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建筑质量的重视程度也在增加。然而建筑施工也不断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对建筑施工质量有很大的保障。首先要具体的了解建筑施工控制的现状,以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有针对性的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将创新思维合理的运用到施工管理当中去。
关键词:施工管理;创新思维;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内外条件,按照现代企业运行规律,通过生产诸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以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文将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和意义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两个方面,概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建筑业的施工中,早已将安全生产提上日程,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往往只追求生产效率的提高,而没有将安全生产进行很好地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只停留在了口头上。
同时,企业管理者未能对员工尤其是对新来的员工进行必须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不能按照要求进行安全操作。各个保证安全的规定不能够有效地落实,对突发事故没有事先规划解决措施,许多企业的安全保障措施成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面子工程,无法保证施工安全。
2、管理模式不合理
我国现今的建筑工程管理沿袭的是传统的模式,这种模式起源于计划经济时期。在当今的管理中已表现出不适用性,严重影响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施工过程中常发生忽略客观施工规律和无法实施科学管理的问题,这就很难合理分配各种生产要素。而采用生硬的行政命令控制施工,很难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真正提高生产效率和施工资源的利用率。
3、竣工验收不严
有些企业为追求近利益,不按规定的程序施工,在未获得有关部门允许、取得相关施工文件的条件下就开工;有些工程经过多个企业,层数太多便极易出现问题;还有些工程施工的图纸未获得批准便依据它开始施工,一味追求施工效率却无法保证工程质量。政府监管部门必须认识到,验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门槛,必须严格把关。但我国目前建筑业的发展形势已经从政府验收转变为业主验收,施工单位在验收过程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使竣工验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建筑施工管理存在不足的应对措施
1、实行成本动态控制
企业必须制定成本计划,时刻树立成本控制意识,才能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要将分包成本和责任成本明确分离,然后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加以考虑现场经费、工作人员管理费、政府税收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总成本计划。总成本计划应包括项目不可控成本和可控成本两方面,不可控成本主要是指税收等无法人为控制的部分,可控成本是实现成本控制的根本。可控成本计划要在综合考虑施工时间和施工现场环境、施工图纸的条件下制定。但在实际施工中,工程量、工程方案、成本价格等方面都有可能会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成本计划进行适当的变动,以保证其可行性、合理性。同时,在进行调整时也不能忽略不可控成本可能造成的影响。
2、管理模式的调整
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具有流动性、阶段性、季节性和生产能力负荷的不均衡性,要求管理模式必须符合建设产品的特点。我国现今的工程管理水平仍旧有待提高,必须不断引进国外创新性的管理制度,并结合我国建筑业的现状改进后加以广泛应用。改进后的适用的管理模式应符合下列特点:生产力水平富有弹性,产业结构科学化,满足市场需求等,并能够建立高效的组织体系;施工管理与施工作业分工明确,并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项目控制手段。
3、适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
施工现场的管理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因此必须做好施工现场各部分的统筹规划。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事先与有关单位做好协调工作,保证水、电等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这些因素影响施工进度。
4、切实提高监理队伍的监督水平
首先是强化政府监督,实施扩大监督覆盖面,对每项工程都进行严格的核验程序监督,未实行竣工备案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同时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尤其是加强监理的现场监督工作和切实提高监理人员的监督水平致关重要,因为只有监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监理水平,才能切实履行监理职责,也才能做好监理工作,才能把好施工过程的每道关,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另外,企业的质检员一定要持证上岗,任何一道工序质检员和现场监理工程师都要验收合格后,方可准许下道工序施工,未经验收合格的中间工程,不予计量,并坚决不予拨付工程进度款。
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策略
创新技能的引入能够增强建筑的活力。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在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观念
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观念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关键。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而言,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领导者,应重视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作用,提高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意识,一是要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树立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三是要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从观念上正视创新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才能创新的思维方式對企业进行管理。
2、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
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主要应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以制度的形式将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确立下来,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有章可依;二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确保企业法人财产权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精髓;三是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能保证企业聘用优秀的高管和形成先进的管理制度,在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应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
3、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
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至关重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包括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装备,通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重点,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就目前而言,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逐渐形成以网络和计算机为主要核心力量的创新管理系统,得以实现资源和信息进行实时共享。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发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作用,应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理念、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不断探索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策略。
参考文献
[1]谢东辉.浅析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华章.2013(26):123.
[2]敖华.监理制:建筑工程管理的新举措[J].发展.2007(09):24.
[3]卢利群.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探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7):67.
关键词:施工管理;创新思维;实际应用
中图分类号:TU7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建筑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根据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内外条件,按照现代企业运行规律,通过生产诸要素的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以实现工程项目的合同目标,工程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下文将从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和意义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原则两个方面,概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
一、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
1、安全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建筑业的施工中,早已将安全生产提上日程,也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企业往往只追求生产效率的提高,而没有将安全生产进行很好地贯彻落实,安全生产只停留在了口头上。
同时,企业管理者未能对员工尤其是对新来的员工进行必须的安全教育培训,使其在工作过程中不能按照要求进行安全操作。各个保证安全的规定不能够有效地落实,对突发事故没有事先规划解决措施,许多企业的安全保障措施成为了应付上级检查的面子工程,无法保证施工安全。
2、管理模式不合理
我国现今的建筑工程管理沿袭的是传统的模式,这种模式起源于计划经济时期。在当今的管理中已表现出不适用性,严重影响了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施工过程中常发生忽略客观施工规律和无法实施科学管理的问题,这就很难合理分配各种生产要素。而采用生硬的行政命令控制施工,很难真正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真正提高生产效率和施工资源的利用率。
3、竣工验收不严
有些企业为追求近利益,不按规定的程序施工,在未获得有关部门允许、取得相关施工文件的条件下就开工;有些工程经过多个企业,层数太多便极易出现问题;还有些工程施工的图纸未获得批准便依据它开始施工,一味追求施工效率却无法保证工程质量。政府监管部门必须认识到,验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最后一道门槛,必须严格把关。但我国目前建筑业的发展形势已经从政府验收转变为业主验收,施工单位在验收过程中占据了主要地位,使竣工验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建筑施工管理存在不足的应对措施
1、实行成本动态控制
企业必须制定成本计划,时刻树立成本控制意识,才能促进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实现。要将分包成本和责任成本明确分离,然后在这两者的基础上,加以考虑现场经费、工作人员管理费、政府税收等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总成本计划。总成本计划应包括项目不可控成本和可控成本两方面,不可控成本主要是指税收等无法人为控制的部分,可控成本是实现成本控制的根本。可控成本计划要在综合考虑施工时间和施工现场环境、施工图纸的条件下制定。但在实际施工中,工程量、工程方案、成本价格等方面都有可能会发生改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对成本计划进行适当的变动,以保证其可行性、合理性。同时,在进行调整时也不能忽略不可控成本可能造成的影响。
2、管理模式的调整
建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具有流动性、阶段性、季节性和生产能力负荷的不均衡性,要求管理模式必须符合建设产品的特点。我国现今的工程管理水平仍旧有待提高,必须不断引进国外创新性的管理制度,并结合我国建筑业的现状改进后加以广泛应用。改进后的适用的管理模式应符合下列特点:生产力水平富有弹性,产业结构科学化,满足市场需求等,并能够建立高效的组织体系;施工管理与施工作业分工明确,并制定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项目控制手段。
3、适时做好各方协调工作
施工现场的管理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因此必须做好施工现场各部分的统筹规划。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事先与有关单位做好协调工作,保证水、电等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这些因素影响施工进度。
4、切实提高监理队伍的监督水平
首先是强化政府监督,实施扩大监督覆盖面,对每项工程都进行严格的核验程序监督,未实行竣工备案的工程不准交付使用,同时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尤其是加强监理的现场监督工作和切实提高监理人员的监督水平致关重要,因为只有监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监理水平,才能切实履行监理职责,也才能做好监理工作,才能把好施工过程的每道关,才能保证工程质量。另外,企业的质检员一定要持证上岗,任何一道工序质检员和现场监理工程师都要验收合格后,方可准许下道工序施工,未经验收合格的中间工程,不予计量,并坚决不予拨付工程进度款。
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策略
创新技能的引入能够增强建筑的活力。为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在了解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意义和原则的基础上,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策略,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观念
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观念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关键。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而言,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领导者,应重视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作用,提高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意识,一是要树立企业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中心”,项目管理“以成本管理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二是要树立集约经营,精耕细作和挖潜增效的观念;三是要树立责任、成本、效益意识,从观念上正视创新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重要性,才能创新的思维方式對企业进行管理。
2、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
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中的作用也不容忽视。对建筑工程施工而言,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的生命周期仍然是合同履约期,但项目部不再仅仅是企业的派出机构,而是把项目部变成分公司,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主要应把握好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要确立有限责任制度。以制度的形式将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确立下来,使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有章可依;二是要建立企业法人财产制度,确保企业法人财产权作为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和精髓;三是形成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能保证企业聘用优秀的高管和形成先进的管理制度,在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的过程中,应形成来自所有者(对项目部分公司来说,企业就是所有者)的激励和约束,充分体现企业控股公司的意志。
3、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
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对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至关重要。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创新过程中,技术创新包括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及新装备,通过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重点,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获取最大经济效益。就目前而言,在信息化建设的大背景下,逐渐形成以网络和计算机为主要核心力量的创新管理系统,得以实现资源和信息进行实时共享。
结束语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发挥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作用,应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理念、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体制、创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不断探索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创新的策略。
参考文献
[1]谢东辉.浅析建筑施工管理创新及绿色建筑施工管理[J].华章.2013(26):123.
[2]敖华.监理制:建筑工程管理的新举措[J].发展.2007(09):24.
[3]卢利群.建筑工程管理信息化应用探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