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诗词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蕴含着古人的智慧、情怀和优良品质。初中生正处于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吟诵古诗词能够引导学生走进丰富而又宏大的精神世界,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树立正确的三观,更好地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文章从学生、教师和教学三个方面分析了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存在的问题对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路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经历了五千年的变化和传承,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瑰宝,其中古诗词就是我国灿烂民族文化的历史缩影,是人文教育与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古诗词教学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近些年,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如何通过初中古诗词教学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教育界研究的重点。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长久以来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认为只要能够将诗词背诵、默写,考试能答对题就可以了,而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字多意、一词多解的现象,往往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加上学生对诗词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情况了解较少,缺乏相关的意境感悟和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学习古诗词相对吃力,长此以往,对古诗词的学习就失去了兴趣。
(二)教师方面
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导致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后,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尤其是对于国学原典和文学经典的阅读不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不够透彻,导致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偏低,古诗词教学功底较弱。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功利性较强,往往只注重最后的考试成绩,因此不愿意花较多的时间在难以理解的古诗词和传统文化渗透上,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将其与传统文化剥离开来。
(三)教学方面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单一,大多以“说教式”或“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最后变成了一堂思想品德课,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得学生与古诗词学习和传统文化学习越来越远。其次,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过分注重分解剖析诗词,忽略了整体感悟,忽视了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导致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没有形成对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路径分析
(一)着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缺乏兴趣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机会接触也体会不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传统文化的兴趣,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开展古诗词诵读大赛,提升传统文化认知。在班级和学年范围内开展古诗词诵读大赛,对于古诗词爱好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我和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对于古诗词学习热情差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古诗词大赛对其进行古诗词知识的渗透和熏陶。因此,古诗词大赛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1],既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一个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渠道。
2.渲染古诗词学习氛围,传承传统文化精髓。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氛围是提高古诗词学习效果、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条件[2]。古诗词的学习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古诗词学习环境,经常向学生讲解古诗词的意境、思想感情和蕴含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求家长在家庭中与孩子共同学习古诗词,了解传统文化。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必然会培养出一个热爱传统文化、人格健全的人。
(二)改进古詩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1.关注作者,加深文化渗透。对作品的解读是初中古诗词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但对于古诗词的解读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对作品中字、句的解释和翻译,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联系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去探究,正所谓“知人论世”。首先,应当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个人经历和性格特征。其次,应当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时局现状、文化背景和精神风采。这样结合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对作品进行解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创作的目的和诗词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2.诵读诗词,领会意境之美。诵读诗词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时加入适当的情感。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品味诗词中的优美语境和意境之美,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诗词的画面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形成美的享受。教师可以根据诗词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诵读,诵读的方式可以是示范读、自由读、分组读,也可以是全班诵读。
3.品词析句,领悟语言之美。诗词用词精炼、言简,但却蕴含着无限的美感和意境,这主要是因为文人墨客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修改,有些词、句可能需要上百遍或几十年的斟酌才最终确定。带领学生领悟诗词语言的精妙之美,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学生的语言艺术。
(三)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
1.实践中注重文化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把握好古诗词教学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和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背景,课前进行自我学习,寻找古诗词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以及与古诗词教学的契合点,精心设计课程,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通过恰当的教学形式向学生传播古诗词及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其次,教师要善于诵读,这里所说的诵读不是单纯的朗读,而是应当结合古诗词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情感,善于挖掘其中的文化精髓,在诵读时配以适当的语速语调和停顿。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抓教学,不但让学生理解和背诵古诗词,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探索和思考,体味作品所透露出的文化内涵,鼓励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文化上、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再创造。
2.生活中传播传统文化魅力。古诗词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教师一方面应当不断在实践中积累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在生活中也要传播传统文化的魅力,因为古诗词特有的文化魅力只有深入生活中才能被切实体会到,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三、结语
古诗词拥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不但可以综合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和文化素养,还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出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翟海莉.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小品文选刊:下,2019(09):218.
[2]彭长青.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初中古诗词教学[J].好家长,2017(05):176.
[3]何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06):129.
关键词:初中;语文;古诗词;传统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经历了五千年的变化和传承,流传至今的传统文化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化瑰宝,其中古诗词就是我国灿烂民族文化的历史缩影,是人文教育与语言文字学习的丰富资源,古诗词教学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近些年,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加深,如何通过初中古诗词教学落实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教育界研究的重点。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方面
长久以来学生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应付考试,认为只要能够将诗词背诵、默写,考试能答对题就可以了,而古诗词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字多意、一词多解的现象,往往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加上学生对诗词的文化背景和诗人的情况了解较少,缺乏相关的意境感悟和情感体验,导致学生学习古诗词相对吃力,长此以往,对古诗词的学习就失去了兴趣。
(二)教师方面
由于教师教学任务繁重,导致大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后,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阅读,尤其是对于国学原典和文学经典的阅读不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不够透彻,导致自身的文化素养水平偏低,古诗词教学功底较弱。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功利性较强,往往只注重最后的考试成绩,因此不愿意花较多的时间在难以理解的古诗词和传统文化渗透上,只注重讲解理论知识,将其与传统文化剥离开来。
(三)教学方面
首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式单一,大多以“说教式”或“填鸭式”教学方式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渗透最后变成了一堂思想品德课,打消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得学生与古诗词学习和传统文化学习越来越远。其次,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过分注重分解剖析诗词,忽略了整体感悟,忽视了对学生诵读的指导,导致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没有形成对古诗词和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路径分析
(一)着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古诗词中传统文化的缺乏兴趣主要是由于学生没有机会接触也体会不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因此教师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当注重培养学生对古诗词传统文化的兴趣,具体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
1.开展古诗词诵读大赛,提升传统文化认知。在班级和学年范围内开展古诗词诵读大赛,对于古诗词爱好者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我和与其他同学交流的机会,对于古诗词学习热情差的学生而言,可以通过古诗词大赛对其进行古诗词知识的渗透和熏陶。因此,古诗词大赛可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1],既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方式,也是一个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的渠道。
2.渲染古诗词学习氛围,传承传统文化精髓。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氛围是提高古诗词学习效果、促进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条件[2]。古诗词的学习需要长期的积累,不是一蹴而就的,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营造一个良好的古诗词学习环境,经常向学生讲解古诗词的意境、思想感情和蕴含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也要求家长在家庭中与孩子共同学习古诗词,了解传统文化。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必然会培养出一个热爱传统文化、人格健全的人。
(二)改进古詩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1.关注作者,加深文化渗透。对作品的解读是初中古诗词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但对于古诗词的解读不应当仅仅局限于对作品中字、句的解释和翻译,更重要的是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联系作者所处的文化背景去探究,正所谓“知人论世”。首先,应当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个人经历和性格特征。其次,应当了解作者所处时代的时局现状、文化背景和精神风采。这样结合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对作品进行解读,才能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作者创作的目的和诗词所表现出的思想情感,既加深了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又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渗透。
2.诵读诗词,领会意境之美。诵读诗词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教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在诵读时加入适当的情感。学生通过反复的诵读,品味诗词中的优美语境和意境之美,能够在头脑中形成诗词的画面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意境,形成美的享受。教师可以根据诗词的特点指导学生进行诵读,诵读的方式可以是示范读、自由读、分组读,也可以是全班诵读。
3.品词析句,领悟语言之美。诗词用词精炼、言简,但却蕴含着无限的美感和意境,这主要是因为文人墨客在诗词创作过程中往往需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修改,有些词、句可能需要上百遍或几十年的斟酌才最终确定。带领学生领悟诗词语言的精妙之美,能够引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陶冶学生的语言艺术。
(三)提升语文教师自身的文化素养
1.实践中注重文化积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当把握好古诗词教学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和古诗词所蕴含的文化背景,课前进行自我学习,寻找古诗词所蕴含的传统文化以及与古诗词教学的契合点,精心设计课程,在提高自身文化素养的同时,通过恰当的教学形式向学生传播古诗词及其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其次,教师要善于诵读,这里所说的诵读不是单纯的朗读,而是应当结合古诗词的时代背景和思想情感,善于挖掘其中的文化精髓,在诵读时配以适当的语速语调和停顿。最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抓教学,不但让学生理解和背诵古诗词,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探索和思考,体味作品所透露出的文化内涵,鼓励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文化上、思想上和情感上的再创造。
2.生活中传播传统文化魅力。古诗词的创作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因此,教师一方面应当不断在实践中积累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在生活中也要传播传统文化的魅力,因为古诗词特有的文化魅力只有深入生活中才能被切实体会到,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三、结语
古诗词拥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在传统文化教育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不但可以综合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和文化素养,还能够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探索出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路径。
参考文献
[1]翟海莉.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策略研究[J].小品文选刊:下,2019(09):218.
[2]彭长青.如何将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初中古诗词教学[J].好家长,2017(05):176.
[3]何昕.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0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