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春风终不度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f9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楔子
  “先生,长安究竟是何般模样?”细君睁大了眼睛,娇嫩的手指拽着面前青年的衣角,好奇地问。萧绍弯下腰,摸了摸她柔软的头发,答:“等郡主长大了,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
  一
  从记事起,细君就常听父亲念叨着长安。
  不喝酒时,江都王刘建总喜欢将女儿抱在膝头,细细为她述说长安风物。他说,那里有灞川的青青杨柳,有上林苑的映日芙蓉,有骊山的如火秋叶,有终南山的皑皑白雪……细君不明白,明明江都也有绿柳红花,落叶白雪,为何父亲心心念念的只有长安,因为那里的皇城比江都的風光更好看吗?
  刘建只是摸了摸女儿的头说:“等你长大就知道了。”
  这样的回答并不能满足小姑娘的好奇心,细君依然天天缠着父亲,追问长安的样子,追问自己何日才能长大。
  在春风又一度拂绿江岸的时候,江都王为郡主请了一位来自长安的先生。细君想着,这位先生大概是天底下最厉害的人了,肚子里装着一车又一车的典故,日日讲都讲不完。她从他那里得知,这世上不仅有巍峨庄严的都城长安,更有天下九州,塞外还有龟兹、乌孙、大宛……而她所在的江都,不过是这片土地上的小小一隅。
  “这些地方以后阿细都能去看看吗?”她仰起小脸,满眼都是向往。
  萧绍拿出青竹戒尺,装模作样地晃了两下,板着脸说:“故事听完了,还不好好读书去?”
  细君赶紧乖乖回到书桌前,她知道先生从来不会真打自己,却怕见他皱起好看的眉。
  这一晚,细君正要睡,忽然外面闹腾了起来,婢女杏儿匆匆跑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地喊:“郡主,不好啦,王爷要杀王妃!”细君一听慌了,鞋也来不及穿好就跑出门去。细君生母早逝,她便一直由王妃悉心抚养,就连先生都是王妃为她挑的。
  后堂里,刘建正提剑指着王妃。他喝多了酒,口齿不清地高声叫骂着。细君毫不犹豫地拦在王妃面前。她不懂父亲骂些什么,只知道此时她要保护王妃。
  “你、你们……都骗我!都不许我回长安……”刘建红了眼,举起剑就往下斩去。
  那一刻,细君以为自己就要死去,却突然被一股力量拉扯,落在一个温暖的怀抱里。她听见皮肉破开的声音,有腥热的液体溅在身上,眼睛却被人紧紧地捂住了。及时赶来的萧绍为细君挡下了这一剑,剑锋扫过他的脸颊落在肩上,伤处及骨,却好歹唤回了刘建的些许理智。
  王妃终于还是死了,她服毒自尽,留下一封书信,承认自己是皇帝派来监视江都王府的,说最最对不起的便是细君。
  消息传来时,细君坐在院子里,对着灼灼桃花出神。王妃曾说过,桃花再次开满时,就教她抚琴。而“长安”就像一个看不见的魔咒,忽然就把王妃带走了。正伤神间,忽闻丝弦响动之音,她回过头,才看见竟然是先生。他的伤还没好,倚着树勉强站着,手里拿着一件形制古怪的乐器。
  “这是秦琵琶,先生教你弹,好不好?”萧绍的声音一如平日的温柔。
  细君望着他左颊狰狞的剑伤,再也忍不住了,扑进他怀中大哭起来。
  二
  细君十岁那年夏天,萧绍收到了来自长安的家书。他倚着院中修竹,将那封信看了很久。
  细君好奇,也凑上去看。萧绍见她顽皮,便笑着考她认得几个字。细君一行行望去,忽然泄了气,这些字句她其实认得大半,却万万不会写得这般娟秀典雅。
  “长安花好,何、何日归来……”细君仰起脸,犹疑地问,“先生,你要走了吗?”
  萧绍摸了摸她的头,并不言语。
  没过几日,府里就起了传言,说萧绍马上就要回长安完婚,再也不回来了。细君原是不信的,只因先生从未亲口对她提起过。可这日上午,她一早便跑到书房里左等右等,萧绍却迟迟没有出现。问了杏儿才知道,他去找江都王辞行了。
  萧绍来到书房时,看见细君正有一下没一下地拨弄着弦,她背对着他,似乎并没有注意到有人来。
  他和声问道:“怎么,以为先生要走了?”
  细君却并不回头,颤声道:“母妃的事,是先生向父王告发的,对吗?”
  萧绍顿了顿,开口道:“郡主,我……”
  “刚才我去父王那儿找先生,在门外都听见了。没料到,先生竟是这样的人……”细君猛地回过身来,将秦琵琶摔在萧绍面前,恨声说:“先生的东西,细君不愿受。”
  此后数日,细君都没有再见到萧绍,也许他已拿了江都王的赏赐回长安去了吧。今生今世再不相见,便是小姑娘所能想到的最狠的诀别。
  不久,府里又起了一件大事,江都王要追赠细君的生母、已故的张姬为王妃。“据说还是萧先生的功劳呢。”杏儿告诉细君。
  纵然心中再多怨恨,细君还是忍不住多问了两句。原来,张姬生于长安,萧绍在幼时曾受过她的恩惠。他来到王府教书后,得知细君是她的女儿,自然也多加照拂。后来他无意间发现,当年张姬正是因为撞破了王妃传递情报才被害死的,他感念张姬的恩义,便要为她报仇。
  细君找到萧绍的时候,他正忙活着什么,之前受过伤的左肩一直不太灵活。
  “先生……”她开口,却不知从何说起。
  “郡主拿好,下次再摔可就补不了了。”萧绍笑吟吟地将面前的东西拿了出来,琴身已被他修补好了。
  “先生要回长安吗?”细君并没有接过,只是问道。
  “回长安?我前几日才去向江都王说,我的女学生冰雪聪明,是个可造之才,若不嫌弃我这个书生不学无术,能不能让我多教几年。怎么,郡主现在就要辞了我?”
  细君心下欢喜,却又不安地问:“可是,那封信……”
  萧绍摸了摸面上的伤疤,露出一个自嘲的笑,说:“我这样子,还是不要耽误人家姑娘的好……”
  细君张了张口,什么也没说出来。
  她想说,先生不要难过,再等一等,等阿细长大了,就跟着你去长安。
  三
  细君日渐长大,也越来越忧愁,这几年先生似乎和自己疏远了许多。原先她喜欢扯着萧绍衣角,将头枕在他膝上,赖着要听故事。而如今,他总是不着痕迹地抽出袍袖,后退三步正襟危坐,告诉她男女有别。细君想不通,明明阿细还是阿细,先生还是先生,怎么就和从前不同了呢?   她满怀少女心事,却不知该向谁倾诉,只是神思恍惚地拨弄着琵琶,练习先生教过的曲调,仿佛那个渐行渐远的人依然和自己有一丝隐秘的牵连。
  这天夜里,细君忽然从梦中惊醒,才想起白日竟把琵琶给忘在了外头。她不愿别人沾手先生给的东西,便披了件外衣,自己溜出房间去找。寻到花园里,她隐隐听见假山后面竟有讲话的声音,出于对危险的直觉,她蹑手蹑脚地躲进了石头后面。
  细君早不是懵懂的幼童,断断续续听着,已明白了个大概。
  “刚刚那人取走的,便是你给皇上的密函?所以王妃不过是你用来骗取父王信任的弃子,你才是真正来监视我江都王府的人。”青白的月光下,细君冷冷地质问着面前的人,“先生一直都在骗细君,对不对?”
  秋风凛冽,吹起她单薄的衣衫,细君却丝毫没有冷的感觉。这么多年的师生情谊、倾心恋慕,竟不过是一场荒谬的谎言。
  “郡主……”萧绍伸出手,似乎想要像小时候那般摸摸她的头发,却又放下了,他说,“萧绍今生已决意效忠陛下,不忍天下无故再起刀兵,可事到如今,听凭郡主发落。”
  细君的目光扫过他秀气的眉,温柔的眼,还有左颊那道深深的伤痕,良久方开口道:“你走吧。”
  走吧,前尘往事一笔勾销,偿尽那一日你回护之情。
  四
  萧绍离去不久,江都王刘建就谋反了。细君知道,父亲太过想念长安,等了那么多年,终于等不及了。刘建还没回到日思夜想的长安,谋逆的消息就已泄露,王师兵不血刃便平定了叛乱。高居宝座的天子遥遥发了一道诏书,命将江都王满门就地处斩。
  出人意料的是,王府三百多口人,只有郡主被赦免,奉召入京。
  那个家破人亡后的冬至,细君此生初见长安。长安城并没有她遐想过无数次的春花秋月,只有鳞次栉比的灰暗楼阁和凄厉呼号的凛冽北风。世间最贤明的帝王站在雄伟宫殿的至高处,他身侧之人峨冠博带,覆了面具,看不清容颜。细君听见那个她熟悉的声音,不带一丝感情地宣读着诏书:“……晋封为公主,和亲乌孙国……”
  这已是她最好的结局,去漠北苦寒之地,嫁给一个老头,为家国换取几年休兵。她將会被写进史册里,不是罪臣的女儿,而是大汉的公主。披上鲜红的嫁衣,细君于漫天风雪中辞别长安。她的妆奁绵延几十里,天下人都在赞颂这场浩大的婚礼,以及婚礼带来的和平。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穹庐为室兮毡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迎面是如刀的风雪,她将那把琵琶抱在怀里,始终不肯回头望一望长安的方向。长安的春意在她行过的道路上一点点蔓延开来。灞川的柳树抽出嫩绿的枝条,河面的冰消融了,再过些日子,上林苑便会开满鲜花……然而这一切与她的余生再无半分牵扯。
  她所有的幻梦,最美的年华,与那些春风杨柳一起,终是被阻隔在玉门关外。
其他文献
听歌需要恰逢其时的心境。之前听五色石南叶的《客从远方来》,并未有太多感触,而今与这首歌重逢,心弦莫名被触动。歌声好似蘸饱墨汁的软毫挥灑于纸,一笔一画都婉转且润泽,末了果断收笔,余韵悠长。  当我凝神细听,又从中听到一丝不足为外人道的乡愁。于漂泊在外的游子而言,故乡如中天皓月,可歌可咏,却无法触及。  我幼时顽劣,十分厌恶小山城的逼仄。而今离家万里,那里的青山秀水却让我魂牵梦萦。于是,在余寒未消的夜
期刊
闲来玩儿十字绣,坐在暖和的太阳下穿针引线,心静得像沉到水底的石子。时间也慢了下来,像那只漫不经心的老猫。  理得顺顺的绣线,葱绿,桃红,湖蓝,雪白……每一样都讨人喜欢。女子天生钟情色彩,喜欢把好看的颜色裁成衣裳,绾成发带,研成胭脂……生命会因此少些苍白吧。  看沈寿的《观音像》《柳燕图》《八仙上寿》,画面细薄匀净,针脚绵密逶迤,颜色也转折得极为细腻灵巧,看得人满心静气。她在《雪宦绣谱》中反复强调绣
期刊
桃木梳,檀木梳,棠梨梳,沉香梳……一串木质的名字念下来,唇齿间也浸染了草木的清香。  木梳原是截树枝,或长着绿的叶,或开着白的花,或在云影铺就的宣纸上回旋着寒瘦清崛的笔意。它们在高高的风里浅饮霜露,年岁流转,它们的纹理绵延得细腻如诗,芳香酝酿得清醇如酒。  有一日,它们成了木梳。精致小巧,恰盈一握,让人疑心手里的木梳就是大树结出的果实,都是那种沉甸甸的气味和色泽,都有成熟和陈年的意味,叫人感到心安
期刊
那是金末元初的扬州,十里春风裹挟着秦楼的娇声软语拂人心尖。忽必烈的铁蹄踏平了南宋政权,天下大定,扬州并没有因战乱而萧条,反而愈发繁荣起来。勾栏瓦肆在华灯十里的不夜天中如雨后春笋般纷涌而现,一折折新曲从失意的文人墨客心间倾泻,一如唐诗宋词走过了瑰丽的巅峰,元曲也在婉转传唱里开启了属于它的时代。  扬州最大的乐棚人满为患,王孙公子们豪掷千金,只为一睹传闻中那女子的风采。在无数人殷切的目光中,朱帘秀翩然
期刊
那日,春风拂过珠帘,惊起了轻碎声响。珠帘下的小女儿抬起一双清亮的眼睛,好奇地打量着父亲放在文案上的笔墨。她提起紫毫笔,在宣纸上拖出一道墨痕,似是喜欢那浅浅的墨香。她展颜一笑,满是灵气,望着帘外的双燕,轻轻吟咏道:“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年纪虽小,却将一首《临江仙》记得一字不差。  从幼时起,文墨对于萧瑟瑟而言,就有着难以言说的吸引力。她是辽国重臣的女儿,从小在富贵中成长。春日,深深庭院里开满了
期刊
你的歌声如流水潺湲,忽起的戏腔则像兴之所至处扬起的水花,在缠绵的风里扶摇成千百般姿态,化作古戏台上的水晶帘,隐约透出花影重叠的水袖羽衣,还有那片不曾老去的风月。  秦淮八艳  作词/小狐狸 演唱/玉璇玑  秦淮歌遍彻  八艳才名平秋色  佳句杯中游 歌舞自风流  如是风光不知愁  婉逗菇凉:一个男生把扬州官话唱得如此软媚,这是逼我去唱“风风火火闯九州”吗?  社戏  作词/安九 演唱/安九  暮色
期刊
花开阳春,正是告白的好时节,来小恋点播台为你家爱豆点一首古风歌吧,海量古风曲目任你挑~快夸小恋是愛是暖是……算了,还是先夸你家爱豆吧~  刘亦菲  卸去人间妆红  我终于读懂  痴心熬尽才可倾城  —《不老梦》  作词:慕清明  演唱:银临  风筝小果儿:Wuli茜茜公主有一颗粉嫩嫩的少女心,怎会轻易老去。  霍尊  古与今 招琴水袖不停  梅兰芳的戏一唱 掌声雷鸣  ……  我知道 我不是梅兰芳
期刊
秦淮河中灯影璀璨,倒映出一番传奇的繁华。自小长在秦淮岸边的李香君低身倚栏,静静凝视这熟悉的波光,水榭歌楼之上人语喧嚣,唯有她含眉垂首,仿佛沉入另一个世间。  她向来淡泊安静,哪怕已是秦淮数一数二的歌伎,在客人面前抚琴唱曲依然有一丝羞怯的内敛。她唱曲极好,除了歌喉如天籁,更难得的是面容上表现的微妙情绪,唱着“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就真的成了杜丽娘,兼容了大家闺秀的典雅与青春少女的热烈。 
期刊
古人的游记总是写在漂泊中,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草都成了衰草,疏疏落落地长在心口。仿佛这偌大人间也不过一方荒池,逼人滴下泪来,偏泪也是凉的,令人陡然间心折骨惊。  这到底只是漂泊,辗转天涯如飞蓬,只盼着归去,而不是旅行,不是为了去听风怎样吹醒春天,不是在异地他乡想到心上人,就觉得心头满满,全是静好又稳妥的相思。  漂泊之外,是仗剑走天涯的少年,眼神里锋芒毕露,仰天大笑出门去,一打马便能到得了天涯
期刊
暮色四合的初夏,重重湿气令人心生烦躁。偌大的太傅府内唯有轩窗前绿莹莹的芭蕉能让人心绪稍平,此刻贾谊独坐窗下细细研读书卷。  天色渐暗,他望向窗外,看到一只鵩(fu)鸟正停在屋檐上与他对望。鵩鸟历来被认作不祥之鸟,看着这毫不惧人的鵩鸟,贾谊心生不安,连忙找了占卜的竹简来看。却见上面写着,有不祥之鸟入宅,主人即将离去。他不禁想,难道自己寿数将尽?一时百般滋味涌上心头。被贬谪到长沙已有三年了,每一夜贾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