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园林绿化植物作为园林四大要素之一,是园林景观工程最重要的组建材料,在景观工程的实际应用中,其种类的选择在城市景观建设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从目前植物选择所产生的误区及植物选择的依据、艺术要求等方面作了讨论。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园林;植物选配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城市绿化的必由之路。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园林植物的选择、应用和搭配是至关重要的。但也设计应用中也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绿化植物的选配上缺乏科学的认识,从而忽视了城市园林建设应有的科学性、艺术性以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选配的误区
1.1模式化现象
由于受日益流行的国际化思潮影响,对较为成功的园林设计,许多城市竞相效仿,使各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成为模式化,如大面积种植草坪加雕塑;灌木的种植为大色块、大拼搭、大修剪等。
1.2大量引进外来植物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模仿别人、追求时尚,以至于不惜代价大量引进外来树木花草。每个外来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都会造成影响。把一些原产地不同、习性不同的植物引进,移植到一起,它们之间就很难达到一个平衡;另外它们还要与当地的环境、生物等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新的生态平衡就更难,或需要很长的时间;同时,这些植物往往对本地的适应性有限,因而管理成本过高,对财力、物力、人力都是极大的浪费,对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不利的。
1.3草多树少现象
园林绿化中大面积种植草坪,虽然绿化面积提高了,但绿量不增加,绿化的生态效益不明显。在城市这个人多、空间少的特殊环境,布置大片的草坪,不仅缺乏空间立体层次的变化,也不符合人们对舒适的要求。大量建造空旷地草坪,反而会使人们的活动场所减少,使城市的景色单一,就好像绘制了一幅只有背景,没有内容的画,绝不是一幅好作品。大量地建造空旷的草坪,使园林绿化管理费用提高,同等面积草坪的管理费用是乔灌木的4-5倍,发挥的生态效益则只有同等面积的乔灌草复合群落的1/4。
2.园林植物的选配研究
2.1要注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2.1.1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因地制宜
树木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各种园林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要满足园林树木的这些生态要求,一是要适地适树;二是要搞好合理的种植结构。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条件选择适于生产栽培的树种。
2.1.2根据所需光照强度安排栽培地
根据树种对太阳光照的需求强度,合理安排生产栽培用地及绿化使用场所。原生于森林边缘或空旷地带的树种,绝大多数为喜光性树种。灌木状耐阴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可作为下层配置,且特别适宜在高架桥下、高层建筑背后及阳性树种下等光照条件严重缺乏的荫蔽处栽植,以发挥其独特的生理优势,丰富园林绿化的空间层次,提高环境生态效益。
2.2绿化植物的选配应体现城市文化
植物总是可以记载一个城市的历史,向世人传播她的文化,也可以像建筑物、雕塑那样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在植物品种的选配上也应体现城市的文化特征。
2.2.1乡土植物和市花市树的应用
在丰富的植物品种中,乡土植物是最能适应当地自然生长条件的,不仅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从一个城市的植物景观上不仅能看出地方性格和身份,同样能看出地方时代文化的特征或地域文化特色。城市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地域性,而乡土植物就是能够反映本地地域特征的文化要素之一。
市花市树往往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反映城市市民的文化传统、审美观和价值观。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上升为该地区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的植物。因此利用市花市树的象征意义与其他植物或小品、构筑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可以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
2.2.2古树名木的保护
凡在本市城乡范围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具有科研、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珍稀树种、国内外列级保护的;树形奇特、国内外罕见的;在风景园林点起重要点缀作用等的树木均属古树名木。因为古树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文物;名木是珍贵的资源,它们都是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历史遗产,能为城市文化增添厚重的一笔财富。但是同时带来的危害和恶果很快显现出来,终会变成绿色泡沫,将城市绿化引向歧途。违反了自然规律,也违背了保护环境的宗旨,严重阻碍了城市生态建设的健康发展。
2.2.3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在现代设计中的沿用
园林植物作为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精品,有着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值得借鉴,特别是古人利用植物营造意境的文化成就。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精粹,为当今的现代园林所利用,在全新的场所中诠释植物的意境,体现的是城市文化中与众不同的历史内涵,而植物文化最终呈现的形态是历史的、高雅的、传统的、城市的。现代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在关注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
2.3应考虑园林绿地的艺术要求
2.3.1要充分体现自然美,植物配置要顺乎自然
园林树木一般以充分发挥其自然面貌为其美的主要方式,即人工整形造型的树木应该在园林中只起点缀作用。社会上的园林绿地通常面积较大且要求接纳大量的游人,因此在管理上除重点分区及主景附近外,不可能精雕细刻、花费过多的人工。因此,这就要求做到正确选用树种,妥善加以安排,使其在生物学特性上和艺术效果上都能做到因地制宜,各得其所,充分发挥其特长与典型的自然之美。
2.3.2要在大处着眼的基础上再安排细节问题
通常进行园林树木配置中的通病是,过多注意局部、细节,而忽略了主体安排;过分追求少数树木之间的搭配关系,而较少注意整体的群体效果;过多考虑各株树木之间的外形配合,而忽视了适地适树和种间关系等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零乱无章、繁琐支离。为此,在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要优先考虑整体之美,多从大处着眼,从园林绿地自然环境与客观要求等方面作出恰当的树种规划,最后再从细节上按排树种的搭配关系。
2.3.3要满足园林绿地的艺术要求
在植物树种的种类选择时,应注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全园基调植物和各分区的主调植物、配调植物,以获得多样统一的艺术效果;二是要注意选择不同季节的观赏植物构成具有季相变化的时序景观;三是要注意选择在观形、闻香、赏色、听声等方面的有特殊观赏效果的树种植物,以满足游人不同感官的审美要求。巧妙地将这些植物树种配置于一园,才可以满足观赏艺术要求。 3.结论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园林建设的软质景观,在选择应用上应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得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創造,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服务于城市,服务于大众。 [科]
【参考文献】
[1]李雄,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
[2]于风杰,浅谈园林绿化中的树种规划[J].国土绿化,2003.
【关键词】城市景观;设计园林;植物选配
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城市绿化的必由之路。在城市生态园林建设中,园林植物的选择、应用和搭配是至关重要的。但也设计应用中也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特别是在绿化植物的选配上缺乏科学的认识,从而忽视了城市园林建设应有的科学性、艺术性以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城市园林绿化植物选配的误区
1.1模式化现象
由于受日益流行的国际化思潮影响,对较为成功的园林设计,许多城市竞相效仿,使各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成为模式化,如大面积种植草坪加雕塑;灌木的种植为大色块、大拼搭、大修剪等。
1.2大量引进外来植物
在城市园林绿化中,模仿别人、追求时尚,以至于不惜代价大量引进外来树木花草。每个外来物种的引进,对当地的生态平衡都会造成影响。把一些原产地不同、习性不同的植物引进,移植到一起,它们之间就很难达到一个平衡;另外它们还要与当地的环境、生物等融为一体,形成一个新的生态平衡就更难,或需要很长的时间;同时,这些植物往往对本地的适应性有限,因而管理成本过高,对财力、物力、人力都是极大的浪费,对城市生态园林建设是不利的。
1.3草多树少现象
园林绿化中大面积种植草坪,虽然绿化面积提高了,但绿量不增加,绿化的生态效益不明显。在城市这个人多、空间少的特殊环境,布置大片的草坪,不仅缺乏空间立体层次的变化,也不符合人们对舒适的要求。大量建造空旷地草坪,反而会使人们的活动场所减少,使城市的景色单一,就好像绘制了一幅只有背景,没有内容的画,绝不是一幅好作品。大量地建造空旷的草坪,使园林绿化管理费用提高,同等面积草坪的管理费用是乔灌木的4-5倍,发挥的生态效益则只有同等面积的乔灌草复合群落的1/4。
2.园林植物的选配研究
2.1要注重植物的生物学特性
2.1.1根据气候和土壤条件因地制宜
树木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各种园林树木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水分、温度、土壤等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要满足园林树木的这些生态要求,一是要适地适树;二是要搞好合理的种植结构。根据当地的土壤环境条件选择适于生产栽培的树种。
2.1.2根据所需光照强度安排栽培地
根据树种对太阳光照的需求强度,合理安排生产栽培用地及绿化使用场所。原生于森林边缘或空旷地带的树种,绝大多数为喜光性树种。灌木状耐阴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可作为下层配置,且特别适宜在高架桥下、高层建筑背后及阳性树种下等光照条件严重缺乏的荫蔽处栽植,以发挥其独特的生理优势,丰富园林绿化的空间层次,提高环境生态效益。
2.2绿化植物的选配应体现城市文化
植物总是可以记载一个城市的历史,向世人传播她的文化,也可以像建筑物、雕塑那样成为城市文明的标志。在植物品种的选配上也应体现城市的文化特征。
2.2.1乡土植物和市花市树的应用
在丰富的植物品种中,乡土植物是最能适应当地自然生长条件的,不仅能达到适地适树的要求,而且还代表了一定的植被文化和地域风情。从一个城市的植物景观上不仅能看出地方性格和身份,同样能看出地方时代文化的特征或地域文化特色。城市文化的特征之一是地域性,而乡土植物就是能够反映本地地域特征的文化要素之一。
市花市树往往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反映城市市民的文化传统、审美观和价值观。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上升为该地区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的植物。因此利用市花市树的象征意义与其他植物或小品、构筑物相得益彰地配置,可以赋予浓郁的文化气息。
2.2.2古树名木的保护
凡在本市城乡范围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具有科研、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珍稀树种、国内外列级保护的;树形奇特、国内外罕见的;在风景园林点起重要点缀作用等的树木均属古树名木。因为古树是历史的见证,活的文物;名木是珍贵的资源,它们都是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历史遗产,能为城市文化增添厚重的一笔财富。但是同时带来的危害和恶果很快显现出来,终会变成绿色泡沫,将城市绿化引向歧途。违反了自然规律,也违背了保护环境的宗旨,严重阻碍了城市生态建设的健康发展。
2.2.3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园林植物在现代设计中的沿用
园林植物作为中国园林艺术中的精品,有着许多传统的手法和独到之处值得借鉴,特别是古人利用植物营造意境的文化成就。古典园林是传统文化精粹,为当今的现代园林所利用,在全新的场所中诠释植物的意境,体现的是城市文化中与众不同的历史内涵,而植物文化最终呈现的形态是历史的、高雅的、传统的、城市的。现代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在关注科学技术进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关注外在形象与内在精神文化素质的统一。
2.3应考虑园林绿地的艺术要求
2.3.1要充分体现自然美,植物配置要顺乎自然
园林树木一般以充分发挥其自然面貌为其美的主要方式,即人工整形造型的树木应该在园林中只起点缀作用。社会上的园林绿地通常面积较大且要求接纳大量的游人,因此在管理上除重点分区及主景附近外,不可能精雕细刻、花费过多的人工。因此,这就要求做到正确选用树种,妥善加以安排,使其在生物学特性上和艺术效果上都能做到因地制宜,各得其所,充分发挥其特长与典型的自然之美。
2.3.2要在大处着眼的基础上再安排细节问题
通常进行园林树木配置中的通病是,过多注意局部、细节,而忽略了主体安排;过分追求少数树木之间的搭配关系,而较少注意整体的群体效果;过多考虑各株树木之间的外形配合,而忽视了适地适树和种间关系等问题。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零乱无章、繁琐支离。为此,在进行园林树木配置时要优先考虑整体之美,多从大处着眼,从园林绿地自然环境与客观要求等方面作出恰当的树种规划,最后再从细节上按排树种的搭配关系。
2.3.3要满足园林绿地的艺术要求
在植物树种的种类选择时,应注重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确定全园基调植物和各分区的主调植物、配调植物,以获得多样统一的艺术效果;二是要注意选择不同季节的观赏植物构成具有季相变化的时序景观;三是要注意选择在观形、闻香、赏色、听声等方面的有特殊观赏效果的树种植物,以满足游人不同感官的审美要求。巧妙地将这些植物树种配置于一园,才可以满足观赏艺术要求。 3.结论
园林植物作为城市园林建设的软质景观,在选择应用上应因地制宜,科学设计,适地适生,根据立地条件,结合植物材料的自身特点和对环境要求来安排,使各种植物都能生长得好。在遵循生态的基础上,根据美学要求,进行融合創造,从而达到步移景异,时移景异;创造“胜于自然”的优美景观,充分发挥其综合功能,服务于城市,服务于大众。 [科]
【参考文献】
[1]李雄,园林植物景观的空间意象与结构解析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
[2]于风杰,浅谈园林绿化中的树种规划[J].国土绿化,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