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被打了,被谁打了?是自己的学生,是我正在上课的课堂里的一位已教了近两年的一位男同学。它在我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一印,伤感,无奈,甚至是唏嘘长叹,莫名的忧虑。至今我仍清楚地记得那是5月19日的星期三上午第一节课,二(3)班是我的政治课,一切如平常没什么两样,我的心情还是比较平静的。踏着铃声我按时步入教室,讲解《走依法治国之路》一课,根本没料到会有如此伤心的一幕,而且任教十多年来从未遇到如此恶劣的情景场面。当时我布置完任务全班同学自学课文,然后走下讲台巡回指导,就在我迈下第一步的同时,眼不由一瞥,正巧看见了林春同学没有课本,正和同桌拥挤在一起借用一本,非常的不方便。见此情此景,我没多想什么,只是处于一种职业本能,也是一种关爱,更无其他恶意,对林春同学说:“你的课本呢?”“没带”他白了我一眼,声色俱厉,同时把同桌的课本用力甩到一边,索性脸朝下趴到桌子上。我当时怔住了,这个孩子怎么了?这么不近人情,这么不正常,出乎人所料。我没做错什么呀?但我还是选择了平静,俯下身来想和他进一步交流一下,他可能就会稳定情绪,或许就没事了。我故意压低了嗓音:“前几天你没来,干什么去了?”然而更让我没想到的是他眼瞪得更大更狠,凶神恶煞,更大声地冲我嚷了一句:“不知道!”态度如此凶悍,不可救药,令我如此震惊,不知道三个字像三把利剑直插我心,但是我的内心不停地告诫自己:要冷静,理智一些,再理智一些,这是课堂,尽量避免冲突事件。
我了解他是前几天一直在旷课、逃学,自己也打算辍学。而今天,他是才来而且是被他妈妈刚送来的,而此时此刻他的妈妈正在办公室里与其班主任交谈。我当时也没过多考虑,就说了一句:“你这态度是来上学的吗?你妈妈不是刚把你送来的吗?”正是这样一句话,不知道是内容触犯他的自尊,还是击中他的软肋,还是语气问题听着不顺耳。接下来更为可怕的事发生了。林春同学更是火冒三丈,发疯似的从座位上站起来,嘴里骂着“XXX,你找死啊!”双眼瞪得几乎要流出来;言之一出,便拨开他的同桌,右手挥向我的脑袋恨不得要一掌打死我,拳打脚踢直冲我而来。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震懵了,吓傻了,不知所措,更无力反抗。任教以来我第一次碰到这种场景,这样的学生。我无助的跑回办公室,因为有其他教师在那里,因为他的妈妈就在那里。我向家长及其他同仁诉说着刚发生的一切。所有的人都看到了我苍白的脸,颤抖的身体,立即围住了我,扶我站稳,然而更为意外的是林春同学也追逼而来,而且同样的气势同样拳打脚踢。那姿态就像我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最后校长也闻讯赶来,在老师、家长的制止下,他才止住了手脚。过了一会儿,他却又向我道歉,而我再也控制不住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像一个委屈的孩子一样,失声痛哭起来,很久很久,一次又一次……周围的同事也流下了伤感的泪。
事情已发生,已过去,那个男同学也不止一次地向我道歉。然而,从小至今,连父母都不曾打过我,如今而立之年的我却的的确确让一个10多岁的小男孩打了,而且是连骂带打,拳打脚踢,步步相逼,而且这个男孩竟是自己已教了两年的学生。我苦恼,我痛涕,我郁闷,我难眠,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实在不明其由?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他人眼里它真的那么光辉、神圣吗?都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难道两年为师,竟可挨打?师者如长,而我为何却像一个被家长追打的孩子?谁之错?我还是学生?还是家庭教育问题?还是班主任的思想教育问题?还是?……要是那天家长不送他来上学,改为其他任何一天;要是当时我没看到他没带课本或根本视而不见;要是见他态度不好我置之不理……一千个一万个要是,要是没有发生此事该多好啊!但他却千真万确的已成为历史。经过几天的深思总结与调查研究我找到了此事的症结。
1.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位于教育结构的首位,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性格的形成。林春同学属于“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家长根本不懂什么教育规律,对孩子的学业、交友、吃饭等一切不加约束,任其自然发展。受现代社会的影响,父母忙于生意,忙于挣钱,常常在外,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给予孩子的关心不够,缺乏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更何况与学校老师的交流与沟通了。结果使孩子养成了任性、倔强、蛮横无理、爱耍脾气,好惹是生非,孤僻冷漠的性格,易发生攻击性行为;学习上,虽智力尚可,但因为无心学习,成绩较差。这样的父母只做到了孩子之父母,没做到人之父母。所以这样的家长无疑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放任,最终害了孩子。所以关于家庭教育问题,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同时又要与学校教育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做到以下几点:
1.1转变教育观念。多看有关现代家庭教育方面的杂志、书籍,多听家庭教育讲座,多与老师多沟通多交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2增加交流。积极参加家长会及各种有益的活动,进行现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可组织家庭聚会,亲子活动,从中体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习他人教育子女之长,补己之短。
1.4平时多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2.网络因素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成熟、不完善之外,再加之网络管理、网络发展的相对滞后,以及使用不当等原因,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很大。林春同学家长完全放任,缺少家庭约束;自身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差,缺乏自制力,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中的轻松自如、网络不健康内容中的新鲜诱惑等,使他逐渐产生“网络成瘾症”,以致使心理变态、心态扭曲,性格孤独、紧张、恐惧、冷漠和非社会化,学业荒废。关于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认为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做好青少年的网络心理疏导工作。
引导学生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抵制诱惑的能力,遵守网络道德,文明上网,正确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自觉抵制其负面影响。
2.2净化社会风气,优化网络环境,积极构建青少年绿色上网通道。
①加强网络立法和以法治网是网络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还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环境的法制保障;②加强技术控制,消灭传播渠道,杜绝不良文化的传播渠道;③加强对网络市场的有效监控。
2.3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网络修养和素质,畅通与青少年的沟通渠道。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作为家长和老师,面临的是再次社会化的问题。我们只有通过再社会化,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是网络素质修养和价值观念更新,加强与青少年的沟通与理解,在尊重他们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形成辨析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采取的与对方要求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林春同学的逆反心理就特别强。因此,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家长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3.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心爱学生。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常做到“心理换位”,讲求民主作风,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自己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倍增。不妨拿起表扬这个武器,“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方法”。教师应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寻找时机让他发现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改变他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
3.2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升个人人格魅力。
古人云:“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所以教师在处理问题时注意调查,尊重事实,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做到公平、公正并善于激励。自身保持爱岗敬业、锐意进取,自立自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风范,已提高言教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祟高威信,使学生信服并效仿,形成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性效应,从而有效防止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3.3与学生谈话注意技巧,讲究艺术性。
让谈话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欢快的小声、误人禁区的哨声、驱除苦闷的良药。
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与学生谈话首先要注意态度和蔼,语气亲切。谈话多以夸奖鼓励为主。尽量多一点幽默感。应引导学生感受美的生活,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②教师与学生谈话宜“讨论式”进行。谈时可变换角色,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拉近彼此距离。③与学生谈话可带一点自我批评,助以适当的爱抚动作。对学生在交谈中说出的内心秘密.老师绝对要保密。
3.4作为教师,指导家庭教育优化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的功效的正常发挥、优化家庭教育、改善父母子女关系等对纠正孩子的逆反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分析以上多方面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我的心里舒坦了许多。相信时间能冲淡这酸涩的一幕,忧伤的回忆,成为我教育生涯中难得的宝贵财富。此事一去,自我感言:教师我继续当,而且要当一个好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讲究教育艺术,多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做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正如赵朴初先生的《金镂曲》:历尽艰辛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忧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
我了解他是前几天一直在旷课、逃学,自己也打算辍学。而今天,他是才来而且是被他妈妈刚送来的,而此时此刻他的妈妈正在办公室里与其班主任交谈。我当时也没过多考虑,就说了一句:“你这态度是来上学的吗?你妈妈不是刚把你送来的吗?”正是这样一句话,不知道是内容触犯他的自尊,还是击中他的软肋,还是语气问题听着不顺耳。接下来更为可怕的事发生了。林春同学更是火冒三丈,发疯似的从座位上站起来,嘴里骂着“XXX,你找死啊!”双眼瞪得几乎要流出来;言之一出,便拨开他的同桌,右手挥向我的脑袋恨不得要一掌打死我,拳打脚踢直冲我而来。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举动震懵了,吓傻了,不知所措,更无力反抗。任教以来我第一次碰到这种场景,这样的学生。我无助的跑回办公室,因为有其他教师在那里,因为他的妈妈就在那里。我向家长及其他同仁诉说着刚发生的一切。所有的人都看到了我苍白的脸,颤抖的身体,立即围住了我,扶我站稳,然而更为意外的是林春同学也追逼而来,而且同样的气势同样拳打脚踢。那姿态就像我与他有不共戴天之仇……最后校长也闻讯赶来,在老师、家长的制止下,他才止住了手脚。过了一会儿,他却又向我道歉,而我再也控制不住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像一个委屈的孩子一样,失声痛哭起来,很久很久,一次又一次……周围的同事也流下了伤感的泪。
事情已发生,已过去,那个男同学也不止一次地向我道歉。然而,从小至今,连父母都不曾打过我,如今而立之年的我却的的确确让一个10多岁的小男孩打了,而且是连骂带打,拳打脚踢,步步相逼,而且这个男孩竟是自己已教了两年的学生。我苦恼,我痛涕,我郁闷,我难眠,我百思不得其解,我实在不明其由?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在他人眼里它真的那么光辉、神圣吗?都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难道两年为师,竟可挨打?师者如长,而我为何却像一个被家长追打的孩子?谁之错?我还是学生?还是家庭教育问题?还是班主任的思想教育问题?还是?……要是那天家长不送他来上学,改为其他任何一天;要是当时我没看到他没带课本或根本视而不见;要是见他态度不好我置之不理……一千个一万个要是,要是没有发生此事该多好啊!但他却千真万确的已成为历史。经过几天的深思总结与调查研究我找到了此事的症结。
1.家庭教育因素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位于教育结构的首位,家庭教育决定着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性格的形成。林春同学属于“放任型”的家庭教育,家长根本不懂什么教育规律,对孩子的学业、交友、吃饭等一切不加约束,任其自然发展。受现代社会的影响,父母忙于生意,忙于挣钱,常常在外,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给予孩子的关心不够,缺乏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更何况与学校老师的交流与沟通了。结果使孩子养成了任性、倔强、蛮横无理、爱耍脾气,好惹是生非,孤僻冷漠的性格,易发生攻击性行为;学习上,虽智力尚可,但因为无心学习,成绩较差。这样的父母只做到了孩子之父母,没做到人之父母。所以这样的家长无疑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放任,最终害了孩子。所以关于家庭教育问题,父母应该尽好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同时又要与学校教育互相融合,互相促进,做到以下几点:
1.1转变教育观念。多看有关现代家庭教育方面的杂志、书籍,多听家庭教育讲座,多与老师多沟通多交流,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2增加交流。积极参加家长会及各种有益的活动,进行现场学习,提高自身素养。可组织家庭聚会,亲子活动,从中体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学习他人教育子女之长,补己之短。
1.4平时多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在校情况。
2.网络因素
21世纪是信息化的社会,网络技术快速发展,还存在着诸多不成熟、不完善之外,再加之网络管理、网络发展的相对滞后,以及使用不当等原因,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危害很大。林春同学家长完全放任,缺少家庭约束;自身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差,缺乏自制力,对网络产生了强烈的依赖心理。特别是网络游戏中的冒险刺激、网络交友中的轻松自如、网络不健康内容中的新鲜诱惑等,使他逐渐产生“网络成瘾症”,以致使心理变态、心态扭曲,性格孤独、紧张、恐惧、冷漠和非社会化,学业荒废。关于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呢?我认为可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2.1做好青少年的网络心理疏导工作。
引导学生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提高辨别是非能力,抵制诱惑的能力,遵守网络道德,文明上网,正确发挥互联网的积极作用,自觉抵制其负面影响。
2.2净化社会风气,优化网络环境,积极构建青少年绿色上网通道。
①加强网络立法和以法治网是网络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是还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环境的法制保障;②加强技术控制,消灭传播渠道,杜绝不良文化的传播渠道;③加强对网络市场的有效监控。
2.3提高教师和家长的网络修养和素质,畅通与青少年的沟通渠道。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需要家长和教师的正确引导。作为家长和老师,面临的是再次社会化的问题。我们只有通过再社会化,提高自身的素质,特别是网络素质修养和价值观念更新,加强与青少年的沟通与理解,在尊重他们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帮助他们形成辨析判断能力,指导他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采取的与对方要求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由于逆反心理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不利于中学生的成长。林春同学的逆反心理就特别强。因此,班主任、科任老师和家长有责任对存在逆反心理的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使之科学转化。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3.1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真心爱学生。
教师应该积极主动地去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尊重学生的合理要求,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常做到“心理换位”,讲求民主作风,学生才会感到教师是“自己人”,乐意与其亲近,乐意听从教导,这样教育效果就会倍增。不妨拿起表扬这个武器,“表扬是一种最廉价、最易于使用且最有效的,但也最容易被人们忽视的激发学生的方法”。教师应对自己的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并寻找时机让他发现自己的长处,表现自己,逐渐改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和不良行为,改变他在老师和同学中的形象。
3.2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提升个人人格魅力。
古人云:“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所以教师在处理问题时注意调查,尊重事实,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分厚薄,做到公平、公正并善于激励。自身保持爱岗敬业、锐意进取,自立自强,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人格风范,已提高言教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在学生心目中树立祟高威信,使学生信服并效仿,形成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的良性效应,从而有效防止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
3.3与学生谈话注意技巧,讲究艺术性。
让谈话成为学生前进道路上欢快的小声、误人禁区的哨声、驱除苦闷的良药。
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①与学生谈话首先要注意态度和蔼,语气亲切。谈话多以夸奖鼓励为主。尽量多一点幽默感。应引导学生感受美的生活,用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生活。②教师与学生谈话宜“讨论式”进行。谈时可变换角色,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拉近彼此距离。③与学生谈话可带一点自我批评,助以适当的爱抚动作。对学生在交谈中说出的内心秘密.老师绝对要保密。
3.4作为教师,指导家庭教育优化应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争取家庭教育的配合。家庭教育的功效的正常发挥、优化家庭教育、改善父母子女关系等对纠正孩子的逆反心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经过分析以上多方面的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我的心里舒坦了许多。相信时间能冲淡这酸涩的一幕,忧伤的回忆,成为我教育生涯中难得的宝贵财富。此事一去,自我感言:教师我继续当,而且要当一个好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讲究教育艺术,多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做真的种子,善的信使,美的旗帜。正如赵朴初先生的《金镂曲》:历尽艰辛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忧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