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来资源相对集中就必然伴随高房价,中外皆如此。
买房是个奇妙的经历——我说的是买二手房,因为你得以扫描房主的隐私生活。这一段时间,我就跟着我的中介朋友扫描了大温哥华地区的不少住家。
加拿大是个多种族国家,温哥华尤其如此。大温地区不只华人占到三四成,现在印度人、中东人、越南人、菲律宾人也多了起来,所以我就得以扫描各种族五花八门的住家。
比如,这家西人(华人对白人的称呼)单身贵族的房子,卧室布置得像个情趣屋;这家印巴人的房子咖喱味真重,哥俩夫妇合住一所城市屋(townhouse);有个好酒之徒干脆将屋子布置成酒吧模样,到处都是酒架……
我扫描最多的是当地老年人居住过的独栋,别看住了三四十年,房子保养得崭新如初。老一辈西人对房子的观念是一个“养”字,不像我们要么重新大装修要么不理让房子破旧下去。人家是每隔一段弄一点,今天弄屋顶,明天整厨房,后天修花园。每家都有个小工具屋,专门放修理工具。是啊,房子是永久产权,当然倍加爱护。
这些老年西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到了一定岁数,腿脚不利索了,就换个down size(缩小)的公寓住,不用爬楼,不用修理院子,离养老机构和医院都近。他们当初用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价钱置下宅子,如今又用卖宅子的钱养老,几十年等于白住,还攒足一笔养老钱,美哉美哉。
可老人的孩子就不是那么幸运了,不少年轻人还在跟父母同住。有一家老人为把啃老的儿子赶出去,愤而卖房。没办法,年轻人啃老是全球现象,不独中国如此。90后回归家庭,这是不得已的回归,因为房价、房租太贵。什么“18岁就赶出家门”这类西方传统也越来越像是传说了。
据当地传媒报道,拥有房屋的加拿大人的比例正在逐渐萎缩。2011年加拿大的住房拥有率是69%,2016年则降至67.8%。相比之下,中国人的住房拥有率是93.5%(2017年),那我们为什么没有感到幸福?因为住房分配不均嘛。
不过,不只是中国的年轻人买不起房,加拿大的年轻人也买不起房——银行房贷上限是年收入9倍,所以毕业三五年后一般也只能供个五六十万的单身公寓。
福利国家也很难照顾到年轻人的住房需求。工作难找,特别是长期稳定、工资又不错的工作,导致许多加拿大人放弃了拥有自己住房的目标。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的调查显示,即便在几年前史上最低房贷利率的情况下,约三分之一的加拿大人不认为自己有能力买得起房、供得起房;那些表示有兴趣购买自住房的人中,三分之二的人说需要依靠父母和家人的帮助才拿得出购房首付。
据加拿大统计局此前的調查数据,年龄在20~29岁之间的加拿大人中,约42%是和父母或其中一方合住,而在1981年这一比例只有27%。原因很简单,在外住不起。看看“月光族”的负债账单:房屋按揭负债28%,信用卡负债19%,汽车贷款负债17%。另外,还有因学生贷款而负债,很多学生毕业后要9至15年才能够还清学生贷款。
多伦多议员指责华人推高房价,称“多伦多不应该成为北京郊区”。加拿大部分地区先后制定了外国买家房产税、房屋空置税,提高了房产转让税、投机税,但整体房价仍然上涨。看来资源相对集中就必然伴随高房价,中外皆如此。
年轻人放弃购房,有的计划成为永租者,其实在西方这本来就是常态。只是人家租客第一,法律规定即使房客没钱交租房东也不能赶,否则会遭起诉。所以温哥华的华人不太愿意把房租给西人,怕请神容易送神难。
看惯了国内各种不利,可到国外一看,发现哪儿都有自己的问题,某些方面——比如网购和移动支付——国内做得还不错。加拿大的年轻人也买不起房,你是不是得到些许安慰呢?
买房是个奇妙的经历——我说的是买二手房,因为你得以扫描房主的隐私生活。这一段时间,我就跟着我的中介朋友扫描了大温哥华地区的不少住家。
加拿大是个多种族国家,温哥华尤其如此。大温地区不只华人占到三四成,现在印度人、中东人、越南人、菲律宾人也多了起来,所以我就得以扫描各种族五花八门的住家。
比如,这家西人(华人对白人的称呼)单身贵族的房子,卧室布置得像个情趣屋;这家印巴人的房子咖喱味真重,哥俩夫妇合住一所城市屋(townhouse);有个好酒之徒干脆将屋子布置成酒吧模样,到处都是酒架……
我扫描最多的是当地老年人居住过的独栋,别看住了三四十年,房子保养得崭新如初。老一辈西人对房子的观念是一个“养”字,不像我们要么重新大装修要么不理让房子破旧下去。人家是每隔一段弄一点,今天弄屋顶,明天整厨房,后天修花园。每家都有个小工具屋,专门放修理工具。是啊,房子是永久产权,当然倍加爱护。
这些老年西人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到了一定岁数,腿脚不利索了,就换个down size(缩小)的公寓住,不用爬楼,不用修理院子,离养老机构和医院都近。他们当初用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的价钱置下宅子,如今又用卖宅子的钱养老,几十年等于白住,还攒足一笔养老钱,美哉美哉。
可老人的孩子就不是那么幸运了,不少年轻人还在跟父母同住。有一家老人为把啃老的儿子赶出去,愤而卖房。没办法,年轻人啃老是全球现象,不独中国如此。90后回归家庭,这是不得已的回归,因为房价、房租太贵。什么“18岁就赶出家门”这类西方传统也越来越像是传说了。
据当地传媒报道,拥有房屋的加拿大人的比例正在逐渐萎缩。2011年加拿大的住房拥有率是69%,2016年则降至67.8%。相比之下,中国人的住房拥有率是93.5%(2017年),那我们为什么没有感到幸福?因为住房分配不均嘛。
不过,不只是中国的年轻人买不起房,加拿大的年轻人也买不起房——银行房贷上限是年收入9倍,所以毕业三五年后一般也只能供个五六十万的单身公寓。
福利国家也很难照顾到年轻人的住房需求。工作难找,特别是长期稳定、工资又不错的工作,导致许多加拿大人放弃了拥有自己住房的目标。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的调查显示,即便在几年前史上最低房贷利率的情况下,约三分之一的加拿大人不认为自己有能力买得起房、供得起房;那些表示有兴趣购买自住房的人中,三分之二的人说需要依靠父母和家人的帮助才拿得出购房首付。
据加拿大统计局此前的調查数据,年龄在20~29岁之间的加拿大人中,约42%是和父母或其中一方合住,而在1981年这一比例只有27%。原因很简单,在外住不起。看看“月光族”的负债账单:房屋按揭负债28%,信用卡负债19%,汽车贷款负债17%。另外,还有因学生贷款而负债,很多学生毕业后要9至15年才能够还清学生贷款。
多伦多议员指责华人推高房价,称“多伦多不应该成为北京郊区”。加拿大部分地区先后制定了外国买家房产税、房屋空置税,提高了房产转让税、投机税,但整体房价仍然上涨。看来资源相对集中就必然伴随高房价,中外皆如此。
年轻人放弃购房,有的计划成为永租者,其实在西方这本来就是常态。只是人家租客第一,法律规定即使房客没钱交租房东也不能赶,否则会遭起诉。所以温哥华的华人不太愿意把房租给西人,怕请神容易送神难。
看惯了国内各种不利,可到国外一看,发现哪儿都有自己的问题,某些方面——比如网购和移动支付——国内做得还不错。加拿大的年轻人也买不起房,你是不是得到些许安慰呢?