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两年多的叙利亚内战终于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一场由使用化学武器所引发的国际争端,将叙利亚内战背后角力的两个大国美国和俄罗斯搬到了台前。如今的叙利亚内战已经明确升级为俄美两国之间的博弈。
今年9月结束的G20峰会上,叙利亚问题已经取代经济问题成为这次峰会的核心议题,美国一直在游说各国支持对叙利亚采取军事打击,而俄罗斯继续在叙利亚问题上维持其强硬立场。普京与奥巴马在叙利亚问题上唇枪舌剑,毫不让步,致使一场原本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国际性峰会变得尴尬且微妙起来。
9月9日,叙利亚官方突然表示欢迎“俄罗斯有关将化学武器设施置于国际监督之下的建议”,第二天美国国务卿克里也表示如果叙利亚交出化学武器可免遭外国军事打击。骤然紧张的叙利亚局势在俄罗斯的调解下突破进展,也给了进退两难的奥巴马一个台阶可下。不过,在这一轮的较量中,俄罗斯占了上风。叙利亚民族和解部部长阿里·哈伊德尔表示:“这是叙利亚获得的胜利,应该感谢俄罗斯朋友。”
但是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仍存在很多分歧,普京9月12日在《纽约时报》撰文称8月21日的化武攻击是由反对派发动的,而并非叙利亚政府;而法国外长表态确定说,这次化武攻击是叙利亚政府发布的命令。俄美之间原本因斯诺登事件已变得相当紧张,而叙利亚问题升级更是让这种紧张关系持续发酵。从另一角度而言,大国的介入让叙利亚局势的发展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美国:打或不打都是问题
叙利亚北靠土耳其,东南邻伊拉克,南连约旦,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地区接壤,西与塞浦路斯隔海相望。虽然国土面积和人口都称不上是中东大国,可是因占据极具战略意义的地理位置,让叙利亚成为中东的“心脏”。各种中东问题都与叙利亚牵连颇深,包括巴以和平问题、黎以和平问题、伊朗核问题、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宗教问题、化武问题、伊拉克战争等等,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地。正如伊朗驻苏联最后一任大使所说,叙利亚是东方和西方阵营的战略平衡点,是东方阵营的前线。
在叙利亚问题上,奥巴马顾虑重重。一年前,为了不陷入叙利亚内战的泥潭,又为了考虑以色列的感受,奥巴马划定了一条化武红线,只有当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越过红线,美国才会直接武力干预,毕竟奥巴马的重心仍在提振国内经济以及维持亚太战略再平衡方面。8月21日,大马士革附近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造成大量平民死亡的消息曝光后,美国不得不站出来表示要惩罚叙利亚,以维护其在国际事务中的权威和领导地位。同时,今年4月以来,叙利亚内战局面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本占据优势的反对派武装连丢多个城市,战争向有利于政府军一方倾斜,而这不是美国希望看到的。美国需要一个契机扭转这种局面。
奥巴马政府对叙采取军事打击的决议没有如伊拉克战争那样获得更多的国内民意和国际支持,来自各方的阻力使该决议充满不确定性。国内60%的民意调查表示不愿意美国再发动战争,民主党内部也存在分歧,而奥巴马也有些踟蹰不前。虽然美国总统有权在紧急情况下绕开国会对某个国家采取军事行动,只是在如今国防预算缩减的情况下,对叙动武会不会又把美国拉入类似伊拉克、阿富汗战场的泥潭,而且采取军事行动并不能解决叙利亚的根本问题,这是奥巴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于是,奥巴马把这个烫手山芋丢给了美国国会。
美国国会内部对这个决议存在分歧,因此没有顺利得到通过。但是奥巴马也不会轻易绕过国会采取单独行动,毕竟未来三年他的很多决议还需要国会的支持,他需要这种支持来推动在中东的下一次军事行动,比如更重要的对手伊朗。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绕开了联合国安理会,与它的西方盟友向伊拉克发起反恐战争。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依然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遭到了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反对声音。而美国最坚定的盟友英国,其议会否决了对叙利亚采取军事打击的决议,这让奥巴马也略感挫折。虽然法国、沙特、土耳其等盟友表示支持打击计划,但多数国家还是持谨慎态度。
叙美恩仇记
一战期间,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在英法帮助下,叙利亚摆脱土耳其的统治,宣布“大叙利亚”独立。而叙利亚的独立触动英法利益,两国于1920年达成了瓜分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协议,将大叙利亚划分为现在的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三部分,叙利亚再次沦为法国殖民地,二战期间被德国接管,直到1944年才再度获得独立。
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不顾法国反对,在西方世界率先承认叙利亚独立。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表示“如果法国拒绝允许叙利亚独立,美国将不惜使用军事力量,给予叙利亚一切可能的支持。”由于美国的强大压力,英法军队于1946年撤离叙利亚,叙利亚彻底实现独立,叙美两国正式建交。此时冷战阵营已初步形成,而叙利亚早在两年前就已与苏联建交,美国还是希望叙利亚能投桃报李,向其靠拢。
叙利亚和美国之间的关系犹如过山车,随时因一个偶然事件的触动而跌入谷底,而高潮鲜有出现。美国在以色列的立场难以撼动,而叙利亚因历史、地缘等因素,坚决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等派别发起的民族独立运动,扛起对抗以色列的大旗,几次中东战争更是让叙美两国之间的嫌隙越拉越大。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第二天,叙利亚宣布与美国断交,直到1974年老阿萨德上台后才正式恢复邦交。1978年,在美国主导下埃及和以色列签订和平共处的《戴维营协议》,叙利亚成为对抗以色列最主要的中东国家,叙美关系又陷入冰点。1986年英国指责叙利亚参与恐怖活动宣布与其断交后,美国也随即宣布同叙利亚断交,第二年叙美两国关系恢复正常。1991年海湾战争中,叙利亚加入美国主导的反伊拉克联盟,两国关系维持着表面的平和,高层也互有往来。
叙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2001年的9·11事件。此时,巴沙尔·阿萨德正式接过父亲老阿萨德的权杖才一年多,他试图修缮与欧美国家的外交关系,出访法、德、英、西等欧洲国家。9·11事件爆发第二天,美国驻叙利亚大使馆遭到恐怖袭击,巴沙尔立即向布什总统表示慰问,并协助美国提供恐怖组织的情报,但是美国仍把叙利亚列入支持恐怖主义的6个“邪恶轴心”国家的黑名单中。2003年美国决定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叙利亚表示反对,并公开支持伊拉克,这触及了美国的底线,当年12月美国签署了对叙实行经济和外交制裁法案,第二年5月开始实施。叙美两国的对立情绪进一步加深。2005年,叙利亚从军事占领30年的黎巴嫩完全撤军,希冀能推动美国主导的中东和平进程,以缓和叙美紧张关系。但是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自叙利亚国内局势出现动荡以来,2005年至2010年间向叙利亚反对派资助了1200万美元。 奥巴马2009年上台执政后,他的外交战略政策已发生转移,从中东地区转向亚太地区。他宣布从伊拉克撤军,与巴沙尔政权恢复谈话,叙美两国关系有所缓和。美国相继推翻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国家的政权后,将矛头集中对准了伊朗。但是叙利亚不可能抛弃自己的盟友,与伊朗彻底划清界限,这显然与美国的利益背道而驰。2011年3月,从北非蔓延至叙利亚的革命浪潮,让美国看到了机会。随着叙利亚国内的抗议活动愈演愈烈,美国不停地调整自己的立场,并出资支持叙利亚国内的反对派与巴沙尔政权进行武装对抗,使叙局势更加动荡,从而实现叙利亚的政权更迭,达到铲除伊朗“臂膀”、同时毁掉俄罗斯在中东的唯一战略基地的目的,实现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
俄罗斯:如同捍卫自己
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一直坚持站在阿萨德政权一方,这与两国多年友好的关系密不可分。过去美国或明或暗不断指出俄罗斯是叙利亚的后台,俄罗斯都是保持沉默,这次G20峰会上,普京一反常态高调发声:俄罗斯就是支持叙利亚。随着叙利亚局势越来越紧张,俄罗斯也不断向地中海沿岸增派军舰,到2013年9月7日,该海域部署的俄罗斯舰艇已经达到8艘。俄罗斯此举虽不是表示要出兵为叙利亚和某个国家打仗,但也传递出明显的威胁信号:俄罗斯在这里有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美国不能忽略它的国家利益,而轻易向叙利亚动武。
上世纪50年代末由于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叙利亚与苏联已经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再加上美英等西方国家插手叙利亚的数次政变,进一步将叙利亚推向苏联的怀抱。1963年,叙利亚发生军事政变,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上台,随后就与苏联签署合作协定。双方在军事、经济、商业等领域的合作越发紧密,苏联在美国精心布置的中东防线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缺口。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叙利亚在这次战争中失去了戈兰高地,但因表现出色得到苏联另眼相待,此后苏联对中东国家的援助大多向叙利亚倾斜。到了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时期,苏联向盟友提供的54亿美元援助中就有35亿美元给了叙利亚,同时向叙利亚派出3500多人的军事顾问,帮助叙利亚抵抗以色列。
当然叙利亚也向苏联付出了相应的回报。1970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哈菲兹·阿萨德次年成功当选总统,将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塔尔图斯港对苏联海军开放,成为苏联南下印度洋的通道。到了1974年,阿萨德同意将塔尔图斯港升级为苏联海军的正规海外基地,这也是苏联在海外的第一个正规海军基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接管了塔尔图斯海军基地,这里也成为俄罗斯海军在独联体地区以外的唯一的军事基地,是俄罗斯遏制日益逼近的北约组织的重要据点,对其应对中东地区冲突和极端主义威胁具有战略意义。一旦阿萨德政权垮台,俄罗斯在地中海的立足点将难以为继,显然这是俄罗斯极不愿意看到的。
老阿萨德当政时期,许多贵族子弟被派往苏联留学,在叙利亚培养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军方亲苏集团,就连叙利亚共产党这类政党也在阿萨德默许下得以存在,其成员也被允许在叙利亚政府中担任要职,因此叙利亚一度被称为“苏联人的以色列”。1980年,叙利亚和苏联签署《友好合作条约》,确立了两国的盟友关系。虽然苏联于1991年解体,但俄罗斯接过苏联的衣钵,继续同叙利亚保持密切的关系。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如今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就只剩下叙利亚了。无论是出于地缘政治需要还是为了维护国内安全,俄罗斯都不会让叙利亚轻易倒下。叙利亚总统顾问巴萨姆·阿卜杜拉曾说过:捍卫叙利亚其实就是捍卫俄罗斯自身战略利益。
武器是最重要的贸易
俄罗斯在叙利亚有着错综复杂的经济利益,许多俄罗斯人在叙利亚投资、经商、度假等,再加上这些侨民的配偶、子女,这个群体非常庞大,因此俄罗斯曾多次派出军舰将侨民撤回国内。据《莫斯科时报》估计,2009年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投资为194亿美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和旅游业,最突出的经济项目是从核电厂到油气田的勘探。当然俄罗斯与叙利亚最重要的贸易除了能源工业,就是军火贸易了。
9月6日的G20峰会上,普京就叙利亚问题表态说:“如果叙利亚遭到军事打击,俄罗斯将继续向其提供帮助,向其供应武器并展开经济合作。”从巴沙尔父亲哈菲兹·阿萨德开始掌权起,俄罗斯就一直向叙利亚供应军火,包括战斗机、坦克、导弹、枪支等武器装备。2013年3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公布了的交易报告显示,最近5年叙利亚主要常规武器装备进口比上一个5年增长了511%。俄罗斯当仁不让是叙利亚最大的武器进口国,该国71%的进口武器都来自俄罗斯。
2005年1月,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首次访问莫斯科,俄罗斯为了表示友好,承诺免除叙利亚在苏联时期欠下的134亿美元进口武器债务的四分之三。俄叙两国关系进入蜜月期,叙利亚得到了向俄罗斯购买武器的方便之门。2006年,叙利亚从俄罗斯手里买到了发射“针”或“针-1”导弹的车载型人马座多联装防空系统。2007年初,叙利亚又订购了价值7.3亿美元的50套96K6“铠甲”-S1E弹炮合一近程防空系统。同一年,叙利亚与俄罗斯签署了价值3亿美元的72枚“红宝石”反舰导弹的交易合同。2011年,俄罗斯与叙利亚达成40亿美元的武器交易合同,出口的大多是较为高端的武器。
当然俄罗斯也不会毫无代价地将武器卖给叙利亚。2007年以色列空袭叙利亚可疑核设施后,叙利亚强烈希望能从俄罗斯那里得到S-300先进防空导弹,两国于2010年达成交易协定,但最初迫于美国和以色列的抗议,后来是叙利亚没有提供预付款,而令这项防空导弹交易搁置。但是随着叙利亚局势的恶化,面对美国可能发起的空袭打击,叙利亚对防空导弹的需求已是迫在眉睫。俄罗斯也意识到这点,已向叙利亚提供防空导弹的部分零件,但整个出口交易未完成。
为了维护在中东的核心利益,俄罗斯一方面呵护着与叙利亚的军购关系,另一方面拒绝了来自沙特阿拉伯的巨额军火交易。2013年7月底,沙特情报部门长官班达尔亲王向总统普京提出了价值约150亿美元的武器购买计划,并表示在俄罗斯进行巨额投资等多项示好的信息,但被普京拒绝。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在阿拉伯地区的重要盟友,与叙利亚长期不和,沙特利用约旦向叙利亚反对派运送武器这是公开的秘密,近期更是表示支持美国军事干预叙利亚。而俄罗斯不可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被沙特拉拢,而放弃支持叙利亚政府这一原则性问题。
如今的叙利亚已不仅仅是美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博弈的阵地,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以及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中东国家对叙利亚仍持敌视态度,自然希望能对叙利亚采取军事打击,而黎巴嫩、伊朗等叙利亚的盟友也不会撒手不管。叙利亚已成为多个国家的角力场,巴沙尔政权是存是亡,似乎已不是他自身能说了算的事了。
今年9月结束的G20峰会上,叙利亚问题已经取代经济问题成为这次峰会的核心议题,美国一直在游说各国支持对叙利亚采取军事打击,而俄罗斯继续在叙利亚问题上维持其强硬立场。普京与奥巴马在叙利亚问题上唇枪舌剑,毫不让步,致使一场原本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国际性峰会变得尴尬且微妙起来。
9月9日,叙利亚官方突然表示欢迎“俄罗斯有关将化学武器设施置于国际监督之下的建议”,第二天美国国务卿克里也表示如果叙利亚交出化学武器可免遭外国军事打击。骤然紧张的叙利亚局势在俄罗斯的调解下突破进展,也给了进退两难的奥巴马一个台阶可下。不过,在这一轮的较量中,俄罗斯占了上风。叙利亚民族和解部部长阿里·哈伊德尔表示:“这是叙利亚获得的胜利,应该感谢俄罗斯朋友。”
但是两国在叙利亚问题上仍存在很多分歧,普京9月12日在《纽约时报》撰文称8月21日的化武攻击是由反对派发动的,而并非叙利亚政府;而法国外长表态确定说,这次化武攻击是叙利亚政府发布的命令。俄美之间原本因斯诺登事件已变得相当紧张,而叙利亚问题升级更是让这种紧张关系持续发酵。从另一角度而言,大国的介入让叙利亚局势的发展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美国:打或不打都是问题
叙利亚北靠土耳其,东南邻伊拉克,南连约旦,西南与黎巴嫩和巴勒斯坦地区接壤,西与塞浦路斯隔海相望。虽然国土面积和人口都称不上是中东大国,可是因占据极具战略意义的地理位置,让叙利亚成为中东的“心脏”。各种中东问题都与叙利亚牵连颇深,包括巴以和平问题、黎以和平问题、伊朗核问题、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宗教问题、化武问题、伊拉克战争等等,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地。正如伊朗驻苏联最后一任大使所说,叙利亚是东方和西方阵营的战略平衡点,是东方阵营的前线。
在叙利亚问题上,奥巴马顾虑重重。一年前,为了不陷入叙利亚内战的泥潭,又为了考虑以色列的感受,奥巴马划定了一条化武红线,只有当叙利亚使用化学武器,越过红线,美国才会直接武力干预,毕竟奥巴马的重心仍在提振国内经济以及维持亚太战略再平衡方面。8月21日,大马士革附近大规模使用化学武器、造成大量平民死亡的消息曝光后,美国不得不站出来表示要惩罚叙利亚,以维护其在国际事务中的权威和领导地位。同时,今年4月以来,叙利亚内战局面已经发生了变化,原本占据优势的反对派武装连丢多个城市,战争向有利于政府军一方倾斜,而这不是美国希望看到的。美国需要一个契机扭转这种局面。
奥巴马政府对叙采取军事打击的决议没有如伊拉克战争那样获得更多的国内民意和国际支持,来自各方的阻力使该决议充满不确定性。国内60%的民意调查表示不愿意美国再发动战争,民主党内部也存在分歧,而奥巴马也有些踟蹰不前。虽然美国总统有权在紧急情况下绕开国会对某个国家采取军事行动,只是在如今国防预算缩减的情况下,对叙动武会不会又把美国拉入类似伊拉克、阿富汗战场的泥潭,而且采取军事行动并不能解决叙利亚的根本问题,这是奥巴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于是,奥巴马把这个烫手山芋丢给了美国国会。
美国国会内部对这个决议存在分歧,因此没有顺利得到通过。但是奥巴马也不会轻易绕过国会采取单独行动,毕竟未来三年他的很多决议还需要国会的支持,他需要这种支持来推动在中东的下一次军事行动,比如更重要的对手伊朗。
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美国绕开了联合国安理会,与它的西方盟友向伊拉克发起反恐战争。在叙利亚问题上,美国依然在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遭到了来自俄罗斯和中国的反对声音。而美国最坚定的盟友英国,其议会否决了对叙利亚采取军事打击的决议,这让奥巴马也略感挫折。虽然法国、沙特、土耳其等盟友表示支持打击计划,但多数国家还是持谨慎态度。
叙美恩仇记
一战期间,阿拉伯民族主义者在英法帮助下,叙利亚摆脱土耳其的统治,宣布“大叙利亚”独立。而叙利亚的独立触动英法利益,两国于1920年达成了瓜分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协议,将大叙利亚划分为现在的叙利亚、黎巴嫩和巴勒斯坦三部分,叙利亚再次沦为法国殖民地,二战期间被德国接管,直到1944年才再度获得独立。
1944年,美国总统罗斯福不顾法国反对,在西方世界率先承认叙利亚独立。1945年的雅尔塔会议上,罗斯福表示“如果法国拒绝允许叙利亚独立,美国将不惜使用军事力量,给予叙利亚一切可能的支持。”由于美国的强大压力,英法军队于1946年撤离叙利亚,叙利亚彻底实现独立,叙美两国正式建交。此时冷战阵营已初步形成,而叙利亚早在两年前就已与苏联建交,美国还是希望叙利亚能投桃报李,向其靠拢。
叙利亚和美国之间的关系犹如过山车,随时因一个偶然事件的触动而跌入谷底,而高潮鲜有出现。美国在以色列的立场难以撼动,而叙利亚因历史、地缘等因素,坚决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巴勒斯坦哈马斯等派别发起的民族独立运动,扛起对抗以色列的大旗,几次中东战争更是让叙美两国之间的嫌隙越拉越大。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第二天,叙利亚宣布与美国断交,直到1974年老阿萨德上台后才正式恢复邦交。1978年,在美国主导下埃及和以色列签订和平共处的《戴维营协议》,叙利亚成为对抗以色列最主要的中东国家,叙美关系又陷入冰点。1986年英国指责叙利亚参与恐怖活动宣布与其断交后,美国也随即宣布同叙利亚断交,第二年叙美两国关系恢复正常。1991年海湾战争中,叙利亚加入美国主导的反伊拉克联盟,两国关系维持着表面的平和,高层也互有往来。
叙美关系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2001年的9·11事件。此时,巴沙尔·阿萨德正式接过父亲老阿萨德的权杖才一年多,他试图修缮与欧美国家的外交关系,出访法、德、英、西等欧洲国家。9·11事件爆发第二天,美国驻叙利亚大使馆遭到恐怖袭击,巴沙尔立即向布什总统表示慰问,并协助美国提供恐怖组织的情报,但是美国仍把叙利亚列入支持恐怖主义的6个“邪恶轴心”国家的黑名单中。2003年美国决定发动全球反恐战争,叙利亚表示反对,并公开支持伊拉克,这触及了美国的底线,当年12月美国签署了对叙实行经济和外交制裁法案,第二年5月开始实施。叙美两国的对立情绪进一步加深。2005年,叙利亚从军事占领30年的黎巴嫩完全撤军,希冀能推动美国主导的中东和平进程,以缓和叙美紧张关系。但是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自叙利亚国内局势出现动荡以来,2005年至2010年间向叙利亚反对派资助了1200万美元。 奥巴马2009年上台执政后,他的外交战略政策已发生转移,从中东地区转向亚太地区。他宣布从伊拉克撤军,与巴沙尔政权恢复谈话,叙美两国关系有所缓和。美国相继推翻伊拉克、阿富汗、利比亚等国家的政权后,将矛头集中对准了伊朗。但是叙利亚不可能抛弃自己的盟友,与伊朗彻底划清界限,这显然与美国的利益背道而驰。2011年3月,从北非蔓延至叙利亚的革命浪潮,让美国看到了机会。随着叙利亚国内的抗议活动愈演愈烈,美国不停地调整自己的立场,并出资支持叙利亚国内的反对派与巴沙尔政权进行武装对抗,使叙局势更加动荡,从而实现叙利亚的政权更迭,达到铲除伊朗“臂膀”、同时毁掉俄罗斯在中东的唯一战略基地的目的,实现其在中东地区的战略利益。
俄罗斯:如同捍卫自己
俄罗斯在叙利亚问题上一直坚持站在阿萨德政权一方,这与两国多年友好的关系密不可分。过去美国或明或暗不断指出俄罗斯是叙利亚的后台,俄罗斯都是保持沉默,这次G20峰会上,普京一反常态高调发声:俄罗斯就是支持叙利亚。随着叙利亚局势越来越紧张,俄罗斯也不断向地中海沿岸增派军舰,到2013年9月7日,该海域部署的俄罗斯舰艇已经达到8艘。俄罗斯此举虽不是表示要出兵为叙利亚和某个国家打仗,但也传递出明显的威胁信号:俄罗斯在这里有着重要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美国不能忽略它的国家利益,而轻易向叙利亚动武。
上世纪50年代末由于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叙利亚与苏联已经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再加上美英等西方国家插手叙利亚的数次政变,进一步将叙利亚推向苏联的怀抱。1963年,叙利亚发生军事政变,阿拉伯复兴社会党上台,随后就与苏联签署合作协定。双方在军事、经济、商业等领域的合作越发紧密,苏联在美国精心布置的中东防线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缺口。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叙利亚在这次战争中失去了戈兰高地,但因表现出色得到苏联另眼相待,此后苏联对中东国家的援助大多向叙利亚倾斜。到了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时期,苏联向盟友提供的54亿美元援助中就有35亿美元给了叙利亚,同时向叙利亚派出3500多人的军事顾问,帮助叙利亚抵抗以色列。
当然叙利亚也向苏联付出了相应的回报。1970年通过军事政变上台的哈菲兹·阿萨德次年成功当选总统,将位于地中海沿岸的塔尔图斯港对苏联海军开放,成为苏联南下印度洋的通道。到了1974年,阿萨德同意将塔尔图斯港升级为苏联海军的正规海外基地,这也是苏联在海外的第一个正规海军基地。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接管了塔尔图斯海军基地,这里也成为俄罗斯海军在独联体地区以外的唯一的军事基地,是俄罗斯遏制日益逼近的北约组织的重要据点,对其应对中东地区冲突和极端主义威胁具有战略意义。一旦阿萨德政权垮台,俄罗斯在地中海的立足点将难以为继,显然这是俄罗斯极不愿意看到的。
老阿萨德当政时期,许多贵族子弟被派往苏联留学,在叙利亚培养了一个根深蒂固的军方亲苏集团,就连叙利亚共产党这类政党也在阿萨德默许下得以存在,其成员也被允许在叙利亚政府中担任要职,因此叙利亚一度被称为“苏联人的以色列”。1980年,叙利亚和苏联签署《友好合作条约》,确立了两国的盟友关系。虽然苏联于1991年解体,但俄罗斯接过苏联的衣钵,继续同叙利亚保持密切的关系。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不断变化,如今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就只剩下叙利亚了。无论是出于地缘政治需要还是为了维护国内安全,俄罗斯都不会让叙利亚轻易倒下。叙利亚总统顾问巴萨姆·阿卜杜拉曾说过:捍卫叙利亚其实就是捍卫俄罗斯自身战略利益。
武器是最重要的贸易
俄罗斯在叙利亚有着错综复杂的经济利益,许多俄罗斯人在叙利亚投资、经商、度假等,再加上这些侨民的配偶、子女,这个群体非常庞大,因此俄罗斯曾多次派出军舰将侨民撤回国内。据《莫斯科时报》估计,2009年俄罗斯在叙利亚的投资为194亿美元,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和旅游业,最突出的经济项目是从核电厂到油气田的勘探。当然俄罗斯与叙利亚最重要的贸易除了能源工业,就是军火贸易了。
9月6日的G20峰会上,普京就叙利亚问题表态说:“如果叙利亚遭到军事打击,俄罗斯将继续向其提供帮助,向其供应武器并展开经济合作。”从巴沙尔父亲哈菲兹·阿萨德开始掌权起,俄罗斯就一直向叙利亚供应军火,包括战斗机、坦克、导弹、枪支等武器装备。2013年3月,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公布了的交易报告显示,最近5年叙利亚主要常规武器装备进口比上一个5年增长了511%。俄罗斯当仁不让是叙利亚最大的武器进口国,该国71%的进口武器都来自俄罗斯。
2005年1月,叙利亚总统巴沙尔首次访问莫斯科,俄罗斯为了表示友好,承诺免除叙利亚在苏联时期欠下的134亿美元进口武器债务的四分之三。俄叙两国关系进入蜜月期,叙利亚得到了向俄罗斯购买武器的方便之门。2006年,叙利亚从俄罗斯手里买到了发射“针”或“针-1”导弹的车载型人马座多联装防空系统。2007年初,叙利亚又订购了价值7.3亿美元的50套96K6“铠甲”-S1E弹炮合一近程防空系统。同一年,叙利亚与俄罗斯签署了价值3亿美元的72枚“红宝石”反舰导弹的交易合同。2011年,俄罗斯与叙利亚达成40亿美元的武器交易合同,出口的大多是较为高端的武器。
当然俄罗斯也不会毫无代价地将武器卖给叙利亚。2007年以色列空袭叙利亚可疑核设施后,叙利亚强烈希望能从俄罗斯那里得到S-300先进防空导弹,两国于2010年达成交易协定,但最初迫于美国和以色列的抗议,后来是叙利亚没有提供预付款,而令这项防空导弹交易搁置。但是随着叙利亚局势的恶化,面对美国可能发起的空袭打击,叙利亚对防空导弹的需求已是迫在眉睫。俄罗斯也意识到这点,已向叙利亚提供防空导弹的部分零件,但整个出口交易未完成。
为了维护在中东的核心利益,俄罗斯一方面呵护着与叙利亚的军购关系,另一方面拒绝了来自沙特阿拉伯的巨额军火交易。2013年7月底,沙特情报部门长官班达尔亲王向总统普京提出了价值约150亿美元的武器购买计划,并表示在俄罗斯进行巨额投资等多项示好的信息,但被普京拒绝。沙特阿拉伯是美国在阿拉伯地区的重要盟友,与叙利亚长期不和,沙特利用约旦向叙利亚反对派运送武器这是公开的秘密,近期更是表示支持美国军事干预叙利亚。而俄罗斯不可能为了眼前的利益,被沙特拉拢,而放弃支持叙利亚政府这一原则性问题。
如今的叙利亚已不仅仅是美国和俄罗斯两个大国博弈的阵地,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以及以色列、沙特阿拉伯、土耳其等中东国家对叙利亚仍持敌视态度,自然希望能对叙利亚采取军事打击,而黎巴嫩、伊朗等叙利亚的盟友也不会撒手不管。叙利亚已成为多个国家的角力场,巴沙尔政权是存是亡,似乎已不是他自身能说了算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