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提出来的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指导,是社会主义有素养公民最基本的价值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西方传统文化扬弃的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并非凭空想出来的,它是在对我国优秀传统价值观继承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总结社会发展过程中优缺点的前提下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也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其出发点来提出的并且将其作为它的最终归宿。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社会意识;作用
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7-0049-0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理论依据
(一)中国传统价值观
传统价值观,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看法。我国传统价值观主要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等传统价值理念。
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文化历来重视人的自我实现,“未知生,焉知死”[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等观点,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怕邪、远鬼神的精神,强调幸福要自己创造。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敬业就是源自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要实现国家富强、社会民主、人民敬业,“自强不息”的民族传统是其有力的精神支柱,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不可缺少的坚实后盾。
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己国家积极和认同的态度和行为,包括爱自己同胞、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祖国的文化等。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当下,只有国家实现现代化,才能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要每个公民发愤图强,团结奋斗。爱国主义是民族之魂,也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标准,更是爱国人士奋发图强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富强、民主和谐、社会自由平等法治、公民敬业诚信友善,都源于爱国主义这一优良传统,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团结互助,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精辟的阐述了这一传统美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团结互助,互帮互爱的精神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更有利于个人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以上种种只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其全部内容可谓博大精深。罗素说过“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生观”,这是对中国文化深刻的认识和概括。这是对我国公民家庭道德基本要求,是对邻里乡亲和睦相处的重要标准,团结互助、尊老爱幼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团结互助才能和平友善,尊老爱幼才能家庭和睦,家庭和睦才能社会自由平等。
(二)西方传统价值观
个人利益至上的道德观西方文化以私有制为其经济根源,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在这种观念下每个人都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个人目的。个人本位思想成为西方文化中最核心的思想,具有最高的实现价值,社会中的一切都是为达到人的目的而存在的。自我既是价值观的核心,也是衡量价值的标准。这种个人主义观点把个人利益的实现推到了最高的位置。我们不讲究个人利益至上,但从中我们看到个人利益对社会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要保护个人利益,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西方传统文化扬弃的结果,吸收和保留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摒弃了其糟粕,又依据中国具体国情对它们进行了新的超越。只有根据中国具体实情,将西方优秀文化吸收进来,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同时,把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才能推进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现实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并非凭空想出来的,它是在对我国优秀传统价值观继承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总结社会发展过程中优缺点的前提下提出来的。
(一)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任何时代的社会发展都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现如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形式,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我国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其中经济体制的转变在社会和人的存在与发展过程当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实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这也引起了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等各方面的大跨越,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人对物的依赖依然存在,社会依然与市场经济相对应。人的关系通过物的关系表现出来。这一特点表现了市場经济是有两面性的,它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是由其内在矛盾决定的。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物已不是“自然物”,已经变成了“人化物”,人对物的依赖受到自己活动、产品及社会关系的制约。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它对人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等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也是在所难免的。这些负面影响主要有:拜金思想盛行,利己主义抬头,人的片面发展等,这些负面影响的存在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传统观念对人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对传统观念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反思的结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虽然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对人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给人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危机,比如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之间的社会危机、人与自身之间出现的精神危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以上传统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反思而得出的符合社会主义现阶段实际情况的核心价值观,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对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负面影响反思的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反思市场经济、传统社会价值观、深化市场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凝练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总结了人类发展中的核心价值观念而形成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在生产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并且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提炼出来的。
人从诞生以来从事的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只有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才能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5],马克思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马恩这些著作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也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其出发点来提出的并且将其作为它的最终归宿。
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的主体,不仅推动社会发展,而且是社会正确前进的舵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也要遵循这一根本路线。毛泽东说:“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东西”[6]。“共产党必须随时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真正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7]。他们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真谛,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倡导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党坚持人民群众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一)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目标,在价值体系中居首要地位,富强指的是经济实力增强,国家地位提高,国际影响力扩大,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目标,是人民安居乐业的物质基础。民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与西方民主有所不同,我们的民主是人民当家做主,这是社会会主义国家鲜明的旗帜。文明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特征,更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常态。和谐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是我国向外界展示自己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社会层面上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描述,也是目前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目标,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所得出的社会发展蓝图。自由是指人们言论自由、行动自由、思想自由,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生活目标。平等指的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法律体系,实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正是指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是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法治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手段,是保证社会自由、平等、公正的有力手段。
(三)个人层面上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层面来讲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是社会道德活动集中体现、精炼概括。爱国是指人们爱自己国家的领土、人民、文化等,是个人和国家关系的润滑剂。敬业是指人们的职业道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敬业要求人们热爱自己的岗位,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的光荣传统,要求人们待人接物是以诚为本,以信为根。友善是说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团结有爱。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一)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重视经济发展,对文化建设略有松懈,随着经济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不断增强,间接、有效的影响着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此外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干涉他国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及意识形态。从这两方面来看,社会主义国家增强文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形成经济、文化共同发展,有利于形成稳定、平衡和协调的发展结构,从而可以避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影响,例如大量的青少年犯罪、老人碰瓷讹人、大量欺诈行为等。另外有利于遏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歪风邪气,避免功利主义、强权主义大量泛滥。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呈现出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在这种多元化当中良莠不齐,有些观念容易误导我们尤其是青年学生。另外,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主义价值观不断渗透进来,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培育新时代接班人有很大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有效的端正人们的价值观,也有利于抵制资本主义不良价值理念。面对当前经济制度和价值发展趋势,学习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人们提取正确的价值观,也可以利用经济多元化发展多层次的价值理念,实现较全面的个人发展。
(二)对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民族的魂,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这是大多数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优势。我国更有优势更有理由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升华,是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价值观最精华的总结,有利于人民群众理解和实践。民间传统文化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代代相传,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等受到巨大的冲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维护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加强核心价值观学习,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让民间艺人看到传统艺术的发展前景,不仅对促进民间经济的发展有强大动力,而且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及形成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文明国家也有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100.
〔2〕姬昌.周易[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89.
〔3〕左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2.34.
〔4〕孟子(第三册)[M].北京:线装书局,2014.261.
〔5〕高哲,温元.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70.
〔6〕童庆炳.毛泽东美学思想新论[D].北京师范大学,2006.1-2.
〔7〕毛润之.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5.1096. (责任编辑 徐阳)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社会意识;作用
中图分类号:D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7-0049-03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理论依据
(一)中国传统价值观
传统价值观,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在不断地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和看法。我国传统价值观主要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爱国主义、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等传统价值理念。
自强不息的精神。中国文化历来重视人的自我实现,“未知生,焉知死”[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2]等观点,体现了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不怕邪、远鬼神的精神,强调幸福要自己创造。核心价值观中,富强、民主、敬业就是源自于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要实现国家富强、社会民主、人民敬业,“自强不息”的民族传统是其有力的精神支柱,也是实现民族复兴不可缺少的坚实后盾。
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自己国家积极和认同的态度和行为,包括爱自己同胞、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爱祖国的文化等。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3],当下,只有国家实现现代化,才能繁荣富强,而实现现代化要每个公民发愤图强,团结奋斗。爱国主义是民族之魂,也是每个公民最基本的道德标准,更是爱国人士奋发图强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家富强、民主和谐、社会自由平等法治、公民敬业诚信友善,都源于爱国主义这一优良传统,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理论基础。
团结互助,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4]精辟的阐述了这一传统美德。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团结互助,互帮互爱的精神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更有利于个人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以上种种只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其全部内容可谓博大精深。罗素说过“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生观”,这是对中国文化深刻的认识和概括。这是对我国公民家庭道德基本要求,是对邻里乡亲和睦相处的重要标准,团结互助、尊老爱幼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团结互助才能和平友善,尊老爱幼才能家庭和睦,家庭和睦才能社会自由平等。
(二)西方传统价值观
个人利益至上的道德观西方文化以私有制为其经济根源,强调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在这种观念下每个人都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个人目的。个人本位思想成为西方文化中最核心的思想,具有最高的实现价值,社会中的一切都是为达到人的目的而存在的。自我既是价值观的核心,也是衡量价值的标准。这种个人主义观点把个人利益的实现推到了最高的位置。我们不讲究个人利益至上,但从中我们看到个人利益对社会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因此,要保护个人利益,调动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对中西方传统文化扬弃的结果,吸收和保留了中西方文化的精髓,摒弃了其糟粕,又依据中国具体国情对它们进行了新的超越。只有根据中国具体实情,将西方优秀文化吸收进来,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同时,把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发扬光大,才能推进中华民族走向复兴。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现实背景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并非凭空想出来的,它是在对我国优秀传统价值观继承的基础上,分析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以及总结社会发展过程中优缺点的前提下提出来的。
(一)市场经济对人的发展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任何时代的社会发展都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的,现如今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手段和形式,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我国处于社会发展转型时期,其中经济体制的转变在社会和人的存在与发展过程当中起着基础性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实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这也引起了政治领域、文化领域等各方面的大跨越,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从唯物史观角度看,人对物的依赖依然存在,社会依然与市场经济相对应。人的关系通过物的关系表现出来。这一特点表现了市場经济是有两面性的,它给人们带来巨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是由其内在矛盾决定的。市场经济时期的人是具有“主体意识的人”,物已不是“自然物”,已经变成了“人化物”,人对物的依赖受到自己活动、产品及社会关系的制约。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要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它对人的思想观念以及生活方式等等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也是在所难免的。这些负面影响主要有:拜金思想盛行,利己主义抬头,人的片面发展等,这些负面影响的存在要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传统观念对人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是对传统观念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反思的结果。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物质生活水平虽然有了极大的提高,但是对人的价值观念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给人的发展也带来了许多危机,比如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危机、人与社会之间的社会危机、人与自身之间出现的精神危机。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以上传统价值观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反思而得出的符合社会主义现阶段实际情况的核心价值观,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对市场经济发展中的负面影响反思的结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在反思市场经济、传统社会价值观、深化市场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凝练了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总结了人类发展中的核心价值观念而形成的。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是在生产力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并且在符合我国基本国情的前提下提炼出来的。
人从诞生以来从事的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人只有满足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才能追求更高的精神需求。“我们首先应当确定一切人类生存的第一个前提,也就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这个前提是: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能够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5],马克思指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过程”。马恩这些著作说明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就是物质资料的生产,生产力的发展,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也是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其出发点来提出的并且将其作为它的最终归宿。
人民群众作为社会的主体,不仅推动社会发展,而且是社会正确前进的舵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也要遵循这一根本路线。毛泽东说:“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东西”[6]。“共产党必须随时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人民真正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人民利益的”[7]。他们都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真谛,是科学发展观的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标,倡导核心价值观,需要我们党坚持人民群众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一)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首要目标,在价值体系中居首要地位,富强指的是经济实力增强,国家地位提高,国际影响力扩大,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首要目标,是人民安居乐业的物质基础。民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表现。与西方民主有所不同,我们的民主是人民当家做主,这是社会会主义国家鲜明的旗帜。文明是现代化社会的重要特征,更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常态。和谐是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是我国向外界展示自己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社会层面上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对未来社会的美好描述,也是目前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目标,它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所得出的社会发展蓝图。自由是指人们言论自由、行动自由、思想自由,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生活目标。平等指的是要建立一个合理的法律体系,实现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公正是指建立公平正义的社会,是国家建设的必然要求。法治是治理國家的重要手段,是保证社会自由、平等、公正的有力手段。
(三)个人层面上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层面来讲的基本道德规范,它是社会道德活动集中体现、精炼概括。爱国是指人们爱自己国家的领土、人民、文化等,是个人和国家关系的润滑剂。敬业是指人们的职业道德,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敬业要求人们热爱自己的岗位,克己奉公,廉洁自律,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诚信就是诚实守信,是人类社会的光荣传统,要求人们待人接物是以诚为本,以信为根。友善是说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团结有爱。最终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人际关系。
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
(一)对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家文化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重视经济发展,对文化建设略有松懈,随着经济发展,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不断增强,间接、有效的影响着国家经济和综合实力,此外资本主义国家一直干涉他国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及意识形态。从这两方面来看,社会主义国家增强文化建设是非常有必要的。加强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有利于形成经济、文化共同发展,有利于形成稳定、平衡和协调的发展结构,从而可以避免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影响,例如大量的青少年犯罪、老人碰瓷讹人、大量欺诈行为等。另外有利于遏制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歪风邪气,避免功利主义、强权主义大量泛滥。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这种背景下,呈现出价值观念多元化的趋势,在这种多元化当中良莠不齐,有些观念容易误导我们尤其是青年学生。另外,经济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资本主义价值观不断渗透进来,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培育新时代接班人有很大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有效的端正人们的价值观,也有利于抵制资本主义不良价值理念。面对当前经济制度和价值发展趋势,学习核心价值观可以帮助人们提取正确的价值观,也可以利用经济多元化发展多层次的价值理念,实现较全面的个人发展。
(二)对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民族的魂,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这是大多数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优势。我国更有优势更有理由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升华,是吸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丰富营养的基础上逐步发展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价值观最精华的总结,有利于人民群众理解和实践。民间传统文化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代代相传,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民间传统艺术文化等受到巨大的冲击,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维护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加强核心价值观学习,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扶持力度,让民间艺人看到传统艺术的发展前景,不仅对促进民间经济的发展有强大动力,而且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及形成具有中华文化底蕴的文明国家也有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孔子.论语[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100.
〔2〕姬昌.周易[M].北京:时代华文书局,2014.89.
〔3〕左传[M].北京:中华书局,2012.34.
〔4〕孟子(第三册)[M].北京:线装书局,2014.261.
〔5〕高哲,温元.马克思恩格斯要论精选[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70.
〔6〕童庆炳.毛泽东美学思想新论[D].北京师范大学,2006.1-2.
〔7〕毛润之.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45.1096. (责任编辑 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