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科学地对彝族民俗“克智”进行抢救的建议

来源 :文化产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nyuan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克智是凉山彝族以口头传承方式在人民群众中广为传播的,虽然是口传但都以代代相沿袭着崇高的文学理想和审美情趣,传递着人文精神和生活需求,闪耀着思想意识和智慧光芒,承载了历代彝族的生活镜像和文化记忆,是彝族现当代文学的源头和母体。凉山彝族克智内容涉及彝族社会生活、历史地理、宗教信仰、民风民俗、伦理道德、哲学思想、爱情婚姻等方方面面,用文化人类学视角进行解析,从中可以看出人类文明的曲折历程和民族文化的异彩纷呈。
  关键词:凉山彝族克智;传播功能;主要对策;
  中图分类号:D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4
  一、彝族“克智”的含义及特征
  彝族民间最热闹,最隆重的文化活动就是婚嫁丧葬上所表演的比赛说“克智”了。每逢有人嫁娶或丧事,远亲近邻不请自来,主人不图招财受礼,客人不理酒肉款待,只是同乐或安慰主家而已。整个活动包容了谈天说地,丰收庆典,道德教育,传播知识,文化娱乐活动,丧事习俗等。把老百姓所渴望的知识、趣味、教育、娱乐等掺合在一起,起到了教育人们、鼓舞人民的作用,同时起到了人民群众在婚礼当中得到寓教于乐,沟通感情和增加欢乐气氛的作用。彝族“克智”在民间形成了无人不晓,无人不说的大众化文化。而今,随着彝族人民的物质生活日益丰富,随着传播与表演艺术,不断得到改善,这种最受人欢迎的彝族“克智”,更富于新的内容,吸引着更多的观众。这些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是彝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具特色的“克智”,可称得上彝族民间文学百花园中的一束奇葩[1]。
  “克智”彝语音译,也有音译为“克智”、“克哲”、“刻智”者。有“辩嘴”、“夸口”、“赛说”之意。故有人译为“巧语诗”、“赛口才”、“赛智诗”、“辩辞”等。其实按照彝语的本意“克”其意即“口”,“智”其意即“移动”、“搬運”。近年来由于出版界及教学大纲的需要,并经云南、贵州、凉山、广西等四省区的彝族语言文字专家学者研讨论证统一为“克智”。“克智”一词如果组合在一起译成汉语即“口的灵活运用和移动、搬迁”之意。译得通俗易懂即“盘歌诘问”或“自诩”意思,也就是说用嘴巴把彝族的经典著作或历史片段,以叙说或自诩的形式把所知道的历史文化知识以幽默风趣、嬉戏的语言说唱给听众听,让听众在说唱当中得到娱乐和教育的意思。“克智”在彝族民间一般俗称“克嘶哈举”或“克格哈查”,即“嬉戏辩嘴”、“摆谈”、“斗智斗勇”之含义。
  彝族的“克智”是一种说唱艺术,它具有独特、鲜明的通俗性、灵活性、知识性、趣味性等特征。凉山彝族“克智”又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大量采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它的语言往往具有散文诗韵味、曲的节奏;说唱诙谐和幽默之特点,还有形美、语美、音美、言美之特色。在内容上,它包涵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诸如天文、地理、生产、生活、礼仪、风俗、历史、典故、轶闻、趣事、名山大川,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广泛领域。凉山彝族文化宝库中,这是一种特殊的品种,是我们彝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一种口头文学。其语言生动嶷炼,富于哲理,想象丰富,句式整齐,既音韵铿锵,便于吟咏,又旋律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在彝族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被彝族人民称为:“语言中的盐巴,克智中的花朵”。这种艺术特色和魅力,是彝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彝族千百年来生产斗争经验的总结,具有十分普遍而深厚的群众基础。在彝族地区,不论是男女老少,都能说出许多自己所熟悉的“克智”。每当彝族村寨遇有婚丧嫁接,节日聚会,做道场及调解纠纷时,主客双方都会请来能说会道的“对说家”帮自己争光添彩,使他们用夸张的语言,渊博的知识赛过对方而取胜。正因这样主客为了压倒对手或取胜,往往鼓励选手用他们最熟悉、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克智尔比”进行表演,或用这种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或使其成为处理问题的依据,或教育人们的警语,或褒奖善良事物的准绳,或鞭挞邪恶的有力武器。彝族的“克智”由于它能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真谛,因而对彝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思想作风、风俗习惯等影响极深。正如一句克智中所说:“前辈不说尔比,后人无话可说。”足以证明“克智”在彝族人民生活中所占的地位了。彝族“克智”的结构多种多样,有一句、两句和四句式,有的还发展成多段体。所表达出来的谚语格言、历史传说、人物典故,意义深刻而生动,听后给人以教育和启迪,对研究凉山奴隶社会,历史文化和凉山彝族思想意识等方面都有很高的价值,是我们凉山彝族口头文学的一技奇葩。
  彝族“克智”的表演形式是主客双方以对歌的形式出现,即双方各选一名或二名(包括一名副手)知识比较丰富渊博,口齿又灵活善辩,脑筋又反映灵敏,而且有一定表演能力的人出场对唱。
  彝族表演一段完整的“克智”内容和程序,大体上有这么一些程序:第一是开场白。
  首先是代表主人方的选手以诗歌般的语言向客人问候,或用比较文雅而十分谦逊的语言,热忱欢迎尊贵的客人的到来,这类具有献词性的克智,充分显示出凉山彝族人民待人接物的诚挚。如“远方来的姻亲们,请莫大声喧嚷......请不要高声喧哗,请不要叽叽喳喳,今天这夜晚,我们有缘来相聚,专唱婚礼歌,......”这时候客人也根据主人家的话题即兴回答道:“尊敬的主人家,你家的门前河水清澈波荡漾,原来是主人家的美酒溢出了罐;院中花丛中的蝴蝶翻飞,原来是只花酒杯在客人中传递,......”[2]如此这样用夸张的语言来回答,以此来增进彼此之间的深厚感情。
  其次是进入赛说的主要过程,主客双方就开始用一种委婉动听的语言或转弯抹角(克格哈查)语言向对方提出挑战,如一方说:“我是见多识广的英雄好汗,到过大江南北,什么稀奇古怪的东西都见过;也品尝过世上的所见有美味,就连龙头山顶的毒草都敢吃;......”另一方则即席反击道:“我说段克智向前扔去,会变成一股强劲的北风,经过尔石山谷,再吹向比儿垭口,刮到山峰,落在老人身上老人冷得打颤栗的莫怪我......我说段克智给彩云听,天空彩云立即起风暴,降雪又降冰雹,吓得小伙伸舌头,吓倒九寨忙关门,......”要求对答的一方仍然根据内容即兴作出回答,这样把整个赛说推向另一个高潮。   第三是发展阶段,有地地方叫赛说各种起源即以流利的语言把各种天文、地理、历史、民俗等等,尽情向对方提出要求回答,如果另一方回答不出或错了的话,被视为输,丢尽面子,所以彝族家里一旦遇有这样的情况时,双方都尽量避免这样的局面,尽量用(布此勒俄)传统的老白姓能够接受的文化进行表演。让大家在欢乐的气氛中共享乐趣。如“婚礼有七种,礼仪分九类,克智分七类,……新郎陪新娘,新郎要稳重,新郎如骏马,骏马配红鞍,......”
  第四是高潮,进入这个阶段时主客双方为了进一步活耀气氛,再次用一种戏谑或褒贬的词向对方赛说,进行互相戏耍或自夸即祝比。如:“人间婚礼上,必逢人对词,心里无克智,心中无知识,词贫敢说话,说不上有程序,对词讲口才……;我们这家人,家有三百勇士,作战杀敌无需外人帮;三百能人我家有,调解办案不求人;三百美女家有,绣花织锦不求人……对词赛歌压群芳”。
  第五是转折,等双方比赛到这儿时,主客双方开始以玛子(语言精品)进行论理和夸赞。如“我们这一家,挥手扬掌响惊雷,移动跺脚就地震,扭头转身就岩塌,动手动脚就树折,动嘴动舌就河枯,吹口气就能起风。我们这一家,地球当作睡床睡,天空当成被盖盖,抓来白云当衣穿,抓来雷电当拐杖,抓来冰雹当反吃......”。
  第六是尾声。主客双方的表演者到此为止所表演的节目基本任务已完成。即结束语。如:“尊敬的贵客们,今天这夜晚,我们说得畅快,你们说得尽兴,贤德的贵客们,山峦狂风该停息,飞沙走石也该停歇,旋风扭树也该停顿……隆重的婚礼才开场,喜庆的日子才开头,喜庆的场面才摆开。贤德的对说家漂亮的姑娘出在后,隆重的婚礼还在后,请把话语留驻......”等几个部分组成。
  彝族“克智”的说唱虽说有一定的程序,但它毕竟是“克智”艺术,它不需要任何道具,不讲究场地,大都以火塘为中心,主客双方各列一方席地而坐,邊饮酒边对歌说唱,形式多样自然灵活,有坐唱、站唱、边舞边唱等方式进行。
  彝族“克智”还类似于汉族的对歌,但也并不一定都完全符合,比赛一般除非由官方或由人精心策划组织,场合严肃,还有主客方非得比个高低的特殊情况以外,多数是出于寓教娱乐,为喜庆增加热闹而举办的,表演到一定程度,就由主办者叫人敬酒而宣告结束。凉山彝族“克智”的表演规模因场合的大小,选手的知识水平和演唱能力的差异而不同,一般都在数小时之内,也有持续几天几夜才结束的。
  二、彝族“克智”民俗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具有多种功能
  首先彝族“克智”具有强化民族大团结的思想感情,无论在节日集会、婚丧嫁娶或送祖念经活动中,表演凉山彝族克智能够起到沟通与增进感情的作用。说唱仪式作为一种文化大餐,除了消除劳动疲劳以外,使许多动听的克智在活动中穿插,又使其联络感情的作用作以强化,为参与者情感的沟通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同时还起到了强化主客之间的感情。主人向客人献上一则动听的词,本身就可以反映出主人对客人来访或者到场的重视,更何况是专门请人来献词。退一步说,注重的礼仪接待客人,就会增加主客之间的亲切感。再说,通过克格哈查或克嘶(用口表演艺术之含意),使表演者把从古到今的许多历史文化大肆进行渲染。大多群众通过这类无须支付钱,还能够欣赏到这么多丰富多彩的文化大餐,这不仅强化了主客之间的深厚感情,而且也使在场的人得到了教育[3]。
  第二表演彝族克智,表演者一般都是用母语,不用其他语言,使表演者和听者都有个亲近感,这也是大大强化了民族感情的作用。同时这类群体集会还反映出参与者们的相同感情和相似的意识特征,并且,通过此类活动,也能增强彼此之间的凝聚力。在彝族的集会也好,在送祖念经或调解重要的案件也好,演唱者都能流利地说本民族语,这样就会唤起聚会人员的民族认同感,使他们想到自己是彝族的一员。此外,在克格哈查中还大量地列举彝族所公认的如《勒俄特依》当中的英雄人物形象,或讲解千百来的历史文化,还能流利地说出许多鲜为人知的名山大川,及地方风物等传统内容,这正是彝族文化的体现。同时,也会唤起与聚会者对史诗和民族风俗的认同,强化他们的民族意识,增强推动民族发展的历史责任感。
  第三表演彝族“克智”还能够起到教育后代的作用,由于彝族世代居住在大山或丛林中,交通不便,经济文化教育相当落后,新一代的社会化就很难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进行,只能长期沿用与原始民族特点相适应的家庭模仿式教育和社会聚会式的教育(通过一些群体性活动使青少年受到教育)。而且在这种场合下,大大地减少了跑到城镇或影院上去支付钱才能够欣赏和听到许多有趣的文化的弊端。当地的男女老少都有可能赴会,这样使活动也成为青少年进行道德规范,各种生活规则和民族历史教育的绝好机会,表演说克智已经起到了教材的作用。如克智“玛子”中所倡导的待客要诚心诚意,民族要团结,人与自然要和谐,人与人之间要和谐,而且用人们所熟知的支格阿龙、兹敏阿机、勒格斯惹等英雄事迹进行说唱,这些对青少年的道德规范、社会规范以及民族历史教育等方面起了一定的作用。让青年人在耳濡目染中把民族的传统和历史铭记在心,彝族的部分文化也以此方式得以传承下来的。
  第四表演彝族“克智”还起到鼓劲和安慰的作用。彝族大多都居住在山沟中,由于生存环境,历史遭遇的不同,形成了各自色彩独具的克智系列。人们的文化生活不很丰富,加上农耕农业对自然条件的较强依赖性或遇到丧事时力不从心使彝族村民或多或少产生一种孤独无助的感觉。当这种感情外化时,却表现为一种乐观主义精神,把希望寄托于未来,以此弥补心理上的不平衡。在他们克智中,则养成了祝福的习惯,以达到相互鼓劲安慰的目的。彝族克智中就有这方面的反映。“克智”当中的祝比(夸张褒贬词)、玛子(语言经典段落)等就对孤独和无助的安慰之词。勉励大家的一切往远处看,眼前的任何困难都会克服的。
  三、开展收集整理凉山彝族“克智”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彝族“克智”所取得的成果和产生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但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凉山彝族“克智”工作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那么,凉山彝族“克智”当前的主要原因是:   1、当前,在加快经济建设过程中,“克智”工作当中有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新矛盾需要回答,需要探索,有许多新经验要总结和概括,“克智”工作也同样如此。但我们的理论研究有些滞后,主要原因是经费无法解决。政府在这个领域的投入几乎没有,没有经费无法谈起,“克智”的保护。另一方面“克智”工作队伍不安定因素,断层面正在出现,从事“克智”工作的同志,本身就没有什么前程,加上没有得到社会公认,自然使这项工作就不被人们所重视,致使老年人不愿去搞这项工作,年轻一代也看不起这门工作,自然形成了后备力量不足的势头。再一点是,“克智”成果出版难。这是当前令许多“克智”工作者最苦恼的事,这也是极大地挫伤了此项工作者的积极性。近年来,各出版界均与经济相挂钩,并进行承包,引入竞争机制,这样一来提高了它们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出版界争相出版畅销书,而颇有学术价值的克智则靠边站。你想出书就得贴钱,才能考虑,否则拉倒。因而使数次辛勤搜集起来的(资料无法编辑成册或制成光盘加以保护)成果却一无所获,致使许多学者不去问津这项工作。
  2、挖掘不够不深。由于彝族人民长期处于封闭的社会,传统包袱太重原因,缺少宏大的视野,缺少更多的探索,苦干这些原因,不少从事“克智”工作的同志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在搜集整理和翻译了一定数量的作品后,其作品的质量和深度便停滞在一个层次上,难以向其深层次发掘,有的作者虽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由于找不到造成这种状况的确切原因而难以达到新的突破。其实,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并不复杂,主要是作者或文艺工作者自学习不够,尤其是钻研业务,向其他民族索取的整理技巧不够,当前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不强等等。
  3、深入群众深入基层不够。目前从事“克智”工作的同志,对题材过分崇拜,导致作品的共同性,重复的多,缺乏对传统文化精神的俯瞰。而且有这样一个共同点,即居住的环境和所处的传统文化氛围已经或多或少地有所改变,他们或在县里,或在州级机关工作或学习,与过去的那种环境和文化氛围——送祖念经、婚丧嫁娶、火把节唱歌跳舞、选美、大山、丛林、守猎、比赛婚礼“克智”等等逐渐疏远了。这种环境的文化氛围的改变一方面使得作者们在知识更新,接纳信息,开阔眼界上收益非浅,另一方面却又造成了远离生活,脱离现实等等弊端。在州级机关工作,学习的人,每年甚至几年才能回乡探亲访友,出差的机会,又不很长,在州级机关,或在县城里工作的同志也不大可能经常往山村,农村等彝族聚居区跑。这样一来,必然使得一些民间文艺工作者逐渐对文艺创作生疏起来,甚至出现题材枯竭的现象。有的作者,搜来搜去,总是那么一些东西,拿不出新的内容,有的作者跟随潮流赶时髦,关起门来编些故事不像故事作品,有的作者则由于原先搜集起来的素材耗之殆尽,只好搁置了事,有的作者干脆胡编滥造一些故事,引起轰动而了之。
  4、理论修养较差,缺乏理论引导。从事彝族“克智”工作的同志,大多数的理论修养并不高。不难看出,一个理论研究较差的作者怎么能够搜集整理出质量上乘的作品?从凉山的文艺工作群体而言,理论修养的不高,导致了彝族“克智”的搜集整理与理论研究这两大方面的发展极不协调,一方面,搜集起来的作品数量多呈丰富多彩景象,另一方面,理论研究领域却人才匮乏,先天不足。
  5、缺乏有影响的专家学者和作品。主要原因是“克智”作品出版难,发表阵地太少,本地区刊物及其它刊物已经不发表克智作品。从长远来看,一个地区的“克智”工作队伍的年龄、结构,应该是阶梯式的,否则会出现青黄不接的状况。凉山克智工作者中,大多数年龄都在六十岁以上的人,他们虽然现在还在耕耘,但大多数都退休了。况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接受新生事物,能力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乃至创作技巧等方面都或多或少地发生变化。如果没有一批新的爱好者补充进来的话,这个队伍已经出现青黄不接,后继无人局面。传统文化是文明社会的根,是民族精神的遗产,是人们生存的基础,任何文化创造、价值重建都离不开传统,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面临着不同的具体问题。“克智”是维系彝族感情的纽带,成为历史记忆,体现民族终端问题的根本,彝族生存焦虑和文化危机,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现实问题,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巨大压力,如何保持、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成为彝族的根本问题,以《勒俄特依》中的英雄人物故事支格阿龙已经丧失,现代化的神话滲透彝族社会的各角落,彝族老一辈故事家、民歌手的故去,说到做到彝族文化深刻危机,一旦传统文化全部消亡,那彝族也将丧失自己的最后家园。这种情况我们呼吁有关部门对克智给予扶持,给予一定的席位[4]。
  四、开展收集整理凉山彝族“克智”需要解决的主要对策
  1、省文化厅要根据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等有关领导所倡导的:“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抢救和保护中国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编辑出版高标准、高品位、高水平的《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为国家、为人民保存一份精彩、最有价值的文化遗产——人类记忆遗产。”这一指示精神,会同州、县文化馆、民间文艺工作者应该认真组织人员编辑出版好地方卷。省文化厅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认真做好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抢救和保护民族文化工程.
  2、彝族“克智”十分丰富,需要保护的种类特多,如彝族神话、史料、地方风物等等不胜枚举。在过去的岁月里,我们省文化部门及民间文艺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指导下已组织有关人员抢救、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克智”作品,许多作品已被选入《凉山州卷》、《国家卷》为宣传凉山,抢救彝族“克智”做出了显著成绩。而今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好凉山省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作会议精神和搞好这项工作,按期完成中宣部、文化部、国家民委、中国文联及省级有关部门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省文化有关部门应该着手以搜集、整理、翻译、研究为中心,在原有的资料基础上,精心策划编辑出版一套彝族“克智”系列丛书《中国·凉山·彝族克智卷》的工作。
  3、组织有关人员对有代表性的重点“克智”中的“玛子”和“勒俄”及“祝比”及史诗、叙事诗、抒情詩等精品“克智”、彝族独有的民风民俗进行再次的搜集、整理和抢救,或以制作光碟进行永久性保存和建立克智资料库进行收藏。有条件和资金的话组织专家学者进行翻译、整理,并拍摄所在方言区的地貌、名胜古迹、风土人情、抢救现场以及与作品有关的资料进行拍摄保护。   4、省文化部门应对凉山境内的彝族“克智”学者、“克智”家、民歌手、经师进行了普查登记,建档,还发动讲述、翻译、整理他们各自掌握和保存的,不被列入集成范围内的长篇叙事诗和神话传说故事,准备用五年的时间继续搜集、翻译、整理、出版一套全省之前没有的、更全面、更细致、更稀有的彝族“克智”和天文学资料,为有关部门提供极为珍贵的参考资料,还给有关社会学、历史学、宗教学、民族学、语言学等 学科的研究提供素材。
  5、省文化部门要增加对民间工艺工作经费的投入,使彝族独有的“克智”作品更多地得以出版和保護,使民间文艺资本转化为文化资源,为凉山的文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随着生活的现代化和经济的一体化必然带来口传文学的滞后,这是一种不可逆转的潮流。现在摆在我们学者面前的任务,是要关照传统和现代化两个方面。即一方面要加快彝族“克智”文化的发掘、抢救、保存和研究,另一方面又要兼顾现代“克智”的研究与利用,肩上的责任无凝是加重了。那么如何使传统“克智”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这是一笔重要的民族文化遗产,也是很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对外可以吸引外宾,对内也增强民族自信心。
  首先,对彝族“克智”的搜集整理,省文化部门应该有一个全面,具体的规划,并按圣扎、所地、依诺等地区来,分期分批进行调查摸底,尽快扭转目前每个地方都举着保护名义“散兵”游将,“各自为战”的局面,使凉山搜集整理彝族“克智”更加系统化和规范化,并和中央、省、州编篡方案接轨,希望彝族文化保护部门尽快拿出一个规划来。提高对开发“克智”资源和开展民族民俗资源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与协调。
  其次,建议省文化部门要形成一种制度,每两年举办一次全省性的比赛活动,或者把的创作展演列入艺术节的一行单项奖,给予扶持,通过这些活动再选拔出水平较高的选手到群众中去慰问表演,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有条件的学者,要尽快举办如何搜集整理“克智”的讲习班,对参与搜集整理的者进行专门的训练、录音、加强民族资源的调查研究,总结以往的经验,提高彝族“克智”的水平和质量。
  第三,建议政府多听取专家学者们的建议,鼓励出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每个县都以一个村镇或一个点为中心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发独具特色内容比较健康的“克智”资源,尤其是要注重开发有特色、有吸引力、参与性、娱乐性和知识性强的彝族“克智”资源,切忌盲目开发,重复建设和过多过滥,特别要注重文化内涵和社会效益,反对只顾经济效益而搞庸俗低级,封建迷信等不健康的东西。
  第四,整理彝族“克智” 文化要结合实际特别是凉山彝族地区的双语教学、农村扫盲教育相结合,组织人力,发挥各地区各部门的特长,协作编辑出版能够反映凉山“克智”文化丛书,供凉山彝族地区的农民或学生使用,也可作为研究参考材料。同时,配合旅游组织和开展富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点的传统民间工艺品,有条件的可让来宾自我动手参与制作。
  第五,省文化部门积极向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呼吁和提出建议,尽快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普查、抢救和保护这些即将消失的文化遗产,建议各级政府通过立法的形式保护和民族文化遗产。在充实、完善正开展的民族旅游活动和开发独具特色的民族旅游资源并转化成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出版不同的州、市、县版本。这样做的话,凉山的彝族克智将继续得到传扬和保护,当今社会活动实际是一项以审美文化为基础的经济活动,也是文化上的竞争,所以凉山彝族这独特的民俗,如果进行合理开发的话,随着国际国内旅游业的进一步兴起,将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凉山彝族地区观光旅游,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综上所述,彝族克智,不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广泛传播性,其特点是语言细腻、情意委婉,爱憎分明,纯朴粗犷,丰富多彩,优美动人。它具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扑实无华的艺术特色及鲜明的民族风格、内容十分丰富、形成多种多样。从各个不同侧面和角度中,反映了彝族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劳动和生活斗争,表现了他们在各种特殊环境中的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是千百年来口耳相传,经历代民间艺人和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地创造、丰富、加工、充实和千锤百炼的结果,使凉山彝族“克智”不少的优秀作品,日臻完善,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成就,成为民间家喻户晓、老幼妇孺皆知、喜闻乐见的“克智”瑰宝。
  参考资料:
  [1]吉则利布.魅力无穷的凉山彝族克智[J],彝族文化.2009,1—4:68~70
  [2]吉则利布.“格比”是彝族民间说唱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束奇葩[J].凉山民族研究,2008:110~115
  [3]吉则利布.浅谈四川彝族民间说唱艺术‘克智’[J].凉山民族研究,2008:110~115
  [4]阿牛木支、吉则利布.谈彝族“克智”与“尔比”的独特性和共用性[J].西昌学院学报,2008,2:93-96
  作者简介:郭建良(1959- )男(汉族),凉山州文化馆、美术术馆长、副研究馆员,州第五批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摄影及群众文化工作。吉则利布(1958- ),男(彝族),四川越西人,凉山州文联编审,州第五批学科带头人,主要从事彝族民间文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会计档案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它不仅可以为单位制定经营决策,而且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及提供参考。本文首先阐述了加强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重要意义及其特征,其次简要分析了企业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企业会计档案管理的措施,以供相关从业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企业;会计档案管理;措施;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一、加强企业会计档案管理
期刊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一个重要的表现是我国流动人口数量迅猛增加,到2000年中国流动人口总数为1.4亿,占全国总人口10%以上。如此庞大的流动群体不仅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差异、区域发展的不均衡、改变生活环境的强烈愿望等因素是流动人口规模持续增长的基本动力。  关键词:流动
期刊
摘 要:安溪县博物馆的馆藏文物——民国传世之“观音木雕” 形态风格与明代德化制瓷大师何朝宗的观音塑像形态风格极为相似,从两者的鉴赏中,我们也看到了属于民国时代的特殊性,正是这个动荡的时局,才有观音雕像由瓷转木的变化,才让我们看到了炎黄子孙的不向命运低头的智慧与信心。  关键词:观音雕塑;泉州;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2  何朝宗的渡海观音立像 安溪博物馆馆藏文物
期刊
摘 要:诸城市作为山东潍坊的文物大县,在文物保护方面有自己系统细致的方法。本文依据事实,主要从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健全文物管理机制、依法履行文物保护职责、加大文物宣传力度等方面对诸城市在文物保护工作上做出的努力和基本的经验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诸城市;文物保护;  中图分类号:G2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4-3520(2014)-10-00-01  诸城历史源远流长,人文底蕴博大精深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我国国际贸易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变化。现如今,经济全球化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世界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越来越多。而伴随着国际贸易白热化的竞争形势,给我国的国际贸易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分析了我国国际贸易发展的方向,以供业内人士参考借鉴。  关键词:国际贸易;发展方向;思考;  中图分类号:F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城中村改造的社会管理问题:一是城中村概述,阐述了城中村的概念、内涵、特点和表现;二是城中村存在的问题,包括治安管理、土地使用、卫生条件等方面的问题;三是做好城中村社会管理工作的相关对策,根据问题出现的原因采取进一步的措施,加快实现城中村向城市社区的转型。  关键词:城中村;社会管理;问题;措施;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随着
期刊
摘 要:社会转型期的新形势下,社会管理成为中国的时代话题。在最近的党的决议与领导人的讲话之中,社会管理都成为突出问题。在不断深化的社会形势下,中国社会管理主体出现了从政府到社会的演变趋向。为了更好地创新社会管理,需要从转变观念、有序放权、完善法律等三大方面进行把握。  关键词:社会管理;政府;社会;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处于转型时期的
期刊
摘 要:泰顺县拥有大量具有深厚价值的文化遗产。近几年,泰顺县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扩大了县域影响力。阐述泰顺县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产古廊桥保护的基本情况、面临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  关键词: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泰顺,这个偏僻的山区小县,因拥有大量具有深厚价值的文化遗产而
期刊
摘 要:中小企业的发展缺乏薪酬战略的科学设计,长期以来形成了依靠资源消耗和低廉的人力成本的人力资源开发以及发展模式,这并不利于中小企业做大做强。本文笔者结合相关的薪酬战略设计理论,从实际案例出发,首先分析了以A公司为代表的中小企业薪酬战略设计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关的对策。  关键字:中小企业;薪酬;  中图分类号:F27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
期刊
摘 要: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群众文化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们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水平和业务能力,使群众文化建设落实到千家万户。本文从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建议。  关键词:基层;群众文化;建设;建议;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10-00-01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自我进行以满足精神生活和知识需求为目的,以文艺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