直不同意他将U盘带到学校,这不,U盘丢了也就罢了,可里面我的资料也全没了。不容孩子多说,我劈头盖脸一顿训斥。当天晚上,孩子一改往日的活跃沉默不语,面对我的目光也是怯生生的。夜深人静时,看着孩子带着泪痕的脸,我懊悔不已:怎么不问青红皂白就责骂了?为何事先不将重要的材料拷贝呢?
第二天,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从另一个同学处拿回了U盘。交还我时,孩子没有失而复得的喜悦,我正想开口向他解释,可孩子不容置疑地说:“东西都找回来了,你也别再说了。”我似乎看见我们之间的裂缝慢慢大了。我一直在寻找与孩子交流的机会,也一直在寻思与孩子沟通的方法,恰巧又让我目睹了孩子去信箱中取信的一幕,我豁然开朗,端端正正地写出了给孩子的第一封信。冷战了两天的儿子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我又听到了那一声亲切的“妈”。
自此,“信箱”成了我和孩子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当孩子沉迷于电视时,我表述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当孩子遇到挫折时,我送上了鼓励;当我因繁忙而忽略孩子时,我表达了自己的歉意;当我要出差时,我留下了嘱托……
至今,孩子仍保留着那一封封书信,每当与孩子拿出这些薄薄的信纸慢慢品味时,一幕幕淳朴而温馨的回忆再次弥漫心间。信箱搭起了我和孩子平等交流的平台,让我作为家长、作为朋友与孩子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