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1-0360-01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化学课堂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更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最重要的是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就现在来说化学实验教学通常是把一切反应条件都告诉学生,学生在实验中只是简单的再现前人的步骤。在其整个实验过程中参与者对他们究竟要做什么、怎么来做、要达到什么目的,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这种培养学生的做法只是使学生获得了一些表面的陈述性知识(实验现象),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思考,往往不会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为此我们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实验教学中应当有效的营造实施个性的外界氛围,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过程中来,使其在实验中发展个性。本人就在实验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能有效的实现个性发展浅谈点体会,以为抛砖引玉。
一 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
积极鼓励会产生积极效果,反之已然。这就是“期望效应”。有了教师的期望和厚爱,才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外在动力。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条件,培养他们经得起失败,又能不断争取成功的良好心理素质。例如在验证硫酸根的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是BaCl2溶液、Ba(NO3)2、稀HNO3、稀HCl等。学生设计出七八种检验SO42-离子的方案,其中不乏存在问题的。老师不应急着下结论,而是积极鼓励,然后叫一个方案有问题的学生上台演示在Na2SO4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稀HNO3。同学们通过实验观察和议论,悟出了要排除SO32-被氧化成SO42-的可能性,选择出了正确方案。通过这类实验可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想品质。
二 创设合理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識
“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形成”。要充分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不断完善心理结构,逐步产生探究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探究欲望。而作为教师可以集色、味、态、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刺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观察,积极地思考,同时渴望像老师那样成功的进行实验,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想我不完全按老师那样做又会怎样呢?这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
采取实验探究手段,发挥实验教学功能。比如运用实验探究教学认识碳酸钙和稀盐酸的反应:在装有碳酸钙的试管中用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注意问学生为何不用稀硫酸),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有何现象发生。思考发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通过步步探索,多维观察,积极思维,学生对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有了全面的、由浅入深的、本质性的发现,学习情绪自然会高涨,课堂也会充满活力。实验探究教学“是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实验的探究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益于激发学生心智,培养创造性个性。
开设良好的实验环境,形成和谐的实验氛围。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将实验搬到课堂中,边讲边实验,教师在实验中来回巡视,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引导他们结合操作,观察过程,激发思维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师生合作和谐的实验氛围,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和自信的心理参与学习,完成实验,获得满足和自信。例如:讲Fe向Fe2+转化时,可给学生准备多种氧化剂,学生可通过自己设计实验,由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在实验设计中,学生目的明确,为个性发展留有空间。
三 利用开放性实验,增进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要利用开放性实验,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乐趣,领悟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应当利用好开放性实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学生在实验中要求真务实,指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科学分析方法的理念。例如把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插水中,很多学生做的结果差异很大,有的水几乎充满全管,有的还不及1/3,经过分析议论,找出了实验现象不一致的七八种原因。不仅认知更全面,而且有益于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培养科学精神的品德。仅完成一个小小实验,收获却是全方位的。
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例如:请一个学生上讲台做实验,要求其余同学们注意观察其操作不当的地方,并予以纠正。这也是这位同学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是其他同学从中受益;如一定量的AgNO3溶液和一定量的氨水反应,让学生用任意方式混和,去体验“量变引起质变”,树立唯物辩证观点。这都有益于创造个性的发展。
总之,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引导学生个体的正确发展,努力完成好国家赋予现代教师的光荣使命,将其培养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可造之材,为国家输送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创新性人才。
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学科,化学课堂是学生获取直观信息、认识化学世界的窗口,更是帮助学生认识化学规律、形成化学概念、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重要途径,最重要的是化学实验过程本身就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最佳途径,是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就现在来说化学实验教学通常是把一切反应条件都告诉学生,学生在实验中只是简单的再现前人的步骤。在其整个实验过程中参与者对他们究竟要做什么、怎么来做、要达到什么目的,并没有清醒的认识。这种培养学生的做法只是使学生获得了一些表面的陈述性知识(实验现象),学生在完成实验后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思考,往往不会获得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为此我们要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在实验教学中应当有效的营造实施个性的外界氛围,促使学生真正参与到实验中过程中来,使其在实验中发展个性。本人就在实验教学中如何使学生能有效的实现个性发展浅谈点体会,以为抛砖引玉。
一 老师要积极鼓励学生的探究行为
积极鼓励会产生积极效果,反之已然。这就是“期望效应”。有了教师的期望和厚爱,才可以转化为学生的发展提供外在动力。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教师要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条件,培养他们经得起失败,又能不断争取成功的良好心理素质。例如在验证硫酸根的实验中,可供选择的试剂是BaCl2溶液、Ba(NO3)2、稀HNO3、稀HCl等。学生设计出七八种检验SO42-离子的方案,其中不乏存在问题的。老师不应急着下结论,而是积极鼓励,然后叫一个方案有问题的学生上台演示在Na2SO4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再加稀HNO3。同学们通过实验观察和议论,悟出了要排除SO32-被氧化成SO42-的可能性,选择出了正确方案。通过这类实验可以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阐述自己的观点,不盲从书本、不迷信权威的思想品质。
二 创设合理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識
“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形成”。要充分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不断完善心理结构,逐步产生探究欲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探究欲望。而作为教师可以集色、味、态、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刺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学生兴致勃勃地观察,积极地思考,同时渴望像老师那样成功的进行实验,甚至有的学生还会想我不完全按老师那样做又会怎样呢?这时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才会被调动起来。
采取实验探究手段,发挥实验教学功能。比如运用实验探究教学认识碳酸钙和稀盐酸的反应:在装有碳酸钙的试管中用长颈漏斗加入稀盐酸(注意问学生为何不用稀硫酸),将产生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有何现象发生。思考发生的变化说明了什么。通过步步探索,多维观察,积极思维,学生对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有了全面的、由浅入深的、本质性的发现,学习情绪自然会高涨,课堂也会充满活力。实验探究教学“是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索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它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实验的探究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益于激发学生心智,培养创造性个性。
开设良好的实验环境,形成和谐的实验氛围。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将演示实验改为探究实验。将实验搬到课堂中,边讲边实验,教师在实验中来回巡视,及时发现问题,适时引导他们结合操作,观察过程,激发思维活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学习要求。师生合作和谐的实验氛围,使学生怀着轻松、愉快和自信的心理参与学习,完成实验,获得满足和自信。例如:讲Fe向Fe2+转化时,可给学生准备多种氧化剂,学生可通过自己设计实验,由实验现象总结规律。在实验设计中,学生目的明确,为个性发展留有空间。
三 利用开放性实验,增进学生探究能力
教师要利用开放性实验,给学生提供多角度考虑问题的机会,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乐趣,领悟知识,感受成功的喜悦。应当利用好开放性实验,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学生在实验中要求真务实,指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树立科学分析方法的理念。例如把集有氨气的试管倒插水中,很多学生做的结果差异很大,有的水几乎充满全管,有的还不及1/3,经过分析议论,找出了实验现象不一致的七八种原因。不仅认知更全面,而且有益于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培养科学精神的品德。仅完成一个小小实验,收获却是全方位的。
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例如:请一个学生上讲台做实验,要求其余同学们注意观察其操作不当的地方,并予以纠正。这也是这位同学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是其他同学从中受益;如一定量的AgNO3溶液和一定量的氨水反应,让学生用任意方式混和,去体验“量变引起质变”,树立唯物辩证观点。这都有益于创造个性的发展。
总之,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引导学生个体的正确发展,努力完成好国家赋予现代教师的光荣使命,将其培养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可造之材,为国家输送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创新性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